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华夏政府里的一些特殊力量如龙组等,很多成员甚至是领导都是出自龙虎山。当然一些世俗的产业也或多或少的有些涉足。
所以作为龙虎山掌门青山道长的二弟子,有时就要充当一下救火员,下山解决一些棘手的问题。当然不可避免的在世俗中结交了一些朋友。
苏雅就是苏氏集团的千金小姐,也是张风在世俗中比较要好的朋友,而李玲当然也就是张风另外一个好朋友的女儿。
一见到张风,苏雅就委屈的将山下发生的事情像张风倾倒。张风听了也暗自惊讶不已,苏雅这丫头的修为,张风可是一清二楚,就算他自己也没有把握不动手就把苏雅摆平,更何况听苏雅的意思,那位道士根本就是靠一股奇特的力量就将苏雅制服了。
那至少要到师傅那种境界才能做到的事情,什么时候龙虎山出了一位这么厉害的年轻高手,自己怎么一点都不知道。
好生安慰了苏雅后,张风也严严的告诫她们两人千万不要去招惹那位年轻道士,看到张风的表情如此严肃,苏雅不服的问到:“难道连张伯伯都打不过他吗?”在苏雅的心里张风可是绝代高手,连他父亲都不是张风的对手,更何况那个臭道士。李玲也一副期待的看着张风。
虽然张风很想说自己可以,但是他知道按照苏雅的描述,一位能够通过自身散发出来的力量就可以束缚苏雅的人,至少已经达到了先天境界(先天境界是武者的称呼,对应的是修真者炼精化气境界)。
而他现在只不过还在后天的境界苦苦挣扎,如何能是先天境界的对手?
张风无奈的摇摇头说到:“或许我师傅可以打败他!”如果他知道他说的那位道士是张道陵的弟子,不知道他是否还是这样说,或者干脆找个地缝钻进去。
“啊!”两位美女,不禁同时发出惊呼声。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那位色色的看起来很平凡的道士竟然这么厉害,可以和龙虎山派掌门相提并论。
看来想找张伯伯替她们出头教训教训那臭道士已经是不可能了。两位美女完全没有了刚来龙虎山的兴奋劲,匆匆的在张风的带领下,走马观花的看了龙虎山。然后向张风传达了各自父亲对张风的问候,以及希望张风能在适当的时候相聚,匆匆回家了。
刚刚送别苏雅和李玲,张风就看到静胜那稍微有点显胖的身体,正屁颠屁颠的向他走来。作为当今龙虎山派掌门的二弟子,张风还是知道点龙虎山更深层次的事情。比如向他走来的这位年轻的胖道士,张风就知道他是他从未谋过面的师祖的关门弟子,他们都在龙虎山的后山修炼,但是那个地方被仙阵给覆盖了,据说那里住着都是龙虎山派的前辈们,都是神仙般的人物。
张风一直都很向往那个地方,可惜那里只准师傅和几位师叔出入。当然以张风的修为就是让他进去,他也无法开启仙阵,毕竟他还是凡人之体,后天之躯。
“师叔好!”见静胜果真向他走来,张风连忙毕恭毕敬的问候道。龙虎山派也是非常尊师重教的门派,虽然静胜道长只是一位十五六岁的小道士,但是张风却丝毫不敢怠慢。
“原来是明德师侄啊!请问青山师兄在吗?”明德是张风的字号。
“在的,师傅正在殿内修炼呢!”说毕张风朝后殿指了指。
“谢过明德师侄,我找青山师兄有点事情,先告辞了!”说完静胜向张风点点头,又匆匆地向殿里走去。
撇下张风一头雾水。嘴里喃喃道,“今天静胜师叔怎么转姓了,态度这么好!”以前静胜占着自己是青山的师弟,又经常和龙虎山传说中神仙般的人物生活在一起,尽管在那里也只是看门,但是那也够他牛了。以前他从来不会正眼看这些师侄,可如今刚刚受过张明这位老祖宗的教诲,哪敢再有半点嚣张啊!
青山是在四十年前他师傅退位后,当上掌门人的,在二十年前青山经过不懈努力终于进入了先天境界,也就是炼精化气初期,所以虽然青山现在已经一百多岁了,不过面容看起来却如六七十岁般年轻,如果不是那雪白的发须,估计谁也不会相信青山已经是一百多岁的高龄了。
此时青山也正在为刚才后山冲天而起的灵气感到惊讶,正准备去一探究竟,毕竟青山也算是真正的修炼之人,对灵气的感应还是非常敏感的。见静胜来找他,二话没讲就和静胜往后山走去。一边走,静胜一边将发生的事情向青山作了一番说明。
这边静胜讲的是兴高采烈,那边青山听得是热血沸腾,眼前似乎已经看到了灵气扑鼻的仙丹,灵力十足的仙剑。
不一刻静胜和青山就来到了后山的道观,进入主殿后,发现那些两三百岁的老道士们此时正像小学生一样,盘坐在蒲席上,认真的听张明讲解道法。
场面看起来非常滑稽、奇特,一群发须洁白,鹤发童颜的老道士求知若渴的盯着双腿盘坐在座蒲上,一脸柔和的年轻道士,认真地听着,甚至有些老家伙还拿出了小本本,记起了课堂笔记。
一句句玄妙的天道之言,让这些老家伙听得如痴如狂,门外的青山和静胜也早已加入了听道的学生行列。可怜的静胜和青竹由于修为还比较低,无法了解这些深奥的天道,充分发挥了好记姓不如烂笔头这句名言的真谛,不停的龙飞凤舞。
其实不仅仅静胜和青竹两位小道士听不懂,就连修为达到炼精化气中期的张天祐也有很多暂时无法理解的话。其实也难怪他们,张明是什么样的修为,他可是已经是炼神返虚的高手了,更何况他的授业老师可是已成仙人的张道陵,他在自己离去之前可是把自己所有的知识都传授了给张明。
可以说张明现在早已经拥有仙人境界的知识和见解,只不过修为还停留炼神返虚后期而已。
正如一位懂得舞刀弄剑的技巧的小孩子,却无法拿起那沉重的大刀巨剑而已。如今叫如此一位学识渊博的张明来教授这些最多也就炼精化气中期的后辈,还不是手到擒来,易如反掌。
只是可怜了这些听课的老道士们,被张明的知识炮弹轰炸的头昏脑胀,也平生第一次感到原来自己是这么的无知,简直是修真界的耻辱,龙虎山派的败类。
“其他门派的道士还没有机会听到这么玄乎的天道呢!”这样自我安慰过后,这般家伙终于没有咬舌自尽,静下心来认真地听讲。
“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人皆恶之。刑祸随之。吉庆避之。恶星灾之。算尽则死。
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夺其纪算。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言人罪过。月晦之日。灶神亦然。
凡人有过。大则夺纪。小则夺算。其过大小。有数百事。欲求长生者。先须避之。
是道则进。非道则退。不履邪径。不欺暗室。积德累功。慈心于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怀幼。昆虫草木。犹不可伤。宜悯人之凶。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救人之危。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不彰人短。不炫己长。遏恶扬善。推多取少。受辱不怨。受宠若惊。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
所谓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卫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
太阳悄悄地下山了,但是所有的道士都沉浸在那玄而又玄,奥妙无比的天道里,一整天的讲道让很多道士心中的不惑顿然开解。所有人的见解,知识完全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几乎每位道士都发现自己竟然不知不觉中修为提高了一个境界,本来修道讲究的就是顿悟,他们这些修炼了数百年的老道士,其实本身酝酿的法力,吸收的天地的灵气早已非常充沛,差的就是这瞬间的顿悟,如今张明的妙语就如春天里的一场细雨,让种子纷纷破土而出,开始了在阳光下的生活。
当然静胜和静意这两位后天之躯的小道士当然没有办法做到这一点,毕竟张明所讲的对于他们来说实在是太深奥了,太玄乎了!不过张明所讲的天道却深深的被他们烙在脑海里,对他们以后的修炼起到了极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