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起来,外面的雨就淅淅沥沥的下个不停,大家只好都待在房间里各自忙着各自的事,陶曦准备着姚沐铃及笄礼的衣服,李言也一直待在房里作画。江柳不知道在做什么,但应该没干什么正事,姚沐铃则和姚夫人一起做着及笄礼的各项准备,姚蕴在书房看书。
只有在吃饭的时候大家会聚在一起,雨断断续续的下个不停,一连几天,屋外都是灰蒙蒙一片,下的人心里都有些烦躁了。
“还有几天就是及笄礼了,这雨要是还不停可怎么办?”姚沐铃咬着筷子,发愁的慌。
“就是啊,今年这还没到梅雨时节,怎么就这么多雨水了。”姚夫人说。
陶曦也忍不住感叹道:“江南的雨水好多啊!”
江柳:“怎么,觉得闷了,觉得闷就来找我玩儿,衣服也该绣完了吧?”
“还有一些收尾工作,”说到这,陶曦又对姚沐铃说道:“姚姐姐吃过饭去看看吧,要是有不满意的我再改改。”
“你的绣工我在绣坊已经见过了,肯定是信得过的,花样也是商议好的,不过还是很好奇绣出来是什么样子的。”
吃过饭后,姚沐铃和陶曦一起去看绣服,李言拿着画好的画去了姚郡守的书房。
“果然多磨上几日是大有不同啊,这幅画要叫沈老板看到了恐怕要眼红了。”摊在桌上的画足足占满了整个桌面有余,画的是山水图,本来为了应和姚小姐的及笄礼,李言是想画侍女簪花图的,但怎么都画不出女子的神态体貌,所以转而画了山水图。
姚郡守说完看着窗外,表情有些忧虑:“今年这雨来的早,又下了这么久,恐怕不是好兆头。”
“大人是在担心南郡水患之事?”
“哦?”姚郡守有些讶异地看着李言。
“长江从南郡境内穿过,此一段河道弯曲,今年雨水来的早,又久滞于此,极易引发水灾。”
“你勘察过南郡地形?”
“我看过水经注,渡江时也注意到了这一点。”
“那你可有什么应对之策?”
“我能想到的,大人不会不知,况且大人又在此地做官多年,对南郡的了解是在下比不上的,想来大人已经做了准备。”
姚郡守叹了一口气:“天灾难躲啊,即便做了防范也无法保证万无一失,长江水道治理早就呈报上去,多年来也没个明确的治理方案,想要通过民间凿通水道,截弯取直,耗资太大,人力不及,朝廷也不肯拨款,只能在每年雨季之前修固大堤,今年雨水来的早,堤坝还未来得及加固。”
“沿岸百姓可通知了?”
“都已就近进行迁移,暂时安置了。”
“那也就只能看接下来的情况了。”
这天夜里,雨下的很大,还伴着一阵阵的惊雷,李言被雷声惊醒,睡不着只好躺在床上闭目养神,过了一会儿,院里有灯亮起,有人语声伴着急匆匆的脚步。
李言披衣而起,打开房门朝姚郡守的书房走去,书房果然亮着灯,房门没关,一个穿戴着蓑衣斗笠的人在房里向姚郡守汇报情况,门口一溜水渍,李言站在书房门口敲了敲门,姚郡守示意他进去。
“江水两岸全部被淹,而且还有继续扩大的趋势,之前安置两岸百姓的那些地方也不安全了,周围许多县恐怕都要迁,可这么多人往哪迁啊!迁过去了没地方住不说,农田被淹,这吃饭也是问题啊!”那人说道。
姚郡守:“当务之急是先把人迁到安全的地方,其它的再想办法解决,已经向朝廷报上这次水患,赈灾的物资应该也会下派下来的,迁来的人口暂时先分在百姓家中,府上也能收留一些,吩咐下去,让各县县令做好调配。”
“是。”那人蓑衣上的水还没滴完,就又急匆匆的走了。
书房的地板上汇聚了一小滩水,李言待人走后:“承蒙大人帮助,若是有什么用的着在下的地方,请尽管开口。”
“灾难当头,本官不会跟你客气的,用到你的时候自然会说的。”
李言欠了欠身:“在下冒昧一句,大人方才的安排不大妥当,灾民一来,粮食就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寻常百姓家若是安置了灾民,一旦供应灾民的粮食不够,势必引起纷争。”
“你说的都只是猜测,虽然不是没有这样的情况,但目前的情况是灾民无处可去,雨下个不停,能叫他们都在外面淋着吗?”姚郡守这会儿忙的焦头烂额的,语气不免有些不善。
“这些都是隐患,并不一定会发生,但也有发生的可能,还是应当及早防范。”
姚郡守自知语气有些过激,缓了缓问道:“你的顾虑不无道理,那你说说有什么解决办法?”
“由官府出面,搭建一些临时帐篷和亭子,空着的寺庙和房屋也可征用,将灾民集中起来便于管理,这样一来无论是治安还是分派赈灾物资都要便利的多。”
姚郡守抚额思索了一会而道:“嗯,你说的有道理,我这就吩咐下去。”姚郡守站起身,“你跟我一起去吧!”
李言点头。
陶曦这边也被打雷声和来来往往的人声吵醒,她穿好衣服到李言房里一看,房门敞着屋里没人,江柳倒是没受任何影响,睡得很香,陶曦便没去打扰他。
院子里进出的人都很着急的样子,陶曦感觉可能发生了什么事,于是撑伞跟着那些人来到书房前,正好遇上往外走的姚郡守和李言。
李言:“你怎么出来了?”
“发生什么事了?”
“南郡境内江水泛滥成灾,”李言看陶曦半边身子都被雨水打湿了,便催促道:“你赶紧回房间吧,别生病了。”
陶曦知道灾情紧急,不便多说,于是只嘱托一句:“注意安全。”
“嗯。”李言往身上披着蓑衣,和姚大人一起出去了。
郡府所在地势较高,又位于整个南郡的中心,所以大批灾民往此处涌来,有钱的自然能找到好地方住,有亲友的去投奔亲友,但更多的是缺钱短亲的平头老百姓。
姚蕴已经带着官府的人将一批到来的居民安排在废弃的庙宇,不过很快就满了,于是紧急召集了官兵差役连夜冒雨搭置临时安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