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722000000003

第3章 家庭心理学——微妙的平衡

美好的家庭,可以给人们带来明朗的欢乐、沉醉的幸福和无穷的创造力。家庭是一把双刃剑,有时则会引起人们的不快、痛苦与烦恼。有在城外面总想进来的人,也有在城里面总想出去的人。而在人们心灵深处,对世间和睦家庭的渴求却永远不会消失!人类得以发展、繁衍的基础单元就是家庭,如果家庭之中的事务不那么方便用言语表达,那么就尝试用本书作为善意的提醒吧!

一、婆媳相处心理学

瀑布心理效应:小妾讥瘸儿竟引杀身之祸

词条解析

瀑布心理效应,即信息发出者的心理比较平静,但传出的信息被接收后却引起了不平静的心理,从而导致态度行为的变化等。这种心理效应现象,正像大自然中的瀑布一样,上面平平静静,下面却溅花腾雾。

经典案例

《史记》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平原君赵胜的邻居是个瘸子。一天,平原君的小妾,在临街的楼上,见到瘸子一瘸一拐地在井台上打水,就大声讥笑了一番。这位身残志坚的仁兄心生不忿,于是找到赵胜反映这一情况,要求赵胜杀了这个小妾。见赵胜犹豫,此兄劝说道:“大家都认为平原君尊重士子而鄙贱女色,所以,士子们都不远千里来投奔您。我不过是有些残疾,却无端遭到你的小妾的讽刺、讥笑。所谓士可杀而不可辱,请你为我做主。否则旁人会认为您爱色而贱士,从而离开您。”平原君这才恍然醒悟,终于毅然斩了这个说话没有分寸的小妾,并登门道歉。

故事里的小妾就是因为说话没有分寸才引来灾祸。历史上因一言不慎引来杀身之祸的人多不胜举,可见注意说话的分寸是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尤其是在婆媳相处中,不同的生活经历、生活背景使得双方对于同样一句话的理解很可能产生非常大的差异。所以在平时生活中,婆媳说任何带有敏感性意蕴的话语时,都必须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一番,再决定说什么。

移情效应:武则天爱屋及乌乱点鸳鸯谱

词条解析

移情效应的含义是指,当人们在对对象形成深刻印象以后,当时的情绪状态会影响他对对象今后及其关系者(人或物)的评价的一种心理倾向。即把对特定对象的情感迁移到与该对象相关的人或事物上,引起对他人的同类心理效应。这种效应用俗话说就是爱屋及乌的现象。

经典案例

武则天晚年宠幸张昌宗兄弟,每当她享受过梦幻般的陶醉之后,便可怜起张昌宗兄弟的寡妇母亲,想替她寻个门当户对的人。

武则天由于过分宠爱张昌宗兄弟,不惜广泛搜寻男臣以期分配给张昌宗之母。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搜寻,武则天相中了凤阁侍郎李迥秀。武则天对才能、人品、容貌都相当杰出的李迥秀非常有好感。

可是当看到张昌宗之母阿藏本人之后,李迥秀不禁气急败坏。仔细看,眼睛、鼻子和两兄弟有几分相似,但却令人怀疑这样的母亲怎么会生出金雕玉镂的张昌宗。阿藏虽身穿豪华的衣服,却只是个毫无美感的女人,如市井老衰的中年女人一般。阿藏因儿子受皇上宠爱,所以只知穿金戴银,在满是皱纹的脸上,土里土气地化上浓妆,又怕李迥秀看不起,故作姿态,实在叫人不敢领教。

尽管如此,碍于敕令,李迥秀还得忍下来。他把阿藏留在家中,但常借口政务忙碌和身心疲倦回避阿藏,或者邀朋友到家里来,赋诗饮酒闹到三更半夜;或者借口回家探母,尽可能地想办法不和阿藏单独相处。由于精神上的痛苦,李迥秀身体生了病,一天天消瘦。阿藏也无法忍受,通过儿子向皇帝诉说实情,说李迥秀瞧不起她,要求“离婚”。这样,李迥秀才摆脱了这个令他不悦的女人,但却因此被左迁到岩州为刺史。

武则天之所以做出这样的事情,正是因为其爱屋及乌到了极点,所以才产生了这样的移情效应。她认为要对宠男好,也要对其母亲好;而且认为宠男英俊,母亲也必定貌美。实际上,这种错误现实生活中很多婆婆也会犯,认为自己的儿子好,于是便认为自己的儿子所有的方面都好,过分偏袒儿子,而轻薄了媳妇。

互悦机制:简单一句话愉悦大家庭

词条解析

这个心理学机制,还有另外一个名称为对等吸引率。通俗说,就是两情相悦。在人际交往中,这是一种很自然的心理规律。如果你想得到人们的欢迎,或者支持、同意你的观点、行为,仅仅提出良好的建议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让人们喜欢你。

经典案例

美国推销员的故事总是千奇百怪、包罗万象,世界上最了不起的卖车人乔·杰拉德的成功故事就非常吸引人。为了让顾客喜欢他,他会去做一些看上去完全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比如说,每一个节日他都会给他的1.3万名顾客每人送一张问候的卡片。卡片的内容随季节而变化(新年快乐、情人节快乐、感恩节快乐等),但卡片的封面上写的永远是同一句话:“我喜欢你。”用乔的话来说,“卡片上除此之外就没有什么别的东西了,我只是想告诉他们我喜欢他们”。乔正是借助于这种方式使他每年的收入都超过20万美元,创下连续12年都赢得“销售第一名”的称号,他平均每一个工作日都会卖掉五辆车,被吉尼斯世界纪录称为世界上“最了不起的卖车人”。

其实,这个推销员并没有任何非常高难度的、特别的销售技巧,他仅仅是将心比心,运用了互相愉悦人心就能够建立起良好的商业关系的道理。婆媳之间也适用于这种心理沟通机制,互相愉悦对方,婆媳关系才能更好。

迂回法则:肖邦与李斯特的绝世音乐双簧

词条解析

人际交往中,在双方有较深的芥蒂以及矛盾的情况下,正面的交流和解释往往会导致更加恶劣的结果;如果这时避其锋芒,采用其他的方法委婉地表达自己和解的意思,或者非常巧妙地让对方自我醒悟地理解到自己所持有的态度,往往会使交流变得顺畅起来。

经典案例

1931年,肖邦从波兰流亡到巴黎。当时,匈牙利钢琴家李斯特已是声名远扬的音乐家,而肖邦只不过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但是,肖邦的音乐才华深为李斯特所欣赏。为使肖邦在观众面前赢得声誉,便采取了一种别出心裁的方法:先由李斯特坐在钢琴前弹奏,在灯光熄灭后,就悄悄地让肖邦代替他演奏。观众被琴声征服了,等演奏完毕亮灯一看,原来坐在钢琴前的竟是肖邦。观众大为惊愕,却又深深地为肖邦的才能所折服,肖邦终于成功了。值得一提的是,李斯特推荐新秀的宽阔胸襟也深深地让人们感动。

肖邦和李斯特的方法和技巧,正是迂回法则的经典运用。在这里建议各位婆媳在对对方表达不同看法时,尽量采取迂回的方式,避免正面的冲突。

等视法则:辜负慧忠国师的愚钝侍者

词条解析

这一法则的原理是指,人不能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别人都不如自己,进而对别人进行不平等的对待。其实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本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是一些人为了维护小集团的利益,人为划分的,这是很不公平的。因此,别人可以看轻你,但是你自己千万不能看轻自己。

经典案例

有一位侍者为慧忠国师服务了几十年,慧忠国师有一日希望考验一下这位侍者的悟性。

于是,慧忠国师叫了一声:“侍者!”侍者立刻回答:“国师!要我做什么?”“不做什么!”慧忠国师有点无奈。

过了一会儿,慧忠国师又叫道:“侍者!”侍者立刻回答:“国师!要我做什么呢?”“不做什么!”慧忠国师无可奈何地说。

在反反复复地叫了很多很多次以后,慧忠国师终于忍不住,改口叫道:“佛祖!佛祖!”侍者茫然不解地反问:“国师!您在叫谁呀?”慧忠国师不得已,就明白地开示他:“我在叫你啊!”侍者不明所以:“国师!但是我是侍者,不是佛祖呀!”

慧忠国师这时只有对侍者慨叹:“你将来可不要怪我辜负你,其实是你辜负我啊!”侍者仍然强辩说:“国师!不管如何,我都不会辜负你,你也不会辜负我呀!”慧忠国师说:“事实上,你已经辜负我了。”

实际上,婆媳并不是所谓天然的对头,双方本是平等、完全是亲属纽带的正常关系,完全不必抱有传统的成见进入婆媳关系的处理,应该平等待人、平等面对婆媳关系的每一个细节。

储蓄指导原则:婆媳和睦的世界级奇迹

词条解析

储蓄指导原则是人际交往的黄金和白金法则。“你想别人怎样待你,你也要怎样待人”,“别人希望你怎样对待他们,你就怎样对待他们”。最高深的秘诀往往就是最简单的事实。所以,在平时的婆媳关系中,别忘了不断为你们的关系银行储蓄资本,这样即使偶尔有不快发生,你依然能够享受“盈余经济”带来的好处,不至于让婆媳关系一下子崩盘。

经典案例

河北青龙县是一个并不那么富裕的县。按照寻常人的逻辑,这样的地区,人们思想觉悟肯定不如城里高,婆媳相处得肯定也不大好。然而,自打2008年初肖营子村村委会组织以家庭妇女为主的“婆媳对夸会”以来,这个村的婆媳关系就出奇的好。这个“对夸会”主要是通过召开座谈会的方式,给婆婆媳妇们提供一个交流、对话的平台,让婆婆媳妇“对夸”。“婆媳对夸会”上,各个家庭婆媳分别讲述了自己为人婆婆及为人儿媳的相处之道,言语平实却真挚,故事平凡却感人。

通过广泛交流,大家一致感到婆媳相处好的根本还是要真心坦诚相待,彼此多多包容体谅;而婆媳相处之道更在于平时的点点滴滴,只有将心比心才能够真正理解、谅解对方。参加对夸会的婆媳们因为都要发言,所以她们都会从平时的寻常事件中寻找自家“婆、媳”的亮点,理解“婆、媳”的苦衷。“婆媳对夸会”每年召开四次,由村委会负责组织。同时,每个村民小组选出一名妇女代表,专门负责协调家庭关系,搜集“婆、媳”亮点,在“婆媳对夸会”上予以公布和表扬,树立好“婆媳”典型。

肖营子村村委会为了营造良好的婆媳互动氛围,有意无意运用到了储蓄指导原则,将婆媳的关系建立在日常互相理解、夸奖以及沟通基础上,所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对比效应:为啥老师发飙时效果如此震撼

词条解析

对比效应是指同一刺激因背景不同而产生的感觉差异的现象。比如同一种颜色把它放在较暗的背景上看起来明亮些,放在较亮的背景上看起来暗些。这种效应其实是一种“感觉对比”,而非实际上事物的性质产生了变化。

经典案例

两种不同的事物同时或相继呈现,比它们各自单独呈现所得到的效果要好。原因是两事物在大脑皮层中产生相互诱导作用,在对比中加深了印象,而单独出现在大脑皮层中的事物,无诱导作用,显得平淡而不易记忆。例如,一向口出厉言的教师,偶尔讲出几句柔和体贴的话,那么他这几句话就会令学生难忘。相反,向来宽厚的老师,有一天突然大发雷霆,当然也会令学生大吃一惊。由此可见,教育学生也要有对比效应,与平常不同的批评,容易给学生留下强烈的印象。

在婆媳关系的氛围之中,由于婆媳之间经常有着某种天然的成见,这也就造成了可能同样的言语或者误会,到了婆媳这里就会在对比效应的作用下,变得格外的激烈和被放大化。作为婆媳双方,在爆发任何一次争吵前,实际上都应该冷静思考一下,眼前的这个纷争是否只是“感觉对比”而已,而非实际上真的存在那样大的矛盾。

眼不见为净定律:婆媳争宠,山文方左右为难

词条解析

现实生活中,人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只要是看不见的脏东西,人们就总是欺骗自己它是干净的。例如下馆子吃饭时,如果没有深入厨房就总是会以为饭馆的菜肴是很干净健康的。眼睛没看见,不干净也当作干净,对不合自己心意的人或事,不去看,不去想,心里没有烦恼便觉得清净。

经典案例

儿子通常是妈妈的掌中宝,所以在婆媳关系中,经常会听到有些母亲抱怨说儿子谈了女朋友之后,尤其是结婚之后对自己没有像以前那么好了。

山文方最近就遇到了这样的烦恼,他从小就是个十分孝顺母亲,最听母亲话的乖儿子,但是结了婚之后,母亲却日益感觉他和自己疏远了。种种迹象都向他的母亲传达一个信息,就是媳妇牵住了儿子所有的心思,儿子把更多的关心和体贴给了妻子,而对母亲冷落了许多。山文方的母亲觉得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媳妇的出现。

因此,最近母亲对待媳妇的态度越来越差。媳妇并没有做错什么,但是由于心里有了这样的怨恨,于是怎么看媳妇怎么不顺眼。而结婚后,还一直跟父母合住的山文方更是发现,每当在母亲面前表现得和媳妇比较亲热时,母亲就十分不高兴。于是,这样经历了三两次之后,他的母亲开始一大清早就叫媳妇起来做家务。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山文方每天起床之时总是要额外和媳妇再缠绵一会儿。婆婆不愿看到儿子和媳妇多在一起缠绵,于是便早早地破坏了两人的美梦。

在工作了一年后,山文方终于攒了一笔小钱,用按揭贷款的方式在城郊买了一套房子,小两口搬出了父母的家,有了自己的二人世界。奇怪的是,这一搬出来虽然在物理距离上离母亲更远了,但是母亲对待自己和媳妇的态度却亲热、和蔼了许多。此外,在有了二人世界之后,山文方和媳妇可以在自己的小家里表现亲昵,所以在母亲面前对媳妇亲热的情况也变少了,一家人竟然意外地变得其乐融融,十分和睦起来。

实际上,在婆媳关系中,很多时候不过是某种郁结的情绪在作祟,婆媳之间并没有那么多严重的利害矛盾冲突。在婆媳关系中,巧妙利用眼不见为净定律,避开双方爆发矛盾的锋芒,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妒忌的周期:女人的醋坛子恒定法则

词条解析

都说女人是“醋坛子”,近日加拿大多伦多约克大学,发布了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女人善于嫉妒”其实是由女人的生理特点决定的。也就是说,女性在每月受精高峰期时最善妒。在受精高峰期内,女性会刻意贬低其他女人的吸引力,以争取自己喜欢的男人。

经典案例

这份已发表于英国皇家协会出版的《生物期刊》中的研究报告指出,当女性受精高峰期消退后,她们对其他女性的看法也会转趋正面些。研究报告作者,约克大学心理学博士生费歇尔表示,以前人们总是对女性冠以“合作”“心肠好”等评语,但她的研究报告证实,女性是相当具有“竞争性”的。

费歇尔表示,迄今为止,女人在想要一个男人时会怎么做,始终没有人研究过。即使有,为数也很有限。费歇尔的研究报告发现,当一个女人想争取一个男人时,她很可能使用一种名为“贬损”对手的做法。例如,丑化对手为“不忠实”“性关系杂乱”“没有生育能力”等等。

费歇尔的研究亦发现,女人很重视其他女人的容貌,但却不重视男性的容貌。即使在她们受精高峰期,也不太在乎男人的容貌。亦在约克大学修习心理学的艾普瑞尔表示,女性在受精高峰期善妒与她们生存本能有关,亦与进化论的理论相符。因为女人求偶都是为了传宗接代。艾普瑞尔指出,男人保护后代及提供生活资源的能力各不相同,女性因此也必须竞争求取能力较强的男人。

这位心理学家的研究完全能够解释为何婆媳之间会出现竞争男主人的现象。

超级目标:儿子带来的家庭地位

词条解析

在双方本来就有矛盾冲突的状态下,要让两方共同为一项事业达成共同努力、合作的趋势是非常困难的。但是超级目标却能够让双方团结起来。超级目标不是一般的目标,它甚至可以转移冲突双方关注点。面对超级目标使冲突的双方感到有紧迫感和吸引力,而任何一方单独凭借自己的资源和精力又无法达到目标,并且只有在平常水火不容的双方通力协作下才能达到。在这种情况下,冲突双方可以相互谦让和做出牺牲,共同为这个超级目标做出贡献,在双方的合作中为化解冲突赢得可能。

经典案例

李瑞和刘静在读大学时认识,随后顺利地走入婚姻殿堂。一时间,他们两人成为同学们艳羡的对象。然而李瑞是一个上海男孩,从小娇生惯养,形成了非常自我、不妥协的性格。而刘静则来自西部的二线城市,父母已经下岗。双方在上海购买住房结婚时,李瑞家出了大部分的钱,所以平时李瑞的妈妈对于这个儿媳妇并不待见;再加上刘静也属名校研究生毕业,总是认为凡事应该争一个道理,于是,平时婆媳关系非常不好。李瑞的母亲时常来他们家对卫生情况、平时的作息情况挑三拣四,刘静也多次在婆婆的面前表现与李瑞的亲昵,故意让李瑞忽略一旁的母亲。

这种情况持续了两年,却在一夜之间完全转变。今年年初,刘静怀上了李瑞的孩子,而且是个男孩。顿时,李瑞家里一片欢天喜地,婆婆对儿媳的态度马上180度转变,嘘寒问暖,隔三岔五便炖各种营养丰富的补品送给刘静吃,任何重活、家务都不让刘静干,偶尔小两口吵嘴,婆婆也是破天荒地站在刘静这一边教训李瑞。刘静的婆婆之所以产生这个巨大的转变,可以说正是超级目标效应的影响,刘静的怀孕使得她与婆婆具有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为了这个目标的成功,两个平时水火不容的主体抛弃前嫌,和和美美地相处在一起。

分离焦虑:当婆婆对儿子的依赖遇到儿子结婚后的“离开”

词条解析

分离焦虑大多存在于6~7个月大的孩子当中,这个年龄的孩子开始害怕陌生人,当他们与妈妈或其他亲人分开时,还会表现出明显的不高兴。然而其实大多数的母亲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分离焦虑,在一般情况下这种心理现象是正常的。但是一旦父母的这种情绪没有处理好,就会对已经长大或即将长大的孩子产生一种不健康的控制欲。

经典案例

刘先生结婚快两个月了,但他的母亲朱老太心烦意乱,性情大变,受困于儿子的婚姻而一直高兴不起来。不到30岁的刘先生,凭借出众的领导能力跻身于跨国公司的主管行列。媳妇李小姐善良貌美,和英俊能干的刘先生可谓郎才女貌,让周围人羡慕不已。那为什么朱老太却高兴不起来呢?

母亲朱老太的烦恼自儿子结婚开始,她与儿子相依为命十多年,视儿子为自己的生命,眼看另一个女人“抢走”儿子,她失落痛苦,嫉妒媳妇与儿子生活恩爱,于是,与儿子媳妇大吵大闹,“争风吃醋”。

一个女人在没有丈夫的支持下,抚养孩子十多年,极易产生深度依赖和亲密感。母亲与儿子形成共生关系,并从中获得从丈夫处缺失的情感需求。母亲在儿子身上找寻自尊感、成就感甚至存在的价值,她在如此等等的循环往复中得到重视和心理平衡。

异己者漠视:最顽固的人类厌烦路径情感

词条解析

每当婆媳矛盾爆发,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听到这样的劝解:“双方应当学会换位思考。”然而科学研究表明,以我们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为基础去判断他人的想法和感受,对于人类的情感构造结构而言,是十分困难的。“将心比心”受到非常苛刻的条件限制。

经典案例

大脑科学表明,一个叫作腹内侧前额叶皮层,简称vmPFC的区域控制着人们的喜好关键点。这个拗口复杂的单词其实不用记忆,只要通过例子就能了解其作用的奇妙。譬如有人问你喜不喜欢篮球,这时你的vmPFC会迅速对这个问题做出反应——思考你所喜欢或不喜欢的体育运动是什么。这时,vmPFC里的神经元(也就是脑神经细胞)会变得异常活跃,这个活跃的程度比大脑其他区域的活动频率高很多。

然而,科学家的进一步研究发现了一个奇妙的现象,当人们考虑与自己相似的人的想法时,vmPFC活性非常高;然而判断与自己迥异的人时,vmPFC活性则受到明显抑制。哈佛大学的研究者从这个发现,进一步设计了一个心理学实验:研究者选取一组学生作为测试者,这些学生来自美国东北部,属于典型的自由派。研究者先给这些学生看两张“目标者”的照片,并且各有一段文字描述照片上这两个人的背景和特性。一个与测试者一样也是来自美国东北部的自由主义者(“相似者”),而另一个则被描述成为来自中西部支持共和党的原教旨主义者(“异己者”)。然后以这两个假想的“目标者”的语气给测试者出题。面对这些问题,测试者对于“相似者”和“异己者”的相同提问,其大脑vmPFC区域的活性却十分不同。当“异己者”问喜不喜欢比萨饼时,测试者的vmPFC区域甚至对“比萨饼”这个概念都没有反应。

大至政治上的左右之争、种族偏见、民族仇恨、宗教冲突,小至个人生活上夫妻恩怨、婆媳矛盾、城乡差异,无不是不同思想理念的交锋与冲突。虽然仅凭心理学与神经影像学的研究结果来解释这些矛盾与冲突的难以消融,会有简单“机械化”与“非人化”的嫌疑,但是却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视角和参考——既然我们的大脑可能对于“异己者”有着“先天”的排斥,我们是否应该有更多的理性、耐心和努力去沟通、理解和尊重?

小烦恼循环促健康:迪纳博士力挺小烦恼

词条解析

美国的心理科学家通过多年研究发现,与无忧无虑的“乐天派”相比,有些小烦恼的人反而更健康、更富有。心中常常保有一定的烦忧会让人们的心情保持一定的紧张度,如果没有这个紧张度,人们的身心就会很容易陷入过度的放纵之中,反而不利于身心健康。

经典案例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心理学家迪纳博士和他的同事们,在96个国家对12万人进行了长达20多年的调查研究,内容包括他们的生活满意度(10分满分)和收入状况。结果显示,生活满意度为8~9分之间的人比10分的人拥有更多的物质财富。另一项调查是针对美国数所大学的学生展开的,结果表明,最开心快乐的人虽然最善社交,但是在学习成绩上却低于适度快乐的人。研究还发现,虽然快乐的人比易怒、低沉的人更健康,更易成功,但生活中有些小烦恼,而依然保持乐观的人,健康状态更好,寿命也更长。

究其原因,迪纳博士表示,那些最快乐的人,容易满足于现状,在学业和工作上的进取精神会略显不足;盲目乐观,也会让人们忽视对健康状况的关注;太过快乐还会让人处于兴奋状态,对心血管系统造成过度刺激;另外,盲目乐观的人还喜欢寻求刺激和冒险,这样会对身体产生负面影响。研究人员表示,生活中要学会做个快乐的人,但也要存有忧虑意识。

癔症:驱除臆想出来的病魔

词条解析

癔症,又称歇斯底里,是hysteria的译音。这种病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其是由明显的精神因素,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或情绪激动、暗示或自我暗示等而引起的一组疾病,表现为急起的短暂的精神障碍、身体障碍(包括感觉、运动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这些障碍没有器质性基础。

经典案例

陇上村的吹鼓手贾会专门靠在红白喜事中表演过活。1991年的春天,一次从丧事上回来后患了感冒,在床上躺了好几天。邻村的一位巫婆前来查看,对贾会说,他的病是因为在丧事上中了邪,被丧门星给冲着了,必须要把丧门星送走病才能好。一个月后,贾会在一个丧事上回来后又感冒了。这回似乎更厉害了,吃了几次感冒药也不顶事,贾会的老伴又请巫婆来看。巫婆看过之后,一脸严肃地对贾会夫妇说,肯定又是中邪气了,不过这回更厉害,办法只有两个:一个是把祖坟迁走;一个是每天在锅里至少蒸50斤米饭,在每天早上天快亮时让贾会一个人偷偷地挑到坟地里,把米饭倒在地上施舍饿鬼,要连续施舍半个月,而且不能让外人知道。

于是每天凌晨,贾会一个人挑着两桶在夜里蒸好的米饭,偷偷摸摸地往坟地上送去。这种活动持续了7天,这天,贾会又去坟地送饭,忽然发现在一块墓碑后有一个看不清是什么东西的黑影在乱动,吓得他扔下桶和扁担就跑回家。回到家后就心慌气短动弹不得,发高烧、说胡话,病得更厉害了,家人赶紧请村里卫生所的医生来看病。但贾会觉得自己浑身没有力气,双手拎不动重物,甚至饭碗也端不动了,一双脚更是重若千斤,在地上怎么也迈不动。从此后,他就不会走路了,人只能卧病在床。

直到来到了省城医院,主治医生一眼就看出了贾会是心理问题,对他说:“你的病在医学上叫神经官能症,只要来输液就能治好了。这种输液是一种特效药,是专门治你这种病的。”果然,第一次输完液后,贾会对医生说:“这药可真管用,我感觉好多了,觉得身上有劲儿了。”在这样循序渐进的暗示治疗半个月后,贾会彻底痊愈,高高兴兴地出院回家去了。

实际上,婆媳之间的纠纷,很多时候都是臆想出来的假象,过分的癔症症状毫无疑问会加重婆媳之间的分歧。

永远不会寄出去的信:茱迪思用写作对抗癌症病魔

词条解析

将书写作为一种情感的发泄方式的主意,最早起源于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他认为如同任何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一样,书写的内容可以是我们的思想、恐惧或记忆,将“我们自己”在纸面上表达出来,能增强这样的一种意识:我们拥有我们自己的阅历。某些作家之所以能够写出很悲痛的作品,然而本人却很乐观,就是因为他们巧妙利用了书写的心理排解作用。

经典案例

62岁的茱迪思是个退休教师,1988年就被诊断患上了癌症。听从健康顾问的建议,茱迪思采用了书写疗法。她说:“被诊断为患上了癌症是一个痛苦的打击,但是当我向诗人葛里安·克拉克学习写作后,好像心中的大坝决口了……书写,是如此放松的一种方式。我曾失去了8岁的儿子,他死于类似的癌症。这是第一次,我可以开始写这件事情。”

茱迪思在医院治疗时表示,如果有人对写作感兴趣,她愿意和他们一起练习。因为“将事情记下来有助于自我放松,将我从疼痛和恐惧中拉出来。我的癌症还未被治愈,但是我把我的害怕写出来,这样我就能够面对残酷的事实”。现在每天她都淹没在诗歌当中。

的确,写作疗法为像茱迪思一样遭受重大打击的人提供了找回自信、恢复元气的方法,让他们能从容地对待生活中的不幸。

有创造性地书写、表达自我,这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这不是在从事文学创作,而是与深奥困难的问题保持联系,同时又保留了个人隐私。页纸是一个绝妙的框架,书写既可以使你从“自身”解脱出来,也可以为你心灵最深处的想法及感觉提供一个安全的空间。写作不但能够单一地被用来纾解自我情绪,如果可以大方、主动地向对方展现自己的写作作品,也许会让婆媳关系得到意外的改善。

性节律:婆婆的不解风情与新婚的干柴烈火

词条解析

近年来英国学者发现了对人类至关重要的另一大节律,即性节律。研究认为,男性性节律是以15天为一循环周期,女性则是以27天为一循环周期。

每个性节律周期的最后一天为性节律日,也称性高潮日。每一循环周期中间的一天为低潮日。性节律和其他生物节律一样,是从人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开始活动并有规律地延续一生。

经典案例

男女双方由于出生年、月、日的不同和男女性节律循环周期的大小不同,所以他们不可能完全重合而同步变化。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出生日期推算出自己的性节律日。男女性节律日大体135天重合一次,一年内也只有2~3天。我们把男女性节律重合的这一天称为两性节律日。男性性节律周期较短,一个月有两次性节律日。每逢性节律日,通常表现得较主动,有时甚至很冲动。女性性节律周期较长,一个月只有一个性节律日,所以女性也常表现出性冷淡和被动状态,再加上月经期和女子害羞或者与公婆同住等因素,即使是性节律日也容易被错过。夫妻之间,如果在一方的性节律日这一天得不到对方的爱抚,甚至遭到对方的冷淡或拒绝,那么就会在心灵深处留下难以愈合的创伤,甚至对对方产生憎恨心理。相反,如果一方适逢性低潮日,对方无论怎么主动,都难以调动其性兴趣,勉强从事,也会不欢而散。

爱情这种感情不同于母子之情、朋友之情,它是建筑在性意向基础上的。男女双方的性特征在某一时刻会产生一种特殊的魅力,这种强大的吸引力的产生和特殊魅力的出现,正是男女性节律日相重合的结果。现实生活中,很多婆婆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往往无心或者有意地破坏夫妻之间的浪漫气氛,这往往也容易加深婆媳之间的矛盾。

二、尊幼相处心理学

巴纳姆效应:算命先生比你父亲还了解你的秘诀

词条解析

巴纳姆效应指的是这样一种心理倾向,即人很容易受到来自外界信息的暗示,从而出现将一些模糊的大众评价言论,当作他人为自己量身定造的一些人格描述,给予高度准确评价的一种现象。事实上这些描述往往十分模糊也十分普遍,以至能够在很多人身上获得灵验,因而适用于很多人。

经典案例

巴纳姆效应在生活中十分普遍,从性格预测到风水算命都有这个效应产生巨大影响的影子。就拿算命这个行为来说,很多有过算命经验的人,都会觉得请教过算命先生后往往认为算命先生说得“很准”。

其实,算命先生常常利用了人们的很多心理弱点,对于那些求助算命先生的人而言,其本身就有易受暗示的特点。这些人去算命时往往是情绪处于低落、失意的时候,已经对生活失去控制感,于是,安全感也受到影响。通常而言,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他所产生的心理依赖性也大大增强,受暗示性就比平时更强了。加上算命先生善于揣摩人的内心感受,稍微能够理解求助者的感受,求助者立刻会感到一种精神安慰。算命先生接下来再说一段一般性的个人性格描述、无关痛痒的情感历程猜测等的话,便会使求助者深信不疑。

不仅仅是算命,其实在日常家庭生活中,尊长与幼小的相处也会产生类似的心理学现象。在两代有着天生年龄代沟的人之间,看待对方总是戴着模糊的有色眼镜,往往对方一些比较模糊的语言普遍化,就可能使得自己觉得对方是特别有所指摘,是针对自己的无端批评和攻讦,从而产生更进一步的误会。实际上在日常的隔代相处中,我们都要深刻地反省,时时地检视自己是否对于对方的一些言语和行为过于敏感,是否对于自己的一些价值观过于深信不疑,这样才能做到双方设身处地为对方更好地着想。

海格力斯效应:古希腊大力士的一根筋脑子

词条解析

海格力斯效应源于一个名为海格力斯的希腊神话人物的故事,它是指一对一的人际互动。人与人之间往往会因为一点小事,陷入冤冤相报,致使仇恨越来越深的社会心理效应。海格力斯效应会使人陷入无休无止的烦恼之中,错过人生中许多美丽的风景,再没有真正的快乐,再没有新的进步。通俗来讲,就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经典案例

希腊神话故事中有位英雄大力士,叫海格力斯,这个大力士几乎无所不能,总是能够击败挑战他的强敌。一天,这个无所不能的勇士居然被堵在了马路上动弹不得,愤怒的海格力斯筋疲力尽,愤怒而无奈。原来,这一天他走在坎坷不平的路上,看见脚边有个像鼓起的袋子样的东西,很难看,海格力斯便踩了那东西一脚。谁知那东西不但没被海格力斯一脚踩破,反而膨胀起来,并成倍成倍地加大,这激怒了英雄海格力斯。

于是,他顺手操起一根碗口粗的木棒砸那个怪东西,那东西竟膨胀到把路也堵死了。海格力斯奈何不了它,正在纳闷,一位圣者走到海格力斯跟前对他说:“朋友,快别动它了,忘了它,离它远去吧。它叫仇恨袋,你不惹它,它便会小如当初;你若侵犯它,它就会膨胀起来与你敌对到底。”

听到了这样的劝告,海格力斯选择了平静地绕开而行。

其实在尊幼相处中也能发现同样的道理。作为尊长不需要抓住晚辈的某一个细小之处久久不放,而作为晚辈也不能过于与尊长争论,否则两者陷入了一种纠缠争议状态以后,迫于双方本就尴尬的地位,显然便很难以调节解决。

有限尊严原理:菱角并非长于山前山后

词条解析

在家庭生活中,有些长者往往自恃劳苦功高,总是以自己的面子为中心行事。这一点在中国人的文化氛围中体现得更为明显——中国人太好面子,有死不认错的执拗,很多时候总是为了争一口气而做出许多完全不合情理的事情。所以,有时候适当降低自己的尊严限度,放低姿态反而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

经典案例

从前,有个北方人,到南方去做官。刚到南方,肯定有许多事情弄不明白,如果虚心请教别人,也许并不难懂。可这位先生却不想去问别人,他认为,那样显得自己太无知,太没面子了。他宁肯不懂装懂,结果惹出笑话来。

一次,地方上有个乡绅请他去做客,大家聊得很开心。这时,仆人送上一盘菱角。这位北方人没吃过菱角,又不好意思问,主人家又一再请他先尝,无奈,他只好拿起一只菱角,放到嘴里去嚼。主人看他连壳也没有剥就吃了,心里很诧异,问他:“这菱角是要剥了皮才好吃的,你怎么整个丢到嘴里去嚼呢?”他明知自己弄错了,却还死要面子,一本正经地说:“刚刚到南方来,有些水土不服,连壳都吃掉了,为的就是清热解火。”主人摇摇头说:“我们怎么没听说过呢?你们那儿这东西很多吗?”那人答道:“多得很啊!山前山后到处都有的长呢。”菱角本来是生长在水中的,这人不懂装懂的样子,让主人不禁哑然失笑。

自视甚高、死要面子,不但对于解决问题、了解更宽广的世界毫无帮助,而且还容易造成倚老卖老、不讲道理,从而破坏家庭的和睦友好气氛。所以就必须有限度控制自己的尊严,有所让步、有所妥协。

换位思考定律:说服长者要用长者的话语系统

词条解析

换位思考就是完全转换到对方的位置思考,从而更理解人、宽容人。设身处地地理解别人能给人很大好感。在人际交往中遵循这样的原则,才能理解别人做的事。因为你理解一个人会同时给他感动,他便会从另一个角度看你,而在他眼里你们的关系也比其他的牢固。

经典案例

“二战”以后,美国百废待兴,蕴含着许多重大的商业机会。许多小公司正是把握了这时出现的市场机会,得以一跃获得巨大的发展。在这些公司的行列之中,Ben Duffy所拥有的公司就是一个很好的典型。话说1960年,Ben Duffy在纽约的公司还是一家非常小的广告代理公司。

有一回,他从酒吧听到了商业信息,也就是美国烟草正在寻找新的代理商,他马上打电话给美国烟草的总裁,约定了面谈的时间。Duffy觉得他必须计划一下这次的会面。于是他去酒店租了一个房间,以保证自己不受任何干扰。他工作了很久但仍然没有找到突破口。最后,他自言自语道:“如果我是美国烟草的总裁,我想知道代理商的哪些情况呢?”他马上坐下来,写出了一系列问题,然后他把问题削减成10个,并且都准备了答案。

第二天,Duffy被领进总裁的办公室。在拘谨的自我介绍后,他说:“我想您一定想通过今天的会面知道我们公司的一些情况,所以我准备了10个问题,也许您希望知道答案。”“真是太有趣了,”总裁回答说,“我做了同样的事情。您愿意和我交换一下各自所列的问题吗?就现在。” Duffy知道这是决定生意成败的一个动作,他同意了。他在看总裁所写的问题时,非常惊奇地发现他们列出的问题非常相似。这时候,总裁说道:“我看了一下,10个问题中有7个是一样的。”Duffy表示同意。总裁接着说:“我觉得我们有基础可以进行讨论,得出一个双赢计划。”就这样,这家小公司得到了这笔价值百万的生意。

在商业之中,换位思考往往能够找到投资方的要求和标准所在。其实在尊幼相处之中,换位思考同样能够很好地弥补年龄的鸿沟,直抵对方内心的最深处。

白德巴定理:狐狸不怕树,野猫傲独孤

词条解析

这是由印度古代哲学家白德巴提出的定理,是指在家庭或者企业当中更需要团队合作。那种以权力为中心,自上而下、等级森严的管理方式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需要。尊幼的地位级别虽然依旧存在,然而这并不等于应该特别强调权力。作为家庭中的长者,应管好自己的嘴和手,少插话,少插手,适时控制自己发表演说和多管“闲事”的欲望。

经典案例

一只见识广阔、满腹经纶、在社会上颇有地位的狐狸住在森林里。这只狐狸熟读理论,常以专家自居,喜欢滔滔不绝地发表长篇大论。

有一天它外出,遇上一只从森林外边来的野猫。闲谈时,野猫仰慕这狐狸“才高八斗”,因此便虚心请教。

野猫问道:“尊敬的狐狸先生,近来森林当中动物减少了不少,全球变暖,森林里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困难,您是怎样度过这段日子的?”

狐狸说:“哎呀,你这只可怜的野猫,每天只会捉老鼠,肯定难以过生活啊!要过得好,必须有独门绝技。你说说看,除了捉老鼠,你还有点啥其他猫不会的本领?”

野猫很谦虚地说:“我只会一种技术,别的猫不会。”

“什么本事?”

“如果有只狼狗向我扑来,我就会跳到树上去逃生。”

“唉,这算什么本领?我可是精读百科全书,掌握上百种武术,我身边还有一个袋子,里面装着满袋的锦囊妙计呢!你太可怜了,狼狗这种小儿科何以足惧呢?我来教你如何对付它!”

说完,狐狸便转身从袋子中寻找妙计。刚巧,这时一群猎人带了四只猎狗迎面而来。野猫敏捷地一纵身跳上一棵树,躲藏在茂密的树叶中。野猫大声向正在惊慌得不知所措的狐狸说:“狐狸先生,赶快跟着我跳上树枝来,这样你就会没事了!”

语毕,四只猎狗已扑向狐狸,将它抓住了。

野猫叹息道:“唉,狐狸先生,你会十八般武艺,却不会使一招半式。如果像我一样懂得爬上树来,你就不会落到这种凄凉的下场了!”

事实上,狐狸之祸就是说得多做得少。在尊幼相处中,同样要注意不要老是空谈、教训,实践是最好的榜样,做得好大家都会看得到。无论尊长还是幼小,都必须注意用行动去感化和感染对方!

家庭关系第一定律:嫁给阿冲等于嫁给阿冲全家

词条解析

单纯的小家庭关系是比较容易处理的,当小家庭成员由于其他家庭的成员介入组成了新的家庭时,就会出现难以处理的冲突关系。通常,在丈夫的原生家庭,他的父母是最重要的,他们最有发言权;但在他的新家庭,他和妻子又处于核心位置。这样,当自己家庭的尊长意见与妻子的意见相左时,他就非常难以处理其中的平衡。

经典案例

丽华现在的婆婆以前做媳妇的时候,因为受到了她婆婆的严重排挤,一直融不进她以前的家庭。她和丈夫的关系退居第二位、第三位甚至家庭中的最末位,这让她倍感孤独。于是,等儿子阿冲出生后,她发现儿子是她唯一的依靠,自然而然地与儿子建立起了最为亲密的关系,丈夫在她心目中甚至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这种情况下,她更加不能接受与儿子的分离。

丽华有了小孩后,阿冲的妈妈很自然地过来带小孩,不料本来尚可的婆媳关系就此迅速恶化。譬如,当阿冲和太太去小区花园散步时,妈妈一定要求一起去。一次两次就罢了,但次次都如此,让丽华很难受。自从婆婆入住后,阿冲和太太就再也没有单独散步的机会了。再如,看电视的时候,如果看到媳妇和阿冲一起坐在沙发上,他妈妈也会坐过来,并且必然是阿冲坐中间,太太和妈妈坐两边。

除了这些特殊情况外,阿冲家也有一般的糟糕的婆媳关系的普遍问题,譬如经常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吵个不停。每当这个时候,阿冲就觉得特别难办,一边是最亲的太太,一边是最敬的妈妈,他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原来,阿冲的家乡非常传统,男尊女卑的情况很严重。当时妈妈嫁到他家后,是一大家子住在一起。从地位上讲,一直是最卑微的。丈夫敬父母,远胜过敬她。大家倒对她很客气,不会欺负她,但都不够重视她,她一直觉得自己非常孤独。她对阿冲说,直到有了阿冲以后,她才不再觉得孤单,并觉得自己有了继续活下去的劲头。后来,她的小家庭从大家庭中脱离出来,开始单独生活,丈夫从此以后对她越来越好,但她想起当年受的很多委屈,对丈夫很是怨恨,两人的关系一直没有得到改善。她心目中最重要的,一直还是儿子。

实际上阿冲听任父母在他的新家庭为所欲为,这是非常有害的。像生孩子、装修房子等事情,他都遵照父母的旨意,而不是和妻子好好协商,这不能给妻子家的感觉。最后,妻子只好结束这种家庭生活。如果因为父母的干预过多,导致夫妻关系在家庭中退居第二位,那么这个家必然不和睦。

情感征服定律:丘吉尔将美国排进己方阵营

词条解析

说服人重在以情激情,把自己的情感传给别人,情通自能理达。情感的力量有时是非常巨大的,它甚至可以完成理性所完成不了的工作。要说服别人接受自己观点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最上等的莫若攻心。即抓住对方的心理情感进行攻击,或使对方心有好感,受到感动;或使对方思想发生动摇、转变;或使对方心中羞愧,自行退却。特别是在尊幼相处这种本来就有年龄代沟的场合,更需要情感的力量去传递理性的信息。

经典案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面对德国咄咄逼人的攻势,英国首相丘吉尔在1941年圣诞节前启程前往美国,希望让美国这个强大的外援加入,和英国人站在一起参加对德作战。由于当初美国是由一群逃债、逃难的英国人所创设的,这些人都是英国当年的弃儿,对英国抱有深厚的仇恨之心,所以,在这种传统力量的背景下,当时不少美国人都反对自己的国家介入对德战争。这给丘吉尔本就艰巨的说服工作更平添了难度。当人们普遍认为丘吉尔会像其他政治人物一样,提高声音的分贝,做十分煽情和鼓动性的演讲时,丘吉尔却出人意料地娓娓道来:

“我远离祖国,远离我的家庭,在这里欢度这一年一度的佳节。但确切地说,我并不觉得寂寞和孤独。我们的人民讲着同样的语言,有着同样的宗教信仰,还在很大程度上,追求着同样的理想。我所能感到的是一种和谐的和兄弟般亲密无间的气氛。此时此刻,在一片战争的混乱中,今晚,在所有的郊外别墅里,在每一颗宽容无私的心灵中,我们得到了灵魂的平安。因此,我们至少可以在今天晚上把那些困扰我们的各种担心和危险搁置一边,并在这个充满风暴的世界里,为我们的孩子准备一个幸福的夜晚。那么,此时此刻,在今天这个夜晚,讲英语的世界中的每个家庭都应该是一个亮光普照,幸福与和平的小岛……”

丘吉尔这番讲话,没有一个字提到邀请美国参战,没有一个字提到具体的战争形势,然后却通过两国人民间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宗教信仰、共同的理想来打动美国人的心,使他们自然而然由反战转入参战。丘吉尔面对的情况,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一般家庭尊幼相处时互相不理解对方的情境。在这种时候,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最终只会导致矛盾的扩大化。相反,使用情感服人的定律,让对方在情感上先软化,认同自己,这样才能做到更好地传达理性的信息。

不对称定律:韩寒、丁俊晖在非主流中显风流

词条解析

在尊长看来,许多时候世界是对称的,晚辈完全应该按照自己的设计去开展人生,这样就能够获得对称的收获。而实际上,人生、世事大多是不对称的,一件件事情之间完全是独立的关系,并没有那么多连带的联系。成功需100%努力,而失败只需1%破绽;人生,退步容易,进步难;对婚姻来说,离婚容易,结婚难;这些都说明了人生的不对称性。

经典案例

韩寒、丁俊晖都是名人,一个是著名的青年作家,一个是世界斯诺克冠军;两人又都有相似的经历,一个中学退学,专门著作,一个连中学门槛都没进,专攻台球;两人也非常自负,一个抨击中国的学校、教师,一个宣扬读书无用。

事实上,社会对于这两位年轻人的看法分为了泾渭分明的两部分,同龄人认同他们的成功模式,而长辈们则不是很喜欢这两位离经叛道的成功者。而根据不对称定律,韩寒、丁俊晖的成长模式有悖于中国的教育现状,但并不等于说就不对。中国教育也正在向素质教育过渡,也正在为培养创造型人才而努力。要求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这些也正是要求我们不能一味地复制产品,而是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潜质去雕刻,最终磨出精品来。

当大多数社会家庭仍然墨守着传统的对称成功路径,依然疯狂追求分数时,有少数家庭充分意识到不对称定律,充分发挥晚辈的特殊优势。在这个世界一片追求所谓对称性的时候,用一种特长来打破这些常见的平庸,反而会在现今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取得成功。

连带效应:80后撕掉标签,90后标签接力

词条解析

这个效应来源于再平常不过的一个教育现象:那就是当教师评改论文式试题时,前一试题的得分常常会影响到后一试题的得分。这一常常产生的前后有着连带影响的现象,随后被扩展到了社会各个领域,用以观察那些主观的评价如何形成的过程。

经典案例

有过考试经验的读者都知道,客观型的试题比主观试题更加公正。因为在客观试题中这种连带效应不易产生,客观式试题前后各题的界限比较分明,而且标准答案也比较确定,不会产生游动;而论文式试题的标准答案却留有游动的余地。

自从改革开放开始,中国的长辈们便开始喜欢给晚辈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以“过来人”的姿态来看待下一代。总是一副举世皆浊我独清的模样,捻几缕胡须,仰天长叹:礼崩乐坏,礼崩乐坏!80后就是这样一群被贴上标签的群体。80后被贴过“贪图享受”的标签,并为他们设计了“啃老族”“猫居一代”等时髦词语。一旦80后在社会中出现任何个体的不良行为,总是会被连带地归结为是因为80后总体不成器的原因。纵观整个80后的成长史,完全就是在长辈们的“痛心疾首”中成长起来的。

但是,2008年以来,80后日渐成熟、登上社会的主流舞台。并且伴随着汶川地震、2008奥运,80后为主体的年轻一代以“热情、奉献、坚忍”成功赢得世人的尊重。于是,某些人开始将连带效应继续“发扬光大”,不甘心的他们,开始了娱乐和设计90后的新“历程”……

涌动体验:不太需要爱情的金融成功人士

词条解析

艺术家在表演时常常表现出一种陶醉和忘我的境界,这种境界就叫作涌动体验。人生的幸福与否,某些时候也可以用涌动体验的数量来衡量。涌动和快乐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快乐的时候,你能感觉到自己的快乐;可是在涌动体验中,你什么都感觉不到,你觉得时间停止,心无旁骛。而获得涌动的诀窍,就是了解你自己还有什么未被发挥的长处。

经典案例

这是一个物欲横流的年代,然而身处华尔街核心地带的Len,却用他自己的例子告诉我们:幸福不仅仅是积极情绪,不仅仅是寻欢作乐。30岁的时候,Len在生活中的三个领域中的两个非常成功。第一个领域是工作,他是个期权交易商,25岁时就已经身家百万,还拥有自己的期权交易公司。第二个领域是玩乐,他是位全国桥牌冠军。但在第三个领域,也就是爱情方面,Len却一败涂地。原因在于Len是个缺乏激情的人,性格很内向。Len和美国女性约会时,对方都会说他没意思,碰到性格暴躁的,甚至还会叫他滚蛋。Len很有钱,请得起最好的心理医生,医生花了五年时间,试图发掘将积极情绪压抑在他心底的性创伤,但结果什么性创伤都没有找到。Len每天都觉得自己的生活很充实,精力旺盛并且乐在其中。

我们能说Len不幸福吗?在Len的那些所谓情商很高、阅女无数的朋友当中,Len属于最幸福的那个。这是因为Len很善于获得涌动体验。他早上九点去美国证券交易所上班时,就觉得时间停止了;桥牌巡回赛开始时,他同样觉得时间停止了。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但是很多长辈仍然以物质上的齐备和社会一般定义成功的标准去鞭策、要求晚辈。以为物质上的齐备就能让晚辈充分感受到幸福。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作为长辈反而应当去关注晚辈的涌动体验点,尽量让晚辈按照自己的爱好行事,这样才能让晚辈真正获得幸福感。

感恩拜访:轻松化解隔代教育良方

词条解析

尊长在教育晚辈时经常会遇到代沟的问题,由于两代人感兴趣的焦点,甚至说话习惯、用词都不同,给双方的互相理解制造了非常大的困难。而实际上如果能够巧妙利用言语之外的各种表达方式,反而能够化解双方的隔阂。感恩信件就是建立这种关系的最好手段。

经典案例

李奶奶住在北京海淀区令人艳羡的高档社区中,却经历着外人所不知的烦恼。原来,李奶奶的儿子和儿媳都是理工科名校毕业,在中关村一起经营着一家创业型的IT公司。两人工作都十分忙碌,一周七天除了工作以外,几乎没有任何休闲娱乐的时间。而自打他们有了自己的宝宝琪琪以后,琪琪就一直由李奶奶带着。小时候李奶奶和孙女还能其乐融融,但是随着孙女渐渐进入叛逆期,李奶奶已经觉得和孙女越来越难以沟通,祖孙二人陷入了深深的代沟之中。

有一天,琪琪的学校来了一位大学教授,这位教授在班里推行一种叫作感恩拜访的活动。活动具体是这样的:闭上双眼,回忆一下对你的生活造成巨大转变,使你的人生得到改善,而你又没有认真感谢过的那个人,且必须是个仍然健在的人。在想好以后睁开眼,给那个人写一封300字的感谢信,然后给对方打个电话,问他(或她)你能否登门拜访。别告诉他(或她)原因,见面时,你对他(或她)念出这封信。

结果琪琪闭上眼睛回忆,只想起了自己的奶奶,于是便照着以上的方法给奶奶写了一封信。没想到这封信一下子打开了两人的心结,两人在李奶奶感动的眼泪中促膝长谈,最终实现了互相理解。

性教育纠错:人之初,性开颜;不知性,何知礼

词条解析

当社会各项发展进步的时候,对性教育的开放程度和重视程度,可以说是社会文明程度一个重要标志。相较而言,国外对于儿童性启蒙和性教育的认识要比我国早很多——在日本称之为“纯洁教育”,瑞典叫作“爱的教育”,都是从幼稚园开始就向儿童渗透性别、性差异的常识。与我国长期对性避而不谈的态度不同,来自尊长的性教育往往是十分重要的。

经典案例

纵观全球,为了防止儿童或者青少年一开始就从不良渠道接触错误的性知识、性信息,从而做出错误的行为,均采取了由官方渠道或者长辈直接向晚辈传授性知识的模式。英国从5岁起就要接受强制性教育,有点类似我们的义务教育,是每个英国孩子的权利和义务。马来西亚规定从孩子4岁起就要教给他们一些与性有关的常识,告诉他们是如何出生的。

反观我国的情况,从2004年开始便有组织发起了一项旨在调查我们的中小学生是否有防范性侵犯意识的调查。2004年开始调查时,当年的统计结果为只有31.1%的中小学生具备了这样的意识,也就是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具有充足的性知识。这个调查一直跟踪了5年时间,结果发现了解性侵犯的比例仅仅是从31.1%上升到40.7%。而与此同时,另一个越来越明显的趋势却是,越来越多的低龄少女怀孕堕胎。在调查所在城市,一家医院的妇科医生表示,他们门诊接待过的怀孕少女最小年龄只有11岁,15~17岁的怀孕少女更是数量惊人。而这个城市还有一家重点大学,令人感到诧异的是,调查组深入其中以后居然发现,还有少部分大学生不知道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深入交流后,有学生向调查组提出了这样的疑问:“我总是熬夜会不会得艾滋病啊?”

事实上,性教育的早晚并不仅仅是孩子对于自己、对于世界的更多认知,更是一种有效的保护思想。作为尊长提供给晚辈这样一种保护是必要的。有一位美国母亲曾在自己的日记中记下这样场景:“我抱着四岁的儿子,给他读完《小精子历险记》,看着他高兴地告诉我,‘爸爸,我原来是一颗小精子找到家以后变来的啊,好厉害啊!’我意识到我又给了孩子多一层的保护。”

退休失衡综合焦虑:退休的破坏力不亚于59岁效应

词条解析

退休后,老年人心理特征会发生改变,出现情绪不稳、敏感多疑,自我中心倾向,与社会环境变化不相适应,与家庭地位变化不相适应。退休的心理失衡,老年人往往会受不了生活中的巨大落差而做出某些越轨行为,甚至最后走上犯罪的道路。

经典案例

1998年至2000年的三年间,房山区法院共审结老年人犯罪案件67件,判处老年人罪犯71人,占该院同期审结刑事案件和判处罪犯人数的5.36%和4.07%。

67岁老人高林因病住院。一天倒水时因手发抖而摔破了茶杯,引起同室老人黄某、林某的讥笑,高某难忍一时之气,即将黄、林二人打成重伤。

张海原系某机关干部,1998年退休后回到农村老家。他不甘于就此清闲寂寞下去,打算利用多年的积蓄办一个养牛场。在搭建牛棚时发现没有木料,便私自带人盗伐了村里所有的杨树20棵,共计1.96立方米。

隗某由于年事高,体弱多病,1996年从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儿子隗晓东原来对父亲百依百顺,但自从隗某退休后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老人生病他不管不问,隗某想看孙子他不同意。隗某十分伤心、失望。1998年6月24日晚,趁着酒劲,他来到儿子的住处,用携带的汽油将儿子隗晓东的房子点燃。

王某原系某公司经理,1999年他55岁,一想到自己为官已时日不多,“权力效应”将一去不返,原来的“门庭若市”将被“门可罗雀”所取代,便无法忍受失去权力的滋味。失衡的心态使他收了一名工人2万元的贿赂。

印象操纵:西方男人并不是只知道花天酒地

词条解析

印象操纵是指个体通过一定的方式影响他人或控制他人形成对自己的印象的过程。在人际交往中,个体总是有意无意地选择适当的言辞、表情或动作,以使知觉者对自己产生某一特定的看法。而这种印象操纵的方法,年长者往往掌握得比年轻人更好。

经典案例

建构主义的心理学开山鼻祖美国的Goffman时常借用戏剧隐喻的方式,将社会情境及情境中的行动者比喻为人生的舞台和演员。“行动者”(actor)的本意即“演员”。Goffman认为,作为人生这一舞台上的表演者,每个人在社会互动的过程中都非常关心如何在众多的观众面前塑造他人能够接受的形象。在人际行为中,一次成功的演出既包括展现自己所期望的形象,也包括使这一形象为观众所接受。

在长辈与晚辈的相处中,往往细节上的潜移默化是能够完美实现印象操纵的关键。而在世界各国其实都体现着不同形式但重视程度相同的尊幼互动:

1.以色列:传统上重视男性权威,自幼儿园起就实行男女分开教学。这种男女明显区分的情况下并没有差别对待,无论是家务、工作,男女都一视同仁。在以色列,夫妇都参加工作的占95%,男性在家中做家务或照看孩子是一种很自然的日常风景。此外,每周的安息日还有父亲给孩子单独谈心的习俗。

2.英国:英国的男性以重视育儿事业而闻名,为了把孩子送入名牌大学,英国的父亲从孩子小时就开始重视教育。

3.德国:德国人在家中度过的时间很多,大部分人的工作时间是从上午的七点半至下午的四五点钟,学校也是如此。随后大部分人不是同朋友同事聚会,而是立即回到家中,同家人一起度过余下的温馨和睦的时光。德国的父亲大都把亲手为家人建一幢房子作为最大的愿望,家人间的密切程度可见一斑。

心理“黑子”:凡事必争才是大坏事

词条解析

每个人的心理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不同的弱点。这些心理弱点就像是太阳上的黑子、白玉上的瑕疵,成为你前进道路上的羁绊,还会干扰你的思维和判断,甚至会影响你的人际关系和处世态度。

经典案例

以下是心理专家归纳出来的几种常见的心理“黑子”,你不妨对照一下,看看自己是否存在这些心理弱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1.疑心病。凡是有疑心病的人,总是虚构一些因果关系去解释别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举止言谈。例如,有位教师上课时发现有一名学生打瞌睡,竟得出这样的推论:“看来,我的确是个不受欢迎的教师。”

2.争“公平”。具有公平心理的人,要求世界上的一切事情都应该是公平的,每个人都应当受到同样的待遇。其实,世界不可能是绝对公平的,人吃鸡,鸡吃虫,虫吃草,这本身就是一种公平。

3.“应该”论。许多人的情绪被“应该式”所操纵。如果我对某某好,他就应该对我表示感谢;如果我为某事努力工作,就应该获得成功。这种人总是认为自己有资格立刻获得成功;否则,就会郁郁寡欢。这种人总是认为自己有资格立刻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一切。实际上,这只是幻想。

4.贴标签。人在愤怒时,最常发生的感情变化,是给他人“贴标签”。例如:“品质恶劣”“落井下石”“无可挽救”等。这样一来,根本看不到对方的优点,只能从标签出发来对待人,从而造成彼此之间相互仇视的态势。

5.依赖癖。有的人依赖异性,有的人依赖父母,有的人依赖子女。一旦离开他人,便无法支撑起自己的情感生活。这种情感的依附性,使人注定会生活在对孤独的极度恐惧之中。离开这种情感陷阱的最好办法是要做到人格独立。

6.寻赞许。许多人把获得他人的赞许,作为自己一种强大的支配力量。一旦别人不再施舍赞许,就会变得一无所有,就会觉得自己一钱不值。寻赞许者的错误在于把别人的赞许作为衡量真理的唯一标准,其实质却是“不相信自己”。

细心的读者也许会发现,在我们平常的尊幼评价体系中,以上的心理黑子有许多都是被尊长们所推崇和赞许的。如果正在阅读本书的您正是一位尊长,请不要再用错误的评价体系去评价晚辈们的得失了。

金凤凰和土山鸡:球星兄弟的苦情戏

词条解析

弟弟对成功的哥哥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在同一家庭的孩子中,哥哥总比弟弟更具竞争性。按照家庭伦理学理论,孩子中的老大在潜意识里有维持自己家庭地位、争取父母宠爱的趋向。当更多孩子降生时,父母对最大的孩子注意力要减少,这个孩子往往会想办法把父母眼光吸引过来。

经典案例

卡特是威震四方的一代篮球飞人。去年夏天的一个下午,卡特到多伦多一所中学和小球迷们见面,他和孩子们聊着天,突然垂下头,眼泪哗哗往下流。谁也不知道扣篮王子怎么了。

半年过后,人们才知道,卡特在去这所中学的前一天,得知弟弟克里斯因为贩毒在佛罗里达被捕,卡特悲痛难以自控,因此才会在小球迷面前失态。像卡特兄弟这样的家庭悲剧,在NBA中并不罕见。黄蜂新秀马格洛瓦同母异父的弟弟谢帕德,在一年前马格洛瓦准备去夏洛特山猫队报到时,在多伦多街头被枪杀,两枚子弹穿透了他的头部;6月初,当时雄鹿队后卫亨特的弟弟,在刚得到一所大学篮球奖学金后,就因为超速驾车命丧街头。结合反差如此巨大的兄弟差别,有心理学家专门深入研究了NBA球员的心路历程后发现,兄弟之间往往有一位在家庭中比较得宠,而导致了另一个出现严重的对立和疏离情绪,最终走上自我沉沦、堕落的道路。

实际上,在家庭中应该说兄弟的重要性都是一样的,尊长必须学会平等对待哥哥或者弟弟,这样才能保证兄弟二人都健康平稳成长。

情绪觉悟力:噩梦从起床开始

词条解析

“情绪觉悟力”是由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彼得·萨洛维首先提出来的。情绪觉悟力是人类认知、控制自身和他人情绪的能力。这种能力有着明显的个体差异,我们不妨借用老子所说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来表述。情绪自觉即自知之明,情绪他觉即知人之智,二者合而为情绪觉悟力,亦即情商反映的不同智商的人的心理能力。

经典案例

许多人都会有这样的体验:一大早从睡梦中醒来,或许由于在意识中被忘却的噩梦,或许因为一个想不起具体情景的尴尬经历,还在家中梳洗打扮、正准备吃早饭的你就情绪不高,感觉不快。而这一整天就是在工作中,你也总是闷闷不乐,对同事们面对自己阴沉面容时所显露的表情感到莫名其妙,对自己在这一整天遇到的种种不顺觉得无法理解,真是“喝口凉水都塞牙,出门差点被蚂蚁绊倒”。如果一个人对自己处于某种境遇时的负面情绪一无所知,或者在潜意识中没有一种乐观倾向,那么他就无法有效控制自己糟糕的心情,不可避免地会遇上各种各样的麻烦。如果任凭某种恶劣情绪无限发展,变本加厉,就会最终彻底导致一个人身心失衡。

最新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自知或情绪自觉,是个体对自我感觉和体验到的情绪变化的敏锐认知,在此基础上对自我情绪的有效调控是一切优良情绪素质的基石。作为尊长平时的一言一行,都会对晚辈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尊长更要注意自己的情绪自知能力的培养。

情绪反刍:哲学诗人尼采的反刍习惯

词条解析

这个现象也被叫作“后情绪”,这是一种有强烈意志参与的情绪回溯。“情绪反刍”也包括那种对各种无名之火,莫名之躁,甚至各种疾病痛苦或悲剧快感之象征意义的追本溯源。一个人在进行情绪反刍时,往往以联想为纽带,沿着自己心灵发展轨迹反向信步溯流而上,慢慢体味、细细咀嚼自己过去所曾体验到的各种情绪。

经典案例

19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弗莱德里克·尼采的充满痛苦、顽强追求、感情汹涌澎湃的一生,对于解释“情绪反刍”具典型意义。尼采倾向于相信任何一种回忆都是一种启示,他一生中都时常陷入一种无法停止自省的状态。于是他所能做的就是一连几个星期都详细地记日记,并通过记叙反复品味自己每日的情绪。

当激情在内心升涨,被持续忧郁弄得既衰弱又亢奋时,尼采就会独自沉思,然后他就会怀着很强烈的兴奋写下自己的体味:“我被一大堆无法摆脱的问题、感觉和想法搅得局促不安……其中有些喧闹呼叫、亢奋激昂……正是新、旧世界间的这种交战决定了我们的情绪;而作战状态,一方胜和另一方败,一直都被称为我们的心情,我们的情绪。”

“时常地,当我窥察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并以虔诚静默对其作探究时,我就感到,仿佛带着剧烈内部摩擦所特有的那种忙碌和骚动,空气颤抖着,撕裂了,好像某种思想或某只鹰穿梭而过,一直向太阳射去……”

尼采认为:“生活是一面镜子,我们努力寻求的,第一件事,是从中辨认出自己。”

对情绪的倒嚼可以使一个人变得心平气和、性情陶然。只有善于思考、乐于冥想、嗜好沉静、严于自律,甚至大知大觉,并且持续发展、不安于现状的健康人,才懂得运用“情绪反刍”来实现进一步“自知之明”。尊长身上的经历比晚辈丰富许多,所以尊长更要向晚辈传导更多正向的“情绪反刍”方法。

三、夫妻相处心理学

麦穗原理:柏拉图、苏格拉底爱情问答题

词条解析

因为对爱情的要求过于完美,在行走的过程中,对未来不可预知,对过去不能回首,所以始终也难以完美,这就是麦穗原理。而之所以叫作麦穗原理,是因为这个原理源于古希腊的一段有关麦穗的哲学对话。

经典案例

据说在古希腊的某个哲学园里,某一天,柏拉图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老师就让他先到麦田里去,摘一棵全麦田里最大、最金黄的麦穗来,只能摘一次,并且只可向前走,不能回头。柏拉图于是按照老师说的去做了。结果他两手空空地走出了田地。老师问他为什么摘不到?他说:因为只能摘一次,又不能走回头路,即使见到最大、最金黄的,因为不知前面是否有更好的,所以没有摘;走到前面时,又发觉似乎总不及之前见到的好,原来最大、最金黄的麦穗早已错过了,于是我什么也没摘。老师说:这就是“爱情”。

对于新婚夫妻而言,对爱情有完美的憧憬是很好的,但在现实当中,要客观分析现实,把自己头脑中的想象具体到现实中来。也就是说,要清楚什么是自己想要的。没有达成目标是非常正常的情况,必须理性衡量自身的条件和对方的需求,这样才能做到理智地判断。

多看效应:夫妻相就是看到顺眼为止的结果

词条解析

对越熟悉的东西越喜欢的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多看效应”。在夫妻生活中,有时会觉得对方相貌不佳,最初,我们可能会觉得这个人难看,可是在多次的接触之后,逐渐就不觉得他难看了,有时甚至会觉得他在某些方面很有魅力。

经典案例

有个人的女友让他给她的同事介绍男朋友,他说出了一个名字,女友简直跳起来:“啊,他哪里配得上我同事?”其实,她同事并不见得有多美,不过,在她眼里,同事美若天仙。他想起他当红娘的一次经历。他是女方线人,朋友是男方线人。看他们迟迟没有进展,他打电话给朋友:“那女孩可是人尖,一堆人在后面候着呢!”朋友不疾不徐:“没到时候吧,都很忙吧。”又过了一个月,和朋友吃饭,他声讨:“你那牛粪怎么回事,我这儿鲜花可等着呢!”朋友回:“什么世道,牛粪不急鲜花都急了。”

玩笑过后,停下来想,自己是否也有同样的倾向——觉得自己的朋友无可挑剔,别人都是高攀。这就是多看效应的奇妙之处。这也启示我们,在夫妻相处中切不可过于着急,必须给予充分的时间进行沟通和相处,这样才能发现对方的优点,或者是隐藏的缺点。

幸福公式:每个人都能创造数学公式

词条解析

美国心理学家赛利格曼研究出了一套幸福公式:H=S+C+V(总幸福指数=先天的遗传素质+后天的环境+你能主动控制的心理力量)。而英国心理学家也推算出“幸福”组成公式:Felicidad(幸福指数)=P+(5×E)+(3×N)。P代表人的性格﹑人生观以及他的适应能力和耐力;E则指人的健康及他的财富和友谊的稳定程度;N的含义就是人的自我评价﹑对生活抱有的期望值﹑性情和他的欲望。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也有着一套幸福公式:幸福=效用/欲望。

这三个公式实际上分别代表着得到幸福最关键的几个元素:

第一个公式,侧重说明幸福掌握在我们手中,主动控制我们的心理力量。

第二个公式,说明幸福的秘诀在于我们的精神世界,而不是物质生活。

第三个公式,说明应该感恩知足,而不应该使不合理的欲望过多。

经典案例

幸福是一种模糊的概念,以上使用主观因素作为衡量幸福的公式仅作为参考。

在你心目中,如何诠释幸福的含义呢?

如果有人问你“什么是幸福”时,你是否也能列出一道独家的“幸福公式”:

幸福=()+()+()

对于幸福这种来源于每个人的心理体验而言,实际上世界上不可能有两个人的幸福完全一样,所以作为夫妻也不需要去攀比别人的幸福,最重要的是如何创造属于自己的贴心的幸福。

马赫带现象:谈恋爱与买彩票不过一臂之隔

词条解析

马赫带现象是指人们在明暗变化的边界,常常在亮区看到一条更亮的光带,而在暗区看到一条更暗的线条。

经典案例

有过在国外进行合法足球博彩的人都知道,其实足球博彩的投注过程与两情相悦的选择过程非常相似。在2006年一场英超阿森纳对阵某弱旅的比赛中,首先,玩家对两队的实力进行了综合分析。阿森纳作为英超的四个超级强队之一,主场打弱旅,应该是有很大的胜算的。其次对球队近况走势分析,由于阿森纳近况不是太好,近几轮有胜有负,而弱旅客场2胜2平4负,也不是很好,赌博投注公司开出来的赔率倾向于主队胜,明显对主队有极大信心。

实际上,足球博彩是一种纯粹概率事件,然而在这宗分析案例中,却能够发现一切对阿森纳有利的数据会在玩家分析的头脑中形成亮点。而一切对阿森纳不利的数据则会在玩家分析的头脑中形成暗点。于是综合数据分析,形成亮点越亮,暗点越暗的马赫带现象,使数据分析更趋向于亮点,最后形成一个强烈的方向。这个时候,玩家是很容易形成对这个亮点的信任感,从而投注阿森纳。

这样的原理其实在夫妻爱情生活中也是一个道理。当人们量化爱情的时候,也不自觉地对爱情信息进行了主观上的加工。在有对比的情况下,优点可能会被无限放大,缺点也能被无限放大;而在没有对比的情况下,优点可能会被忽视,缺点也可能会被忽视。对爱情、对一个人的考察因此而偏差很大。

鸡尾酒会效应:看一个电话如何毁掉一对恩爱夫妻

词条解析

所谓鸡尾酒会效应,就是指大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种筛选功能。跟自己有关的,会迅速反应;无关的,不会进入。就好像是在鸡尾酒会上,很嘈杂的环境中,别人谈什么自己都不会去在意,但当别人喊自己的时候,自己会马上做出反应。这种现象经常发生在社交活动的鸡尾酒会场合,因此而得名。

经典案例

有一对年轻夫妻,结婚五年,儿女成双,是亲友们人人羡慕的“天生一对”。

然而,一个神秘电话打破了他们平静幸福的生活。那天凌晨1点,家里的座机突然响了。丈夫在外应酬没回来,睡梦中的妻子以为是丈夫打来的,拿起座机“喂”了半天,却无人说话。以为电话打错了,起初,妻子并没在意。谁知道刚睡着,电话又响了,拿起来,依然无人说话。那天晚上,神秘的电话反复响了3次,第3次接完电话,已快凌晨两点。担心丈夫喝酒有意外,她忙打丈夫手机,发现已关机。丈夫手机平时从来不关,为啥突然关机?神秘电话是谁打的?既然打来电话,为啥又不说话?

俗话说疑心生暗鬼。内心有了太多疑问,妻子不禁回想起丈夫自从被提拔为处长,就很少回家吃饭,更没再陪自己逛过街……

听从好友建议后,妻子开始留心丈夫的一举一动。她发现,以前从不讲究穿着的丈夫开始主动买西服;每天出门前,还会把头发梳了又梳……这些发现让妻子坚信:他一定有了第三者!妻子没想到,自己的隐忍换来的却是丈夫的“不忠”。

之后事情又有了新的变化。有一天,自己加班回家,丈夫突然板着脸问她:“你是不是有啥问题?今天有人打电话到家里,我接了却不说话,肯定是找你的。”

“贼喊捉贼!”委屈的妻子连日的压抑爆发了,当即和丈夫吵了起来。神秘电话并没停下,不是深夜、凌晨,就是一大早大家正休息的时候打来。妻子反应如此强烈,让他意外的同时,也有点其他想法:难道真有啥问题?回想起最近突然一改往日任性,变得温柔贤惠的妻子,丈夫也开始多了个心眼。

这对曾经被誉为“美满夫妻”的两人开始互相猜疑,而那个神秘的电话也没闲着。妻子和丈夫开始争着接电话,都想问出个名堂来。随后,不甘心的妻子揣着身份证和当初安装电话的手续,找到通讯运营商,要求查询神秘电话主人。

没想到,这一查,结果让他们哭笑不得。几天后,通讯公司给妻子打来电话致歉:经过查询,神秘电话并不是某一个人打来的,而是一台机器——因通讯公司外呼平台的程序不知啥时出现错误,误将夫妻家里电话设置为不定时呼叫。

事实上,一个小小的电话并不能构成任何事实基础,在这种情况下,夫妻关系闹僵,这在外人看来有些不可思议,然而这就是夫妻生活中鸡尾酒会效应发生作用的典型,事情一旦发生在自己伴侣有关的领域,就会引起无限的连锁反应。而且这些反应往往会通过主观过滤掉其他元素,直接指向某些臆断之处。

梭哈效应:每个虎威男人背后都有一位虎嫂

词条解析

夫妻的爱情生活,往往会有许多不如意之处,而这时如果一味地选择隐忍,反而会加剧矛盾。敢于表达,沟通情绪才是解决之道。梭哈其实是一种纸牌游戏,就是根据手中现有的牌和未知的牌来决定下注额,是跟是加,是放弃还是清底,斗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判断力,还是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斗的是魄力,更是胆识。

经典案例

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抗战事迹众人皆知,然而他的婚姻故事却甚少流传。戚继光13岁定亲,18岁娶“万户南溪王将军栋女”王氏。这位王氏可不是一般女子,她极其贤惠,无微不至地照顾自己的丈夫。那时,戚继光还没出人头地,家里穷得很。有一次,她晚饭烧鱼,把鱼肉最肥美的鱼身中段留给丈夫吃,她自己只吃鱼头和鱼尾,戚继光知道后,抱着妻子,感动得热泪哗哗直流!

王氏不仅贤惠,而且有勇有谋。戚继光率部抗击倭寇,台州一战,王氏与其他“戚家军”的家眷亲属居新河城,守军很少。这时,大批倭寇突然远程突袭,包围了小小的新河城,城内人人万分惊恐,因为城外的倭寇太多。情势危急之下,王氏说服守城官兵,动员城中女人孩子,统统穿上“戚家军”的军服,大大方方地列于城上。城外倭寇抬头一看,见城墙之上到处都是密密麻麻的军人。倭寇匪首以为城中有戚家军的主力部队,立刻吓得扭头后撤,王氏上演了一部“空城计”,活生生地吓退了穷凶极恶的倭寇。

后来,戚继光千里回师,到达新河,见到倭寇早已退去,这位身经百战的男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从此,王氏声名大噪,震撼全军。戚继光也深深佩服自己有勇有谋的妻子。

戚继光的妻子正是具备了这样特殊的强女子魅力,才使得夫君深深折服。实际上在夫妻生活中,看似弱势一方的妻子,如果没有最后时刻的胆识和勇气,反而会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所以女方在很多情况下应该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敢于沟通和直面矛盾。

空白定律:完全的占有等于完全的毁灭

词条解析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心理有这样的特点:在感知世界的时候,如果感知对象不完整,便会自然地运用联想,在头脑中,对不完整的感知对象进行补充,直至完整。奇妙的是,人们对经过联想去“补充”的感知对象,会产生更强烈的心理效应,不仅印象深刻,而且更容易记住。我们把这种现象叫作“空白定律”。这个定律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当中的“留白”有异曲同工之妙。

经典案例

玛丽向来是个乖乖女,懂事听话,学习成绩好,热爱体育运动。然而,今年的圣诞节,她在外面狂欢直至午夜才带醉而归。虽然,这一晚的同学聚会事先父母知道,但是回来的时候超过了父母给她规定的时间,而且还喝了那么多酒,父母当然十分生气。

妈妈开门的时候脸色很难看,给了烂醉如泥的她一耳光,说道:“你赶紧向父亲道个歉。”顿时,玛丽一下子清醒了,感到大祸临头。她战战兢兢走到了严肃的父亲面前,几乎已经缩成一团,等待父亲的狠狠批评。没想到父亲只是语重心长、面色凝重地说了句:“你自己想想吧,你也是个大人了!”说完拂袖而去。

回到房间里,玛丽觉得怅然若失,刚刚她真是希望父亲能批评她一顿。如果父亲批评了她,那样就能够减轻一点自己的负罪感了,可是父亲偏偏没有这么做。这使得她更加觉得太对不起父母了。这种自责的心理让她后来再也没发生类似的事情。

有时候留出空白什么都不做,会有更好的效果。在生活中,即使和我们最亲密的人相处,也要注意适当地留白。比如夫妻之间,如果相互没有距离,把对方看得太紧,恐怕只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对感情的发展不利。相反,如果给对方一定的空间,彼此保留一定的神秘感,那点空白会使两个人更有走近的欲望。

围城效应:婚姻的历史性循环不容打破

词条解析

围城效应,自然是源自著名作家钱钟书的小说《围城》,指的是一种关于婚姻的心理状态。婚姻宛若一座围城,外面的人觉得婚姻无比美好想进来,可是里面的人却身在油盐酱醋的生活当中觉得索然无味想出去。

经典案例

围城效应在婚姻中的影响力人尽皆知。而在孩子的世界中,也会有这样的效应存在。例如在家庭教育中,小的时候看到别的小朋友有东西吃,总感觉那东西一定很好吃,羡慕得口水直流,而真正到自己吃的时候又没有什么滋味了。等到渐渐长大了,总是会羡慕其他的同学有多么漂亮的书包,有那么漂亮的铅笔盒,心想如果自己也拥有一个和他一模一样的书包或者铅笔盒该多好啊,而当自己拥有时又不珍惜了。而等到了青春期,总认为自己长大了,有了离开大人、冲出家庭的愿望,而真离开家,到外面体验后,才知道在家多温暖啊。最后,当终于长大,遇到了自己心仪的女孩时,总是认为如果能够得到女孩的青睐,那么这辈子也就足够了,但是跟铅笔盒、书包和零食一样,一旦和心仪女孩结了婚,走进了围城,却马上变得不再那么珍惜这段感情。

通过人类从小到大的心理成长规律来理解围城效应,似乎能够比较好地解释人们喜新厌旧的心理特点,婚姻的围城实际上不过是人生这个大围城中的一部分。

鸡同鸭讲定律:女孩的心思,男孩你猜也猜不透

词条解析

美国心理学家马孔比曾经指出,男人与女人间的沟通,简直像是不同物种间的沟通。男人和女人都会觉得在很多时候异性完全无法与自己进行良好的沟通,对方无法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跟自己沟通。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则是因为孩童时期不同性别群体的系统性差异。

经典案例

心理学家布鲁斯·瓦尔曾经拍摄过一个录像带,这盘录像带的内容为儿童及成人与同性好友交谈时的情况。这个很有对比意义的录像带显示,不管女孩还是女人,都会在交谈时面向对方,并且看着对方的脸。而男孩与男人,则都不会直接面向对方而坐,他们看着别处,时不时地才瞟上朋友一眼。所以,男性的交流方式,让女性时常觉得男性并没有在注意听女性的讲话,即使男性可能确实是听了。

调查显示,许多女大学生都感到非常苦闷,因为每当她们表示想和自己的男朋友说话时,她们的男朋友就会在地板上躺下,闭上眼睛,然后用胳膊盖住脸。这些女生依照女性的交流惯例,很自然认为他开始打盹了,但是那男生坚持说自己在听,而且听得异常用心。他说,一般他都会到处乱看,然后就很容易受到其他事物干扰,而躺在地上遮住眼睛可以帮助他集中注意力去倾听。

对于女人和女孩,亲密感是维持关系的纽带,而交谈就像是织成这条纽带的丝线。小女孩靠分享彼此的秘密来建立并维持朋友关系;女人也把沟通当作友谊的基石。女人一般都认为,她们的老公应该是一种经过“升级”的最佳好友。和他说什么话题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当女人讲述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印象时,可以获得一种亲密感,一种分享彼此生活的感觉。然而在女性把老公当作最亲密者不断倾诉时,却时常会受到男女不同交流方式的影响,造成丈夫不重视自己的错误印象。

女性动作解读优势:粗枝大叶的男人与心思缜密的女人

词条解析

“自作多情”似乎是多数男性的通病。长期以来,美国耶鲁大学和印第安纳大学共同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也证明了这点。报告显示,年轻男性自我感觉良好,常常会不自觉高估自己,因此相比同龄女性,更易错将别人的“好意”当“爱意”。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女性解读异性肢体、表情语言的能力优于男性,因此更能准确判断出对方是否对自己有兴趣。

经典案例

据美国“每日科学网”报道,在一项研究中,美国耶鲁大学和印第安纳大学邀请了280名男女大学生参加测试。这些测试参加者平均年龄为19.6岁。在测试中,这些志愿者被要求浏览280张异性照片,分别代表“愿意与你成为朋友”“愿意和你成为恋人”“感到悲伤”“拒绝你的追求”。最后,志愿者被要求根据照片上异性的表情和动作,重新将其分类。

结果显示,参加测试的男性在看了“愿意与你成为朋友”这一类别的女孩照片后,将其中12%的照片误解为“对方愿意和自己发展情侣关系”。而女性误会对方的概率不到7%。

虽然男性历来被认为是一种理性、冷静的主体,但实际上在解读异性的肢体语言以及各种细节上,女性更有优势。所以往往在爱情中,男性会遇到许多过分解读女性某些动作和言语的情况。

爱情科学观:科学能够盘算的只是爱情的开始

词条解析

一般认为,恋爱是情感和浪漫的交汇,但最新研究结果却证明爱情的科学成分可能大于浪漫成分。从科学的视角来看,恋爱是由生殖与性欲望推动的,而且追根究底,这种驱动形式全是由五种感官功能造成的。

经典案例

罗格斯大学人类学教授海伦·费雪是科学研究爱情的先锋。他认为:“当女孩和男孩,逐渐淘汰那些长相不对、感觉不对、触觉不对的人,剩下的便自然是自己觉得还不错的人。而就在这个时候,往往会受到性欲望机制的推动,产生天雷勾动地火一般的恋爱效应。”

费雪进一步表示:“高额头、大眼睛、小鼻子、细腻的皮肤,这些都显示年轻,因为这是婴儿的长相,所以这样的五官必将引起比较大的异性吸引力。”

此外,除了视觉上的五官以外,初吻也能成为测试真正爱情的味觉标准。研究发现,男性唾液可能含有雄性激素,因此他们像在偷偷释放对女性有如魔法一般的效应。

由于味觉的特别效用,所以鼻子可能为吸引力提供最主要指标。伴侣必须拥有彼此喜欢的味道。而还有一项有趣的研究显示,男性的声音愈浑厚,孩子愈多。

然而,爱情科学观并不是否认在人类的爱情中全部的感情因素,爱情的性驱动理论,只是在爱情的萌发之时有一定的解释力。爱情真正能够长久,能够得到升华,关键还是要看后面的双方情感磨合以及两人的进一步精神交流。

好感原理:拍马屁能打动所有矜持的女人

词条解析

人们喜欢那些欣赏自己的人,尤其是在面对异性的选择上,更是倾向于善于赞美、认同自己的异性。正所谓“女为悦己者容”,其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只有充分地欣赏女性的优点,了解女性的细腻内心,这样才能真正走入脱俗的爱情境界。

经典案例

虽然说女性都喜欢有知己的感觉,然而如何更好地赞美女性和欣赏女性,却又是一门学问。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希望增进对方好感来说,有两项因素格外重要:那就是相似性和赞美。对于相似性这一点而言,心理学家埃文斯通过保险公司记录中的被保险人统计数据发现,如果销售人员与潜在客户的年龄、宗教、政治甚至吸烟习惯相似,那么,销售人员成功销售保单的可能性很大。

而对于后者(赞美)来说,心理学家发现,当听到别人对自己大加赞美时,人们都会对赞美者产生最大的好感。而最为关键的是,这种溢美之词的真假似乎并不是那么重要,只要听起来让人觉得开心即可。而可以更为细化的是,对女性品格、态度或者表现的积极评价可以使得被赞美者对赞美者产生好感,并心甘情愿地按照赞美者的意愿行事。

勇敢女人现象:杜十娘与男人的懦弱

词条解析

事实证明,在恋爱中,女人通常表现得更勇敢,更能坚守。在平时表现得比较柔弱的女人在爱情的效应下,常常表现出惊人的勇气和持久力。所以,女性对爱情更专一。当发生重大变故时,女人比男人更能坚守爱情的阵地。

经典案例

茨威格的著名小说,被徐静蕾改编为电影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女主人公在少女时代,就开始暗恋男主人公——一位风流倜傥的作家。为了他,女主人公从山东只身来到北京上学,寻找他并且成功地吸引到这位男主人公。虽然男主人公的这种青睐注定只是一时之间的事情。在男主人公不再对她感兴趣时,她悄然离去。在随后的日子里,女主人公为男主人公生下了个儿子,虽然他对这些一无所知,可她还是感觉到很幸福。直到她生命的最后一刻,才给他写了一封信,对年迈的男主人公讲述了这一切。

而在中国古代的故事中,同样讲述着女性的勇敢和坚忍。《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讲的就是女性为了保卫爱情可以付出一切,在失败之后可以放弃一切;而《白蛇传》其实讲的也是女性争取爱情、保卫爱情可以不顾清规戒律,忍受一切痛苦的故事。

有研究证明,女人独特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有着密切关系。与女性相比,男性的精子数量非常巨大,而且随时可以产生,而女性通常一个月只排一次卵。这就使男性在繁衍后代上有了先天的优势。生存和繁衍后代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也是人类最本质的本能。为了维持生育,繁衍后代,人类会做出一切努力。而由于女性卵子数目有限,所以女性就会在本性上有着保护后代的本能。所以,女性为了保护后代就必须比男性更加勇敢和专一。因为,女性必须拥有专一的爱情生活,固定的伴侣,才能更好地繁衍后代。这可能是人类生物进化历史所决定的,也许很多女性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受潜意识和本能的支配,她们确实都是这样做的。

选择爱侣的经济模式:陈小姐的爱情打分表

词条解析

在选择伴侣时,很多人都只是凭模糊的直觉、不稳定的情感倾向去判断,而很少仔细去思考、分析。心理学家尼亚斯和威尔森,通过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选择爱侣的经济模式”。他们认为选择爱侣虽然比挑选汽车更为复杂,但也并非无迹可寻。总结每一个人心中的爱侣打分表,就会发现一些总体的规律。

经典案例

陈小姐如花似玉,完全是待价而沽的知性美女,所以她总是拥有多个选项。最近,她就在和王先生及刘先生交往,各有过两次约会,而她对两位男士的印象都还好。所以,这样的情况令她感觉很为难,她不知道如何来判断,却希望能从中选择一个来继续交往,又犹豫难决。

陈小姐在感觉纠结之时,便向心理学家朋友求助。心理学家搬出了尼亚斯和威尔森的科学研究打分表,对陈小姐一一指点。其实,我们在选择爱侣时,根据的通常是对方的容貌、才智、财富、品德、体贴心、幽默感、宗教观等,它们都能加以量化(0到5点)。譬如王先生的容貌是4点,财富是2点;刘先生的容貌是1点,财富是5点。而每个项目在选择者的心中各有不同比重,同样能加以量化(0到5点)。譬如李小姐对容貌的评点(看重的程度)是5点,对财富的评点是3点,那么她对王先生容貌的评分就是20分(5乘4),财富的评分是6分(3乘2);对刘先生容貌的评分则是5分(5乘1),财富的评分是15分(3乘5)。依此类推,每个项目的评分相加,就是王先生战胜了刘先生。

当然,这种打分方式只能起到某种辅助作用,决定爱侣选择的关键因素还在于双方的爱情因子以及化学反应的多少。

科学调情法:泡妞绝学的理论总结

词条解析

爱情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肢体语言”常常可以向对方传递更多的信息,并表达出更为丰富的情感。尤其是当一个人的言语表达能力平平的情况下,那么在第一次约会时,这个人所说的几乎不会培育出什么可以令人感到惊喜的成果。而在言语之外,实际上有一些动作上的细节,如果恰当地安排,则更能为自己的爱情赢得美好的开局。

经典案例

根据长期跟踪研究情侣爱情心理的科学研究人员测算后发现,在第一次约会时,您留给对方的第一印象有55%取决于外表和“肢体语言”,而另外有38%取决于讲话的技巧,最后,只有7%取决于您说话的内容。这就意味着,实际上在约会时谈什么是根本不重要的,讨论某些高深或者文艺的话题,并不一定就会让别人产生对你的好感;而相反只需借助一些简单的话题,哪怕谈话的内容只涉及天气,辅之以恰当的肢体语言以及丰富的表达方式,您就有可能赢得对方的爱慕。

而如何通过肢体表现出吸引对方的魅力呢?首先,您的身体必须能够向对方传递一些暗含的积极信号。为了传递这些信号,以下准则您必须遵守:千万不要双臂交叉地站在对方面前;效仿对方的姿势有助于使人体会到一种亲近感。

除此之外,如果再自然而然流露出一些能够展现您成熟气质,或温柔妩媚的方法,例如,将手插入裤兜,以展现自己的胸部等就更好了。而如果您对自己的身材不是那么自信,那么找到一种使双方行动保持一致的方法也不失为上策。例如同饮一杯饮料等,也可以取得不错的效果。

完整之我:男生女生黑白配的漫漫长跑

词条解析

依照心理学大师杨格的理论做观察,每个人身上都有“显性”与“隐性”人格。换言之,每个人除了表现外在众人所见之“显性人格”外,还有个正好相反,潜藏心底的“影子人格”。

经典案例

每个人都具有的这两种人格,往往又都是互补的。当一个人遇见一位身具自己“影子人格”的异性时,心中常会有欢喜雀跃的感觉。例如,当理性类型的男人与感性类型的女性相遇时,彼此常会充满新鲜欢愉。而“显性人格”的形成,往往与先天因素有极大的关系,但也受到后天因素的影响。例如,男性成长过程中,多被要求“喜怒不形于色”“好汉打落牙和血吞”,他人格中多情易感的部分便被深深压抑到潜意识中变成“影子人格”。

这样的社会氛围下,人要发展出一个“完整之我”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程,这期间可能要付出惨痛的代价。所以很多一见钟情的男女在蜜月期中,先预尝了爱情天堂的甜蜜滋味,然后便进入了“磨合期”。在艰苦的“旷野”之中,让两人彼此在个性上“铁杵磨成绣花针”,继续发展“完整之我”。在磨合期中,可能过去对方最吸引你的特质,现在却成为让你最受不了之处。过去你欣赏他的沉静、理智,现在却成了沉默愚昧、不解风情。过去爱他的自信果断给你安全感,现在却成了以自我为中心,事事都要主宰。如果正好相反,过去女方爱上的是他的细腻温柔,那么进入磨合期中,她很可能就要抱怨他缺乏男子气概。同理,如果过去男方被她的情感丰盈和活泼伶俐所吸引,现在就巴不得她停止“歇斯底里”和“唠叨”。在蜜月期中,人人都以为找到了完美的梦中人,在磨合期中却发觉自己过去瞎了眼才会爱上这个对象。

在磨合期中,我们都想努力改造对方,要对方变得完美,像自己心中所定之“理想形象”一样,这是亲密关系中痛苦最大的来源。

闻味寻爱情:咱爷们也可以“闻香识女人”

词条解析

来自美国的一项最新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挑选配偶常常分成两个步骤走,第一步骤是选择面部特征与自己相近的人,而第二步骤是要筛选出气味与自己不同的人。因此科学家认为对于恋人、夫妻的选择来说,不仅仅是外貌的吸引,鼻子在很大程度上也能帮你找到心中的“爱人”。

经典案例

英国利物浦大学的教授克莱格·罗勃茨,曾经领导进行了一项心理学实验。这项实验,总共招募了92名女性志愿者和75名男性志愿者。随后研究人员让女性志愿者闻一下数位男性志愿者的衣服,挑选出最喜欢的味道。结果表明,大多数的女性,更加偏向于愿意选择在气味方面与自己相异的男性。克莱格·罗勃茨和他的同事们对于这个结果,主要从生物学和优生学的角度分析。他们认为,气味上的相异能够从根本上杜绝近亲繁殖的危险,同时也有利于优生。

爱情是一项非常神奇的事物,男人和女人的互相吸引,不仅有单纯的容貌因素,还有气味因素、肌肤触摸因素等都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用鼻子去识别对方与自己是否合适,也是每对爱侣的感情生活中必须经历的一部分。

恐惧心理与爱情:美女是否让你感到地动山摇

词条解析

当人们看到对自己有吸引力的人时,他们的身体会准备随时采取可能的行动,所以心跳也会随之加速。这个标准在您不确定是否爱上对方时,或许您可以摸摸自己的心跳,看看自己有没有产生某种程度上的恐惧心理,如果有,那么很可能您已经爱上了对方。

经典案例

法国心理学研究专家杜顿和阿隆,在得出了吸引力和心跳的正相关关系结论后,开始研究吸引力和心跳频率的这种关系反过来是否也能成立——是否人们的心跳越快,他们越有可能发现某个人很有吸引力。

两位科学家决定在两座不同的桥上做一个调查。这个调查的内容是,让接受调查的男士分别在两座桥上,回答美女市场调查人员的提问。结果发现,在两座桥中,和较低的那座桥相比,高高的吊桥那摇摇晃晃的特点会让采取这种方式过河的人心跳加速。当男士们在高高的吊桥上遇到女性市场调查人员时,他们会不自觉地认为自己的心跳加快是因她而起,而不是因为身处吊桥之上。结果,他们的身体会给大脑传递一个虚假的信号,让他们觉得这位女士很有吸引力,他们也因此更有可能想要这位女士的电话号码并真的给她打电话。

这个实验实际上非常具有操作性意义,因为它启示各位爱侣,如果要“人为”地增加对方爱上你的概率。那么在约会的时候最好避开新世纪音乐、乡间散步和风铃,因为它们只会让人变得更加心平气和。相反,如果你选择了和心仪的人一起去听摇滚音乐会、玩过山车或者看恐怖片,那么你成功的概率就大大增加了,因为心跳的频率也许会一时蒙蔽对方真实的判断。

匹配定律:天造地设的一对

词条解析

中国有句俗话叫“鲜花插在牛粪上”,这句调侃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是对以貌取人定律的打破。一般而言,人们会选择和与自己有同等吸引力的人结成伴侣。无论是朋友还是终身伴侣,通常都选择那些不仅在智力上,而且在外表上都能与自己匹配的人。但事实是,夫妻吸引力较差的一方常常具有其他方面的品质可以对自己的外表进行补偿。

经典案例

Facebook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与相恋多年的华裔女友普莉希拉·陈结婚后,媒体极尽所能地描写其多么相貌平平但却钓到了一个拥有135亿身家的年轻男人,但纵观他们的爱情故事,其实只是一对普通男女最普通的相遇相恋。

这对情侣早在2004年就相识,2005年相恋。就在2004年,扎克伯格在参加一个聚会排队上厕所时认识了普莉希拉,当时两人都只是一位本科生。从此,两人一见如故。

在扎克伯格创办Facebook事业的初期,普莉希拉就一直在背后支持他,后来还跟着扎克伯格的团队去了加州帕罗奥多创业,2007年普莉希拉以医学学位毕业后,扎克伯格更邀请普莉希拉加入了Facebook的大事业。

虽然两人都很忙,但扎克伯格和普莉希拉的“契约”里写明“每周相约约会一次,单独相处至少100分钟,而且不能宅在扎克伯格家里,也不是在脸谱上碰面”。为了讨好女友的奶奶,扎克伯格甚至每天恶补中文。

过分概括化:中学教师的爱情输给了一条短信

词条解析

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天下的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这几乎是天下所有女性都会使用的口头禅。这种女性的共识在心理学上,被认为是一种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不合理思维方式的表现。过分概括化就是不合逻辑。以点概面的方式对某一人进行盖棺定论的趋向,就好像以一本书的封面来判定其内容的好坏一样。

经典案例

李女士大学毕业后,选择了回家乡当一名中学老师,这份工作稳定而重复,在和同在一个县城的丈夫结婚以后,她就将自己全部的寄托都放在了家庭之上。可是,结婚几年后,李老师却发现自己的丈夫手机里有一条给前女友的短信,由此李老师便断定丈夫与前女友仍然保持着长期的亲密关系,便开始了与老公长期的冷战。李老师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那便是过度的概括化,仅仅凭一条短信,就肯定丈夫和前女友之间一直有联系,否定了她和丈夫之间多年的感情基础,并且对他们的婚姻做出过于悲观的判断。如果李老师能够正确地认识到这一条短信并不能代表“总是”“一直以来”,也就不会出现这种过度的反应了。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达到完美无缺的境地,所以每个人都应接受自己和他人是有可能犯错误的。同样的事情发生了,必须学会换位思考,每一件事情都不宜将事件的意义扩大化,每一件事情通常都是独立的,如果将事情过度概括化、类型化,则会犯下冤枉对方或者不信任对方的错误。

奖赏回路:爱情的悲剧解释

词条解析

虽然爱情历来被奉为一种神圣的感情,然而生物科学的研究却让其高尚性打了折扣。我们爱的确实不是某个特定的人,而是他给我们的感觉。是大脑由此制造的你的体验使你产生了所谓爱情的感觉,一旦大脑将你的身体反应评价为爱,大脑中的奖赏回路就开始兴奋,于是你才体验到了愉悦。我们想不停地追求愉悦,就得不停地追逐能产生这种感觉的刺激。

经典案例

从本质上来说,爱情仅仅是生化反应所产生的大脑中无数脑细胞电活动的结果。但这些冷冰冰的物理化学活动却给予我们如此美妙丰富和惊心动魄的感觉,在那一刻,你的脑中甚至不会有任何其他的思绪。从很早的时候人们就相信,这种情感一定来源于心里,于是祖先们创造了许多形容词——“心爱”“心痛”“心动”……可爱情与心无关,只不过这种强大的情感体验,总是直接伴随着心脏的剧烈反应,才有了这样的错觉。

一个影子进入你的眼中,混合着他独特的气味,你脑中潜伏的神经细胞回路捕捉到这些信号,自动地控制脑垂体分泌激素,从而引起体内一系列腺体的分泌,使你心跳加快、血流加速、口干舌燥;这些反应又作为线索重新送回你的大脑,综合其他的线索进行评价,最终产生爱的感觉。但这一连串复杂的过程发生得如此迅速而自动,你所体验到的仅仅是第一眼就被电到的感觉,仿佛一切浑然天成。

其实,当你面对着梦中情人的时候,身体内的连锁反应跟你面对一头凶狠野兽的时候是一样的,但不同的情境线索使你的大脑做出了两种不同的评价,产生两种完全不同的情感体验——爱慕或者恐惧,从而引导你做出两种不同的行为——拥抱或者逃跑。问题不在于你面对的是谁,只在于大脑想让你体验到什么样的感觉。

但人类对爱情的依赖并不像依赖毒品一样,身体还创造了另一种机制来调节,还有别的东西同样能激活脑中的奖赏回路。譬如对伴侣的依赖和亲情之爱、对后代的爱等。神经科学家们发现,对一夫一妻制的动物而言,“夫妻”大脑的奖赏回路通常一致。某种程度上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长期的爱情关系很难被破坏,因为失去爱人就好比失去了依赖的药物。

四、子女教育心理学

自我参照效应:安德鲁·杰克逊的自我怀疑

词条解析

在接触新东西的时候,如果它与我们自身有密切关系的话,学习的时候就有动力,而且不容易忘记。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记忆材料与自我相联系时的记忆效果优于其他编码条件的效果,这种优势主要体现在以回忆经验为特征的记忆材料出现时。我们认识事物正是参照了自我的经验而进行的定性分析,这就是所谓自我参照效应。

经典案例

美国历史上最出色的政治家之一安德鲁·杰克逊,曾经于1837年出任美国总统。在他妻子死后,杰克逊开始变得对自己的健康状况非常担忧,因为家中已经有好几个人死于中风这样的突发性疾病。杰克逊因此推断出他也肯定患有这样的疾病,并且必会死于同样的症状,所以他一直在这种阴影下极度恐慌地生活着。

有一天,他正在朋友家与一位年轻的姑娘下棋。突然杰克逊的手垂了下来,整个人看上去非常虚弱,脸色发白,呼吸沉重,接着就向右侧倒去。他的朋友感到非常担心,立刻来到他身边搀扶他。

“最后还是来了,”杰克逊乏力地说,“我得了中风,我的整个右侧瘫痪了。”

“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朋友问。

“因为,”杰克逊答道,“刚才我在右腿上捏了几次,但是一点感觉也没有。”

这时,和杰克逊下棋的那位姑娘说道:“可是,先生,你刚才捏到的是我的腿啊!”

不要以为这种错误的恐慌只会出现在一位垂垂老去的人身上,实际上它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存在,只不过表现的形式与程度不同而已。尤其是在对于子女的教育当中,必须巧妙利用这个效应。这是因为每个人都会受到一种“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的影响。在进行教育时,必须有意识地将新的知识、困难的知识与学习者已经掌握的旧知识、旧印象结合起来,唤起学习者的自我参照回忆,这样就能够让知识的灌输更有效果。

习得性无助:百米飞人也有软弱无助的时刻

词条解析

这种心理现象主要出现在教育学习的过程中。是指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心理状态。习得性无助学生形成了自我无能的策略,最终导致他们努力避免失败。他们力求无法实现的目标,他们拖延作业,或只完成不费力气的任务。他们沮丧,并以愤怒的形式表现出来。

经典案例

百米比赛是田径比赛的精华,而百米冠军往往留下许多佳话。参加1968年奥运会百米赛跑的美国选手海因斯第一个冲过终点线,当他看到运动场上的记分牌打出9.95秒的字样后,他摊开双手自言自语地说了一句话。海因斯的这个动作通过电视网络被许多人看到了。只是由于当时他的身边没有话筒,所以,没人知道海因斯到底说了句什么话。

很多年以后,一位叫帕尔的记者在回放奥运会的资料片时,又重新关注到海因斯那句自言自语的话。于是他去采访海因斯。当被问及在墨西哥奥运会的百米赛跑夺冠后,看到记分牌上记录的数字后自言自语的那句话时,帕尔把当时的录像放给海因斯看,海因斯说:“我说的是‘上帝!那扇门没有关’。”

海因斯进一步解释说:“自从欧文斯创造了10.3秒的成绩后,医学界断言人的肌肉纤维所承载的运动极限不会超过每秒10米。当我看到记分牌上显示的9.95秒的数字后,我很惊讶,原来医学界断言的10秒极限只是一扇虚掩着的门,它并未关上。”

幸亏海因斯是冲过终点后才意识到自己跑了多快,如果他在起跑前就想着医学界那个该死的断言,那么他必定会陷入习得性无助之中,必定认为自己肯定无法实现新的目标,于是就会造成泄气和心情的不稳定,最终无法打破历史纪录。海因斯的例子启示我们,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必须注意循序渐进,不能一口气吃成胖子,因为过高的目标往往会造成习得性无助的副作用,最终导致学习者出现逃避、挫败感的负面情绪。

自我妨碍:逃避的最佳借口

词条解析

自我妨碍又称自我设阻、自我设限。在表现情境中,个体为了回避或降低因不佳表现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采取任何能够将失败原因外化机会的行动和选择。自我妨碍行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见,像学生在考试之前不努力学习而四处游玩或声称身体不适,其实这个时候个体很可能在进行自我妨碍。

经典案例

在现如今越来越大的社会压力与学业压力双重挤迫之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男生选择了逃课来自我放逐。而网上流传的一则搞笑帖子也印证了这种自我妨碍现象的普遍性。

逃学理由大全——最体面的理由:我长得太帅,外班女生上课时总看我。最实事求是的理由:教授太难看,影响我的视力。最拍马屁的理由:女老师们太漂亮了,总让我魂不守舍。最无聊的理由:我同桌不陪我聊天。最可耻的理由:中午吃得太多,坐着难受。最伤心的理由:我们系最漂亮的女生跟了一个还不如我四分之一帅的男生。最关心自己的理由:昨夜喝得太多,我怕影响身体,所以不能上早课了。最时髦的理由:我跟我网上第7位恋人约好今天下午海誓山盟。最是理由的理由:我同学准备用欠我的钱请我吃饭,因为他不准备还钱了。最廉价的理由:今天帮同学家扛大白菜。最蛮横的理由:今天我不爽,就是不上了。最无奈的理由:我的几双袜子已经半个月没洗了,今天没的穿,只好在家待着。最支持打假的理由:廉价羊肉串吃得太多,今天早上拉得我起不来床。最身不由己的理由:外班的哥们儿要向我这个全系最年轻的台球王子挑战。最丢面子的理由:走路看美女不小心摔坏了眼镜,不得不去修。最令人景仰的理由:今天我去学雷锋。最受挫折的理由:我失恋了,罢课一天。最胡说八道的理由:爹要娶妻,娘要嫁人。最侮辱教育部的理由:学校的桌椅太硬,影响我的睡眠质量。最荒诞的理由:外星人要入侵,我在给超人缝裤头。最天真的理由:昨夜我数了一夜的星星。最不数典忘祖的理由:今天去动物园看猴。最进步的理由:我捡了一元钱,找了一天的警察叔叔。最令人同情的理由:我迷路了,碰见女流氓了。最病态的理由:我刷了一天牙。最吹牛的理由:潘基文找我有事。最挨不着边的理由:我们家邻居要生小孩。最大无畏的理由:今天“9·18”,我找日本人玩命去。最童话的理由:我请花木兰吃肯德基。最流氓的理由:孔老二请我喝花酒。最梦游的理由:今天我和李莲英去跟八国联军谈判。

猩猩实验:猩猩尚且知道趋炎附势,何况人乎

词条解析

“猩猩实验”顾名思义,即从一项有关猩猩的实验中阐发出的心理学原理。这个原理主要被运用在教育当中,是指教育者不要因为学生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或不足而面带责备之情。相反,教育者要真诚地热爱和关心学生,尤其是要对学生时时报以友善姿态。因为教师对学生是友善姿态,学生会以成倍的友善姿态回应教师。双方友善姿态的良性互动,传递着彼此理解、鼓励和欣赏的信息,才能融洽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促使教学目标更快更好地实现。

经典案例

心理学和动物学专家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对比实验:在两间墙壁镶嵌着许多镜子的房间里,分别放进两只猩猩。一只猩猩性情温顺,它刚进到房间里,就高兴地看到镜子里面有许多“同伴”对自己的到来都报以友善的态度,于是它就很快地和这个新的“群体”打成一片,时而奔跑嬉戏,时而耳鬓厮磨,彼此和睦相处,关系十分融洽。直到三天后,当它被实验人员牵出房间时还恋恋不舍。另一只猩猩则性格暴烈,它从进入房间的那一刻起,就被镜子里面的“同类”那凶恶的态度激怒了,于是它就与这个新的“群体”进行无休止的追逐和厮斗。三天后,它是被实验人员拖出房间的,因为这只性格暴烈的猩猩早已因气急败坏、心力交瘁而死去。

其实,孩子在进行启蒙学习的初期,就好似一个个顽皮的小猩猩,可塑性非常强。在这种时刻,必须利用孩子的心理,对他们多加鼓励,提供一个温暖适合发展的环境,这样的环境应适合孩子们的自由成长。而如果提供给他们一面暴烈、躁狂的镜子,则很可能使得孩子们的性情在一开始就有所缺陷。

瓦拉赫效应:天生我材必有可用之处

词条解析

瓦拉赫是一位非常伟大的化学家,他用他个人的经历告诉我们,每个人的智能发展都是不均衡的,都有智能的强点和弱点。人们一旦找到自己智能的最佳点,使智能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便可取得惊人的成绩。这一现象被称为“瓦拉赫效应”。

经典案例

奥托·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的成才过程极富传奇色彩。瓦拉赫在开始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的是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个学期下来,教师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这样的人即使有着完美的品德,也绝不可能在文字上发挥出来。”此后,他改学油画。可瓦拉赫既不善于构图,又不会调色,对艺术的理解力也不强,成绩在班上是倒数第一。学校的评语更是难以令人接受:“你是绘画艺术方面的不可造就之才。”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绝大多数老师认为他已成才无望,只有化学老师认为他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应有的品格,建议他试学化学。父母接受了化学老师的建议。这下,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被点着了,文学艺术的“不可造就之才”一下子变成公认的化学方面的“前程远大的高才生”。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特殊的地方,喜欢恶作剧的孩子可能是顽劣之徒,而换一个角度想也可能是具有高度创造性才能的家伙;而安静的孩子可能显得非常乖巧,但也可能过于墨守成规,无法突破自我。所以,必须因势利导,发现、发挥每个孩子的长处。

手表定律:猴子伯克大起大落的族群生活

词条解析

手表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工具之一。这一定律是指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当他同时拥有两块表时,却无法确定。两只手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此现象又称为两只手表定律和矛盾选择定律。

经典案例

在远离城市的大森林里生活着一群猴子,每天太阳升起的时候它们外出觅食,太阳落山的时候回去休息,日子过得平淡而幸福。

有一天,一名背包客穿越森林,把手表落在了树下的岩石上,被猴子“伯克”拾到了。聪明的“伯克”很快就搞清了手表的用途,于是,“伯克”成了整个猴群的明星,每只猴子都向“伯克”请教确切的时间,整个猴群的作息时间也由“伯克”来规划。“伯克”逐渐建立起威望,当上了猴王。

做了猴王的“伯克”认为是手表给自己带来了好运,于是它每天在森林里巡查,希望能够拾到更多的表。功夫不负有心人,“伯克”又拥有了第二块、第三块表。但 “伯克”却有了新的麻烦:每只表的时间指示都不尽相同,哪一个才是确切的时间呢?“伯克”被这个问题难住了。当有下属来问时间时,“伯克”总支支吾吾回答不上来,整个猴群的作息时间也因此变得混乱。过了一段时间,受不了这个不靠谱领导的猴子们起来造反,把“伯克”推下了猴王的宝座,“伯克”的收藏品也被新任猴王据为己有。但很快,新任猴王同样面临着“伯克”的困惑……

手表定律告诉每个父母,教育孩子要避免给孩子戴上两块时间不同的手表。也就是说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必须注意思想倾向的同一性,不能使用双重标准。比如在面对自我利益时,教育孩子自私自利,而在面对他人时,又讲究大公无私。这样的情况必然使得孩子的发展没有清晰的路径,造成孩子形不成自己的正确价值观。

超限效应:有求于人最好点到为止

词条解析

人类的承受能力往往有着一定的限度,所谓物极必反。虽然某种刺激一开始时是正向的,但如果这种刺激无节制地增加就会产生负向的作用。超限效应就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经典案例

美国著名幽默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两元钱。

还有一个例子,一位哑巴在汽车上以帮助残疾人自力更生的名义,高价出售一些很简单的草编小饰品。哑巴举的牌子上写着饰品价格是一个6元。有一个乘客翻遍了包包,只剩下5.5元,由于这个乘客下车了以后还要换车,必须留下1元零钱,所以他只能非常不好意思地递给那个哑巴4.5元。哑巴看了看,用力摇了摇头,指了指定价。那位乘客见到这样的情况,拗不过哑巴,把最后1元钱递了过去,满脸歉意地对哑巴说:“不好意思,就这些了。”结果哑巴还是摇头,又指了指定价。这样的举动反复发生,终于让乘客忍受不了发怒了。于是他夺回了钱,大声对哑巴说:“你狠,我不买了,行了吧?”

教育孩子,千万不要做哑巴和牧师,孩子一般对于说教都有逆反心理。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一味坚持,像唐僧一样不断唠叨,反而会由于超过孩子的承受限度,而造成超限,最终引起孩子的厌恶和抵触。

南风效应:GE的高超技巧足以温柔地杀死你

词条解析

拉封丹寓言中有一则讲的是北风和南风比赛使行人把大衣脱掉的故事。北风不假思索首先来了一阵冷风,凛凛刺骨。这样,行人为了抵御北风,便把大衣裹得严严实实,毫无脱意。而南风则不然,它徐徐吹动,使人暖意渐生。行人在不知不觉中先解开了纽扣,继而脱掉了大衣。

经典案例

杰克·韦尔奇,GE(General Electric Company,即通用电气公司)历史上的传奇人物,掌控着近20万员工的卓越总裁,也是充分运用“南风法则”,化平凡为神奇的超人。韦尔奇注重公司效益,经常对公司进行战略谋划,以持续的变革迎接挑战,鼓励各种创新以寻求企业活力之源。然而韦尔奇却没有如你想象一般,整天泡在市场研究里,制订一个又一个宏大的计划。

真实的情况是,他每天至少有一半的时间花在了与员工的相处上。因为他认为员工的忠诚和积极性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他将沟通对于一个企业的意义提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他认为有效沟通对于企业十分重要,真正的沟通不是演讲、文件和报告,而是一种态度,一种文化环境。他说:“人类的思想创造是无限的,你只管去与他们交流就行了。”每个星期,他都会不事先通知地造访某些工厂和办公室;临时安排与下属经理人员共进午餐;员工们还会从传真机上找到韦尔奇亲手写的便笺或收到他的E-mail;每逢节假日,来自他的问候总是第一个到来。与一般严厉责骂的老板不同,他与员工交流时,其语气亲切而发自内心,蕴含了无比强大的影响力,像温暖的“南风”涌入心头,激发着通用人极大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在韦尔奇的带动下,整个GE公司上下级关系和谐融洽,领导和管理人员成为激励者和资源调配者,而不是单纯的机器人执行者与机器人动作指导者。在GE,这个横跨金融和制造业的巨大公司中,无论哪个层次的部门经理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总是:你可以告诉我,要怎么样我才能帮到你。

伟大的企业总是有良好的氛围,同样,良好的家庭教育也应该提供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环境。而要形成一个家庭氛围,则需要家中“南风劲吹”才行。家庭成员之间必须良性沟通、和颜悦色、耐心倾听和用心交流,这样才能慢慢感化对方,形成一个很好的家庭环境。

低声效应:吃软不吃硬

词条解析

低声讲话比高声斥责更有效。别人犯错时,不能得理不饶人,更不能大声嚷嚷。相反,如果能温和一些,即使自己掌握着主动,也让人三分,这样才能更容易让人接受。在孩子犯错的时候,教育者不能急于动怒,先了解清楚事情原委后,心平气和地和孩子一起讨论为什么会犯错,怎样才能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并和孩子一起商讨出合理的解决方法,放松孩子的心情。如果教育者的声音太大,情绪不好,孩子感到恐惧、紧张,反而不会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经典案例

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霍布兰德先生,曾经研究过与谈话者讲述某一事项时的最佳谈话方式。他的调查结果表明:沉稳型的讲课方式和雄辩型、演说型的讲课方式相比,前者能够让学生对讲义达到更大程度的理解。

这说明,低声的谈话方式比高声的谈话方式能达到更好的说服效果。这在心理学上叫作“低声效应”。

比如,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用高分贝的声音批评、呵斥孩子,孩子很容易逆反,他会用比父母还要大的声音反驳。可如果这时父母突然放低声音用柔和的语调说:“那我们就此问题好好谈谈吧。”孩子会立刻不出声,不好意思地低下头等待谈话。

所以“低声效应”对家庭教育的启示就是:“有理不在声高”。低声讲话使人感觉理性不冲动;低声讲话可以使人集中注意力倾听;低声讲话让人感觉亲切。

椰壳效应:陶行知四糖出击,收服顽劣少年

词条解析

椰壳效应来源于一则故事:一个孩子不喜欢吃饭,每次吃饭都让父母伤透脑筋。一天,父亲无意中把一个椰子壳锯成两半,给孩子当饭碗,结果那天,孩子吃了两碗饭。在家庭教育上,当孩子犯了错误,我们可以用哲理故事或者用侧面表扬的方式来委婉地表达对孩子的批评,这会使孩子更容易接受,更能引起孩子的兴趣。

经典案例

我国老一辈德高望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当小学校长时,有一次他看到一个小男孩用泥块砸同学,就当即制止了他,并要求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

放学后,小男孩等在校长室门口准备挨训。陶行知却拿出一块糖送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说完,陶行知又拿出第二块糖说:“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尊重我!”说着,陶行知又拿出第三块糖送到他手中说:“我调查过了,你用石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这说明你正直善良,有跟坏人做斗争的勇气!”小男孩感动极了,哭着说:“陶……校长,您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打的不是坏人,而是我的同学呀!”陶行知满意地说:“你能正确认识你的错误,我再奖励给你一块糖。”

用孩子能够接受和喜欢的方式对待孩子,并不意味着对孩子的放纵和所谓妥协,这反而是一种投其所好,最终潜移默化地达到自己所要传达的教育意涵的高超技巧。运用孩子好奇喜欢的椰壳,更能够让他们接受自己装在椰壳里的思想。

家庭氛围效应:德国人的严格从家中做起

词条解析

大量事实表明,在和谐的气氛中,子女更易冷静思考父母的话,理解父母的苦心,更懂事。另外,研究表明,长期处于和谐气氛中的孩子,往往心情愉快,性格开朗,活泼自信,智力提高快。而长期处于压抑气氛中的孩子,则显得孤僻,忧郁,冷漠,智力发展缓慢。德国人比较注重为孩子的学习环境创造良好的条件,但是他们不希望给孩子很大的压力。他们也会很关心孩子的成绩,但是不会把分数看得比孩子更重要。从另一方面说,德国人比较注重从情感上感染孩子,他们很关心孩子,从小就使孩子感到被爱,每次都会鼓励他们去做和做得更好。

经典案例

在一次教育交流会中,有一名来自北大哲学系的德国大学生。他的成绩优秀,表现得非常模范。他讲述了良好的家庭氛围对他的影响:“我的父母自小就让我作决定,他们总是告诉我说,我有各种各样的选择。我可以选择一边读书一边学习音乐,也可以选择去做运动员。反正我的人生是我自己决定的,他们只给我指导意见。可是他们却在有意无意之中向我灌输责任感的重要性,他们在要求我自己作决定的同时也要求我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他们也会为他们的行为负责。妈妈在面包房里工作,每天都在家里把黑面包发酵,这么多年一直都很敬业,也从来不会占面包房的小便宜。就是她的这种负责精神感染了我。他们是我学习的榜样。”

正所谓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可见家庭氛围的影响有多么重要。家庭始终是孩子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家庭中的种种行为、沟通相处方式都可能被孩子所模仿所接受和认同。所以一个好的家庭氛围,往往决定孩子一生的性格倾向和成就大小。

罗森塔尔效应:说你行你就行

词条解析

罗森塔尔效应是指人们的信念、成见和期望对所期望的对象产生的影响。这种效应是R.罗森塔尔等人在其著名实验中发现的。在教育社会心理学中,人们把对某人或某事始终怀着憧憬、期待、热爱、关怀之情而发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经典案例

“罗森塔尔效应”产生于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一次有名的实验中:他和助手来到一所小学,在事先和校方没有任何沟通的情况下声称要进行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测验”,并且向校方索取了一份全部学生的名单。最后,煞有介事地对校方说,回去要对这个名单里的学生加以研究。经过了几天的所谓“研究”,罗森塔尔的团队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教师,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实际上,这份名单里的学生,完全没有经过任何的科学趋势研究,也没有任何的依据作为支撑和背景,也就是说罗森塔尔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名单上的学生根本就是随机挑选出来的。然而8个月后,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且各方面都很优秀。这些学生在上了名单后明显表现出与以前完全不同的精神状态,他们更加自信、活跃和富有主动精神。

这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告诉我们,孩子是需要鼓励和鞭策的。给孩子多一些认同,孩子就能够体现出更多的自信和主动性。孩子们会把这种表扬当作一种奖励和荣誉,他们也会在日后用更加努力和主动的方式去尽量捍卫这份荣誉。于是久而久之,就使得孩子们取得了比较优异的成绩和做出了一些之前他们都无法做出的成就。

遗忘曲线:记忆是奇妙的数学概念

词条解析

德国记忆现象研究大师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

经典案例

以一个记单词事件为例。当记单词开始后,你在几秒钟之内会产生一个“感觉记忆”。这种感觉记忆转瞬即逝,每个人各不相同,但基本上都在三四秒之内。感觉记忆在记单词时不会太深,那么在什么时候印象深呢?感觉记忆之后还会有一个“短时记忆”,也叫“工作记忆”。这种记忆的延续时间大概在4~16个小时之间,不同的人相差四倍。这种记忆在什么时候用到呢?比如老师在课间给学生说:下节课要听写昨天学的单词。于是你特别着急,下课后赶紧背。管不管用?管用!但是放学回家吃顿饭或玩了一下,就什么也记不起来了。这是短时记忆,也就是记完后马上会消失掉。

在这两个记忆消失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个长时记忆痕迹,这是我们最关心的东西,也是最有用的东西。你真正的记忆,学习一个单词,学习任何东西,都会用到长时记忆痕迹。它是一个抛物线,就会有个最高点。这是你这次记忆单词的记忆最强点,这个点能产生一个记忆强度。在这,还能产生一个记忆时间T。在某个时间段,你对这次记忆单词会产生一个这次的最强点。简单来说,如果有谁能找到这点,这个时间段T,再进行第二次的拉高复习,这是最有效的。我们翻书,我们看小纸片,其实是在模拟这个T。这个重复时间,即记忆黄金序列是由每个遗忘点排列而成。

但是记忆规律可以具体到我们每个人。因为我们的生理特点、生活经历不同,可能导致我们有不同的记忆习惯、记忆方式、记忆特点。规律对于自然人改造世界的行为,只能起一个催化的作用。如果与每个人的记忆特点相吻合,那么就如顺水扬帆,一日千里;如果与个人记忆特点相悖,记忆效果则会大打折扣。因此,我们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寻找到属于自己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感官协同效应:熟习朱熹三到,成功不怕不到

词条解析

心理学研究表明:参与收集信息的感官越多,收集的信息就越丰富,所学的知识也就越扎实。这叫作“感官协同效应”。

经典案例

宋代的大学者朱熹读书破万卷。在其漫长的治学过程中,也总结出一套独到的读书方法,其中的一种便是 “三到”读书法。所谓“三到”读书法,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绝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而在朱熹之后的几百年,美国心理学家格斯塔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把智商相近的10个学生均分为两组。第一组的屋里只有5张椅子和5本《圣经》;第二组的室内除5本《圣经》之外,还有几本宗教故事画集,并播放宗教音乐。然后要求两组被试都背诵《圣经》,结果他发现第二组被试成绩远远优于第一组。

通过这个实验,科学家发现: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住 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住 25%;但是如果把听觉和视觉结合起来,就能记住二者所获得的知识的 65%。

既然感官之间共同工作、互相协作能够使得人们吸收知识又快又准,那么在平常教育孩子时,注意调动孩子的全部感官,使其从不同侧面了解、吸收同一则知识,必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成就动机:从零开始的艰难与困苦

词条解析

成就动机是超越了一些物质性利益刺激,而能够从内在激励一个人前进的一种社会性动机。是个人对于自己所认为重要的或是有价值的工作,去从事、去完成、去追求成功并欲达到某种理想状态的一种内在推动力。成就动机推动着人们在各种活动中顽强努力,达到最好的结果。成就动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所接触的社会文化、教师、父母对成就的重视程度所决定。

经典案例

中国跳水队被称为梦之队,在历届大赛中斩获无数,但是在取得的巨大成绩面前,依然能够保持如此高的战斗力,他们的秘诀正是依靠了运动员成就动机的有效激励。伏明霞从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后停练了两年,她在1998年6月复出,边学习边恢复训练,当时她的重点在于提高运动动机、确立新的目标和对成就动机的重新认识。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运动技术水平恢复很快,甚至超过了1996年奥运会时的水平,在1999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世界杯比赛、全国冠军赛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另外几名年轻的选手如劳丽诗、周吕鑫等在清华附小、附中边学习边训练,运动动机趋向明确,技术水平提高也较快。自信心逐步加强,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逐渐提高,运动成绩迅速提高。另一批与清华附小学生上午一同学习、下午训练的小学生运动员,由于在入队时强化了他们的训练目标,促发内在需要的正确产生,起始运动动机明确,训练进步也非常快。在2000年上半年同年龄组的比赛中,与准专业运动员比赛获得全能第一的好成绩。

兴趣心理:盖茨的办公桌抽屉

词条解析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培养兴趣乃是学习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兴趣,是指人对事物的特殊的认识倾向。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对某项事业具有了兴趣,人们才能在工作或者学习时百分之百地投入,获得额外的动力。

经典案例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办公桌上有5只带锁并贴有标签的抽屉,它们分别是财富、兴趣、幸福、荣誉、成功。比尔·盖茨曾说:“每天早晨当我醒来的时候,都会为技术进步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发展和改进而激动不已。”从这句话中,我们可看出他对软件技术的兴趣和激情。

1977年,因为对软件的热爱,比尔·盖茨毅然放弃了人人羡慕的在哈佛大学学习数学专业的机会。虽然学习数学对盖茨而言也不算是什么特别痛苦而无趣的差事,然而如果继续留在哈佛读数学,并成为数学教授,他自己觉得其强大的技术实现、利用自己的知识改变世界的抱负将受到巨大压抑。正是这种强大的兴趣促使盖茨领导微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后来到了2002年,比尔·盖茨在领导微软25年后,又毅然把首席执行官的工作交给了鲍尔默,因为这时对他来说,经营已经不是他最感兴趣的事业,他此时最喜欢的工作是担任首席软件架构师,专注于软件技术的创新。虽然比尔·盖茨曾是一个出色的首席执行官,但当他改任首席软件架构师,也对公司的技术方向做出了重大贡献。

比尔·盖茨的好朋友,美国最优秀的投资家华伦·巴菲特也同样认可激情的重要性。当学生请他指示方向时,他总这么回答:“我和你没有什么差别。如果你一定要找一个差别,那可能就是我每天有机会做我最爱的工作。如果你要我给你忠告,这是我能给你的最好忠告了。”

激将法:刘国梁出“狠招”逼出王皓神勇

词条解析

以对方在意或者感兴趣的话题,刺激对方或其重要助手,使其感到坚持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已直接损害自己的形象与自尊心、荣誉,从而动摇或改变所持的态度,在不经意之间实现与激将者一致的目标行动,这种做法被称为“激将法”。

经典案例

在国际乒坛,王皓曾经长期占据世界第一宝座,而近期他的成绩有一定的下滑,让出了保持27个月之久的世界第一宝座。

为了激励王皓继续进取,刘国梁主教练可真是没少操心。“因为整体实力比较强,刚改完无机(胶水)的时候,他(王皓)的优势比较大,也取得了一系列的好成绩。世锦赛、全运会,两个大赛的单打冠军掩盖了一些问题,从而让他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无论是训练还是生活,从体型就能明显看出来:胖了、臃肿了、跑不动了。”

从全运会开始,王皓的体重便成为球迷看比赛之余的笑料,连他自己也羞于回答。“重了十几斤!”刘国梁透露了答案,“我跟他说,你相当于负重去比赛了!”为了更好地督促王皓减肥,刘指导这次也亮出了“狠招”:他将网上一些网友对王皓的评论打印出来、装订成册,在队内总结会上读给他听。“这么做对他面子上可能是有点刺激,尤其是那句‘你都胖成这样了,谁能相信你刻苦训练了?’对他触动比较大。”激将法显然收到成效,据刘国梁说,王皓最近一直在努力减肥,不仅训练加量,还穿上特制的负重服跑步,目前已经至少瘦了8到10斤。这样的刻苦训练之后,王皓终于再次回到乒坛的顶峰。

王皓贵为世界冠军,尚且能用激将法治得服服帖帖,那么这也启示我们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根据孩子要强、要面子的心理,适当地使用激将法,给孩子的自尊心一些有限的打击,这样反而能够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保龄球效应:卡耐基的神奇驭人之道

词条解析

两名保龄球教练分别训练各自的队员。他们的队员都是一球打倒了7只瓶。教练甲对自己的队员说:“很好!打倒了7只。”教练乙则对他的队员说:“怎么搞的?还有3只没打倒。”结果,教练甲训练的队员成绩不断上升,教练乙训练的队员打得一次不如一次。“干工作越多错误越多”,潜台词就是为了避免错误,最好的办法是避免工作,这就是批评、处罚等“消极鼓励”的后果。而“积极鼓励”则是一项开发宝藏的工作。受到积极鼓励的行为会逐渐占去越来越多的时间和精力,这会导致一种自然的演变过程。

经典案例

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亲自选拔了其第一任总裁查尔斯·史考伯。这位总裁用人眼光独到,为卡耐基钢铁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他曾经总结他的人力资源观为:“我认为,我那能够使员工鼓舞起来的能力,是我所拥有的最大资产。而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和鼓励。”“再也没有比上司的批评更能抹杀一个人的雄心。我赞成鼓励别人工作。因此我乐于称赞,而讨厌挑错。如果我喜欢什么的话,就是我诚于嘉许,宽于称道。”这就是史考伯的做法。史考伯说:“我在世界各地见到许多大人物,还没有发现任何人——不论他多么伟大,地位多么崇高——不是在被赞许的情况下,比在被批评的情况下工作成绩更佳、更卖力气的。”史考伯的信条同安德鲁·卡耐基如出一辙。卡耐基甚至在他的墓碑上也不忘称赞他的下属,他为自己撰写的碑文是:“这里躺着的是一个知道怎样跟他那些比他更聪明的属下相处的人。”

史考伯巧妙抓住员工心理,利用了保龄球效应成功激励了手下的员工,使他们在一种被承认、被鼓励的氛围下充分发挥潜能,最终为公司创造了更多的利润。而实际上,学校里的孩子也可以看作没有充分发挥自身潜能的员工们,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责备,是一种让孩子更好成长的方法。

莫扎特效应:音乐并不是富人与贵族的专利

词条解析

音乐对于孩子的启发作用早已不是什么医学秘密。《D大调钢琴奏鸣曲》在世界上成为最知名的胎教音乐,深受将要做母亲的年轻女士青睐。而近年来,医学家们通过研究还进一步发现,莫扎特的许多乐曲不仅对儿童多动症有所疗效;而且对老年痴呆症、口吃、疼痛、神经衰弱等病也能起到一定的效果,另外它还可改善人体机能和对空间的感知能力。

经典案例

可能是雾让伦敦的氛围压抑,使人们的行动变得迟缓。生活在英国伦敦的儿童劳伦斯已经六岁了,但是他却从小就发育缓慢,并患有严重的多动症和语言障碍。哪怕是很简单的问题,例如一加一等于几之类的,劳伦斯总是要一声不吭地想上半个小时才能做出回答。面对这样一位可怜的儿童,许多医学专家都一筹莫展。就在大家认为劳伦斯已经回天乏术之际,有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一切。一天,劳伦斯的父亲把他带到市政音乐厅,这一晚演奏的是莫扎特的曲目。在听到莫扎特的音乐时,劳伦斯明显表现出了莫名的兴奋,甚至随着曲调哼了起来。其父亲受到了启发,随即便用莫扎特的音乐对他进行了几个疗程治疗。果然,经过了这段时间,奇迹出现了,劳伦斯的多动症现象不但大有好转,另外也喜欢同人讲话了。当别人提出一个问题之后,小劳伦斯立即就可做出相应的回答。

各位父母,如果您有小婴儿即将来到人世,不妨将教育从娘胎抓起,让莫扎特的魔力交响乐陪伴他的成长吧。

情绪ABC理论:老渔民的生活智慧

词条解析

这一个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通过科学的研究创建的。之所以称为ABC理论,是因为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有关:埃利斯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 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同样一个事件,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会导致不同的结果,那是因为B因素对于每个人而言起的作用都是不同的。那些导致不良结果的错误信念也称为非理性信念。

经典案例

有一个在生活上遇到很多波折的年轻人,认为自己很有才华,却总是怀才不遇。失去了生活希望的他,有一天决定跳海,但他刚跳下去就被一个老渔民用渔网捞了起来。

他很生气,冲着老渔民嚷道:“你真是多管闲事,把我捞起来干什么?”

老渔民说道:“年轻人,为什么事情想不开?为什么跳海呀?你这么年轻多可惜呀!”

于是年轻人就对老人诉说了他怀才不遇的苦衷。

老渔民听完,说道:“哎呀,你今天遇到我,运气来了。我正好有医治怀才不遇的偏方,我帮你治治吧。”

年轻人很诧异,急忙问老渔民医治之法。

老渔民说:“我有秘诀,如果你想知道,就必须答应我一个条件。”

老渔民说完,随即从沙滩上拣起一粒沙子,往旁边一扔,说:“年轻人,帮我去把我刚才扔掉的那粒沙子捡回来,然后我就告诉你。” 年轻人听了很生气,说道:“你想耍我呀?这么多沙子,我怎么知道哪粒是你扔掉的呀?”

老人听了,笑着说:“别生气,我这还有个条件,如果你满足了我这个条件,我也告诉你。我这里有一颗珍珠,我把它扔到沙滩上,你去给我找回来。”

很显然,年轻人轻而易举地把珍珠捡了过来,交给了老渔民,并很虔诚地说:“老人家,我把珍珠捡回来了,可以告诉我秘诀了吧?”

老渔民一脸安详,说道:“年轻人,秘诀我已经讲完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人之所以有怀才不遇的感觉,是因为自己是无数沙子中的一粒,跟旁边的沙子没有太大的区别,不是因为其A因素,也就是外界的条件与其他人差距多大,而是他的自身B因素让他对自己的认同就是失败者;但如果他的B因素认可自己是一颗珍珠,那么伯乐就会很容易地发现这样的人才。同样的道理,在教育孩子时也可以适用。孩子都是天性相差不大的,如何树立良好而富有自信的B因素对于家庭教育而言相当重要。

优势效应: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亘古不变

词条解析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人类这种社群性的动物中,人们与生俱来有一种竞争的天性。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比别人强,每个人都不能容忍自己的对手比自己强。因此,人们在面对利益冲突的时候,往往会选择竞争,拼个两败俱伤也在所不惜。哪怕就是在那种双方有共同的利益的时候,人们也往往会优先选择竞争,而不是选择对双方都有利的“合作”。

经典案例

传说很久以前,在一块干枯的河滩上,有一只河蚌正张开壳悠闲地晒太阳。不承想,过了一会儿飞来了一只鹬鸟,伸嘴去啄它的肉。河蚌遇到了攻击,便急忙合起两张壳,紧紧地钳住鹬鸟的嘴巴。

鹬鸟啄着河蚌的肉,而河蚌夹着鹬鸟的嘴,双方就这么干耗着谁也不肯松开。

鹬鸟心想:“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我就能耗死你,到时候就会有死蚌肉了。”

河蚌也心想:“只要今天不放你,明天也不放你,你肯定会是一只死鹬鸟了。”

两个谁也不肯松口,并且越咬越紧。就在这种僵持不下的情况下,一个渔夫走了过来,他马上兜开一张大网,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它们一起捉走了。

虽然这只是一个寓言,说的是大家都知道的“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道理,但是因为鹬蚌相争而被别人得利的事情,从不乏人。在当今的社会,主流是合作而非竞争。虽然孩子都是要强而不服输的,并且这种不服输的精神也是很可贵的,但也不能教育孩子在任何事情上都要跟别人争得你死我活。某种程度上而言,让孩子学会合作比学会竞争更重要。

第十名现象:或许你家孩子就是下一个丁磊

词条解析

这个“第十名现象”,据说是杭州的一位小学老师发现的。相关媒体介绍说,这位从教近20年的老师,有意识地对1990年前后毕业的150名小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发现如今已上大学或工作了的150名学生中,名列第10~20名的学生,在后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出乎意料地表现出色”,并成长为“栋梁型”人才;相反,那些当年备受老师宠爱、成绩数一数二的优秀学生,长大后却淡出优秀行列,甚至在其后的升学和就业等方面屡屡受挫。

经典案例

知识经济造就不少网络新贵,这些网络时代的掌门人大多敢想敢干,个人经历也颇有现代传奇色彩。

然而对比这些人的成功故事,却各有各的特殊性存在。比如搜狐的张朝阳是美国的高才生,而网易的丁磊则与他恰恰相反。高中时代,丁磊始终处于班级的第10名左右水平,学业不温不火的丁磊不像前面的学生那样有巨大的压力,同时也不会像后进学生有挫败感,于是他就拥有了充分展示自我兴趣的空间和时间。他在中学时代的行为癖好就强烈地表现出技术“偏执狂”的特征。丁磊从小就喜欢无线电。此时的丁磊认为自己将来最骄傲的职业,就是成为一个电子或者电气工程师。

而非常幸运的是,地处浙江的奉化中学当时属于国内配套教学设备比较先进的学校,有一定实力让学生接触到先进技术。那时候,奉中有几台苹果机,学校借此成立了一个电脑兴趣小组,丁磊自然是首届小组成员之一。从那以后,他就一发不可收拾地迷上了电脑。

三年后的高考,丁磊交出的成绩在同龄人看来同样并不出众:他以高出重点分数线1分的成绩被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录取。这所低调的学校从来不引人注目,只不过,这是丁磊喜欢的大学,他很早就被西部这所藏着大量电子类书籍的高等学府迷住了。

人生的这一次大考,丁磊依然在“第十名”的水平上,但是他却根据自己的位置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道路,最终成就了中国互联网的一个创业神话。

2001年9月,奉化中学迎来了百年校庆。母校给丁磊发了请帖。然而当时丁磊苦于分身乏术,没有参加母校庆典。一年多后的同学会上,丁磊才找到了机会表达了对母校的感情,表示将在3~5年内,在奉化中学设立一项奖学金,用于鼓励有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学生。

其实,学校的考试成绩只是考量一个孩子是否成功、是否会取得很高成就的一个指标。在课业上给予孩子过大的压力反而会压抑他们的成长。事实上无论是第一名,还是第十名,每个孩子都有根据自己的位置、能力、爱好选择未来之路的权力。给予孩子这种空间,让他们懂得自我选择的责任和自由,才是最为关键的。

模仿效应:接近少年变年轻

词条解析

在人群当中,人们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那些经常和年轻人在一起的大龄者,和一般大龄者明显不一样,这些人看上去比他们的同龄人明显年轻许多。正所谓,近朱者赤。接近年轻人久了也会变年轻。

经典案例

它与直接模仿不同。直接模仿是指员工受到榜样的影响,就可能即时地或者在环境条件有利的情况下相当精确地复制榜样行为。模仿效应是指员工多半会做出与榜样所做的动作同类的动作。也就是说,它适用于与所观察到的活动同属一个大类,但实际上又在所有特点上有所不同的那些活动。

当头棒喝定律:一喝惊醒恍惚梦

词条解析

虽然打骂等方法运用在对孩子的教育中不好,但是在我们当今的教育中,“当头棒喝”也是一个在某些情况下不可替代、非常有效的方法。这里的棒喝可以理解为纪律处分、严肃批评,是对犯下错误且错误严重的学生的一种突然性的处罚、惩戒。

经典案例

面对繁重的高考压力,北方某省的李辉在不断的题海轰炸下,患上了强迫症。每次洗一件衣服要一个多小时,还喜欢反复关门。

这一天,父母把心理医生请到家里。晚上李辉又借口衣服脏要赶紧洗,就认真地洗起自己的上衣来。他连搓带冲洗,翻过来,倒过去,折腾起来没完没了。心理医生看到了,突然在茶几上用力一拍,大声说道:“李辉,好了!”李辉大吃一惊,惊恐地停下来,看着心理医生。心理医生夺过他的上衣,故意厉声对其父母说:“你们看,这件上衣是他前天才穿在身上的,根本不脏,”并迅速地把衣服清洗拧干抖开递给李辉,“看看,跟你花二十分钟洗的效果一样。”把衣服挂出去以后,心理医生转身对其父母悄悄说:“以后你们一发现李辉有这种症状,就大声、突然地警醒他,多做几次慢慢便会有效果。”于是,李辉的父母就照医生的话去做,果然,六个月后,李辉的症状就消失了。

过度学习理论:卖油翁油瓶中有大智慧

词条解析

过度学习效应,其主要含义是说一个人要掌握所学的知识,一定要经常提醒自己通过反复练习,才能得到巩固。换句话说也就是,人们对所学习、记忆的内容达到了初步掌握的程度后,如果再用原来所花时间的一半去巩固强化,使学习程度再增加一半的百分比,那么将会使记忆得到更大的强化,从而非常长的时间都难以忘记。这是由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H.艾宾浩斯提出的。

经典案例

传说宋朝有个叫陈康肃的人,十分擅长射箭,能够百步穿杨。他这样的射技几乎举世无双,于是,陈康肃自然对自己的射箭本领很是自负。

据说有一天,陈康肃在自家后花园的场地上练习射箭时,很多人慕名前来围观。其中有一位卖油的老头儿挑着担子经过,只见他放下担子,斜着眼睛看陈康肃射箭。陈康肃的箭术有如神助,射出的箭十次有八九次都射中靶心,旁边围观的人们都纷纷大声喝彩,手心都拍红了。这时只有那位卖油的老头儿,仍用斜眼瞅着,只是稍微点了下头而已。

陈康肃见只有老头儿没有喝彩,感到又生气又不服气,于是就放下弓箭走到老头儿身边说:“你也懂得射箭吗?难道你认为我射箭的技术还不够精吗?”这时只见老头儿非常平静地回答道:“我觉得这也没啥了不起的,只不过你练得多了,手熟而已。”

陈康肃终于发怒了,质问道:“你怎么敢如此贬低我的绝技!”

老头儿也不急,不慌不忙地说:“你先来看看我多年来练就的倒油技巧就明白我说的话了。我现在就演示一遍给你看一看吧。”说完以后,只见老头儿把一个葫芦放在地上,随后取出一枚圆形方孔的铜钱盖在葫芦嘴上。他从油桶里舀了一满瓢的油,然后再故意将瓢取得很高,倾斜着把里面的油向盖着铜钱的葫芦嘴里倒。只见那油呈细细的一线流向葫芦嘴,均匀不断,最后油从瓢里完美倒出,一滴不剩。老头这时把铜钱拿下来交给众人细细验看,竟然连一点油星子都没有沾上。在人们一片啧啧称奇声中,卖油翁爽朗地笑了起来,射箭大师这时羞愧得悄悄躲到了人群之外。

熟能生巧的例子,现代也是比比皆是。据说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小时候的才华并不突出,别人用一天时间学完的东西,他要学好几天。但是他对此并不抱怨,而是坚持把问题弄得一清二楚,把需要记住的东西全记下来。奇怪的是,过了一段时间,别人几天才能学完的东西,他用一天就能学完,而且掌握得比别人更好。

再难的事,只要我们反复地不间断地练习、实践,日久天长,必定会熟能生巧。而所谓成功的学习,实际上正在于那关键的50%。如果你能够在别人看似轻巧就能掌握的地方,多花这50%的工夫,真正做到比别人“过度学习”,日积月累,必将会收到令人惊叹的效果。

同类推荐
  • 精神疾病与心理学

    精神疾病与心理学

    《精神疾病与心理学》是一本遭福柯厌弃的书,却在今天显示出非凡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米歇尔·福柯对心理学和精神病学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学习,于1952及1953年分别获得精神病理学和实验心理学相关文凭,并在此期间聆听了法国精神分析学大师雅克·拉康的课程。1954年,福柯发表了他的第一本专著《精神疾病与人格》(Maladie mentale et Personnalité),但后来他对这部著作不甚满意,认为它不成熟,因此在1962年再版时做了大量修订,书名也随之更改为《精神疾病与心理学》。福柯在此书中强调“心理学只在疯癫被控制之后才成为了可能”,将疯癫的历史放入社会及文化结构中进行探讨。他通过对精神疾病特殊性的分析、对心理学具体形式的研究以及对疯癫状态的定义,呼应了书中的两大方面:精神疾病的心理学范畴以及疯癫与文化的辩证关系。
  • 女人要懂一点交际心理学

    女人要懂一点交际心理学

    现实中,一个没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女人,即使有知识、有技能,恐怕也得不到施展的空间。无数的事实一再证明了,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胜于专业本领。所以聪明的女人会知道,从一进入社会的那一刻起人际关系就是不可或缺的了。
  • 知人知面知心的行为心理学

    知人知面知心的行为心理学

    行为,是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它包括有声语言和身体语言两个方面,其中身体语言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身体某些部位的表情、姿态、动作、生理反应以及衣饰等透露出来的心理信息。它同有声语言一样,甚至比有声语言更能反映人真实的内心。举手投足、一颦一笑、皱眉凝眸……这些行为往往能够揭示人的情感、态度、智慧和教养,它们同有声语言一起构成了人类的语言,共同传递着人内心隐秘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对于掌控人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知人知面知心的行为心理学》就从心理学的角度对人们的各种行为进行了详细的解析,让读者在看后能够掌握察言观色的技巧,并且将其应用于日常交往中,成为交际场上掌控局面的人。
  • 过目不忘的记忆法

    过目不忘的记忆法

    《过目不忘的记忆法》通过讲解和生动的举例,对记忆的原理进行了详细解读,使读者可以快速了解记忆的种类,判断出自己的记忆类型、记忆等级,本书中,作者抛开繁杂深奥的理论,利用生活小故事层层激活你的大脑,带你突破记忆力极限,检测记忆训练效果,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
  • 心理学与说话艺术(全新升级版)

    心理学与说话艺术(全新升级版)

    在这本书里,笔者由浅入深、深入浅出,用一个个贴近生活、贴近职场的小故事介绍各种场合下的说话技巧。用什么方式能提高说话的气场?如何用激将法说服老板?简单、直接又能被人接受的拒绝方式是什么?你都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答案。此外,你还会发现,说情话是有方法的,家长里短、夫妻沟通也是讲究章法的,连批评别人、赞美别人都是一种技术活儿,是需要一番修为的。
热门推荐
  • 教皇的蛊毒宠

    教皇的蛊毒宠

    [序章]他是流浪四海的养蛊人,身份不明,为了什么?没人知道,一个堕落的人,似乎为了证明自己已经堕落,他加入了,人人惧怕的血魔教……
  • 如何维修电冰箱

    如何维修电冰箱

    本书以问答的形式介绍了电冰箱维修的相关知识,内容包括:电冰箱由哪些部件组成、电冰箱的制冷原理是什么、我国使用的电冰箱一般有哪几种等。
  • 漂流志

    漂流志

    本书讲述的是三个年轻人旅行路上的故事。小说以第一视角展开讲述,记录所见,以及所感。全文贴近生活现实,笔触细腻,传递着激励人心的正能量。
  • 一只幸运鹅

    一只幸运鹅

    李扬之在游戏中获得了全服唯一的“幸运鹅”祝福,这个祝福改变了他的生活,也将他引入了一个巨大的漩涡。且看他如何破局!
  • 全职法师之莫零

    全职法师之莫零

    第一次写新人,不喜欢莫喷。我写的可能中后期会比觉偏离原著。有意见多提,我可能会在这里面加些原本没有的,请多包涵
  • 生命二分之一

    生命二分之一

    杰拉尔是拉她逃离万丈深渊的人;杰拉尔是给她生存希望和阳光的人;杰拉尔是多年后让她卸下所有心防的人;他满身光芒的站在对岸,却总认为自己站在被黑暗浸染的谷底;艾露莎是杰拉尔的光,正是因为杰拉尔清楚明白,所以才会把她一次次推开。这是一篇糖里带玻璃渣的故事,男主女主彼此深爱,互相了解,且彼此努力在一起的故事。
  • 混沌分身系统

    混沌分身系统

    屌丝龙华,穿越绑定了混沌分身系统,可以穿越万界。无敌系统流。系统面板会经常更新,受不了的童鞋可以,啪掉!
  • 时光神皇

    时光神皇

    这是一个热血的故事,少年于微末中崛起,一路伴随彩虹,踏着诸王的血与骨,走向永恒的巅峰。
  • 异界妈咪很得宠

    异界妈咪很得宠

    不经意闯入血蝙蝠部落,在好奇心的唆使下发现了惊人的秘密,才会被正在变异的血蝙蝠击昏,才会在醒过来发现自己来到了人家,并且变成了人的模样,还遇到一个帅得不行男人?不仅用它最爱的菠萝勾引她,甚至还……还……喂喂,叔叔别亲我!
  • 妃纵天下

    妃纵天下

    都市女的穿越重生不女强,不虐,不甜宠,不圣母绝地反击,狠狠打击报复,为自己求生存,严惩恶人美人计,反间计,只要有用,一切都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