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宋代写词最好的,应有两位。一是大学士苏轼;另一位,便是与他相隔百年的辛弃疾。秦观、晏殊等人毕竟是小家子气,完全代表了宋词婉约闺怨的一派。苏轼是大家,又是千百年不世出的天才,所以才极具慧眼,另辟蹊径,开创了豪放一派。而在此之后,能与他相提并论,甚至超过他的,就只有辛弃疾了。
当“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碰上这句“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时,我们立刻就知道辛弃疾是什么样的人了。就连八十多岁的陆游看了这样的词作,都吟诵不止,感叹相识恨晚!那么,写出这般媲美《满江红》的作者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
我的回答是:他是一个嫉恶如仇、豪气千里的战士,同时才成为了一名千古不朽的词人!因此,他的词才更具热血,更显风情,更令人泪流!
一
宋高宗绍兴十载,即公元1140年。在“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的季节,青牛星转世了。他就是后来金戈铁马的一代英豪——辛弃疾!
若探讨辛弃疾一生不幸的根源,除了与昏君庸臣有关,也与他最开始的出身之地离不开。小辛出生于“沦陷区”,即当时的山东历城。自幼丧失双亲,由爷爷辛赞扶养教导。辛赞也算得上一代名士,加上辛家自古家学渊源,对孙子的教育颇为到位。后来辛幼安稍大一点儿了,辛赞想让他拜名师学业,便将其送到了好友刘瞻那儿。
刘瞻的诗文野味儿十足,比如这句‘厨香炊豆角,井臭落椿花’,看起来对称工整,但其实水平并不怎高,恰恰是犯了香菱学诗时黛玉所说,“古砚微凹聚墨多”的大忌了。但是刘瞻却高风亮节,和祖父辛赞一样,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爱国志士。就这样,辛幼安在老师刘瞻身边一待数年。这期间,他还认识了一个伙伴——党怀英。党怀英和辛弃疾一样,天资聪慧,二人两次结伴上京高考,结果这对“难兄难弟”却无一人上榜。于是怀着郁闷的心情在燕京逗玩了数日,便又无奈返回。
后来,党怀英坚持科考,要入北朝做官,辛弃疾却一股脑投身到农民起义军中去了。两人的兄弟情谊也自此宣告破产。
二
少年的辛弃疾喜欢练剑,每日学着祖逖闻鸡起舞,后来投身行伍,更形成了雷厉风行、刚强明快的性格。
据说他刚参军那会儿,有个叫义端的和尚,带着一千多人的部队来投奔起义军。谁知没过多久,这家伙心生反叛,不仅自去投敌,还偷走了义军东平节度使耿京的大印。辛弃疾怀愧请缨,意气风发地说:“大哥,义端叛逃,我难辞其咎,请给我一匹快马,三天之内,我一定要将这厮捉拿回来。如若不然,愿军法处置!”耿京允了。
辛弃疾日夜赶路,跑坏了两匹马,终于看见了义端的身影。原来那家伙跑出几百里地,觉得已经安全便放松了警惕。辛弃疾纵马跃前,道了声:“贼人何去?”吓得和尚顿时没了胆气,连忙说:“老弟饶命!”辛弃疾骂道:“你这厮通敌叛国,反复无常,偷印投金,天理难容。”说罢将其擎起,手起刀落。此事过后,辛弃疾在义军中的威信越来越大。后来在南下汇报工作时,叛将张安国弑上投敌,辛弃疾怒发冲冠,与王世隆、马全福只身前往济州城内,将其挟擒。接着朝廷下旨斩杀。而在镇压茶商暴乱时,辛弃疾看着那个眉目慈祥,童颜鹤发的赖文政,不得已将其斩之。
也许就是这一身勇猛,让朝堂那些小人找到了话柄,说他麻木不仁,滥杀无辜,横征暴敛。但这完全是颠倒黑白,徒增笑料罢了。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
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念奴娇》
却说辛弃疾在广德军待了四年,终于,朝廷下达了旨意。不过这旨意不是让他北伐,而是调到建康府担任通判。幼安这时已经二十九岁,胸中报复一日不能实现便夜不能寐,食不能安。但他此刻仍心怀希冀,所以遵循赵昚的旨意来到建康。
建康留守史致道举行宴饮,辛弃疾带着侍女卿卿按时赴会,大家一起登上了赏心亭。酒过三巡,众人开始铺墨作词。卿卿饱蘸笔墨,辛弃疾一声长叹,便写下了这首词。众人吟完,心情皆抑郁沉重。对比他们个人的歌舞之词,自觉与辛弃疾的人生越来越远!
三
辛弃疾是上天派来相助南宋的天才军事家,也是懂得治理民生的社会学家。只因为统治者的昏庸无能,滥加猜忌,他的完美蓝图未能实现。
在隆兴和议之后,他写了一本《美芹十论》。这“十论”分别是十篇文章,共一万七千字。主要从政治、经济、民生、军事方面展开论述。他说当今宋金对峙,朝廷应以自强为谋,拒绝一味地屈辱求和。同时,金人看起来疆域辽阔,但内部分散,各种权力勾心斗角。所以辛弃疾主张并肩作战,团结和他一样的“归正人”,并发展间谍势力。甚至,他还成立了特种部队——“飞虎军”。这可以说是古代军事作战中超前的体现。
后来在《九议》中,他又就北伐作了详细的论述,并提出一系列建议。然而,皇帝对这两部著作选择充耳不闻,只是一味地玩弄政治手段,这让辛弃疾心痛万分。
落日苍茫,风才定,片帆无力。还记得,眉来眼去,水光山色。倦容不知身远近,佳人已卜归消息。便归来,只是赋行云,襄王客。
些个事,如何得?知有恨,休重忆。但楚天特地,暮云凝碧。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笑江州司马太多情,青衫湿。
——《满江红》
这首词与岳飞的代表作一样,都是以“满江红”为词派而作。只不过不同的是,岳飞的词是表决心,而辛弃疾则是抒发无奈。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天,因为剿灭茶匪有功的辛弃疾被调任京西转运判官,算是升职了。
以后,每当地区出现经济危机或棘手事件,皇帝便会派他去调理。但是事情处理之后他又很快被贬官,甚至罢免。这个习惯,无论赵昚、赵惇,还是赵扩都一直保留着。这也注定了几十年后南宋被灭的结局!
纵观老辛的一生,其实都在做两件事。一件是“剿匪”,实为镇压地方农民起义。另一件就是赈灾。无论是滁州、湖南,还是江西、福建,每逢经济困难或者巨大灾情,基本上都离不开他。所以他这个武将,却实实在在变成了为地方百姓谋福利的青天大老爷。这样做个清官好不好呢?好是好,但是与他的人生梦想却越来越远……
四
淳熙八年,赵昚又一纸诏书将辛弃疾免官。之后他便携一家大小,回到带湖建房种地。那十年他过得很爽,他自己也说: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大儿子整天拿着锄头到地里去种地,辛弃疾说他这辈子最爱做的事就是种豆。不过也好,“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这也是老辛一直以来所向往的生活。如今他五十多岁,诸事不问,只欲在那瓢泉旁种树栽花、调茗品茶。
这时一件令他痛苦的事情发生了,他最喜爱的小儿子铁柱不幸夭折。时年九岁。老辛说他聪慧伶俐、精灵机敏,最与自己相像。谁知命运待他竟是如此不公。让他先是梦想破灭,接着又遭受丧子之疼。老辛一下子又老了十岁。
灵皇醮罢。福禄都来也。试引鹓雏花树下。断了惊惊怕怕。
从今日日聪明。更宜潭妹嵩兄。看取辛家铁柱,无灾无难公卿。
——《清平乐》
这首词就是写给儿子的。他和泪写词,其痛不下于多年后抱恨长辞。
五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
这首词是写给好友陈亮的。陈亮和辛弃疾一样,都是伟大的爱国志士,加上朱熹,号称“三巨头”。他们之间既是知己又是兄弟,所以情义可想而知。可是这首词,却是老辛写给好友的最后一首词。因为那时,他已下定决心为梦想而战,而作为富家女婿的陈亮,也准备考取功名了。
不久,陈亮被朝中党人诬陷而惹上官司,辛弃疾四处奔波求助。这时,皇帝的旨意再次下达,认命他为江西提刑。可以说,因为陈亮一案,朝廷再次记起了辛弃疾这个名字。而他的差事,又是赈灾安抚……
杨炯道: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李贺又道: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有多少人诗人词人渴望戎马沙场,建功立业,可是终其一生也只不过是个文臣。可是辛稼轩不同,他是一个真正为家国而流血的人,他是一个战士,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臣。所以,即便终其一生理想未能实现,蓦然回首,他依然在那、灯火阑珊处!
绍熙五年四月,陈亮病逝,之后不久,辛弃疾再次遭弹劾罢官。直到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宰相韩侂胄为了一己之私,才再次“请”回了老辛。不过这次的目的是让他领导北伐,然而此时的他已经是个白发弓腰的老头了。纵对千军万马,银枪金戈,到底意难平。
随后宋宁宗开禧元年朝廷对老辛进行了最后一次罢免,这也宣告他伟大的戎马生涯到此结束。当宋军在前线战败,宰相再次派人来请这位老将,谁知他已溘然长逝了。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当苏轼发出这样感慨时,却不知后世另一位与他齐名的词人会读出怎样的哀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