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吃着香甜的香瓜,波波一边开动小脑筋想着梦里白衫老者的问题。“悟”字比较好理解,一个竖“心”加上一个“吾”字,按照字面的意思,应该理解为心里的“我”。字典里“悟”的解释是理解、明白的意思。可是对于只有八岁的波波来讲,这还是太难于理解了。什么心里的“我”呀?“我”只有一个呀。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呀。心里的“我”在哪里呢?怎么才能找到呢?
想到这里,波波对白衫老者的问题有了基本的认识,首先要解决“悟”字的含义,就是找的内心的我。然后就是要了解“空”的意义。
吃过香瓜后波波马上从书包里掏出字典查起来。
看下来“悟”字主要的意思就是觉醒、觉悟的意思。那为什么人睡觉醒了叫“醒”,而不叫“悟”呢?
想了这么多问题,波波的小脑袋里快装不下啦。波波心想这问题太难了,还是再吃一个香瓜吧,等会问问姥姥再说吧。
波波捡了个熟得裂开缝的香瓜吃起来,里面的仔很多也没倒掉,籽也很甜一股脑连皮带仔一起下肚啦。真甜!
姥爷在外面准备烧火,四姨在准备晚饭,姥姥在炕上纳鞋底。小舅也放学回来了,小舅大波波四岁,上小学五年级了。从很小的时候就跟着小舅屁股后面玩的波波,跟小舅最亲。可是由于年龄上差四岁,往往是小舅会玩的东西,波波小不会玩或者玩得不好,玩不到一块去。所以小舅出去与同龄孩子玩时不愿意带着波波。小舅和他的好朋友一有什么活动呢,就躲着波波,尽可能不让波波知道,偷偷地溜出去玩。波波呢也有办法,只要回到家里看到小舅,那基本上就是不会放手,小舅走到哪波波就跟到哪?跟屁虫似的一前一后的磨着小舅带自己出去玩。
小舅属猴,心灵手巧的。小时玩的什么东西只要看几眼就会自己做出来,心灵手巧这一点很像姥爷。比如:风筝、鸟笼、弹弓、弩等等。波波就很懒从不动手做什么,即使做了,也是新鲜三分钟,过了热乎劲就不做了。波波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晚饭后,跟在小舅屁股后面,看他做东西啦。那时晚上经常的停电,小舅就会在烛光下或是做风筝、或是扎鸟笼。扎出来的风筝在学校的风筝比赛中总是能拿第一名,扎的鸟笼也是比卖的还要好。
没想到逃课一天竟然没人发现!波波晚上躺在被窝里睡觉时心里有点侥幸的暗喜。
学习一直不温不火的波波成绩总是排在班级的中游。上次逃学不上课的结果可想而知了,在逃了第一天没被发现后,波波便开始第二天、第三天的逃课,最后竟然逃了一周没去学校。可毕竟纸里包不住火,在外闲逛的波波终于被骑自行车找来的爸爸当街抓住,波波终于体会到了老鹰抓小鸡的感受,一直恐惧的结局终于上演了,被一巴掌从炕上打到地上的波波尝到了逃课的后果。后来波波发现,原来最难过的不是被打,而是逃课被发现前的那段整日恐惧的心情才是最可怕的,那种心提在嗓子眼的感觉让波波至今难忘。
波波最害怕的就是期中、期末考试的成绩排行榜了。年级前一百名的孩子都是老师最喜欢的,这些孩子也很会讨家长和老师们开心、也听话、记忆力好、能够将整篇的文章或者内容一字不差的记住,并且大都是班干部、三好学生。一看到这些被称为优秀的同学,波波就会感到了无形的压力。波波的学习成绩偏科很严重,喜欢的科目成绩就很好,那些需要死记硬背的不喜欢的科目成绩就很可怜。就这样,波波漫无目的的上着不喜欢的学。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序幕的拉开,人们的生活有了质的飞跃。波波妈虽然也出生在这个县城,可是波波妈的思想很超前,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不仅给波波和瑶瑶订了很多的课外读物,自己还订了《国外生活》等杂志,并从上海给波波和瑶瑶购买衣服。这在当时服装只有蓝白绿三色的年代绝对称得上时尚了。有次波波和瑶瑶兄妹两个同时打扮得漂亮干净出去姥姥家,由于太过于吸引了路上行人的目光,害羞的波波还吵着要回家换回旧的衣服。波波妈对新鲜事物和时装方面非常敏感,记得八十年代初期,西装这一新鲜的事物刚在上海面世,小规模销售时,波波妈就已经给大舅、小舅各邮购一套,穿出去后还在当时的县城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八十年代初,波波妈就买了一台台湾产“神笛”牌的收录机,于是,姥姥家晚饭后又多了一个节目就是听收音机里的评书联播。后来又陆续的花费近两年的工资买了上海产“凯歌”牌的电视机,当时电视信号极差,屏幕上都是雪花,可大家还是看的津津有味。周围的邻居们每天像是提前约好了似的一到傍晚就会找各种理由来家里串门,其实目的都只有一个,看电视!而且要一直看到电视说再见为止。家里的电视也成了当时人们羡慕的东西。
后来,四姨出嫁了,搬到县城的西南处的婆婆家里住了。姥姥也在波波读三年级时去世了。没有了姥姥,波波突然就感觉到了寂寞和孤单。再后来,小姨、大舅、小舅相继结婚成家,原来快乐的大家庭解体变成了一个个的小家庭,波波也回到了父母身边。对于波波来说最快乐的最难忘的童年时光就这样结束了。
波波的国外留学生活
波波就这样心不在焉的度过了小学、初中还有高中的时光。波波学习成绩虽然时好时坏的,运气却很好,上世纪90年在周围人羡慕的目光中踏上了去日本的留学之路。由一个国家级贫困县一步跨到了世界上最发达最繁华的日本首都东京都。这巨大的变化对于一个还盼着过年能吃到烧鸡的十七岁波波来说,日本的繁华无疑就是天堂一样的感觉。
从当时物质极其匮乏的环境一步进入物欲横流的资本主义国家后,波波第一次体验到了在日本这个发达国家为了生存下去而“身不由己”的滋味,这种经历是突然地、彻底的一次人生转变,也是一次人生的考验。只不过,对于一个才高中毕业的刚到日本的波波来说,还不能深刻的理解这种转变的本质,还在尽量的熟悉和适应这突如其来的资本主义的繁华和躁动。
出国前的波波没有接触过什么钱,波波出生的年代里也没有多少钱可以让他接触到。因此,在波波的头脑当中并没有太多关于金钱的概念。对于波波来讲,金钱所占据的位置和空间和波波所体验到的童年快乐时光相比,是那样的微不足道,可有可无。原本在县城时,大家兜里都没有什么钱,可是每家都有些土地,靠着土地和大自然的恩赐,最起码的衣食可以有所保证。而且土地和大自然的恩赐都是无偿的,只要付出适当的劳作秋天的时候总是会有收获。耕种虽然很辛苦,但是只要过了春耕秋收的农忙时节,大部分时间都是自己的,是自己可以掌控的。
踏入日本的社会后,波波慢慢的发现,对于自己来讲曾经可有可无的金钱,却在生活中变成了最重要的东西。眼前看到的所有的资本主义繁华和奢侈以及人们物欲横流的躁动的背后围绕的都是一个字“钱”,在这个资本主义的社会中金钱是万能的,没钱是万万不能的。如果没有钱,人连基本的生存都成了问题。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日本正是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前最后疯狂阶段,每天都上演着各种各样的关于金钱和奢侈的财富故事。给人的感觉就是到处都有赚不完的钱,所有人都在谈论股票和楼市。琳琅满目的生活用品、电器、时装、汽车、新干线、广告、摩天大楼、灯红酒绿、俊男靓女。所有这些对于来自八十年代末中国北方小城的只有十八岁的波波来说都是刘姥姥进大观园般的感受。所看、所听、所闻、所感受的都是第一次。对“目不暇接”这个成语波波有了切身的体验。
波波在日本每天做的就是两件事,上学和打工。通过打工,波波发现原来属于自己的时间竟然可以换成钱,波波第一次体会到了如何赚钱,那就是出卖自己的时间。同时,波波也发现,原来人的时间在现实中并不值钱,辛苦一天下来所赚到的钱,去掉学费、生活费等刚刚好,要想在这个社会生存下去,唯一的选择就是不断地出卖自己的时间,而且不能停止。每天除了睡觉的几个小时以外,其余所有时间都在学校和打工的过程中消耗掉了。从踏上日本国土的那一刻开始,蓝天、白云、落日、晚霞等等这些波波儿时的好朋友们突然集体从波波的视野中消失,虽然它们还是一如既往的就在那里,波波竟然没有时间去和它们打声招呼。在这个世界上最繁华的、人们梦寐以求的国际大都市中,波波体验到了所谓的人类最高文明所带来的感官刺激、突然感觉自己变了一个人似的,竟然不知从何处冒出如此之多的各种从来没有过的欲望,在这个巨大的由钢筋混凝土构成的人造空间内,波波发现竟然有点不认识自己了,并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踏上了这个资本主义国家庞大的资本链条上,往日奔波,成了其中的一员,为了吃的更精美、为了穿得更时尚、为了住得更舒适、为了开更好的车、为了更漂亮的女人。人们为了在这个这个被称为工蜂国家里能够过上体面的、优雅的生活出卖着自己的时间和自由,一刻不停的在资本家建造的高度发达的工作链条上往返奔波。当金钱和工作成了波波活着的前提和目标这一刻开始,波波发现,原本属于自己的快乐不见了,原本性情真实的自己也像日本人那样表面彬彬有礼的、也学会了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变得不像自己了。每天和日本人一样匆匆忙忙的忙碌着打工和上学,没有一刻的停歇。到这时波波才意识到,在日本,只要人一踏上这个高速发展的金钱和物质的链条,就会马上被变成这个链条系统的一部分,日夜不停的工作,无法停下来。拼命地赚钱、拼命地消费然后再去赚钱消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成了波波每日生活中不变的定律。
只有在上学的时候,波波才能够感觉到一丝的轻松,多少可以找回些在国内的感觉。但同时也有个头疼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波波,那就是为什么要学习,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其实,波波心里也知道这个答案,这个答案也是所有家长和社会上绝大多数人们的共识,学习的目的无非是以后能够找一个好工作或者学到赚钱的技术,能够赚很过钱过上人们羡慕的生活。可是一想到赚很多钱就是自己的学习目的时,波波就顿然感觉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波波觉得与眼前的金钱支撑下的繁华生活相比,国内简单的快乐、朴实的生活则更是令波波向往的。
波波在人们的羡慕中踏上了去日本的留学之路。若干年后,波波决定跟随内心的感受放弃日本的繁华生活,在家人和周围人们不解的目光中离开了日本回国了。
回到国内,经历过数次的职业变动后,过了而立之年的波波,结婚了,有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儿。在国内一个繁华国际大都市市郊的小镇安了家。离繁华市中心若即若离的,距离刚刚好。即能方便的体会到都市的繁华,又可体验到乡村的野趣。和爱人各有一台汽车,虽不是豪车,可也有互不干扰的便利。在稍远的乡下湖边波波还有处小别墅。那更是波波喜欢的地方,清新的空气、浩渺的湖面、摩托艇的刺激、帆船的悠然。那里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悠闲和迷人。
波波的爱好很广泛。比如:喜欢滑冰(曾经校队的)、滑雪等冬季运动,会打羽毛球的人很多可会网球就很少了,波波这两项都打得很好;会游泳的很多,可能够天天坚持游1200米的就很少了,波波就做到了。会开车的很多,可会开游艇的就很少了,波波也都会并且都考有执照。还有台球、保龄球、乒乓球、高尔夫球等等。只要有机会接触,波波都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学会并能悟到怎样提高水平的技巧。其他爱好,比如:喜欢古典音乐也喜欢流行音乐,喜欢看书也喜欢上网、喜欢美国大片也喜欢国产电影。喜欢星巴克也喜欢喝茶聊天。喜欢大城市的繁华也喜欢乡村的安逸。喜欢各项运动也可以一动不动的体验安静。喜欢画画也喜欢摄影。可以说波波什么都喜欢去做做,尝试一下。在别人看来,这种性格说的好听点呢,是爱好广泛,说的不好听呢就是不专一。波波不想在任何一项爱好或者工作上花费一生的精力去钻研,只是把它当做爱好而已。对于工作,波波也是这个态度。波波就这样过着平静幸福的生活,按理说应该无忧无虑没有烦恼才对,可是自从参加了一次高中同学的聚会后,波波开始有了烦恼,并陷入了对自我的思考当中。
在那次同学聚会上,高中时的同学们都已成家立业、并且事业有成。每个人都为了家庭和事业过着忙碌充实的每一天。可想到自己呢,波波有点感到困惑,因为没有任何一样的工作可以让他着迷干一辈子的。任何的工作大概只要给他一个月时间,波波就可以完全掌握并且根据自己的需要完善工作方法提高效率。只要一过了这个阶段,开始日复一日的重复的做某项工作时,波波就会觉得没有乐趣了。每天坐在同一个地方、干着同一件事情是波波无法忍受的事情。波波也尝试着自己创业。创业初期千头万绪事情繁多,波波也能应付自如,可一旦进入稳定管理阶段,波波便又失去了动力,连赚钱也打不起波波的精神。波波就这样过着外人看来悠闲自在的日子,过着与忙忙碌碌的现实社会完全相反的日子。
到底是应该和其他人一样忙忙碌碌的工作好呢还是就这样在外人看来一事无成的过着自己的田园生活呢?这个问题成了波波最头疼的问题,而且同时还要承受着来自家庭内部和周围人的议论和压力。
这就是波波!
对于小时候梦中白衫老者提的关于“悟空”的问题,波波能够回答出来了么?波波在现实中所遇到的烦恼会消失么?所有的这些疑问都在一次看似偶然的“突发事件”以后突然有了转机。
一次突发事件引起波波的思考
二零一零年春节前的一个冬日,由于东南方暖湿空气的进入,冬天没有了往常湿冷的感觉。没有风,太阳也脱去了冬装晒得人暖暖的懒懒的。一大早开始,大地便趁着暖意蒸腾起阵阵的雾气,能见度很低。一直到上午近11点钟,大雾才在太阳渐强的光线照射下不情愿的散去。
由于是周日,人们也趁着这难得好天气,把被阴冷的冬天隐藏起来的好心情带着,三三两两的来到了室外嬉戏亦或是去郊外散心。
波波和妻子带着孩子去市内逛街吃饭,晚上七点左右才回到家里。随着太阳下山,被晒了一天湿度很大的大地上,悄悄地雾气又从四处开始聚拢起来,雾气加上夜幕的降临,这天的夜晚来的特别的凝重和迷茫,让人有点不知所措的慌张。为了摆脱这夜雾的缠绕人们加快了回家的脚步。
从夜雾中钻进家里,已经是晚上七点多了。波波和往常一样打开电脑浏览一下当天的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