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的修炼并不顺利。
开始的时候他还能保持注意力,然而不过五六分钟,他的思绪就从龙形图案发散到了其他的东西上面了。
坚持了半个小时,洪伟还是从床上爬了起来。
他也不知道是自己的天赋问题还是观想图选择的问题。
其实最好的观想图,应该是《祖龙升天决》里面的插页,书中一共有三页插画,都是画的龙,只不过龙的样子洪伟并不记得了。
只知道有这么几张画着龙的图,至于长得啥样,什么颜色一概回忆不起来。
而那本书洪伟实验过很多次,的确是没法从那个梦境维度带出来。
洪伟想了想,其实观想说白了就是催眠,其实是可以引导的。
既然光是图案不够的话,那么还可以加入声音试试。
想到就做。
洪伟立马上网开始查询有关龙的歌曲或者诗词。
华夏的古诗词提到龙的有不少,但是大多是形容或比喻,并没有写出龙的形象和气质。
例如刘禹锡的《陋室铭》写道“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还有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说到“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辛弃疾的诗句中也有“一夜鱼龙舞”
这些虽然都有“龙”字,虽不至于说和龙没有半毛钱关系,但相比于洪伟此时的需求来说,别说半毛,连半分关系也没有。
倒是一些古文中出现过一些关于龙的具体描述。
例如《说文解字》提到:“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本草纲目·翼》也提到:“龙者鳞虫之长。王符言其形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其背有八十一鳞,具九九阳数。其声如戛铜盘。口旁有须髯,颔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鳞。头上有博山,又名尺木,龙无尺木不能升天。呵气成云,既能变水,又能变火。”
《三国演义》里面也有一段通过曹操之口描述龙的语句:“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
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
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
这些描述既有龙的形象,又提到了一些龙的气质、品性以及能力,算是很符合洪伟的预期。
不过这些东西洪伟想要做成协助观想的催眠语音的话还得筛选一下。
毕竟《青龙观想法》提到要观真龙之行,但是不是真龙,洪伟并不确定。他在网上找来的图片能不能带进梦中,他不确定,但是这些文字描述却是可以背下来的。
整理了一些文字,洪伟又把关注点放到了歌曲中。
歌曲中有龙的也不少。
洪伟简单的搜索了一遍,只找到十几首,比如《龙》《龙的传人》《龙拳》《我是一条小青龙》《城龙》《双子龙》《人龙传说》《天龙八部》等等。
这些歌大多都有八九十年的历史了,也不知是因为什么缘故,后面的文艺作品中,龙的出现就越来越少了。
洪伟每首歌只是稍微听了几句,重点都是看歌词。
让他失望的是,这些歌曲中虽然名字上都有龙,但内容里龙的描述很少,例如天龙八部,全篇只有两个龙字。
这些歌,多半都是借着龙而抒发一些自己的情感,家国情,民族情之类的,最典型的就是《龙的传人》了,还有一首玛雅乐队的《龙》,洪伟看了歌词,觉得歌里面那个龙换成鸟更贴切一些,又是无拘无束,又是放纵的。
这里面洪伟觉得唯一一首跟龙的形象最契合的歌反而是一首儿歌《我是一条小青龙》。
“我头上有犄角,我身后有尾巴,谁也不知道,我有多少秘密;我头上有犄角,我身后有尾巴,谁也不知道,我有多少秘密,我是一条小青龙(小青龙小青龙)……”
童声清脆悦耳,节奏明快。
洪伟才听了两句,便觉得非常喜欢。
遗憾的的是,整首歌太短,而且是个儿歌。
洪伟已经十九岁了,不再是十七八岁的孩子了。
如果还听儿歌,会不会被人耻笑?
不过他只纠结了一小会,便打消了顾虑,修炼这东西,肯定是私密的。
自己锁了门,谁还能看到怎么滴。
洪伟将古文中关于龙的描述背诵下来,看看时间,才十点半,索性将《我是一条小青龙》设置为单曲循环,音量调到刚好自己能听到又不至于太响的大小。
接着重新上了床,开始想象龙的样子。
不知是背诵的古文起了效果,还是儿歌发挥了作用,洪伟这次修炼出奇的顺利。
当儿歌放到第三遍的时候,洪伟便进入了一种迷迷蒙蒙,似睡非睡得状态,似乎天地间有一种看不见得光点慢慢进入了他得身体,他觉得自己得额头似乎有些胀胀的,尾椎有一些痒痒的,不是很舒服,但是也不是很反感。
不知过了多久,似乎只是一瞬,又像是过了千年。
洪伟双眼突然睁开,似有金光闪过。
他只觉得神清气爽,看了一眼闹钟,十一点二十。
洪伟脸上泛起一丝笑容:“果然有些门道,不到一个小时,便感觉睡了三天三夜一般,哪怕这种修炼并非是什么修仙的法子,单单用来恢复精力也是不错的。”
关掉儿歌,洪伟试着再次进入那种状态,难度很大,他试了一会便放弃了。
看看时间,已经过了十一点半,他便不再尝试,直接关灯睡觉。
很快,洪伟便进入了林荫道维度。
同样的道路,同样的房屋。
这个世界他已经探索过一遍了,一条林荫道将空间分为两半,两边皆有山水,花草树木种类繁多,唯独除了洪伟之外,再没有一个动物。
如今他也没有探索的欲望,直接进屋开始他的读书生涯。
不知是不是错觉,还是因为睡前修炼过,洪伟读书的时候发现,脑袋比之前更加清醒些。
读到二百多页,第一段结束的地方,洪伟停了下来。
下一页便是一张画着条龙的书页。
洪伟回忆了一番脑海中的观想法门,又默默背诵了睡前记录下来的关于龙的外形描写,这才翻到那一页。
《祖龙升天决》里面的三幅插画,画着的都是龙,洪伟以前只是将他们当作分段的标记,不曾细细观察过。
倒不是懒,而是实在是看着没效果,书中的文字都是看一眼便忘,更别说这图画了。
盯着看了半天,移开目光便只剩下一点青色,连是鳞是爪都分不清楚,那还有什么好看的。
不过因为领悟的观想法,洪伟便打算再试试。
观想秘籍中的图总比电脑上的图案更加有用些。
秘籍中的龙一眼看上去便知道是龙,但除此之外,这条龙是盘是卧,是动是静,洪伟并不能留下什么映像。
这次观看也是同样如此,不过洪伟并没有放弃。
进来之前他便已经有了计划,他这次也并没有指望自己能够看出画上真龙的形迹。他只是要印证一些东西,那些他背诵下来的关于龙的描述,是否正确。
洪伟取出一张白纸,画出了一张表格。表格分四列,第一列的抬头是“部位”,第二列是“描述”,第三列“是否正确”,第四列“备注”。
接着洪伟按照背诵的记忆,在第一列依次写下:头、角、眼、项、腹、鳞、爪、掌、耳、背、口、颔、喉。
在第二列依次写下: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项似索、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背八十一鳞片、口旁有须髯、颔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鳞。
想了想,似乎顺序有些问题,但既然已经写下,便没在修改。
其实最后还有一句“头上有博山,又名尺木,龙无尺木不能升天”,因为不知道博山是什么,所以洪伟干脆没写。
至于第三列第四列,暂时便空着。
做完表格,洪伟依次对照着表格,去图上查看。
他中默念着“头似驼”,便去看图上,龙头所在的位置,口中的默念不停,片刻后默念的语句变成了“错”
这才停下,视线回到表格,口中还念叨着“错”字,不停,然后在第三列,头似驼后面打了个叉。
这时,洪伟才停下来,回想刚才的画面,似乎还是没什么记忆,便不再思考。转到第二列,口中又默念“角似鹿、角似鹿”,视线回到画上,找到龙角的位置,看了一会儿,默念的字变成“对”
回到表格在角似鹿后面的那列画了个勾。
如此往复,最后表中第三列便被填满,其中头、腹后面画的是叉,背后面画了个圈圈,其余都打了勾。
头、腹后面画的是叉,自然表示描述的是错的。洪伟记不得具体形象,但能判断出对错,自然是很有成效的了。
至于背后面为何画的是圈,完全是因为,背后的鳞片大多,他没数的过来,至于具体有多少,可能超过八十一,也可能不到八十一。
他看书时,一目也只能看四个字,数鳞片时也没法多数出几片来。如此便不知道到底是不是八十一,只好画个圈圈。
一轮过后,洪伟针对头和腹再度设计表格,头后面他又列出了马、狗、鸡、鸭、龟等,然后再次去图上对照。
最后得出了头似马的结论。
至于腹部,他之前就查询过“腹似蜃”中这个蜃的意思,按照已有的形象来说,蜃是大蛤蜊,也就是贝壳。他先前也是按照这个带入的,既然结果是错误,洪伟便重新预设了几个形象如蛇、马、鱼、鸡、鳄等动物。
最后在蛇和马、鳄后面都画了勾。
洪伟便推测,其实龙的肚子还是像蛇一样,只不过比脖子要粗一些,就像是吞了一只大老鼠的蛇。
一番补充完善之后,洪伟脑海之中的形象,便由模糊不清的感觉变得抽象起来。按照这个方式,洪伟又添加了许多部位,列如腿、尾等等。
随着抽象出来的细节越来越多,洪伟脑海中对龙的形象认知便越来越接近图画上的样子。
最后,洪伟按照自己对文字汇总后的理解,亲手画出了一条“龙”来,他没有学过绘画,所以,效果并不是很好,所以画出来的更像是一个四脚大头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