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直南下,倒也未尝不可……”贾政心里头还有句话,“谁人伴我东向荆州?”这半句话想了一想,终究没说出来。
此前他是爱刷“礼贤下士”的人设,但到得如今,贾政对手下人礼遇也足够多了,这时候,便开始想着收着点,不然的话,法正膨胀是一方面,他手下的其他文武看了,总会不爽吧?
这一夜定了大略的方向,贾政也有些乏了,便不再议论此事,只是随意闲谈数句,便即端茶送客。
翌日天明,贾政想了想,又把法正和阎圃召来,君臣三人相视一眼,都不禁有些失笑。一夜过去,尽管出门前都有梳洗过,却都是两眼通红,显然是一夜未眠。
有过这一夜的思考,法正也把事情往深处想了一层,有了许多细致的方略。只不过,君臣两人详谈起来,却又都忍不住连连叹气:无他,贾政麾下实在是什么都缺……毕竟是暴起的新势力,能做底牌的东西不多,一在军粮,二在兵器。
而说到军粮和兵器这方面,阎圃脸上就多少有了点得意。此前贾政外出攻伐,周仓镇守汉中,政务和一些琐事就落到阎圃头上,他这个人便有些心细的特点,心内也着实好奇贾政崛起如此迅速的原因,一留心之下,贾政的几样“发明创造”,便被他看懂,顺带着也好生发展了一番。如今,这汉中城中做“锅盔”的、做“狼筅”的,都基本上形成了规模,那是不愁存货的。
而说到这个话题,贾政倒也是心头一动,穿越以来,他搞的“创造”着实也不算多,除了这两样,便还有一样烧酒,还有一套“军训”的东西,其他便就没有了,这让他一时有些惭愧,忍不住又想了想还能弄些什么出来。当然了,眼下的形势,抓住有利时机扩充地盘也很重要,所谓“形势比人强”,若是时机错过了,便比如说让曹操如同原来的历史中一样发育成熟,那么便是使劲地把后世的黑科技搬来,怕也是扑不出几个浪花。
对刘璋的“援助”,自然是越快越好,不然倘若慢了些,刘表的运气又再好一些,只怕会出一个刘表版的“跨有荆益”的“刘皇叔”势力,到那时要是刘琦也不照着原来的人设走,说不定这南方便要先养出一个蜀汉来。
周仓坐镇汉中这段时日,文事是阎圃在处理,而武事,便是兵员的招募和训练方面,他也是照着此前定下的规程,做得算是有声有色,训练出来的兵员,贾政看了,精气神也是可以。
“援助”刘璋的方略在再三的商议之下,基本上定了下来,兵员从上庸起兵以来的老兵里抽选,总数在两万上下,先期由文聘、法正搭档,以六千人为前锋,先南下益州去和刘璋接洽,既是求快,也免了一口气派出大军去,反让刘璋生了疑心,让忠于刘璋父子的一些文武臣子有话可说,后续再陆续增派人手,便即出了什么变数,在益州经营下一个桥头堡,总是不成问题。
荆州方面的攻伐,就相对从容一些,兵员便用大略训练过的新兵也可以了。君臣三人议论一番,决定兵力先往上庸集结,后续便来个“先兵后礼”,反正荆州如今空虚,先兵临城下,倘若城中的带路党愿意投诚最好,如若不愿,虽然不是久经战阵的精锐,以势压之,破城自也不难。
……
铁官改名工坊,欧冶银也正式就任工坊长,看上去,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此前,贾政北上关中,阎圃主政时,主要便督办兵粮军器,而贾政所“发明”的“金瓶没”烧酒,则被阎圃判断为次要的东西,虽然没有达到禁绝的程度,但其产量也不过是日产十来斤而已。随着贾政归来,旁的政务他倒还是甩手给阎圃处理,但和工坊相关的事务,又再度交回给这位黑脸将军。从车骑将军府传来的最新命令是,把金瓶没的所有存货装存好,其中的八成交付给近日向益州进发援助刘璋的军队,作为给对方的礼物,其余的则由将军府收聚,也不知要做什么用。
同时,还传来一个新命令,那就是扩大金瓶没的生产……这个消息对欧冶银来说还真是个让他咧嘴一笑的好消息,反正酒有多的话,有时候一些次一点的,他也能够截下来自己喝喝,之前没让蒸太多酒时,他还不好动手脚。
原本欧冶银有时候还会亲力亲为,下场去打打铁,生怕回头官人们觉得他一个工坊长,整天便只在这里头厮混,自个儿却是什么都不做,直到有一次,那个将军出征后被委托署理政务的文官阎大人过来察看,那时候欧冶银忙不迭放下手中酒杯,前往迎候那位大人,生怕被人家看出他偷懒来。
那位阎大人最初看到他在饮酒,神情自是有些不喜,不过里外转过一圈,见一切的生产都还有模有样之后,反倒是没那么生气,心情一好还提点了他几句:“欧冶兄,让你主管此处,本不是指望你做个多厉害的好铁匠……此处的铁匠那么多,难不成就真没一两个比你强的么?你道为何不用他们做这个铁官长?”
那时,欧冶银还以为这阎大人终于开始责问了,铁塔也似的一个猛汉在这官威面前,却是不敢抗声,只是心内有些不服:要论打铁的手艺,这铁官中又有哪一个敢说高过了乃翁?府君大人不远千里从上庸把我请来,可不就是看中了我的手艺?
而这位阎大人就像是猜到他心里所想的事一样,笑着给他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两个铁官长,两人一个勤快,一个懒惰,但最后却反是看着懒惰的那个受了重用……听到这里,欧冶银心内一动,便插话道:“可是那懒人会来事,懂的给大人们……”欧冶银说着还比了个送东西的手势,却见那阎大人摇了摇头,继续说道:“勤快的那个手艺好,却只能带动几个他的朋友勤快,其他的人便是懒惰,他也不敢去管;懒惰的那个,一年也见不得他自己下手去做什么,只不过他最见不得和他一样懒惰的人。”
这一番话说下来,欧冶银似乎领会到了什么,连连拜谢。
而此后的日子里,他隐然明白了如何去“领会上意”,做事也更加合那位阎大人的心意,并在那位贾将军回来后的视察中,让他感到满意,封了个“工坊长”的名号,隐然也是升了官。
(这章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