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云道:“那最后宋江他们的结局是怎样的?”英雄顺势而出,就是不知道结局如何了。
傻妞道:“
鲁智深、是林冲、是武松、是宋江,是这样一批人。是被逼上梁山的这一批英雄好汉,他们才是梁山的代表人物,才是梁山的主流,也是最后确定梁山路线纲领的这一批人,这是第二点。
第三点。他们这些人上了梁山以后,都服从了宋江的纲领,就是服从了宋江的领导,执行了宋江的路线,他们已经再不干过去的那些强盗的勾当。其实应该说这是很真实的,这个里面三教九流什么都有,不是那么纯粹,理论那么清楚,目标那么明确,不是那种情况,都是被逼无奈,亡命江湖,然后组织在一起,有那么一个领袖出来,这个领袖有思想、有理论、有目标,统率这帮人,大概就是这个情况。我们可以把晁盖和宋江比较一下,晁盖他们一伙人劫生辰纲以后,站不脚了,官府来追捕他们了,他们迫不得已上了梁山。晁盖他们劫持这个生辰纲目的是什么呢?是要图一世的快活。他们七个人抢来了,他们的理论是不义之财、取之有道,这个理论我们现在都不能接受。我们一个法制社会要是这样说的话,不义之财取之有道,我们都可以认定这个财是不义之财。我说它不义之财我就可以抢,那是不行,这个逻辑实际上是强盗的逻辑。智取生辰纲,他们最后奠定了梁山的基础,但是他们的行径还没有完全脱离强盗这个范畴,他们抢了这个钱财以后,七个人瓜分,没有把这个钱去救济穷人,劫富济贫嘛,他没有济贫。上了梁山以后,王伦不容他们,然后林冲火并王伦,就尊晁盖坐了第一把交椅。这时候就在晁盖的领导之下,但是晁盖跟宋江那是差别很大的,晁盖并不具备那种领袖的气魄和头脑,他没有。你看晁盖上山以后,基本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躲避官府的追捕。他干什么?还是打家劫舍,你们仔细看一看,他上梁山干什么?他上梁山第一件事情是击败了济州府的官军的征剿,这是打了一仗。第二仗就是劫持、抢劫了一个车队,一个商人的车队,抢了二三十箱金银,四五十匹骡马,他还是干这个事情。你们再看宋江上梁山以后他干什么?他保井安民,只是过往的官员他拦下来,如果发现官员的箱里有金银,对不起。过往客商一律不准抢,在梁山周边几百里范围之内,如果发现有贪官、土豪、恶霸,他毫不留情,去把他干掉,他干这个事情,这跟晁盖完全不同。所以说,宋江他上山以后,他的思想、他的理论、他的这一套,他是有目的的,不是强盗,他跟晁盖是有区别的。所以,我觉得以前有个观念,如果晁盖是革命路线,我怎么想也想不通啊,他怎么是革命路线,跟革命根本谈不上,晁盖上了梁山以后,他的行为也谈不上革命,没有这个思想。而宋江他是很明确的,当然,宋江也不能说是革命,我认为农民起义不能叫做社会革命,过去我们对农民起义这个评价我认为是可以商量的,是可以讨论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农民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这是一。第二,从事实来看,农民起义它只是改朝换代的工具,并不反对封建制度,只是反对压在头上的那个皇帝,那个政府,然后取而代之。从陈胜吴广一直到洪秀全,我们可以一个个摆出来分析,有哪一个不是想当皇帝的?不就换一个位置嘛!就抢一个座位,并不改变社会制度。既然都不改变这个封建制度,他也不改变,不过就是说人家是要把这个皇帝推掉,他当皇帝。他说我不当皇帝,还是你当,我铲除贪官污吏,只反贪官,不反皇帝。这本质上又有什么差别呢?这就是农民起义。而且宋江的思想是很特殊的,这个值得我们玩味。在中国农民起义里边,宋江这样的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农民起义几乎没有。我翻了一下中国农民战争史,从陈胜吴广开始一个一个地排下来,找到一个不反皇帝的。正德年间在河北霸州起义的叫做赵鐩,这个人是公开地宣称,只反贪官不反皇帝。他最后的结局跟宋江一样,甚至比宋江更悲惨。我找来找去找这么一个人物,这个人物就号称为赵疯子。为什么是疯子?你既然要暴动,要起义,那你就要反皇帝。你不反皇帝,你要忠,你就不要起义。这二律悖反。这个人跟宋江很相近,很少这样的人。最后这个赵鐩被正德皇帝抓去以后,把他的皮给剥下来,皮剥下来不说,还把他的皮做成马鞍,做成正德皇帝的马鞍,你虽然不反我,但是你造反。这我们看《水浒传》里面看出来,宋徽宗不管怎么样,你宋江怎么号称忠义,你造了反,十恶不赦,你最后只能是这个下场。
所以说,我们看梁山是不是农民起义,关键要看这个领袖。领袖所提出来的他的政治纲领和他的纲领的实践。所以我认为,《水浒传》它是写了一批强盗,但是并没有赞扬强盗,它赞扬的是一批敢于反抗的英雄好汉。我们读《水浒传》,只要读到林冲你就会感到,不起来不行的,他只有到了风雪山神庙,他搬开石头、推开大门,把那几个坏家伙杀掉,才解气。要不这样写,你觉得压抑得很。比如写到鲁智深,他拳打镇关西,那几拳打下去真是痛快。那不打太窝囊,打得好,这才是《水浒传》肯定的东西。它肯定的是被压迫者的一种反抗,假设我们中国人都没有反抗精神了,就压在头上,像林冲,我们开始都认为他太窝囊,一直忍辱负重,想保全他的一个小康的家庭,最后希望也破灭了,保不了了,这样才最后拿起武器进行反抗,《水浒传》它宣扬的是这样一种精神,而这种精神是非常可贵的。
我们深入地讲,你怎么解释这个招安?我觉得有的评论者好像很回避这个招安。有人说《水浒传》是有招安,招安发生在七十回以后,七十回以后的《水浒传》是另外一个《水浒传》,是两个《水浒传》。宋江上梁山排座次之前,那是一个宋江。上梁山主持梁山以后,那是另外一个宋江。就是我们分析一部作品要全面地分析、要系统地分析,不能取其一点,不能把它割裂开来。”
慕容云道“在封建专制统治者眼中,造反都是不道的,“造反”者都是杀人放火、面目狰狞的妖魔鬼怪,但梁山英雄却反其道而行,他们豪侠仗义、除暴安良,替天行道的英雄壮举,被记录下来,《水浒传》就是以他们原型写的一部书籍。”
傻妞点头道:“宋江还有一个事迹,“宋江寇京东”。京东就是山东,当时有一个人退休官员叫侯蒙,给皇帝上书提建议,说了这样几句话:说“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河朔、京东,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材必过人,不若赦过招降,使讨方腊以自赎,或足以平东南之乱。”他所提到的宋江三十六人横行河朔、京东,河朔是河北,京东是山东。又提到这支小部队战斗力非常强,“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几万官军对付不了他。因此,可以断定“其材必过人”,宋江肯定才能很高,超过常人。所以他给皇帝提了个建议,不如赦免宋江造反的罪过,招降过来,改变成官军让他去攻打方腊。因为北宋末年,方腊起义声势浩大,上百万人参加,震动朝野。这样可以平息东南之乱,就是方腊起义,这只是一个建议。至于后来是不是这样发展,历史上没有明文记录。
此外,再举一条也是《东都事略》,《东都事略》提到有一个人叫张叔夜,他在海州做知州。海州是哪儿呢?就是现在江苏的连云港。他叙述,他说宋江带着部队打到海州,在海边劫掠了十几条海船,准备从海上逃走。那么,张叔夜作为一州的长官,召集了一千多敢死的战士,设下了埋伏,派了一支小部队,摇旗擂鼓,引诱宋江。那么宋江进入埋伏圈以后,一声令下,先把他的海船都点火烧了,断了他的退路。那么宋江一看伏兵四起,没有出路了,这回就投降了。投降以后呢,大概确实是参加了征方腊之役。因为还有一些史料,比如《皇宋十朝纲要》里边提到,宋江因为镇压方腊起义,在童贯的率领之下,跟着另一个官军军官叫辛惺忪,两个人一同杀入方腊的上苑洞,杀到洞里头俘虏了方腊手下的宰相,其他的所谓的伪官吧,有这么点记录。但是这些记录数量极少,而且非常粗略,大致上勾勒出宋江起义的一个大概的情况。
那么这儿我觉得有三点应该强调:一个就是说宋江人数非常少,大约只有三十六人;再有一个,宋江采取的可以说是一种游击战术,打了就跑。这样官军就很不好对付,所谓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应该是这么一个情况;
我觉得,我们看待宋江,首先要注意一下,他的家庭出身,他的文化教养,他所从事的职业。这对他以后的生活道路的形成,对他的思想性格影响是比较大的。他是世代务农,世世代代种地,守一些田园过活。有一些田地来维持生活,大概用我们过去的话来说,他大概属于是中小地主,不是大地主,是中小地主。再一个他自己讲,说他是自幼攻读经史,自幼他读一些儒家的书,受到传统的文化教养。更主要的一点,我觉得我们过去研究宋江的时候,注意不太够的,就是讲到他所从事的职业。他的职业是什么呢?就是他在县衙里边当一个押司。大家看第18回当一个押司,押司是县衙里边办理档案和文书的吏员,他不属于官,而是一个小吏。所以第18回有八个字,大家注意一下,就是刀笔精通,吏道纯熟。就是写一些案件他写得很好,刀笔精通,吏道纯熟。那么他这样的家境出身,所受的文化教养和所从事的这样的职业,对他的性格有什么样的影响呢?我觉得有几点是值得注意的,一个呢,因为他不是大官,他只一是个小吏,所以他对百姓的一些疾苦可能有一些体验,这都是他所谓的仗义疏财,有一定的正义感,这一点我觉得我们不能不看到,他有一定的正义感,这是一个。第二个呢,因为他管的是文书档案,所以养成他的处事谨小慎微,随机应变,也培养了他喜欢玩弄权术的手段,玩弄权术,这是第二。第三个因为他是在衙门里边管案牍文书的,所以也培养了他遵守法度的习惯,遵守国家的法度,培养了他这样的习惯。我觉得宋江的后两点是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就和他所从事的职业有关系。所以宋江到了梁山以后,他处理一些事情想得比较周全,处理事情比较谨慎,大概和他所从事的职业有关系的。当然呢,有人说了,他表现得太虚伪,喜欢玩弄权术。实际上“权术”这个词,我觉得它仅仅是处理问题的一个手段,喜欢玩弄权术,并不见得这个人就很坏。它不是他一个品格的表现,而是他一个处理问题的一个手段。
因为大家知道,法家韩非、申不害这两个人,就提倡用“术”来统治天下,用权术统治天下。一个人在那样复杂的社会里边,没有一点权术,他很难生存。当然这个呢,在宋江身上我觉得是表现得比较突出的一点。比如说,大家看第34回,他要把霹雳虎秦明来招降过来,他就和花荣两个人设计就把秦明俘虏了。派人骑上秦明的马,穿上他的衣服,戴上他的头盔,假装是秦明,到秦明的上级那儿去杀人放火。《水浒传》里边写横七竖八,死的男女不计其数,最后他又把秦明放回去,结果秦明回去以后,慕容知府说,你早就投降了强盗,所以我把你的妻子和孩子也都杀了。那么秦明无奈,随后也听从宋江的劝说上了梁山,这就是一种权术。就是为了能够把秦明拉拢过来,不惜牺牲很多百姓的生命,这是一种权术。你可以批判他,但是呢,过去法家就主张用权术来治理天下,这就是他玩弄权术的一个表现。
再一个就是大家所知道的,他法度的思想是比较明显的。比方说,他把晁盖放走了,因为晁盖犯了弥天大罪,他同情晁盖,因为是他的心腹兄弟。但是他有一句话说,于法度上却绕不得,犯了法的。还有第36回,就是把他刺配到江州的时候,半路上被梁山的好汉拦住,劝他入伙,他不同意。因为他犯了罪,带着枷,要把枷给他打开,他不同意。他说这是国家的法度,如何能够擅自动它。所以大家注意一下,宋江他有时候看一些问题的时候,他往往是从法度的角度来看的。所以我觉得这两点,一个是喜欢玩弄权术,就是说我们说的虚伪。再一个就是他看问题的时候,往往从法度的角度出发,都和他所从事的职业有一定的关系。这就是我们说的,他的家庭出身文化教养和从事的职业,对他的思想性格是有影响的。
那么从宋江这个人来看,他的一生应该怎么样看呢?我觉得,我们可以把他划成这么四段,一个就是他上梁山之前,一个上梁山之后,一个接收招安之后,最后他的结局,他的一生可以划成这么四个阶段。我们先看一下他上梁山之前,我觉得上梁山之前我们要给他基本上定性的话,可以说他是个仗义的英雄。因为他上梁山之前,他主要做了两件事,一个就是第18回,他私放晁盖,这是他第一次的仗义行动。大家看《水浒传》这个情节很熟了。就是智取生辰纲之后,事情败露,败露以后,首先宋江知道,那么宋江知道以后,按照常理来说呢,他可以有几种选择,一个向上面汇报。说晁盖窃了生辰纲,现在事情败露了要把他抓住,这是一种选择。还有一种选择他可以听之任之,我不向上面汇报,我自己也不采取别的行动。反正我就是听到算了。那么第三种选择就是通风报信,把晁盖给放走。这个时候他采取的是第三个行动。所以我们才有第18回私放晁天王。《水浒传》里面写他知道这个消息以后,他就赶紧骑上马,忙忙地离开县衙,出了东门,打了两鞭,飞奔似的跑了,去告诉晁盖去了,这写得很生动。他明明知道晁盖窃了生辰纲以后,犯了弥天大罪,因为晁盖是他的心腹兄弟,虽然法度上不可能饶恕,但是他放走了。所以我觉得在这个地方,宋江是义压倒了法。他是知法犯法,他是这样的。所以我们说,法在他观念里边是根深蒂固的,一旦跟义发生了矛盾以后,他可以为了救自己的朋友,救自己的兄弟,而不顾国家的法度。这样一比较,我们觉得宋江这个人呢,他确实是一个仗义的英雄,这是他上山以前的第一个事情。
第二个就是第21回,杀死了阎婆惜。阎婆惜是卖唱的,他救了阎婆惜,他把阎婆惜娶了做自己的外室,就等于自己的妾一样。大家看《水浒传》也可能知道这个。所以这件事情,也和他为了自己梁山的朋友而把自己的外室给杀死,也表现了他义的那一面。所以说上梁山之前那两件事情,表现他是一个仗义的英雄,这是他的第一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就是他上梁山之后,我觉得上梁山以后,他是一个什么人呢?给他再定性的话,他是义军的首领,梁山起义军的首领。我们开始说的,他是文不能安邦,武不能附众,才能有限,外表平庸,他凭什么还可以当梁山的领袖?这是一个矛盾的地方。他文武的才能都有限,但是他能当梁山的领袖,凭什么?是不是可以从这三点来考虑。一个就是他仗义疏财的品格,使得他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对江湖的好汉有巨大的号召力。大家看《水浒传》里边就知道,梁山不管有多大的问题,只要他三言两语,大家都愿意去卖命,天大的困难也可以解决。《水浒传》里边大概一共写了三次聚义,一次就是15回的晁家庄聚义,就是为了窃取生辰纲,这个宋江没有参加。第二次聚义就是清风寨聚义,就是34回,宋江把花荣和秦明给动员上了梁山,这是第二次聚义。第三次就是40回,白龙庙小聚义,这次聚义,他就把十几个好汉都鼓动上了梁山。里头包括张顺、张横、李俊、李立,这几个都是水性很好,后来成为梁山水军的将领。还有就是戴宗和李逵,都是白龙庙小聚义的时候上了梁山的。他对这些人,对江湖的好汉有很大的号召力。第二个就是他关怀兄弟,有人说这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关怀同志,有信人的雅量,相信人。你看《水浒传》里边有几次比较大的战役,大多数他都是为了救自己的兄弟。他每打一个城市都是因为自己的弟兄,梁山的弟兄被捉,为了救这些弟兄而打仗,这是第二个。第三个从宋江来看,他作为领袖,他有一定的组织才能和军事指挥才能。有一个战役影响比较深的就是三打祝家庄,其中两次宋江指挥得不太灵,损兵折将没有打下来,但他吸取教训,听吴用他们的意见,第三打典型地体现了他的组织才能。所以我觉得从宋江来看,应该说他是有一定的组织才能的。我们可以想像,如果要是作为一个义军的首领,他一点组织才能军事才能都没有的话,他是站不住脚的。特别是到晁盖死了以后,就是第60回,晁盖死了以后,他就当了第一把手,就是最高的负责人。所以60回以后,有不少的战役都是他亲自指挥,亲自领导的。而这个时期我们知道是梁山的全盛时期。一直到了第71回就是英雄排座次,梁山的武力发展到了最高峰,二败童贯,三败高俅,所以就说从他上梁山以后,我们说他是梁山义军的首领,这是他的第二个时期。
那么第三个时期呢,接受招安以后。接受招安以后,我觉得这个时候的宋江,应该是朝廷的忠臣。因为《水浒传》里边大家知道,宋江挂在口头的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为国家出力,保国安民,经常这样讲。所以第60回晁盖一死,他当了梁山真正的首领以后,他采取了一些措施。这些措施都是一个国家的忠臣采取的。一个就是他把梁山的堂名改了。这大家知道,原来叫做聚义厅,而改成忠义堂。把堂名一改,这是《水浒传》里面很重要的一个事情。所以李卓吾有一个批语,说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是《水浒传》的第一大关键,读者不可草草看过。它口号变了,原来是聚义,现在是忠义,这是第60回。
然后到正式接受招安就是82回,就是梁山泊群虎受招安。这个时候他把旗号改了,我们知道梁山泊有一个旗子,上面写着“替天行道”,那么接受招安以后,“替天”改成“顺天”,顺从天意,“行道”改成“护国”,保护国家。所以接受招安以后,就从原来义军的首领变成一个朝廷的忠臣,要顺天要护国,不是原来的替天行道。两杆大棋,一个写的顺天,一个写的护国。第82回接受招安以后,主要干了四件大事。一个是平辽,辽国的,北方的。平田虎,平王庆。再一个就是征方腊。征方腊,大家知道是《水浒传》里边写得最惨烈的一次,也是宋江既是朝廷的忠臣,也是众兄弟起义的刽子手,是不是可以这样说。那么大家看一看他打方腊的时候,和他原来在梁山的时候不一样了。原来大家知道,他一把朝廷的将领给俘虏以后,他总要说,说小可宋江,被迫暂住水泊,等朝廷招安为国家出力。他总是这样,大家看一下,他征方腊的时候,把方腊的将领俘虏以后,不是说推出去斩首,就是挖取心肝祭奠阵亡的梁山兄弟,有的地方是很惨的,他整个就变了。
那么他生活的最后一段就是第四段,我觉得他最后的下场是个悲剧的结局。大家知道,108个好汉,征辽、平田虎、平王庆的时候,没有死一个。而到了征方腊完了以后往回走的时候,他108个弟兄,有的战死,有的阵亡,有的病故,有的离去,有的出家,最后剩了27个。81个要不就是牺牲,要不就是出家走了,要不就病故了,仅仅回来27个。大家看书里边写,当时东京的百姓一看到梁山走的时候是108将,回来的时候27个,京城的百姓也嗟叹不已,也很感伤。而这27个朝廷封官以后,有的被废为庶民,有的被害死,有的笑死,戴宗是笑死的。有的被迫回营,有的重新回到山林里边去,又有数十人没有了。那么最后宋江是被药酒害死,吴用、花荣和他的感情很好,在他的墓地上吊而亡。而宋江他害怕李逵知道他被害死,怕他造反,所以他临死的时候呢,又把李逵招回来,骗李逵也喝下药酒,李逵最后也死了。所以他最后整个的结局是悲剧的下场。”
慕容云为梁山好汉扼腕叹息:“北宋末年,宋微宗昏庸无道,宦官当政,民不聊生。山东郓城以宋江为首的三十六人等楸起了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他们杀富济贫,行侠仗义,令统治阶级闻风丧胆,令广大百姓拍手称快。义军不断挫败官兵的围剿,兵马粮饷不断充实壮大。金沙滩上迎来了八万落草好汉,断金亭上聚来各路豪杰。聚义梁山的一百零八将,个个性格迥异,光彩照人。然而天不遂人愿,在他们迎来反抗腐败官员胜利的时候,却接受朝廷招安,最后遭奸人陷害,落个英年早逝的下场,真是不幸。”
听完傻妞讲的故事后,忠、义二字在慕容云脑海里挥之不去。
忠,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凌-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
义,包括了两个方面:一百零八个好汉为兄弟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这是义;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是义。要无愧于“义”字,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要有一命换一命的决心。
能做到“义”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义”字,为了真理就可以奋不顾身了。一个不信奉“义”字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