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夏桐看着镜中的女子,浓浓的眉带着几丝英气,大大的眼透着几分灵动,薄厚适度的唇总是自然地向上微翘,温厚中透着坚持。
夏桐准备以白衬衫牛仔裤来应对即将到来的第十三次面试,这是夏桐经过了深思熟虑综合了前十二次应聘经验后做出的最理想、最万无一失的选择。第一次应聘时,夏桐特意向同窗好友郝燕借了全套“腾氏”职业装高档皮鞋名牌手袋,可是走进那家公司的时候,却发现其中的员工男的清一色牛仔装T恤衫,女的则五彩缤纷奇装异服,更有甚者脚下几乎都是无跟凉拖,相比之下夏桐全副武装,置身于如此“宽松自由”的一个环境中显得是那样地不合时宜;无独有偶,第二次应聘的时候,当夏桐以一身淡紫色连衣裙露指小凉鞋出现在应聘单位之时,一进公司大门便看到墙上张贴着醒目的《员工仪容仪表规范》,其中部分内容如下:男女员工必须着职业装;女员工不得穿凉鞋、不得涂抹有色指甲油、不得化浓妆、不得佩戴手饰、长发不得过肩;男员工不得留胡须不得穿白色袜子;等等。
当然,夏桐知道,自己前十二次应聘失利并不能完全归咎于着装等细节,被应聘单位拒之门外的最主要原因是自己没有工作经验。可是,无论如何,每一个公司都有各自的文化各自的风格,正如“人以类聚”的习俗一样,风格的一致、文化的融合,是融入任何一个团体的先决条件。
换上熨烫好的衣服,看看表,离约定的时间还有一个小时,夏桐站在床边,再度看向对面墙上的镜子,可惜那镜子只有半米左右的高度,夏桐无法看到自己的“全身效果”,不禁略觉遗憾。不过,这镜子也有它的好处,这间不足十平米的房间内,唯一可以供夏桐和林阳相拥闲谈的就是一张床了,而每每两人倚在床头的时候,夏桐总是能从镜中看到自己与爱人的身影,那样地和谐那般地甜蜜。
求学时代的郁夏桐,在父母眼中“乖巧孝顺”,在老师同学眼里“品学兼优”,最与众不同的是,夏桐从未有过任何“早恋经历”,即便是在恋爱成风的大学时代。而在大学毕业的时候,夏桐却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大为惊异大惊失色大失所措的举动,在毕业典礼那天,在那个被同学们称为“分手节”的日子,郁夏桐在大学毕业生的身份上又为自己加了一个“名份”——已婚小妇人,林阳的妻子。夏桐竟不顾家人的反对,与刚刚相恋了两个月的林阳领了结婚证书。
老师同学在那一刻终于明白了,为何郁夏桐将原本完全有可能属于自己的就业机会,那个令人羡慕的进入宏阳市知名地产公司的机会拱手让人,因为郁夏桐的竞争对手正是林阳,因而夏桐不战而退便不足为奇了。陷入真正爱情中的女人都是疯狂的,在意乱情迷的时刻,她们往往可以为对方倾尽所有。
林阳很早就去上班了,空气中却有他无处不在的味道,在这味道中夏桐的内心深处好似不知不觉地就开出了一朵粉红色的娇嫩的小花,微微地颤抖着,一尘不染地散发着,温柔的……芳香。
对着镜子绽出一个自信的笑容,夏桐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成功地与林阳一起创造幸福的生活,因为他们还年轻,而且他们有爱,这已足够。
那一天,郁夏桐的心情特别地好。
好心情果然带来了好运气,夏桐去面试的是一家刚刚成立的房地产代理公司,在宏阳市,房地产代理行业还是新生事物,相较于夏桐前几次去应聘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这家公司的应聘人员相对少了许多。
面试夏桐的两个人看上去也很舒服养眼,坐主位的是一个三十出头的短发女子,说不上漂亮,但眼角眉梢露着精明干练。坐在她身旁的也是个女子,二十七八岁的年纪,白皙的面容,修长的手指。
夏桐简单地讲述了自己的过往经历与所学课程,被称为“李总”的短发女子发问:“说一下你对房地产代理行业的认识。”
夏桐答:“房地产代理在本市尚属新兴行业,但在广州、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却早已起步,发展迅猛。其中最知名的是北京邓智仁创办的‘信达行’,邓先生也被称为‘房地产营销教父’,相信不久的将来,房地产代理行业在宏阳市也会得到较好的发展。”
李丹点点头,“我们公司的总经理梁云峰梁总,原任北京信达行市场总监,也是信达行的元老级人物。”
夏桐的目光中闪现出期冀的神采,不由得向往:“如果能够被公司录用,相信我一定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
李总冷静地看了看面前略显激动的女孩,“可是公司与学校不同,教会员工成长固然是公司的责任,但为公司创造业绩能够完成本职工作却是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要求。你虽然是房地产专业毕业,但没有相关工作经验,这个,会成为我们考虑你加入的一个难点。”
夏桐将手中三份策划书递到李丹面前,“李总,我的确没有地产公司工作经验,但在校期间,我多次参加了校方主办的房地产业内实习。这是我撰写的策划报告,虽然这些方案没有机会实施,但我都是以本地实际项目作为报告的策划对象的。这些报告固然不能说明我的实际操盘能力,但能体现出我对本市房地产现状的认识以及个人的努力程度,如果再加上大学四年的专业知识,我觉得我可以达到公司要求,请给我机会。”
李总接过策划报告,递给身边的白皙女子,“于总监,你看下。”
于乐儿快速地翻阅了手中的报告文本,在郁夏桐怀疑她是否看清了那上头的内容的时候,于总监却已给出了中肯的评价:“资料详尽、思路明晰,但实施方案有待完善,多处不具实操性。”
李丹点点头,不置可否,回头向郁夏桐继续提问:“你在学校是学生会副主席,请你简单地说一下,你是如何对学生会进行管理的?”
提起学校生活,夏桐的心情轻松不少,谦逊地道:“也说不上管理,与学生会其他部长保持良好顺畅的沟通,集思广益做出正确的决定与周详的计划,调动全员积极性,自然水到渠成。”
于乐儿听了郁夏桐的回答,第一次面露微笑,而李丹却正色道:“沟通协调,这只是初级的交往技能,完全称不上管理。所谓的管理中人性化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规则、是纪律、是自上而下的层级模式,具体体现在一个团队快速而高效的运作中。”
李丹的神态虽然并不温和,语调也生硬得带点凌厉,但郁夏桐却有种如释重负的轻松,因为,在李丹近乎“教育”的口气中,夏桐觉得对方是想要或者已经将自己看做她的下属员工了。
果然接下来,李丹简短而有力地说:“你被录用了,明天早上八点半来公司报到,到人事部办理入职手续,会有相关人员告诉你薪金待遇。”
于乐儿开口前似乎思考了一下,有点欲言又止,但她最后还是选择了向李丹直言:“李总,是不是让梁老师看一下?”
“不必了吧,录用普通员工这样的小事,何必劳老梁大驾。”李丹的脸上明显地带出一丝不快。
夏桐入职后发现,龙啸地产代理公司的三大总监,市场部总监于乐儿、销售部总监李非、策划部总监穆林生以及公司所有员工,一律称总经理梁云峰为“梁老师”,而只有公司副总李丹,称梁总为“老梁”。听说李丹与梁云峰是多年好友大学同窗,此次梁云峰自创公司,李丹特地辞了南方某大型房地产公司高薪职位前来助阵,同时也入了公司百分之三十的股份。因而李丹这位副总经理,经常可以在不过问梁总的前提下独立做出决策,并且拥有几乎与梁总相同的公司管理权限也就不足为奇了。
刚刚开始的职业生涯可谓是精彩纷呈、令夏桐目不暇接。
员工培训之后,由于公司人员较少属于创业初期,部门分工基本被打破,郁夏桐等是以售楼员的名义被招入公司的新人,经常要跟着于乐儿去做市场调研、帮助策划部做策划会议记录。当然那些多数是晚上五点后加班时间的工作,而早九点到晚五点,郁夏桐等售楼员要在李非的领导下,在售楼大厅做销售工作。偶尔,郁夏桐也会得到充作李总“秘书”,陪同李总一起去与开发商洽谈的机会。
这些都是郁夏桐十分乐意做的,单纯的卖房接待远不能满足夏桐希望多学东西、多受煅炼的欲望。刚刚走出大学校门满怀壮志的她,真希望自己一天能有二十四个小时待在公司,尽快地将市场、策划、销售三大经理的丰富经验都收入囊中,最好还加上李丹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