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急之下,张之洞又改派潮军两个营,连同大批武器装备赴闽作战。尽管增援部队并未扭转败局,但张佩纶通过此事,彻底看清了李鸿章和张之洞两个人的本质:一个不以大局为重,值此国家危难关头,还打自己的小算盘,实在不是国之栋梁;一个深明大义,以大局为重,“筹济军事,不分畛域”,实在是朝廷柱石。因此,他在复电中高度赞扬张之洞:“老兄大公无私,不愧是经营八表的人。如果各省官员都像老兄这样做官做事,那么法军早就被打败了(使各省皆如公,法气必沮),可惜他们都不是老兄这样的人!”
悲情“张跑跑”
张佩纶被李鸿章忽悠了一番,不仅吃了败仗,还让朝廷经营十八年的福建水师全军覆灭!
福建水师始创建于同治五年(1866年),当时为福州船政局,该局发展到同治十三年(1874年)时,已拥有万年青、湄云、福星、伏波、镇海、扬武巡洋舰、飞云军舰等,后来又从国外购得了海东云、长胜、建威三舰,共有军舰11艘。
光绪五年(1866年)五月十五日,清政府诏令闽局轮船先行练成一军,福建水师宣布成立。到中法战争前,福建水师已经成为中国吨位最大的一支舰队。然而,就是中国最大的这支舰队,却在光绪十年(1884年)七月初三那天下午灰飞烟灭,沉落海底。
七月初二,法国远东舰队司令孤拔突然接到法国方面关于进攻福州马尾港的命令。法军就是要在清军麻痹的时候,搞突然袭击,然后打清军一个措手不及。
按道理,两军开战之前,开战一方是要向对方下战书的,但法军却不按套路出牌,直到七月初三上午,法军驻福州领事才向闽浙总督何璟下最后通牒:四小时后开战!
哎呀妈呀,这叫啥事啊?没有这么打仗的啊!
估计何璟被吓蒙了,抑或他脑子短路了,反正事过两小时,他才向张佩纶通报战情!
哎呀妈呀,来不及了,来不及了!这仗没法打啊!
情急之下,张佩纶赶紧差人去找法国远东舰队司令孤拔商量改期再战,但张佩纶想得太天真了,打仗就是先下手为强的事,人家不可能跟你商量好时间再打啊。结果,他的人走在半路上,法军就开炮了,而此时福建水师还未做好迎战的准备。
法军一开炮,船政大臣何如璋和副将张成撒腿就跑;闽浙总督何璟和福建巡抚张兆栋也躲进总督府里做缩头乌龟。
张佩纶这个书生,也被这突如其来的惊天炮火吓呆了,这辈子他哪里见过这个场面?如果不逃,必将死无葬身之地,于是他哭爹喊娘般地逃跑了。他一口气跑了20里地,直至听不到炮响声了,才躲进一个寺庙里。
就在他逃跑后的那一小时,福建水师的11艘军舰,就被法军击沉9艘,官兵死伤700余人。与此同时,福州造船厂也被炸毁!此战史称“马江海战”。
张佩纶不该逃跑,他因此背负了一个“张跑跑”的骂名。
在两军对垒的战场上,你要么选择战胜活下去,要么选择战败甚至战死,绝不能有第三种选择,比如逃跑。死是光荣的,虽死犹荣。逃却是可耻的,不可饶恕。就是这么临阵一逃,张佩纶也断送了他的政治生命。
张佩纶其实冤得很。一方面他是一介书生,不通军事,活该吃败仗;另一方面朝廷和李鸿章等人消极避战,战争发生后,李鸿章还坐视不救,他安能不败?再就是,他是朝廷各派政治力量,如李鸿章等妥协求和派以及某些朝臣和闽浙官员之间相互斗争的牺牲品,这些派别他都得罪过,他就是一个替罪羊和炮灰。
墙倒众人推。马尾江战役失败后,福建和京城官员纷纷上疏参劾张佩纶,甚至不乏恶意构陷他的人,而张之洞却在这时去电安慰他:“老弟,人这辈子不可能不犯错,也不可能不受挫。犯了错就要改正,受了挫就要挺住。总之,你要站直了,别趴下!”
感激之余,张佩纶主动上疏请求朝廷治罪。不久,朝廷将他革职,命他进京接受调查。第二年,又将他发配到察哈尔(今河北省张家口)充军。
三年之后,张佩纶返回北京,却走投无路。所幸的是,李鸿章向来爱惜他的才干,便把他揽入幕府,主管文书。因元配已故,张佩纶后来便娶李鸿章的女儿李菊藕为妻。后来,夫妻俩生了一个儿子叫张廷重,张廷重有一个女儿叫张爱玲。
几多年前的一对政敌,在经历了一场战争风波后,竟成了一对翁婿,这实在是一段很搞笑的传说。只是跟着李鸿章,张佩纶声名扫地。晚年,他郁闷而悔恨,低调而凄凉,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病故于南京,享年56岁。
张佩纶的遭遇源于那场战役,那次逃跑。
悲剧,福建水师。悲情,张佩纶。
兄弟同心不同命
张佩纶的人生结局,张之洞早在升任两广总督之前,就有预料。至于陈宝琛和吴大澂的人生结局,这里也略作一下交代。
陈宝琛的人生结局其实前面做过交代。在中法开战前,他同李鸿藻、张之洞等人一道举荐徐延旭和唐炯统办军务,因为失当,他被慈禧连降九级,从此闲居在家长达25年!直到慈禧去世之后,他才出山担任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
这是慈禧对他的报复,因为在四年前的“庚辰午门案”中,他没有听从张之洞的劝告,而执意向慈禧上了那道锋芒毕露的附片。也就是说,出于报复,慈禧把他封杀了25年!
吴大澂(1835—1902年,江苏苏州人)的人生结局要比陈宝琛好一些。光绪十年(1884年),他会办北洋军务不久,朝廷就令他赴朝鲜抵制日本的侵略活动。次年,他回国赴吉林会同副都统依克唐阿与俄使查勘侵界,力争主权。也就是说,他躲过了这一劫。
光绪十二年(1886年),张之洞挤走了广东巡抚倪文蔚,因为倪文蔚跟他不和,凡事掣肘。倪文蔚走后,他通过关系把吴大澂调到广东升任巡抚,这是他对吴大澂的保护。
光绪十八年(1892年),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后,吴大澂接任湖南巡抚。两年之后,他们还结成了儿女亲家:张之洞的二子张仁颋娶了吴大澂的女儿。
在张之洞的佑护下,吴大澂一直都是安全的,可在中日甲午战争时期,吴大澂主动率领万余湘军北上抗日,结果一败涂地,湘军尽覆。吴大澂欲拔剑自裁,却被部下劝阻,他一声悲叹:“我实在不是领兵打仗的料啊,请朝廷严惩我吧。”朝廷认为吴大澂“徒托空言,疏于调度”,于是降旨将他革职,永不叙用!
张之洞、张佩纶、陈宝琛、吴大澂兄弟四人,同是清流愤青,也同心同德,但就是不同命。最明显的是,张之洞和他们同时做了同样的事,命运的结局却不尽相同。比如,张之洞同时和张佩纶、陈宝琛举荐徐延旭和唐炯,张之洞和陈宝琛同时在庚辰午门案中上疏言事。张之洞做了这些事,非但没有受到任何惩罚,反而深受慈禧倚重,不能把原因简单地归结于他和慈禧的私人关系,我想这里有更深层的原因值得探索和深思——做官处世之道。
宣战
法军的野心和胃口很大,他们在歼灭福建水师之前,就向台湾基隆港开炮了。
光绪十年(1884年)六月十五日,法国远东军副司令利士比率领4艘军舰和千余士兵进攻台湾基隆。台湾虽然告急,但台湾巡抚刘铭传(1836—1896年,安徽合肥人)是淮军著名战将,他早年跟随李鸿章屡建军功,也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因此在面对强悍的法军时,他不慌不忙,果断采取“诱敌陆战,两面夹击”的策略,大败法军。
法军战败后,再次向清政府提出议和,但这次清政府没答应。法军因此怀恨在心,便于七月初三突然发动马江海战,并歼灭福建水师。
顺便插一句:也就是在这一天,张之洞被朝廷正式补授为两广总督!
台湾基隆被侵略,福建水师被歼灭,清政府就是再软弱无能,也不能不吭声。于是,在七月初六那天,软弱无能的清政府,终于发出了长埋在心灵深处的吼声:法国,你欺人太甚!你以为我们大清好欺负是吧?还是以为老虎不发威就是病猫了?告诉你,你错了,从今天起,我们要对你开战!开战!
清政府宣布对法开战后,法军也加紧了对台湾的侵略。
八月十三日,法军又派出10艘军舰猛烈进攻台湾基隆。面对强敌,刘铭传没有和他们硬碰硬,而是放弃基隆,退守沪尾。因为沪尾地势险要,进可攻退可守。况且法军只善水战,不善陆战,一旦陆战,就势必完蛋。
八月二十日,法军占据基隆后,又对沪尾发起了攻击。果然,他们一进入沪尾丛林,马上就不灵了,很快被预先埋伏在沪尾北、东、南三个方向的三支清军合力截杀。这一仗,清军歼灭法军300余人,俘获14人,斩首25级,迫使法军败退基隆。
法军战败后,又向清政府提出议和,但又被清政府拒绝。法军碰了一鼻子灰,却又谋划报复和反扑。法军就像一只打不死的猎狗。你只要没打死它,它就会蓄势待发,然后伺机反扑过来咬你一口!
果然,九月初五,法国政府强令全体远东舰队,封锁台湾所有港口,断绝台湾进出的所有交通路线,意图困死刘铭传部。
再显本色
危急时刻,清政府发出严旨命令直隶、两江、闽浙、两广、云贵等督抚,竭力援台,不得坐视。这时,戏剧性的一幕又出现了。刘铭传的老上司李鸿章,又像两个月前拒绝援助张佩纶那样拒绝援助刘铭传:“北洋舰小不以足抵抗法军巨舰,无从赴台援战,不能救也。”这个理由看起来很没创意,但朝廷却没能把他怎么着,刘铭传却不得不对他的老上司产生看法。
刘铭传因为厌倦了官场上的你争我斗,尔虞我诈,早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就以养病为由在家赋闲,至今已有13年了。
光绪十年(1884年)五月,当台湾告急时,朝廷这才想到了他,于是召他督办台湾军务。刘铭传在赴京受命途中,特意去天津拜见了老上司李鸿章。李鸿章劝他不要去台湾御敌,而是希望他留在天津帮办军务。
刘铭传嘴里表示感谢,可心里早就拿定了主意,到达北京后,他就上了一道《遵筹整顿海防讲求武备折》,不仅提出对台湾的防御建议,也对妥协求和的人进行了批评。清政府肯定了他的主张,并任命他台湾巡抚。
闰五月二十四日,刘铭传抵达台湾后,就开始积极备战,因此他屡屡战胜法军。刘铭传在奏折中批评妥协避战,到达台湾后积极备战,还屡屡获胜,这显然违背了李鸿章“暗中协力,保全和局”的思想,恐怕这也是李鸿章拒绝支援他的原因之一。
张之洞的做法却和李鸿章大相径庭。虽然张之洞和他政见不和,也深知刘铭传是他的部将,但国难当头,他丝毫不夹杂个人恩怨,也没有任何派别之见。
早在法军向台湾基隆开战的第八天,他就在广东内忧外困、军械奇缺的情况下,选派船只运送1400支洋枪及其弹药和2万两银支援刘铭传,并且转告他说:“我会竭尽所能支援你粮饷军械,并会和你保持通信。如有保台良策,我也会及时相告,请放心。”
接到朝廷援助台湾的命令后,张之洞又在广东财力拮据,甚至负债的情况下,紧急筹备了30万两银运送台湾,并派船只向台湾运送大批枪支弹药,但台湾所有的交通线路都被法军封锁,未获成功。
据统计,中法战争期间,张之洞一共支援台湾饷银约40万两。比及李鸿章的小气,张之洞的做法显然是深明大义,大公无私,顾全大局。也正是因为有了他的鼎力支援,刘铭传才一次次打退法军的侵略。 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名臣。有担当、有作为,也有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