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没文化,有心胆没能力。”这是即将进行“产业转型”的山西煤老板面临的现实困境。在此,我们可以用几个字来概括煤老板在“转型路”上的现状:山高、水深、坡急。
“当你手中有一笔数目可观的资金,当你面临众多‘可行’但却很陌生的项目而无从抉择时,你就会理解到我们的苦衷。”一位煤老板说。这由此让人想到这样一则古代寓言,其大意是说,从前,有一头饥饿的毛驴为吃左右两堆草而犹豫不决以至饿死在路边。事实上,在今天,煤老板面临的也许并不是“吃草”的问题,而是一个“如何找草”的严峻现实。
从目前可“转”行业来看,“转”入涉农行业,是当前一些煤老板的首选。其原因是由于这个行业投资规模可大可小,投资项目“丰俭由人”,行业准入门槛低,不过,在专家来看,从“煤老板”到“农老板”,这中间似乎还有一条不小的鸿沟。
山西是中国知名杂粮大省,畜牧产业兴旺发达,林果产业前景广阔,这个特色鲜明的朝阳行业为山西发展“农”字号产业提供了充分的市场保障。然而,在这一前景广阔的“朝阳行业”背景下,山西农业产业的“成绩”却乏善可陈。
据山西省政府有关部门统计显示:2008年山西省共有农产品加工企业3836家,资产规模达到439亿元。其中投资亿元以上的25家,规模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不足600家,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下的小规模企业占大多数。
而据另一份资料:山西农业产业投入产出效益更是不尽人意。与国内相关行业相比,山西省进行农产品加工业的龙头企业规模小、布局散,对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带动能力还不够强。
这充分说明,面对国际国内产业经济发展趋势,山西农业在“上规模、上档次”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一旦进入“农行”后,煤老板们将要走的这条“转型路”,也许正是一条“爬雪山,过草地”的“长征路”。
从煤老板的角度来看,煤老板要“软着陆”式的顺利转型,就必须要有一个友好互动的“转型环境”,它包括人性化的政策措施、灵活多样的税费管理、科学合理准确的产业导向和可持续成长的市场产业链群。
这一切,说到底,就是要求我们在政府、企业和市场等多方找到一个“合力点”。
我们先说政府的功能定位角色:
在此前,山西省委、省政府曾制定了《山西能源基地建设计划纲要》(草案)并报请中央批准。由此,开启了一个对山西经济产生深刻影响的能源基地建设时代。而在这一次“晋煤大整合”中,国家发改委和山西省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引导“煤资转型”的政策措施。
制定政策高瞻远瞩,服务企业热忱贴心。
从管理角色向服务定位转变,这是给煤老板转型一个积极的市场信号。
这个道理很简单,“晋煤大整合”的最终目的不是把某个产业“一味做大”后就放着不管,而是需要培育一个各市场要素“友好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市场”,这样才能带动一个区域产业经济的集体振兴。
再回过头来说企业:
煤炭作为特殊稀缺商品,不需要营销,事实上煤老板很少知道自己的煤卖给谁,反正你挖出来,自然会有人给钱拉走。
这种“商业训练场”的“缺课”现象,将成为煤老板们二次转型的“现实劣势”。
我们姑且把煤老板的“运作团队”放在市场经济中,在现代企业商业竞争环境中你追我赶的大背景下,就会发现,人才引进的困难成为束缚一些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由于没有高素质人才,企业在发展上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突破人才引进瓶颈,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超越自我,进而“强筋健骨”,增强抗衡市场风浪能力,才能让他们构建信息服务、人才培育、创业辅导、市场开拓、技术开发、管理咨询等市场体系建设,带动一个产业的振兴。
转型:“机会”是个问题,“际遇”更是个问题
机遇,是“机会”和“际遇”的结合。
在机会面前,不同的市场抉择,造就了煤老板不同的商途之道和人生际遇。
目前,“晋煤大整合”如火如荼地有序推进。
山西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产业洗牌机遇,断然终结“小煤矿”时代,科学决策,大踏步推进“山西大煤炭经济”。而对于“被终结”的对象——煤老板来说,再也没有什么能够比“转型”这两个字对他们的人生际遇有更深刻的现实意义了。这些被“转”出来的煤老板该朝哪里走?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打着各自怀里的“小九九”。
眼下的现实是,山西数千名“煤老板”一部分将从煤炭经营的“前台”隐退,成为煤炭经营企业的“幕后股东”或“隐形股东”,而另一部分煤老板,则从此在“煤炭江湖“上“金盆洗手”,与曾经快意恩仇的煤炭江湖道别,进入新的产业领域。
一个特殊社会变革环境下,个中的焦虑、迷茫、困惑、失意、郁闷和伤感,这是非煤老板体会不到的。
今天,当我们再次把“转型”这个动词赋予煤老板这个命途多舛的特殊社会群体时,似乎有了更深一层的含义。
2008年以前,国际国内煤焦产业形势一片大好,煤炭大省凭借天赋宝地,乘“煤”“腾飞”。这时,一部分煤老板考虑到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于是赶快“见好就收”,在煤炭“金潮”中急流勇退,主动转向“可持续发展”之路。这种明智的“自觉转型”,我们姑且称作“主动转型”。
日子继续往下过,有些人的人生“好梦”是“好”了,还想再“好”,而有些人则是见“好”就收。
有道是,“月盈必亏,物极必反。”中国老祖先的这句哲理名言,历经千年而述之弥真。
今天,我们回过头来再审视这些“主动转型”的“智者型”煤老板,在一些“后来者被转型“煤老板来看,只能用一个字来表示:高,实在是高!
而当“后来者型”煤老板们还在继续把自己的发财美梦沉浸在一个普天下之一派“歌舞升平”的“大同浮世绘”中的时候,随着2008年的到来,国际金融危机不期而至。
一时间,日月无光,山河失序,乾坤倒转!
在这种市场倒逼机制下,山西省政府果断出手,发动起一场摧枯拉朽的“晋煤大整合”狂飙,大量煤老板被迫集体转型。我们在此称之为“被动转型”。
今天,当我们回过头来,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煤老板的“主动转型”和“被动转型”时,我们就能看到,由于各自对人生命途和事业运程的理解与追求不同,于上就出现了“一刹移魂变古今,万世复劫天犹在”感慨一幕。
这就是说,每个人在各自人生命途上“参悟修行”的“道行”有深有浅,从而造就了煤老板在“转型”过程中有了“主动”和“被动”两种不同命运的结局。
我们就会看到,一种是以积极主动、睿敏理性的“眼光”在现代社会中“自我认知”,把自己融入风起云涌的伟大社会变革之中,进而能动地、积极地对接时代造就的“人生际遇”,进而“自我改造”、“自我觉醒”。
而另一种则是把自己置身于社会变革的洪流之外,当一个时代大潮中的旁观者,被动地、消极地审视这个世界,始终看不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生生不息,看不到“沉船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欣欣向荣。
要知道,这种“刻舟求剑”、“守株待兔”式的思维最终将会葬送自己。
晋煤转型“软着陆”?
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科学游戏”。
一个循环经济“示意模型”特别显眼。
“原煤——洗选——精煤——炼焦炭——炼钢——化工产品——废水——洒水灭尘、灌溉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