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剥开包着的那层纸,上面写了简短的一句话――三更,前殿,一人。
这是要见我?
我收起纸条,开始有点期待今晚的会面。
――――――――――――――――――――
“你先睡吧,我守一会。”
“其实你也不用守夜啦,这门不是还好好的吗,找个东西抵住就好了。明早还要赶路,你不早点睡吗?”
“又不困,早早歇了也睡不着。你去吧,这又我呢。”
“哦。”
田芸芸打了个呵欠,起身进了屋子。我挑了挑灯芯,让火光更亮了点。
三更,确实是很漫长的等待啊。
――――――――――――――――――――
蜡烛燃了一半,我估摸着差不多是时候了。揉了揉略微有些酸痛眼睛,稍稍恢复了点精神。我看向屋内,田芸芸睡得正香。也好。
我起身,向前殿走去。
这个寺庙规模很小,主要分三大块――前院,中间的大殿供奉着佛像,后院厢房。从厢房到前殿只须走几步即可。
夜深,月明星稀之时。皎洁的月光如水流进了殿中,给佛像披了一件素衣。我打量着佛像,才发现这佛像没有蒙一丝灰尘。要知道在这个破庙之中,尤其是顶上塌了半边的前殿,日晒雨淋的,竟然干干净净,真是神奇。
“你来了。”
冷不丁一个声音响起,吓了我一跳。我循声望去――黑暗里站了个人,个头矮小,佝偻着身子。那沙哑的声音听起来犹如年近六旬的老婆子发出的一样。
“您是?”我问道。
她拄着拐杖,从黑暗中走了出来。左手手里是一串念珠,边走边拨动着,嘴里念念有词。
“我,是你们口口相传的山鬼,也是院中那棵树。”她双手合十对着佛像参拜:“阿弥陀佛。”
“您信佛啊?”
“我生于这里,自是信佛。”
“那晚……”我问:“让我走的是不是您?”
“是。”
“那为何今夜要我前来一见?”
“其实你很惊讶是吗,毕竟那晚我说的话重了点。”
我笑了笑:“我原本猜写字的是个知书达礼的人,现在看我猜对了一半。”
“哪一半?”
“知书达礼。”
“呵呵。”她笑道:“我们山鬼的寿命远超于凡人,因而我见过太多形形色色的过者。年轻人,我很庆幸我这辈子不是一个凡人。”
“那下辈子呢?”我说道:“六道轮回,谁知您下一世是否还是非人。若是堕入人道,您又该怎么样呢?”
“那我便不该记得这一切不是吗。不过,我想即使我再世为人,应该也会厌恶我这人的身份吧。”
我看扯的有点远,问道:“您还没告诉我今晚找我来的目的呢。”
“还是一样,早些离开这里,莫要在此逗留。”
我细细咀嚼了她的话:“这儿有什么危险?”
“谈不上,不过你在这,那就不一定了。”
“此话怎讲?”
她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对我说道:“你可知这院子里的树是作何用的吗?”
我想了想:“应该是用作祈福吧,那日我看见树上有很多红布条。应该是香客来院中祈求福报。”
“福报?”她突然笑了起来,笑声越来越大,甚至有些癫狂。我担心会吵醒田芸芸,偷偷望了一眼。
笑了好一会,她才终于停住,又恢复了那副安静的样子。我不明白她为何发笑,好像我的话让她觉得很好笑似的。
“我说错什么了吗?”
“没有。”
“那你笑什么?”
“我只是听不得‘福报’二字。你说那些人凭什么求福报,他们可曾做过什么?”
“这个……”
“他们只会索取,一昧地想要得到他们想要的。他们所谓的福报都是私欲,丑态百生,肮脏难闻!”
她拨动念珠,念了一小段佛经。
“我给你说个故事吧。”她突然说道。
“好啊,”我摸摸鼻子:“我很喜欢听故事。”
――――――――――――――――――――
山下新建了一座寺庙,但没有名字,因为还没取。
对于村名而言,一座算不得什么,远远比不上一日三餐来得重要。因此寺中一直没什么香火,日日的佛经朗诵,倒成了村民作息的标准。
一日,村中一小孩突发急症,性命堪忧。孩子的父母四处求医不得,幸而寺中僧人懂些医术,施以援手,救了小孩一命。那一家子人感激不已,日日礼佛。其他村民听了这件事,也感叹僧人功德无量。
一传十,十传百。寺中香火渐渐多了起来。
有那么一天,在院中不知什么时候长出了一棵及膝的小株。扫地的僧人意欲除去,被住持拦住。
“它也算是辛苦才长得这般高,就留着它吧,往后日日浇水,好生照顾。”
“是。”
那棵小树就这么留了下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茁壮成长。
寺庙乃灵洁之地,那棵树日日听闻诵经声也渐渐生出了灵性,它开始观察这个出生之地。它看着庙中每一个经过它身边的人,从小沙弥到住持,一代又一代。花开花落,春去秋来。
不知过了多久,它开始厌烦这种生活。整日对着一群闷声的和尚实在无趣,它很想看看寺庙外面的世界,很想见见寺庙外的人。
有那么一天,庙中来了一对夫妇。这对夫妇面容憔悴,不知受了什么苦恼。他们请求见住持一面,说有重要的事相求。住持如愿相见,却对他们的夙愿表示无能为力。夫妻二人即使再三恳求也无用。
“阿弥陀佛。施主,佛门之人并不懂送子之法。施主念子心切,只可惜此非他人人力能为之。”
树算是听明白了,无非是这夫妻二人已近年老,膝下无子,想要一个而已。
人类对孩子就这么执着么?
这个问题很快就不是它在考虑的了,它考虑的是:如果能帮他们,也许就会有更多人来这了。
那主持见此二人伤心,也动了恻隐之心。遂答应为二人念一段佛经,向天祈求。夫妻二人听了,连连答应言谢。
机会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