第一节 抑郁症朋友最在乎哪些事?
1.抑郁症能治愈吗?
从事抑郁症心理辅导多年,我听到学员问最多的就是这句话了。也许这也是你想问的,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什么程度的抑郁症,无论抑郁症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都是完全可以治愈的,西方及国内有太多的临床及研究数据证明这一事实。我就是一个最好的抑郁症康复的例证,并且多年来,我也帮助了很多不同程度的抑郁症朋友走出抑郁。所以,只要是在正确方法的治疗下,抑郁症是一定可以治愈的。
2.抑郁症的康复标准是什么,好了之后还会像以前一样吗?
在我的个案辅导中,我从不会对抑郁症的康复做某种标准或界定;相反,我认为任何对抑郁症的所谓“康复标准”,都是一种限制、划分和屏障。
好了就是好了,你自然会知道,会身有体验,这不需要任何的界定。一个食品好不好吃,你的体验自然会清楚,难道我们还要去对照某种标准吗?
当我们去界定一种“好”的概念标准时,我们就会陷入“标准”的对照、评判,而对照、评判就会容易造成焦虑、沮丧、失落等厌恶情绪。那么,我们会怎样呢?平静的心变得不平静,不平静的心会变得更不平静。
心就是这样,一旦我们界定一种“好”的标准或概念,心就会派生出与之相反的“坏”,因为我们在制造分别、对立。我们会以一颗喜好、厌恶的心去思量审视。当我们的言行举止、身心状态、所作所为或是所遭境遇,不符合我们所认为的“好”“标准”或“正常”时,心就会变得厌恶,厌恶的心又会不断地制造排斥、对抗,结果是越陷越深,恶性循环。犹如一潭泛起涟漪的池水,我们一边期望池水恢复平静,一边却又在不断地搅动池水,这就是很多人一直在做的。
在我的身边,就有很多的学员,起初陷入这种所谓“好”的标准,由此增添很多烦恼。君茹就是其中一位,她总是同抑郁前做对比,不断地寻找过去的感觉,或是拿网上一些“专业读本”上所描述的“好”“康复”的标准来检验自己,结果会怎样呢?
君茹:“当我一旦和过去比较、对照的时候,我总是能找出当下和过去的不同,然后,就会很难受、很沮丧。在我看来,现在和过去的不同都是抑郁的症状表现,一想这些,心理就是一连串的发愁、抱怨,什么时候是个头啊?什么时候才能像过去那样?我怎么会摊上这种病?这些想法全都冒出来了,整个人一下子就变得特别忧虑、烦躁。”
我:“是的,一旦你同过去所认为‘好’的时候对比,你就会变得痛苦,因为,你首先就已经带着一颗评判的心、一颗‘好’与‘坏’的心去验证,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安、不满的心理表现。当你说我要过去的那种‘好’,那么你就是在拒绝你的当下,这一刻你就已经制造了烦恼。就内心的圆满而言,验证、对比是分别心的过程,而分别心就会造成冲突、对立、批判,那么心如何能平静呢?你总是会对当下感到不满意,感到失望、沮丧……你无法找到自我,虽然你不断地寻找自我,但却背道而驰。相反,当你不再继续这个寻找、对照的过程,和谐、快乐的天性自会显现。”
君茹:“是的,我已经有多少次的体会了,正如您所说,我在努力地接受当下,不去和过去对比,不去寻找过去‘好’的感觉,我感到心渐渐地都变得清晰了。以前,我也老是会去拿网上或一些心理学书上‘好’的指标来检验自己,只要我的状态与了解到的指标不一样,我就变得很不安,认为自己还没好。顿时,人就消沉下来了,因为,我实在是太怕抑郁症了。接下来,就会不断地甚至是不自觉地关注自己的内心变化和想法,搞得自己一团乱麻,都分不清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了……”
我:“我理解,我也曾被抑郁症‘吓破了胆’……因此,我非常了解你的内心感受,很多人被抑郁症压得透不过气来,更有人因对抑郁症的恐惧,而深陷泥潭无法自拔。看来,有一种痛苦可以叫‘被定义’的痛苦……”
对于抑郁症来说,好了,就是好了。因此,我们不必去验证、去对照、去同过去比较,一切你自会清楚。
3.抑郁症可以自愈吗,一定要接受专业治疗吗?
从根本上讲,所有抑郁症的治愈,都是自我的疗愈,专业老师的帮助及方法,都只是给你一个正确的引领,协助你找到自己内在本就具有的能力。确切地说,所有的心理疗愈,都是自我的疗愈过程。当然,如果你不对心理做一个正确、正当的梳理,进行改变,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去看待生活和事物,那么,自愈是很难的。
对于抑郁症的疗愈,我认为,如果你已尝试多种努力调节,没有取得改善,那么,很可能你的方式或方法存在问题,对此,寻求专业的帮助或一种正确的方法将是非常必要的。
4.抑郁症不治疗会不会很严重?
我们首先要清楚,我们的抑郁症发展到了什么程度。
如果是处在轻度的,并且自身还能进行一定的调节,那么,我鼓励你先尝试自我调整。经历痛苦是必然的,这是你人生的功课,是你心灵的修炼,你无法逃避,即便你选择专业的心理治疗或帮助,也同样要经历类似的心灵历练。
但如果你的抑郁症已经发展到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工作及社会功能,出现了明显的躯体症状,且无法自拔,那么,寻求专业的帮助或治疗是需要的。忍受和逃避只会令自己的抑郁情况变得更糟,并会导致症状的泛化。
5.抑郁症与环境有关吗,是不是换个环境会好?
环境对人的心理会造成很大程度的影响。但绝大多数爆发的抑郁症,并非纯属环境的影响,其主要原因还是患者本人的不健康心理因素。很多被患者视为重要的环境问题,在他人而言并不是一个真正的问题,那么,所谓的环境问题就很可能是患者自身问题的一种表象,一个投射的点,也许没有这个问题,还会遇到另一个问题。
我辅导过很多抑郁症学员,也有一部分学员抱怨当下所处环境的烦恼和痛苦,除一些极端的环境外,多数所谓的环境问题都非现实、客观的问题,即使改变了环境,但烦恼、痛苦又会“转移”到另一种问题上。
小研就是典型的一位,在她看来只要不和婆婆生活在一起,自己就不会有抑郁等烦恼了。她想尽办法,最后她如愿以偿,然而,没过多少日子,她又陷入烦恼,心想:“找一份工作上班,就会有价值感……”百转千回,她找到一份还不错的工作,但对她而言,似乎好景总是不长,新的烦恼又产生了。她感觉坐在对面的同事总是针对自己,在言语上,经常对自己冷嘲热讽,不怀好意……她竭尽全力尝试改变各种可以让自己感到自在、轻松的环境,从辞职、旅游,到回娘家,再到换新工作……遗憾的是,她总还是会遇到一个又一个的烦恼,令其无法自拔。
我们要对自己的问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看似环境问题造成的抑郁等烦恼,往往都只是一种问题的表象,都只是内在那颗动荡不安的心的投射,都只是我们这颗习性心理的一种问题的“包装”。
6.得了抑郁症要和家人说吗?
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对于我们的康复是有一定帮助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我们的心理压力。为此,我们需要在合适的情况下将自己的症状告诉家人,而不该默默忍受和羞于表达。
当然,有一种很有可能的情况是,家人无法理解我们的痛苦,也并不认为自己的情况是一种症状,随之而来的可能是“吃饱撑的、胡思乱想、钻牛角尖、庸人自扰,不去瞎想不就没事了”等各种大道理。对此,你也不要感到失望,不要难过。要了解,没有亲身经历的人,是无法体会其中感受的,就像我在辅导中常常对学员说:“没有吃过苦瓜的人,是没有办法体会和理解苦瓜的滋味的。”
当然,我们的治疗是必须要家人某种支持的,我们可以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让其了解。除此之外,不去强求,而是积极地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
7.抑郁症与性格有关系吗?得了抑郁症是不是说明这个人心眼小、没有宽容心、心胸狭窄?
简单来说,性格就是一个人相对稳定的心理、行为模式的特点。
通俗地说,我们如何看待事物,对事物产生情绪及行为的一种习惯性反应就是我们的性格。心理决定行为,心理决定情绪。我们反复强调,抑郁症是一种长期负面情绪积累的爆发,造成这种情绪积累的原因,是我们这种不健康的心理模式,换句话说,就是我们性格的一种缺陷。
虽然抑郁症已不是一个陌生的“疾病”,但在认识上,很多人存在一定的偏见。有些人认为,抑郁症就是“心眼小、心胸狭窄……”造成的,并且,往往是抑郁症的家属经常这样说的。这实在是一种狭义的认识。我们如何去界定这种“心眼小”呢?有很多抑郁症朋友在生活中,被公认是一个大方、好施的人,为人谦和、替人着想,相反,被认为“心胸狭窄、自私自利……”的人,反倒“好好的”,这又如何判定呢?从我们熟知的国内影星张国荣,到美国喜剧影星罗宾·威廉姆斯,生前都有无数人敬佩和称赞。我想一个“心眼小”的人,是不可能获得如此美誉的。
“心眼小或是心胸狭窄……”,只能是一种牵强的描述。有的人炒股赔了很多钱,可以做到无所谓,但却可能因为一句话雷霆大发、彻夜难眠;有的人毫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怎么说自己,但却因丢了几十元钱无限自责,同样彻夜难眠;有的人面对歹徒可以镇定果敢,但看到老鼠反倒吓得心惊肉跳。
用“心眼大小……”来衡量一个人的心理健康,衡量抑郁症,实在是太片面了。无论是“心眼大小”的人都有他的执着,内心都有敏感、脆弱的角落,所以,人的心理局限不应被看成是心眼小或心胸狭窄。
8.为什么我的性格很好、很开朗也会得抑郁症呢?
我们通常说的性格好,也只是反映在某些方面,这并不能代表全面。无论一个人的性格是多么开朗、外向,也都会有他的某种执着。过度的执着就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表现,就会不断地造成情绪。情绪无法排解,就会产生情绪的连锁反应,进而泛化。当情绪的积累超出了心理负荷,就会产生种种心理问题,抑郁症、焦虑症往往就是如此。
9.是不是性格内向的人才会得抑郁症,外向的人就不会得抑郁症呢?
用我们通常的这种所谓性格的内向与外向,来判断抑郁症是不全面的。事实上,所谓内外向性格也只是一种相对的表现。真正衡量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程度,是一个人的负面情绪积累有多少,“执着心”(贪求、厌恶、敏感、多虑、多疑、急躁、完美主义……)程度的大小,而不是单纯的内向或外向性格的衡量。简单讲,一个人的情绪积累越少,执着越小,他的心理就越健康,如此,也就越会远离抑郁症。
我所辅导的抑郁症学员,有相当多的人在此之前,都是被“公认”的外向性格,但事实是他们无法自拔地陷入了抑郁中。
内向与外向的人都有执着心,如果执着心的膨胀超出了一个人的心理负荷,那就会爆发抑郁、焦虑等症状。
第二节 面对这些,医生也难以回答
1.抑郁症是不是一种命,算命的说我会有一场灾祸?
我们总是会为自己的抑郁找到各种原因,甚至是迷信于某种力量,算命就是其中之一。
形式上的求神拜佛,一次次地许愿:“保佑我……我就会做……”我们真的是信仰神明吗?我们是在做交易。虔诚的信仰应是慈悲、是爱,是无条件的。
无论是释迦牟尼、耶稣、穆罕默德……我们可以认为,诸神皆是“自然法则”的代表,体现了自然法则的特质。自然法则无须条件交换,它所教导的是,让我们遵从自然法则而活,这就是诸神的教导。
没有什么外来神力、某种力量控制我们的生命,一切皆由我们这颗心而造。只要心向法则,人生处处是安乐。反之,也会遭到法则的惩罚。福祸无门,唯人自招,一切的因果,都是自己造。
有些人相信某种占卜、算命……令一些人更加深信不疑的是,某种“算命”的说法,似乎在生活中应验了,他们并不了解这并不是“算命大师”具有神通。简单来说,这只能算是一种心理暗示的结果,或是一种因缘聚合,因果的力量来自我们自己。
当抑郁症同算命大师的某种说法联系在一起时,似乎找到了问题的原因,但却歪曲了事实。我们也许会从中获得某种安慰,但这是暂时的,你对眼前世界的反应,你所产生的情绪反应,完全来自你的心。我们人生的境遇,喜、怒、哀、乐……皆是我们内心的造作和显现而已。
2.如果在生活中没有遇到或发生这个事情,是不是我就不会得抑郁症了?
除了创伤性事件外,抑郁症往往是一种长期负面情绪积累的爆发。当情绪的积累超出人的心理荷载时,就会在生活中的某个方面撕开口子,不是这个“甲”,就可能是那个“乙、丙、丁”,这一切更多的只是诱因,一个导火索。
所以,不要执着这些表象问题,要看清抑郁症的本质,我们要做的是不断地改变这颗容易造成情绪、积累情绪的心,改变这种不健康的心理模式,而不是一味地纠缠于看似造成抑郁的表象问题。当心安定了,我们会发现,看似造成我们抑郁的问题,往往变得不再是问题,自然放下了。
3.抑郁症会一下子好起来吗,有没有一下子就能治好抑郁症的方法?
每一位抑郁症朋友都希望一觉醒来如梦方醒,希望某种方式、方法让自己一下子就好了,在我患抑郁症期间又何尝不是呢?因此,我非常理解这种心情。希望是好的,但我们还是要理性、客观地看待自己的问题。幽香倾心的梅花看似一下子盛开,但却是经过寒冷冬季的锤炼才得以绽放;锋利的宝剑,没有经过千锤百炼,又怎能锻造而成。
对于普遍性的抑郁症疗愈而言,就是心理的改变过程。我们唯有脚踏实地、勇敢地面对,沉下心来,去修炼这颗心,才能得以治愈。不要寄望于捷径,更不要寄望于某种灵丹妙药让我们一下就脱离痛苦。要清楚,成长道路无捷径。
4.转移注意力可以治好抑郁症吗?
转移注意力对于某些产生的情绪会有一定的疏解,但这是对问题的回避做法。对抑郁症而言,更是无法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治好。
第三节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抑郁症朋友
1.旅行可以改善抑郁症吗?
任何一种在你认为可以给你带来好心情的方式,只要是不伤害他人,不违背社会公德的,你都可以去尝试、体验。如果你认为旅行可以给你带来心情的放松和改善,那你就行动起来。但你旅行的目的,不应只是纯粹的一种改善抑郁的方法,如此就会造成执着,你只会不断地关注自己的心情有没有改善,令自己陷入新的批判和纠缠中。
旅行自然很好,这必然可以舒缓心情,获得某种启发。但前提是,不要带着某种目的,只当散散心,换个环境,不贪求什么,如此,结果自会是好的。
2.抑郁症患者需要注意什么,应该做哪些有益的事情?
对于抑郁症朋友来说,适当约束和注意是非常必要的,这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烦恼。这里我提出几点建议:
(1)尽可能减少甚至停止到网上去了解抑郁症等相关的症状,因为你很有可能会无法控制地对号入座,你会受到很多负面的暗示,这会导致你更加紧张、惶恐。虽然,你可能会了解到一些有用的东西,但是带给你更多的是负面影响。这并不是批判网上关于抑郁的内容,而是由于你当前不具有一颗平稳的心、一颗良好防御能力的心,所以,你做不到合理、客观、正确地评判。
(2)减少与同处在抑郁症状中的病友接触,虽然彼此可以得到鼓励和支持,相互倾诉,但最终无法获得真正的益处。彼此都是迷路的人,如何给予对方正确的指引呢?这只会造成彼此情绪的“传染”。
(3)尽可能迫使自己动起来,多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情,不求结果,只是简单去做。你不想动,不愿与人接触,不愿做任何事情,这会让你更加消沉。因此,你要在可承受的范围下强迫自己动起来,至少,你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下,保持每天规律的室外运动,这一点很重要。
(4)向亲人或朋友倾诉自己的烦恼是好的,但你不要期望对方能理解你的感受,没有吃过苦瓜的人,你如何让他了解其中的苦涩呢?
(5)看心理相关的书籍是好的,但对于抑郁症朋友而言,并不是多多益善,应该有所选择。凡是引起你思想混乱或纠结的内容,你都应该将它略过,不要陷入纠缠。相反,对于能够给予自己启发或是共鸣的书,你可以重复地温习体会,保持平常心,那么你会有更多的获益。值得一提的是,过于专业的心理学著作,在我看来,对于处在抑郁阶段的朋友来说,暂不适合,原因是我们很有可能将自己的问题,不断地划分、对照,这会让你陷入混乱。
(6)在饮食上,多吃清淡的食品是好的,这有助于肠胃功能的消化和吸收,会减轻身体的沉重感。身体的沉重感减轻,我们的负面情绪也自然会有所改善。
(7)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是需要的,你不该让自己变成个“夜猫子”,也不能放任自己变成个“小懒猪”。规律的生活作息,对人的身心包括整个内在系统,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因此,晚上11点前,在没有特殊情况下,你要卧床休息,但不必强迫自己入睡,顺其自然。早上尽可能在7点前起床,做你需要做或是力所能及的事情。
(8)给自己每天的生活做一个合理安排,做事情,动起来,渐渐地你的情绪就会被调动起来,坚持进行,生活也会给你启发。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当你投入一件身体力行的事情时,你便没有太多精力胡思乱想,也会削弱你对负面情绪的关注和体验,反之,就会容易陷入在自己的情绪里,越陷越深。
3.抑郁症都有哪些表现?
抑郁症的症状有许多种表现。当然,我们可以就常见的临床症状来了解一下,于你而言仅仅是了解,不要擅自给自己贴标签。
(1)心境层面:患者出现持久的情绪低落,忧郁惶恐、痛不欲生、兴趣减退、悲观厌世、生活信心减退,常常感到无用感、无价值感、无助感及过分自我谴责……
(2)思维层面:思维闭塞、反应迟钝,觉得“脑子像糨糊”“头顶像顶了个盖子”“头像被东西缠着”“缩着”“卡着”等,寡言少语、交流困难……
(3)意志活动层面:自我封闭、生活被动消沉、不想做事、不愿与人接触、疏懒、疏远亲友、回避社交活动……
(4)认知功能层面:注意力集中困难、记忆力减退、敏感多虑、协调能力减退、凡事总往坏处想、思维消极……
(5)躯体症状层面:伴有睡眠障碍,疲惫乏力、食欲减退、消化系统紊乱、体重变化,身体某些部分的不适感,如胸闷、气短、心慌、心悸、头痛、头晕、耳鸣、脑鸣、喉咙塞堵、肩痛、背痛等一系列躯体不适感。
以上的症状列举,仅仅是对抑郁症有一个简单了解,但这并不代表,有以上的部分表现就是抑郁症。对于平常人而言,因生活压力而造成的焦虑或忧郁情绪,也可能会出现以上的状况,但只要不是持久性的并且没有严重地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那就是“普遍性”的或者说是“正常”范围内的一种表现,它会随着时间及对生活的投入逐渐消失的。
4.抑郁症患者的家属需要做些什么?
家人给予抑郁症患者一定的理解和支持是非常必要的,这有助于患者建立起生活的信心和希望,有助于患者走出抑郁。我认为,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只是一个小方面,重要的是患者一定要有信心和希望,反之,一切都将变得困难重重。
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不应仅在道理方面。要知道,患者本人懂的道理并不比你少,但这就是抑郁症,患者无法做到,所以,一味地思想开导,有时反而会让患者产生挫败感。
对抑郁症朋友的有效帮助,在我看来家属需要做以下七点:
(1)帮助患者建立一个可实施的行动计划,最大限度地调动患者的行动和参与,如运动、旅游等,做简单而又容易完成的事情。只要患者不是强烈抗拒的、厌烦的,并且是积极、正面的,那么都可以引导患者行动起来。
(2)帮助患者建立规律的生活作息,尤其是入睡、起床方面尽可能形成一种规律,避免患者大量时间赖在床上,否则,只会让患者变得愈加消沉。
(3)尽可能地给患者保持清淡的饮食,这有助于患者的消化。除此之外,也要保持一种规律的用餐习惯,即便患者没有胃口,不想吃,也要鼓励其进食。
(4)家人要最大限度地陪同或参与到患者的行动计划中,不断地勉励和督促患者,以便患者持续地坚持。
(5)减少接触喧嚣及复杂的社会环境,保持简单、松弛的环境,可减少患者的触景联想及分别心。
(6)即便是简单的行动计划,对抑郁症朋友而言,起初都可能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这就是抑郁症的系列反应,正是需要去克服的。因此,要最大限度地鼓励、鞭策患者坚持行动计划。
(7)鼓励患者积极寻求专业的心理治疗(疏导)。当然,也可以鼓励患者严格按照本书中的自我训练勤奋练习。
5.得了抑郁症是否需要辞职、休学在家或是找一个专门的地方进行治疗?
如果我们的抑郁症状已让自己无法适应当前的工作或学习,甚至会增加自己的痛苦,那么,我们可以考虑暂时减少或回避与这种环境的接触。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要辞职或是休学,我们可以先尝试请假,或是其他一种不会造成太大变化或影响的方式。
在此期间,我们可以依自身治疗的改善情况,或是在专业老师的建议下,再做安排,这样是很妥当的。
除非我们正在进行的治疗,是需要长期住院或长期封闭学习等形式的,除此之外,在我看来,没有必要一定要辞职、休学。
如果我们所产生的症状在可承受范围内,或者是并没有达到严重的影响程度,那么,我鼓励你一边进行治疗或自我调整,一边进行你所应尽的本职。我认为伴随生活的治疗或调整往往效果是更好的。我们的问题往往就是出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此时出现的问题,往往正是需要我们积极面对和处理的。进一步来说,它是我们的成长助缘。
6.抑郁症患者是不是应该强迫自己多走出去、多接触人、多运动或是做一些事情?
对抑郁症朋友而言,封闭自己只会加剧抑郁的情绪,会越陷越深。因此,多出去走动、接触外界或是专注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对改善抑郁的症状是非常有帮助的。但对于处在比较严重程度的抑郁症朋友来说,走出去、接触外界……就可能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了。这种情况下,不应过分地强迫或是要求抑郁症患者做些什么,避免造成更大的挫败和绝望感。
如果抑郁症患者无法保持基本的生活状态,且严重影响生活秩序,那么,首先考虑的是积极寻求专业的治疗,而不是一味地强迫抑郁症患者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