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命运的囚徒。从大幕拉开,每个人都开始奋力的表演,当指针,当命运的指针开始转动旋转时,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我们都逃不开宿命。
Jyuijj
5小时前
如果真是自杀,那太可惜了,自杀到底算不算杀生?圣严法师:算。用自己的意志、自已的精神、自己的心力,来杀死自己的身体,就是杀生。当一个人沉溺在自杀的情绪里,很容易陷在阴影中不可自拔。要想跳脱出来,首先要明白:死亡不能解决问题,死亡是更多问题的开始。佛法说:人身难得。我们这个身体是用来还报和还愿的。还报是要报答那些于我们有恩的人;还愿则是要完成我们来到这世上希望达成的心愿。所以我们应该要非常珍惜、非常感激我们有一个身体;我们并没有权力来杀死自己。问:佛教是反对自杀的吗?答:是的,在戒律之中有着明确的规定,佛教徒不可以自杀,如果自杀,那是有罪的。(见《四分律调部》之二及《律摄卷二》)此所谓自杀,是指为了厌恶此一生命的存在,误以为自杀之后,便可得到解脱而言。因为佛教徒主张因果定律,若不证悟诸法实相,若不以修持的工夫解脱生死,自杀是没有用的,业报未尽,即使自杀,也将再接受另一期的生死,正像一个欠了债的人,为了躲避债主的追讨而将户口从甲地迁到乙地,那是不中用的,迟早一些债主仍会找到他的。所以,佛教徒反对自杀,佛教鼓励人生的建设,利用这一生的存在而做修善的努力,以改造现实的乃至未来的命运。然而,佛教不是鼓励自私的宗教。如果为了救济众生,在必要时可以舍身;并且,一个真正的菩萨道的实行者,应该是头目身肉,无一不能施舍的。比如释迦世尊在往昔生中的菩萨阶段时,曾经屡屡舍身,如《法华经》中说:“未有一微尘如芥子许非菩萨舍身命处”,便是最好的说明。其实《杂阿含》卷三九及四七,就有三位罗汉舍身,佛陀倒是赞成的。问:决定自杀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态,就是想以死来摆脱一切。请问大师,人死以后真的就能一了百了吗?圣严法师:“人死一了百了”,这种对生命的错误见解,普遍存在于一般人的心里,因此常见有人在遇到无法排解的困难或挫折时,就消极地想要自杀,希望以死来摆脱一切。其实,人到世间投胎为人,都是带业而来;现世所受的顺逆、好坏境遇,都是自己前世、今生行为造作的结果,应该直下承担,才能随缘消业。如果遇到困难、苦厄,就以自杀来逃避,不但不能消业,而且更造恶业;如此旧业未消,又造新业,人生如何能解脱?如何能一了百了呢?所以,自杀并不能解决问题!自杀只有增加问题,甚至只会增加痛苦。比方说,我自杀了,即刻就会带给我的家人、朋友、亲戚、同学,乃至认识我的人无比的痛苦,有时还会把一些未了的责任加诸给他们,增加他们的负担。尤其,自杀者当时的心情,必定是带著一种心灵的创伤,是在痛苦、哀伤、无助、绝望、焦虑,甚至是愤怒、嗔恨、懊悔的情绪中死去,就凭当下这么一念,死后必定堕入地狱、恶鬼、畜生,这就是《俱舍论》所讲的“业道”。所谓“业道”,亦即贪、嗔、痴三业,彼此之间由贪生嗔,由嗔生痴,由痴生贪;前者能够成为后者之道,或者互相辗转为道,如此成为六道轮回之通路。也就是说,我人造作的业,自然会产生一种力量引生结果;业本身就像道路,随著善业能通向善的地方,随著恶业通向恶的地方。因此我们不要萌生自杀的念头,就不会有自杀的行为与结果。人在一生的数十年岁月当中,难免会遇到种种的问题,虽然让人感到生活艰苦,但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我们在思想上、心情上千生万死,从中慢慢进步。千万不要为了一时的困难,就想一死了之,总以为死了就可以解决问题,这是不对的想法。问:请问大师,人在自杀的时候,乃至自杀死后有痛苦吗?圣严法师:人一有了烦恼、痛苦,就想要自杀,希望就此一了百了;也有的人在面对困难、挫折的时候,觉得“生不如死”,因此也想以自杀来结束生命,总以为死了就能获得解脱,但是当他自杀死后就会知道,其实“死更不如生”。此文献给有缘善信,生命是轮回的,自杀不是解决问题办法,如有不同观念,请勿造口业,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