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掌握分寸,言之有度
一个善谈的男人,无论是在工作场所,还是在交际场上,抑或是在情场上,都能如鱼得水,步步为“赢”。一个说话有分寸的人,会根据自己及周围人的身份,根据不同的场合,适当考虑措辞,做到言之有度。他们懂得哪些话可以说,哪些话不可以说,哪些话应该说,哪些话不应该说,怎样说话才能获得更好的交谈效果。
嘴上功夫绝非雕虫小技,不可小视,它甚至可以决定人一生的成败。
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在平定天下之后,开始论功行赏。群臣们当仁不让,彼此争功,争论不休,讨论了一年还没有结果。
汉高祖刘邦极为赞赏萧何,认为萧何功劳最大,就力排众议,封萧何为侯,给萧何的封地也最多。群臣心中不服,又不好顶撞刘邦,都在私底下议论纷纷。
好不容易封爵受禄的事情终于尘埃落定了,诸位大臣又对各自排位的前后起了争论。刘邦虽然在封侯爵时已经偏袒过萧何,可是这次英雄谋臣排名次,他还是想将萧何排在首位,可是诸位大臣意见不一,争论很激烈,许多人都说:“平阳侯曹参攻城略地,屡战屡胜,功劳最大,曾受伤七十多次,他应当排第一。”
刘邦很为难,又想让萧何排第一,又不想逆了诸位大臣的意思,可是诸大臣却看不出刘邦的为难,依然坚持己见。这时候,关内侯鄂君看出了刘邦的心意,于是就顺水推舟,自告奋勇地上前说道:“曹参虽然有战功,但那只是一时的功劳。皇上和楚霸王对抗5年间经常丢掉部队,四处逃避,每次都是由萧何从关中派人来填补我军战线上的缺漏。楚军和我军在荥阳对抗好几年,军中时常缺粮,也是靠萧何的帮助,军中粮饷才不至于匮乏。还有最重要的:皇上有好几次避走山东,都是靠萧何保全关中,才得以顺利接济皇上,这些都是万世之功啊!即使少了一百个曹参,对汉朝又能有什么影响?你们又凭什么认为一时之功高过万世之功呢?所以,我主张萧何第一,曹参第二。”
关内侯鄂君的这一番话说到刘邦的心坎里去了,刘邦听后很满意,连连称好,于是下令把萧何排在首位。鄂君也因此被加封为“安平侯”,得到的封地比他应得的多了近一倍。他凭借着自己察言观色和能言善道的本领,享尽了荣华富贵。而那些固执迂腐的大臣,说话时不懂得掌握分寸,惹得刘邦不满,这些都对他们的仕途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有的人说话没分寸,一言不慎,就会得罪朋友,引发极为尴尬的局面。
有个人请客,看看时间都快到点了,还有一大半的人没有来,他心里很焦急,便自言自语道:“怎么搞的,该来的客人怎么还不来?”一些敏感的客人听到了,心想:“该来的没来,那我们是不该来的人了!”于是有几位便悄悄地走了。
主人一看这种情况,更着急了,便说:“怎么该来的不来,不该走的却都走了呢?”剩下的一些客人一听,心想:“不该走的走了,那我是该走的喽!”于是又有几个人离开了。
主人更是感觉莫名其妙,又对着那些刚刚离开的客人的背影说道:“我又不是说你们!”这话一出口,最后剩下的那些客人心想:“不是说他们,那就是说我们了。”于是也起身走了。
说话要有分寸,分寸拿捏得好,即使是很普通的一句话,别人听了也会很舒服,从而增添对你的好感。如果说话没有分寸,对人出言不逊,当着众人的面揭人短处,该说的没说,不该说的却都说了,就很难赢得别人的好感。最终导致和同事关系不好,和朋友之间的友谊也维持不下去,找不到属于自己的圈子。这样的人缘怎能取得成功呢?
那么,谈话中有哪些禁忌的话题需要我们注意呢?
关于宗教信仰的话题:这是谈话的敏感地带,以色列和巴基斯坦就因此闹得连年发生战争冲突,国与国之间尚且如此,人与人之间就更应该避讳。
他人的隐私:包括年龄、婚姻、薪酬等话题最好不要触及,若谈起这些会让别人觉得你没有修养。尤其是和外国人在一起时,问别人年龄是很犯忌讳的,容易引起他人反感。
个人的不幸:不要拿别人的不幸当话题,也不要说自己的不幸,那会让别人觉得你很没有礼貌,很肤浅。
低级趣味的话题:在职场和异性相处,别讲荤段子。
22UP成长宣言
通常情况下,每个健全的人都会说话,但并非每个人都能把话说好。二十几岁的男人,要想事业有成,需要各方面的提高,说话把握分寸也是成功路上关键的一环。在与人交谈时做到言之有度,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个人的魅力。
讲话条理清晰,有条不紊
说话是否具有条理性,体现了一个人是否具有清晰的思维能力,而具有清晰思维的人,也必定会在情场、职场及交际场上独领风骚。
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曾在齐国住了5年,当他离开齐国回晋国时,郑国大夫劝郑文公要礼待重耳,但郑文公却说:“诸侯王公子过此者众,安可尽礼!”因此对重耳不以礼相待。后来,重耳做了晋国的国君,即为晋文公。对于当年郑文公的无礼,晋文公一直耿耿于怀,恰逢这时,又得知郑文公在和晋国结盟的情况下还依附楚国,这令晋文公很生气,于是打算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
意识到事态严重的郑文公忙请求臣子烛之武去说服秦穆公。
烛之武见到秦穆公后,有条不紊地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倘若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就值得烦劳您。然而,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并非易事。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呢?邻国实力雄厚了,就等于您的力量减弱了啊!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的东道主,贵国使臣来往经过时还能得到食宿给养,这对您有什么坏处呢?再说了,您也曾施恩于晋惠公,他曾答应给您焦、瑕两地,可是他信守承诺了吗?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呢?它既以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又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若不损害秦国,它能到什么地方去夺取领地呢?损害秦国而有利于晋国,希望您慎重考虑此事啊!”秦穆公听了很赞同,就和郑国订立了盟约,委派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自己率军回国了。
晋国大夫子犯请求袭击秦军。晋文公说:“不可,如果没有秦国国君的支持我到不了今天这个地步。依靠过别人的力量而去损害别人,是不仁;失去同盟国,是不智;用冲突来代替联合,是不武。我们还是搬师回朝吧。”于是,晋国的军队开始撤离郑国。
郑国的危险方得以解除。
烛之武在秦穆公面前的一番陈述条理清晰,说得有条不紊,最终打动了秦穆公,不但令秦国撤了兵,还解除了郑国的危险,同时,还使得秦国和郑国订立了盟约。真可谓“一言能兴邦,一言能丧国,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条理清晰、有条不紊的谈话,可给人以稳重之感,增添别人的信任。如果你是推销员,在顾客面前能够把自己推销的产品的优点条理清晰地介绍出来,很可能会使顾客去购买。反之,如果推销员结结巴巴,说话没有条理没有逻辑,则他推销的产品就根本不会得到顾客的关注。
在武汉的六城会上,主办方做了一个智能的吉祥物楚楚,楚楚具有非凡的语言能力,在会上,楚楚说:“我就是六城会吉祥物楚楚,我是一只白鳍豚,楚楚有很有趣的故事要说给您听。让我来跟您讲讲六城会的会徽吧……说了这么多,我都有些累了,让我休息休息吧。”楚楚讲的话条理清晰,有条不紊,获得了与会者的喜爱。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说话更需要条理清晰,有条不紊。只有条理清晰了,别人才能更容易明白你的意思。否则,即便你提供的信息再多,别人根本就没听明白,你的信息也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说话条理清晰,才能简洁明了,符合说话的逻辑,也更容易被人接受。有条不紊要求说话语速适中,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说话时还要心平气和,说话才不会慌乱。
22UP成长宣言
语言表达体现一个人的能力,也体现一个人的心理素质。一个能够把自己的观点通过语言清晰地表达出来的人,才能够与他人更好地交流;一个能够在表达的过程中沉着冷静、有条不紊的人,才能够让他人敬佩。
语言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古人提倡说话要“立片言以居要”,就是说,说话要简明扼要,突出重点,切忌废话连篇。
有一次马克·吐温去听一位牧师传教,开始时他对牧师的演讲很有好感,准备把身上所有的钱都捐献出去。可是一小时过去了,牧师还没有讲完,马克·吐温就听厌烦了。他决定留下身上的整钱,只把零钱捐出去。又过了半小时,牧师还在没完没了地讲,马克·吐温决定分文不掏。等到牧师讲完了,他不仅不给钱,还从捐款的盘子中拿出两元钱作为浪费自己时间的补偿。
这位牧师本来要靠传教募捐的,却因长篇大论,惹得马克·吐温不满,最终没有募到马克·吐温的钱,还被马克·吐温拿走了两元钱。
由此可见,话并非说得多就有好的效果,而是要说得精,要做到有的放矢,简明扼要,重点突出。语言简洁,是指语言表达要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即简中求准,惜字如金。
几百年以前的一天,一位聪明的老国王召集了一群聪明的臣子,老国王对臣子们说:“我要你们编一本《智慧录》,好流传给子孙后代。”
这群聪明的臣子用了很长一段时间,最终完成了一部12卷的巨著。他们将《智慧录》交给老国王,老国王看完全书后说道:“诸位,我深信此书乃智慧的结晶。但是,它太厚了,我担心没有人会耐心读完它,再把它浓缩一下吧!”于是,这群聪明的臣子又经过了长期艰苦努力的工作,删减了很多内容,12卷的巨著变成了一卷书。可老国王依然认为太长了,建议他们继续浓缩。
于是,这群聪明的臣子又把一本书浓缩为一章、一页、一段,最后浓缩成一句话。当老国王看到这句话后高兴地说:“这才是真正的智慧结晶。每个人只要知道这个真理,我们一直担心的大部分问题就可以顺利解决了。”
这句经典的话就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丘吉尔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能在政坛叱咤风云的丘吉尔,不仅是因他有卓越的政治才能,还因他具有非凡的演讲才能。
在一次剑桥大学的毕业典礼上,整个大礼堂里坐着上万名学生,他们正在静静地等候着丘吉尔的到来。在随从的陪同下,丘吉尔准时到达了。他走上讲台,把脱下的大衣交给随从,接着摘下帽子,默默地注视着所有的听众。
一分钟后,丘吉尔缓缓地说:“永不放弃!”说完丘吉尔穿上大衣,带上帽子离开了会场。整个会场鸦雀无声,一分钟后,掌声雷动,现场的每一个人都在高喊:“永不放弃!永不放弃!永不放弃!”
这是丘吉尔一生中最后的一次演讲,也是他最精彩的演讲之一。
丘吉尔的演讲只有四个字,却博得了满堂彩,因为他的演讲没有一句废话。
要想说话含金量高,话语不仅要言简意赅,还得能切中要害。
中国伟人******同志作为一位杰出的领导人,其语言特点就是一针见血,往往几句话就能切中要害。他曾经和数不清的人谈过话,不少听过******谈话的人虽然各人都有不同的感受,但有一条是共同的,那就是:他的谈话很有“小平特色”——言简意赅,切中要害,没有大话、空话。
1975年,******找刚刚被任命为军事科学院政治委员的刘志坚谈话。这次谈话的特点是干脆利索、一语中的,且指点迷津。
刘志坚赶到******家时,看见张爱萍也在那里。******先和张爱萍谈话,刘志坚就坐在旁边。军委决定让张爱萍当好科技人员的后勤部长,******就告诉张爱萍说:“要让他们(指科研人员)安心搞科研,要解决他们(指科研人员)的后顾之忧。”虽然内容不是很多,但重点十分突出。
和张爱萍谈完话后,******便把目光转向了刘志坚:“你去昆明,第一条,首先要把军队的工作搞好;第二条,军队不能搞资产阶级派性;第三条,军队要同地方的派性彻底脱钩。”******说完,看刘志坚没有问题后就说:“那就这样吧。”于是整个谈话结束。
正是由于******谈话往往是言简意赅,一语中的,要领清晰,因此,事隔几十年后,刘志坚同志还对这次谈话记忆深刻,他回忆说:“就那么几条,条条重要,重点突出。让你很得要领。”
22UP成长宣言
一个善于语言表达的人,不仅表现在能够将自己的想法用语言完整地表达出来,更表现在能以最简洁的语言表达最完整的意思,并且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年轻人办事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快,是雷厉风行,是讲究效率,说话在做到这些的同时还要做到一语中的。
精心遣词,悉心表达思想
马克·吐温说:“恰当的用字极具威力,每当我们用对了字眼……我们的精神和肉体都会有很大的转变,就在电光石火之间。”说话需要注意精心遣词,恰当的用词不仅可以准确地表达我们的意思,还可以感染别人的心灵。
每个人都有一张嘴,有嘴就要说话,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通过说话来精确表达自己的思想的,有时候说出去的话,到别人的耳朵里却具有相反的意思。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就是说话时所用的词句不够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