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铺子里等了一会儿,陈氏几人才来。李志高和李志远则去买其他东西去了。
陈氏三人刚进来,王覃沐几人就问个不停,陈氏满脸喜色,“先生都收了!”
两个孩子都争气,先生经过一番提问,觉得两个娃都不错,特别是老大,夫子还夸过呢!
王覃沐姐妹虽然也觉得王从晖和王从华不会被拒,但真的确认后很是为自家哥哥弟弟开心。
陈氏给王从晖和王从华人买了两套新衣服,料子比之前买的要好得多。在学堂不比家里,总要穿得体面些,陈氏在这方面还是分得清的。
王从晖心里有些过意不去,“娘,穿得就行,不用这么好的。”
王从华也道:“有新衣服穿就成,不用特意买多好的。”
王覃沐道:“读书可是很费头脑的,当然要吃好穿好,大哥,小弟,你们放心,等会儿我们几个也买上一人一套。”
王青青也道:“阿妹说得对!好好读书才是正经事。”
两兄弟买好衣裳后,王覃沐,王青青,王苗苗几人也一人买了一身,陈氏原本不买的,被几个孩子也劝着买了一身。这买衣服就花去了五两多,因为王从晖和王从华的衣服料子好,就花去了四两多。
几人又去买了些肉干,小吃之类的,王覃沐一边挑一边道:“在外面不比在家,那学堂又离市区较远,平时你们买这些也不方便,现在就多买一点。”
在镇上的学堂,来回不方便,只有休沐的时候才能回家,平时吃住都在学堂里。
陈氏也叮嘱道:“要多注意身体,想吃什么就跟娘说,回家娘就给你们做。”
两兄弟点点头,一一应下。
几人又去看了青砖黑瓦,只是找了好久也没有找到。又想着还是先等找好盖房子的人再说,可能他们更熟悉这些门路,最后只能作罢。又沿路买了些肉和菜。
等找到李志高兄弟俩,几人送王从晖,王从华和李志远进学堂,陈氏又对李志远道:“志远,从晖,从华两兄弟就麻烦你多照看一下,他们第一次离家,婶子不放心。”
“婶子放心,都是一个村子,照料是应该的。”李志远说完就带着王从晖两兄弟进去了。
陈氏在一旁依依不舍地看着,王青青和王覃沐劝了几句才离开了。
“对了,婶子,你们盖房子找好人家了吗?”在路上李志高问起建房子的事。
“这倒没有,原本是想着叫我们村李厚叔来帮忙,只是这两天他们去他外家做活了。一时倒找不到其他人了。”村里的李后帮人建了十几年的房子,在村里谁家建房子都会叫他,只是近来不凑巧,他去接了他外家的活,而且这三进的四合院,在乡下也比较少见,李厚可能盖不出来,还是得请专门盖这种的来好。
听说他们家想盖成三进的四合院,李志远有些惊讶,“三进的四合院?在咱们这好像只有邻村青山村的老于头会盖,他以前还在镇上帮人家盖呢!你们可以去问问。”
“那志高哥,今日你可要忙别的,要不带我们去看看吧!”王覃沐道,想着早点把这事给了结了。
今日正巧没事,李志高也就乐的帮忙,把车赶进了青山村。
问过青山村的人,找到了老于头的家,也是两进的青砖瓦房,果然不论什么时候,有一门手艺活总是会吃香得多,这老于头干了几年就能挣下这份家业。
几人上前叫了门,正巧老于头在家,几人说明来意后,老于头答应了下来,他们团队有七人,他的两个儿子外加四个徒弟,一般都建屋建舍他的能给你包圆了。
王覃沐打算建个三进的大宅子,外间五间正房,内院两进都是东西厢房和正房各两间,左右各有耳房两间,四面得有抄手游廊相连。左右屋子中间引进一条小湖,湖上建个十字廊桥,以十字廊桥和假山小径连通往来,廊桥上建廊亭,将屋子前后院分隔开来。
老于头在镇上建房这么多年,也有见识,知道王覃沐打算建个镇上的那种,又稍微有些不同,他略思考一下,道:“倒也是建得出来,只是我还得先去看一下地,才好做打算。”
王覃沐点点头,又道:“我们这房子打算用青砖砌,以糯米水混泥黏合,就跟砌城墙一个道理。不知于老伯会砌吗?”
老于头摸摸头,笑了,“这不巧了,我跟我儿子几个去年才去北方给官爷们修过城墙呢!只是青石价贵,却好砌,你们确定要用青石砌?”
“当然。”
老于头两手一拍,“那行,这青石料子也不用担心,咱们这附近山场就有,离咱们这儿也就四十里地,就是贵,车马骡子拉到这儿老费钱了。明儿个我就去看看,要是没问题的话,就可以开工。”
这些钱不是问题。难怪在镇上找不到这些买青砖黑瓦的,原来是在山场上,王覃沐暗笑自己孤陋寡闻。
商量好了事情,几人就回了村子。到家陈氏给了李志高三十文车钱李志高不要。
王覃沐道:“志高哥就收下吧!你忙活一天了,还帮我们解决了建房子的事,这些钱都算不得什么!”
“这都没什么,左右我都要送志远一趟的,都是顺路,乡里乡亲的,这点忙都是小事。”
“这对我们来说可是大事,志高哥要不收下,下回可不敢麻烦你了!”
李志高这才收下。要王覃沐说,这村子里的人都挺好,就是有个毛病,就是太客气了,每回给个钱都要说半天才肯收。
第二日一大早,老于头和他的徒弟就来了,先瞧了瞧地。
“王师傅,你们先过来吃点东西吧!”还好王覃沐提醒陈氏多做点早餐,怕不够吃,几人昨天就包好了包子,今早一蒸就能吃到热腾腾的包子。
老于头见着房子盖得成,也没和王覃沐客气,“地方够大,离水也近,引水入湖也行得通。”
王覃沐点点头,示意他说下去。老于头吃了两口包子道,“我算过了,就按你昨天说的那样,”这屋子前后,光青石柱就得二十四根,每根半吊子钱,就是十二两银子了,再加上青石板,砖,瓦,四块琉璃,八根大梁,光着材料费就得五十多两。至于这工钱我和我徒弟儿子一共七口人,包吃不包住,大概一个多月就能把这房子给盖起来,不过用青石虽然速度快,可累人,我算你五两银子,不过你伙食可得给我们吃好点,不然我们没力气干活。”
这琉璃是王覃沐后来想起的,想着用琉璃会让家里亮堂些,倒也没在乎这钱了。王覃沐微笑道:“于师傅在这十里八村也是出名了的实在,这样一看果然不假,这样吧!你做的活计多,这些东西都熟门熟路,屋子的门窗和屋内的桌椅等物,我也一并包给你,连材料加工钱我算你七十两,还有你帮我从石场里运点碎石回来,和着泥巴砌道围墙出来,还是跟砌成墙一样道理,这道围墙要高六尺,每面墙开一道小门,材料加工我算了你十两。”
老于头听得心里的小算盘打的飞快,知道这里面要是安排得好,他的赚头已经不下十两,光这一单活计,就够他吃喝两年了,心里虽然疑惑村里还有这样大手笔的人,但到底不似婆娘那样多嘴,能赚这么多已经是超出想象的了。
陈氏见谈得差不多了,起身跟两人道了声稍待,陈氏进到内屋,从贴身的荷包拿起五十两的银票,转身出来递给了老于头,“于师傅,这是五十两的定金,等屋子建好后,我再付你另外的三十两。”
老于头激动的得红光满面,好久没接到这样的大单的,接过银票笑道:“你们放心,大家都是爽快人,明儿个一早我就带人来打地基,保证一个多月后你们有新房子住。”
陈氏带着王覃沐又道谢。
送走了老于头,王青青关上了院门,走进屋里,陈氏和王覃沐正在数钱,陈氏看着越来越少的银子,叹道:“这银子可不经花,建个房子就用去近八十两,这两天花销也大,就剩两百多两了。”
王青青以前从来都没有想过会有一百两银子,今天竟然一下子花去近一百两银子,不免有些感慨,“一个月前,我都没过会有这一百两银子呢!还能住新房子!”
王覃沐看着她们,“以后我们还会有更多的钱,用完了再挣,阿娘,阿姐,你们忘了家里还养着兰花呢!”
王覃沐的话倒是提醒了陈氏,“最近家里人多,可得把兰花收好了,不然要是有哪个眼热的偷走了怎么办?”
自从上次王覃沐把兰花带回来后,王家众人都小心照料着,特别是陈氏,一天要去看三回,生怕这花有什么不好的。
只是家养的毕竟比不上野生的,那几株兰花长得较慢,现在还不能拿去卖,倒是辛苦了王覃沐,光侍弄兰花就要花好多心思。
鉴于明天就要打开始地基,陈氏去里正家借了牛车,还好这次也买回来一些米面肉食,倒是够吃好几天了。
给泥瓦匠包吃是指早中晚三顿正餐,外加早点。干体力活的人食量大,陈氏和王青青晚上和好了白面,王覃沐在一旁剁肉馅,也幸亏在初春,不怕食物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