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李明刚吃罢早饭,黄二毛就过来叫他一起去看塆头边那棵古树。
两人来到塆头边时,有几个村民正坐在树底下,听着富儿高谈阔论。富儿见李明和黄二毛来了,就停止了说话。
李明绕树转一圈,上下仔细瞧个遍,越瞧越觉得这棵古树有灵性。虽然已是深秋季节,而这棵古树依然枝繁叶茂,绿意盎然。巨大的树冠犹如一张撑开的伞,遮住半边天,并在地面上留下一大片浓荫。树干的表面,就像被风干了好多年,“盘根错节,沟壑纵横”,看上去,确实是有些年头。
李明问富儿,富哥,这树叫什么名字?我是这个塆里长大的,我还不知道这棵树叫什么名字哟!
富儿说,不光是你不晓得,好多人都不晓得。这树叫朴树,本地很少见。
李明又问,你看这棵树,老年人的身子,青年人的精气神,怕有很多年的历史吧?
这个嘛。富儿使劲思索着,然后摇了摇头,说,我也不知道,怕是有几百年吧。
这时,坐在树底下的“架子”永高站起来,他拍拍屁股走过来对李明说,我好像听我父亲说过,这种树在我们祖上来之前居住的地方,到处都是。这种树最大的优点是驱蚊、遮阴,他散发出的香气,让蚊子不敢近身。所以,夏天供人们乘凉特别好。
我父亲说,祖上搬迁过来时,带了一些这种树的种子,种在塆头塆尾。我们祖上搬来了多少年,这棵树就有多少年的历史。
众人不约而同地看着永高。富儿知道,永高的父亲读过私塾,是那个年代塆里少有的文化人之一,对本塆的历史,知道得肯定比一般人要多一些。富儿对永高父亲印象比较好,他平时少言寡语,不跟人人开玩笑,不说假话。这一点也遗传给了永高。永高说的话值得信赖,至于是不是以讹传讹,那就不得而知。
永高接着说,听我父亲说,种在塆里的种子,有的没有成活;有的虽然成活了,但是由于它长得慢,又长不直,而且开枝散叶早,占空间。而我们塆子那时住得比较拥挤,有些人家孩子大了要搬出来做屋,所以有些树被砍了,当柴烧。最后就只剩下村头这棵了。
黄二毛问永高,为什么偏偏就这一棵保留下来了,你知道吗?
永高说,听老人说,那时村头住着一个哑巴,无儿无女,独自过日子。哑巴特别爱这棵树,把它照看得好好的。曾经有一家想在树旁边盖房子,哑巴不准人家做。那家有三个壮劳力兄弟,不把哑巴放在眼里,任凭哑巴在他们面前比比划划、声嘶力竭,他们只是笑笑,并不理睬。哑巴一气之下,跟三兄弟打起来了,把那三兄弟丢到下边的池塘里去了。三兄弟吓呆了,不敢在这里盖房子了。
曾经也有人想砍树,也是被哑巴痛打一顿。人们都很怕哑巴。但是,只要你不去招惹这棵树,哑巴是不会惹你的。曾经有不懂事的小孩子向哑巴扔石头,哑巴可以躲开,不会报复小孩。
哑巴总是一个人出出进进,不跟塆里人来往。他在临死之前的一天,却跑到了每家每户,见了每个人就是咿咿呀呀地说过不停。没有人听得懂他说什么,都猜测他说的可能和树有关,但是猜不透内容。第二天,哑巴死了,人们这才想到,哑巴可能知道自己要死,提前一天嘱咐人们不要砍树,或者帮他看好这棵树。
哑巴死的时候,这棵树已经长得很大了。塆里人自觉地维护着这棵树。有一天晚上,天下着大雨,外村有三个人进来偷树,到了第二天天亮时,人们发现这三个人全部死在树底下。他们的身上并没有伤口。每个人手上还握着砍树的工具,树上有被砍的伤痕。村里人推测说,这三个人一定是昨晚偷树被雷劈死的。昨天晚上下了一夜的雨,又打了一夜的雷,最后才打了几道闪电。打雷是警告他们,他们不听。所以被闪电打死了。
有人说,哑巴是上天派来专门保护这棵树的,等这棵树吸收了足够的天地灵气、日月精华,长到足够大了,哑巴就放心地离开人世。
从此以后,所有人都坚信,这棵树成了仙,惹不得。加之后来塆里一直人丁兴旺,人们认为得到了这棵树的保护,所以对这棵树关爱有加。有一年,这棵树长了很多虫,全塆的男女老少一齐来捉虫,捉了几天几夜,硬是把树身上的虫全部捉光了,让这棵树起死回生。
黄二毛说,我听说过你们塆的这棵树,说这棵树,砍不得,谁砍谁遭殃,原来还有这么神奇的故事啊!
富儿说,这个故事,我们塆的人一代代都在往下传,代代人都知道要保护这棵树。即使在“大炼钢铁”那个年代,山上的树都砍光了,这棵树没人砍。
黄二毛对李明说,这个故事很传奇,你把它写下来,作为警示,告诉人们,万物有灵,爱护树木。
嗯,对的!李明说,有这么好的树,又有这么传奇的故事,对人们肯定有很强的吸引力。还可以借此我们村宣传出去,让更多的人来参观、旅游。
接着,李明说了一个叫齐连寨的地方
齐连寨是个非常偏僻的山区,以前很穷,里面的人都想出来,出来了不愿意回去。有一次,一个进山来玩的大学生发现这个地方,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奇花异草,风光迷人,深深被折服了,就写了一篇报道。这篇报道造成了很大影响,特别是他在报道里专门提到生活在这里的人,非常健康长寿,六十多岁的老人赤脚爬树,像猴子一样敏捷;八十岁的老人种田营生,自食其力,能挑能驮。很多人据此认为这是一个养生的好地方,于是蜂拥而至。有些有钱人,干脆常年租住在这里,在这里吃呀、喝呀。这里的土地、房产,还有粮食蔬菜、肉类等等物价,齐刷刷地上涨。连最常见的红苕,成了最受欢迎的食物,比别处卖得贵很多,还供不应求呢。村里人再不去打工了,就靠经营土特产、家庭旅社,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有些年轻人感慨说,哎,以前总是埋怨爹娘把我们生错了地方,生在一个鬼不下蛋、穷得叮当响的穷山沟,原来这是一块风水宝地啊。
富儿对黄二毛说,我们这里的土特产也不错嘛,要是能把外面的人吸引进来,跟他们讲几个故事,也能卖个好价。
黄二毛对富儿说,我们讲真实的故事,不吹牛、不骗人。比如说,细威的娘,一百岁了,一辈子住在这个塆,是这里粮食、水土养大的,这是活生生的例子,一点也没有夸大。我们打养生牌、人文牌,让人们来参观,自己选择。有人来,不愁我们这里的农副产品卖不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