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韩雨烟的话,余景洛不由得楞住。
“怎么可能?不会的不会的…泠汐就只是一直拿我当…当哥们儿似的,不会有那种想法的,我太了解她了,要是她有这种想法,我又怎么可能不知道呢,而且她那个嘴,管不住的,她那种性格,骗不了人的,就是朋友啦我们。”
韩雨烟一边吃着饭,一边静静地听着余景洛说话,等到他说完,韩雨烟咽下食物,清了清嗓,回应道:“这就未必了,从历史到今天,男人从来未曾真正了解过女人,男生也从未真正了解过女生,或者说男性只是敷衍了事、自我中心地将事情简化,在自己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将事情用自己的逻辑自我安慰,女性很多时候是以感情驱动思维,感性驱动理性,而多数男性则往往相反,思维优先于感情始动影响潜意识与行为,大多数的时候男性都是想着讲那满嘴的道理和无穷无尽的逻辑分析,总是想把一件事归结到逻辑性严密的理性框架内,以理性为出发点试图去捕捉和阐释以感性为出发点而产生的行为和感情,其成功率和准确度可以说是微乎其微。A站在A自身的角度去推理分析解释B无论如何都是沉浸在自我解读带来的自我满足与自我沉浸之上的自言自语,外置化其心理活动或具象化为语言往往就会表现为鸡同鸭讲,南辕北辙。不将自己完全地带入或是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是难以对某些更深层和更隐秘的存在有所接近的。因为出发点就有所差异,而且不是所有范围内的事情都可以用逻辑和思维去感知与分析,用到这些去感受的只是非常之微小的一部分,人大部分的时间其自身行为背后的动机往往微妙不明、难以用具体和直观的语言来表达。背后的无意识和不可为他人道,或者说就算道也道不明的情感、情绪才是一切的动机和源泉。而人类本身也是善于矫饰的动物,对于某些事物可以经由自我麻痹、自我欺骗或者说故意地视而不见,将需要理解的对象简单化,符号化。无论是恋爱时还是结婚后,看见女性生气,很多男性只会不耐烦地说‘呀,你怎么又生气了。’不会想着去从真正从情感和和细腻的角度去设身处地,严格来讲,除非从某种意义上具备某种超然的感性与觉察,大多数人难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与换位,不然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成天想着寻找灵魂伴侣、去读书、听音乐、看艺术展?人多数时候在这个在理性和社会充斥着的暴力的、简化的、低智甚至是反智的语言中寻找不到共通共鸣,人需要某种更高层次的更富有深度的联结,而图书、音乐、绘画则都是直接作用于人的感性世界的,至于电影、电视剧,也还是需要一定程度上主动调用感性的,不过也有很多人具有天生的对情感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