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078200000006

第6章 “幸福第一道” 怎样能得到端正美丽的外貌?

佛言:“妙慧!菩萨成就四法,受端正身。何等为四?一者,于恶友所不起嗔心;二者,住于大慈;三者,深乐正法;四者,造佛形像。”

一个人相貌端正庄严,容易取得他人好感,进而摄受度化对方。就好比我们所看到的佛菩萨像,都是法相庄严,散发慈悲之美,让人看了不禁要心生欢喜。而这都是由于佛菩萨在因地修行时成就了以下四法,所感得的果报。

一 不起嗔恨心

佛教讲“怨亲平等”,遇到不友善的人、不如意的环境,听到不入耳的语言,要能给予包容。学佛要先学处世,所谓“做事要做难做之事,处人要处难处之人”,事情难做,交由我来做,就是能承担;不好相处的人,与他融和无碍,就是会做人。处世能有这种大丈夫的气概,人生就会有进步。

过去,有一间禅堂里遭小偷,同参向堂主报告,希望堂主能开除他,没想到,堂主只是轻声回应:“喔!”并没有采取任何动作。

过不久,小偷又再偷窃,大家开始起哄,再次报告堂主,但堂主还是没有开除他;而后小偷又再偷,大众实在忍无可忍,就对着堂主高喊:“堂主既然不开除他,那就我们离开吧!”不得已,堂主只有答应让他们通通都离开禅堂,并淡淡地说道:“你们人格都很健全,到哪里都可以生存,小偷心态不健全,出去会危害社会啊!”小偷听了非常惭愧,从此以后便改过自新。

面对世界上不健全的人,只要我们心量宽大,就可以感化人。所以,包容是世间最美好的事,给别人一点空间,一点谅解,一些包容,对自己、对他人都会有帮助。用包容的心看待一切,一切就在我们的心中,世界就是我们心里的世界,众生就是我们心里的众生。反之,不能包容,心生嗔恨,也就要纷争不已。

说到“嗔心”,综观生气的人,哪个是美丽的?他们面露凶光,口出恶言,看起来就像鬼魅一般,令人不喜,当然就谈不上所谓“端正”了。

《大智度论》云:“嗔恚其咎最坚,诸心病中,第一难治。”嗔心是心病之一,尤其是心病中第一难治。所谓“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大自然界中,地动是可怕的,风动也很可怕,但心中的嗔火一动更可怕,人的嗔心一起,往往失去理智,顾不得人情义理。

《佛遗教经》说:“嗔心甚于猛火,常当防护,无令得入。劫功德贼,无过嗔恚。”嗔恨心犹胜过猛火的威力,不但使人无法得到端正之身,甚至毒害法身慧命,烧尽善根功德,实为障道因缘,所以人人都应谨慎防护。

有一天,舍利弗见到一位久未谋面的朋友,甚为惊讶地说:“哎呀,你是怎么了,面相怎么变得这么凶恶?”

朋友回答:“我最近正在雕刻罗刹鬼面。”

所谓“诚于中,形于外”,由于不断地揣摩罗刹青面獠牙的形状,面容也就逐渐变得凶恶起来了。后来,这个人在舍利弗的建议之下改刻佛像,因为时常忆念佛像的庄严,人渐渐地就变好看了。之后他和舍利弗再见面,舍利弗欢喜地说:“哎呀,你现在变得好庄严啊!”

所谓“万法唯心造”,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形象,一个人经常起嗔心,就会展露凶相;心存柔软,则也会给人慈祥的感觉了。

经上说:“心如工画师,能画种种物。”我们的心能将自己雕塑成贤圣或凡夫,因此要想成就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只有靠自己去塑造。

有一个小姐想要跳河自杀,刚好遇到一个老和尚把她救上岸来。

小姐伤心地说:“你不要救我,我活在世间一点意义都没有,父母把我生得这么难看,村里的百姓都不喜欢我,闲言闲语实在让我受不了呀!”

老和尚就说:“人的生命有两个,一个是自私的生命,一个是为众的生命。凡事只想到自己的人,就是自私的人,刚才那个跳河自杀、自私的人已经死了,从现在开始,你要做第二个生命,不要只想到自己,要多为别人设想。”

这位小姐听了老和尚的慈悲开示之后,欣然接受老和尚的教导,从此,只要见到老弱残障,就会主动前去服务,因而博得大家的赞赏:“你好有爱心!”“你好发心!”“你对人这么好!”

她一听,心怀欢喜,渐渐地,面相也就改变了,精神显得饱满,气质变得优雅,村庄上一位有为的青年开始对她展开追求,地方上的乡长见此,还特地前来为他们祝贺。后来两人结为连理,这位小姐成了一个贤惠、幸福的女人。

一个人若能减少嗔心,生命就会随之升华。所以,遭人怨怪时,不必急于怪罪世间人待我不好,换个角度想:是我的慈悲心不够、我的柔软心不够、我的恭敬心不够,是我太过自私……心念一转,态度一变,心胸就会变得宽阔起来了。

二 安住在慈悲中

如何得到端正身相?除了不嗔,还要住于大慈之中。慈,是给予众生快乐;大慈,就是随时随地给予一切众生快乐,没有亲疏远近之分。不嗔,是消极不生心病的方法;住于大慈,则是积极治疗心病的药方。

所谓“心猿意马”,平时我们的心总是如猴子般跳来跳去,像马一般跃动不停,要如何才能安住身心呢?

《金刚经》中,长老须菩提问:“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陀言:“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也就是要我们不以六尘的境界来安住自己,因为六尘的境界(色、声、香、味、触、法)是会改变的。好比看戏,戏有落幕的时刻;又如美色,美色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逝去。那么,应该安住在哪里呢?《入菩萨行论》有句话:“眼看众生时,诚慈而视之。”就是要我们安住在慈悲中。

俗话说:“仁者无敌。”在佛教来说,也就是慈悲没有对手。嗔心生起时,慈悲是最好的对治方法,慈心能降伏一切恶事。恶人以棍棒打击我们,用拳头挥打我们,若再回以棍棒、拳头,不就和他一样?反之,一个人能展现慈悲的风度,同情、宽恕恶人,才能真正地降伏对方;所谓“柔能克刚”,慈心才可以降伏一切邪恶的力量。所以,我们要在慈悲上安住,在仁爱上安住,在恭敬上安住,在和平里安住;有佛法之处,就是我们安住的所在。

慈航菩萨曾对我说过一个关于他自己的故事。当他在鼓山担任衣钵(丛林中的职事名称)时,有一天上厕所忘记带卫生纸,就向隔壁如厕的一位茶房头索取,这茶房头是个坏心眼的人,他把用过的卫生纸递给慈老,弄得慈老一手肮脏。茶房头这样捉弄人,换作别人一定很生气,可是慈老没有,过了也就算了。

有一天,慈老正在搬寮房,那位茶房头来了,慈老对他说:“你来得正好,请你帮我看守一下东西,我把这条棉被先搬过去,马上就来。”

不一会儿,慈老回来,发现他抽屉里的一百元银洋少了六七十个,正当觉得奇怪时,心里想:这若不是茶房头,还会有谁呢?但想到揭穿了他的恶行,必然对他的名誉会有很大的影响,钱少了会有再来的时候,但失去名誉的人,又怎么恢复清白呢?想到这里,慈老也就装作不知道而没有开口了。

过了一会儿,茶房头向慈老告辞,临别时,慈老拿出十五块银洋送给他,然而茶房头却不肯接受。于是慈老就说:“人生要互相帮助,现在我当上了衣钵,每月可以领到二十元的单银,你拿一点去用没有关系。”这么一说之后,茶房头才愿意接受。

不久,寺中很多人纷纷怀疑茶房头哪来这么多的钱,但是茶房头逢人就说是慈航法师送给他的。当中有人就跑去问慈航法师事情的真假。如果换作别人,早就揭发茶房头的窃盗恶行了,但宽宏大量的慈老,始终不肯说一句茶房头的不好。

佛法的根本是慈悲,古云“不忍人之心”,也就是慈悲。慈悲,不一定你是我的亲眷,或是我的同乡、同学、同事,我才对你好;没有任何因缘关系的人,我也要对他慈悲。将一己的私爱,升华为对一切众生的慈悲,也就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了。

三 欢喜有益于人的正法

在佛教里,宇宙万有,无论是大如三千世界,或是小如芥子微尘,都称之“法”。正法,即正确的法,不偏不倚、中道之法,也就是能让人开法眼、生智慧、得涅槃的佛法。像是“因果轮回”、“缘起性空”,乃至苦集灭道“四圣谛”,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寂静涅槃“三法印”,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等等。

简而言之,有益于人的,就是“正法”;无益于人的,就是“非法”。一个人的未来如何,是正是邪,关系重大。人之所以烦恼痛苦,往往由于自己经常在“非法”之中打转,例如贪财、贪名、贪利等等。欲壑难填,人生又怎么会不苦呢?

虽说吾人应乐于正法,可是许多人不仅在非法中打转,还欢喜听闻邪法。像现在的报章媒体,每天净报导些胡作非为、八卦绯闻等负面新闻;你做好事,他不替你发表,你做坏事,他就大肆报导。问他为什么这么做?得到的答案都是:观众喜爱!

过去,有一位记者为了佛光山和山下农民过路的纠纷,特地上山来采访。当时,我们准备了许多的剪报和资料提供给他参考,并且告诉他,佛光山最初是没有这条道路的,因为佛光山是私有地,一般人不能随意进出,不过由于我们是佛教徒,基于慈悲的精神,也就在边界开了一条便道给农民出入。

可是第二天文章一发表,这位记者竟然写说佛光山要把路堵起来,不给人方便,山下的农民也就纷纷前来向佛光山抗议。事后我问记者:“你怎么可以这样报导呢?”

他说:“我报导佛光山好,没有人看,一定要说佛光山不好,大家才比较爱看呀!”

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人心最坏的就是欢喜听人说坏,不欢喜听人报好,但是我们学佛的人,应该要欢喜听到人家做好事,欢喜听闻正法,而不欢喜邪法、邪道。

过去有一位沙弥晚归,不得进入城中,便在城外的树下打坐,等待明日到来。三更半夜,突然来了一个面目狰狞的恶鬼,要将他给吃掉。

沙弥面临生命危险之际,镇定地说:“我和你没有冤仇,又相隔这么遥远,你为何要吃我呢?”

恶鬼一听,心生疑虑,就问沙弥:“为什么说你和我相距很远?”

沙弥回答:“我是修道人,你吃了我之后,我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但是,你的恶念恶行,却一定让你堕入地狱。这不就相隔遥远了吗?”

恶鬼听了沙弥的话之后,知道邪不胜正,便惭愧离去。

一个人不能奉行“正”道,走入了“邪”道,也就很危险。所以,在佛教里,所谓的“八正道”,就是教人要奉行八种正法,正见,即正确的人生观;正思,即正确的思考;正语,即正直的言语;正业,即端正的行为;正命,为正当的工作;正精进,是正当的勤奋努力;正念,是清净的意念;正定,是正确的定力。

“八正道”是生活中人人应当遵行的道德准则,吾人若能深乐正法,便能建立圆满的人生了。

四 恭敬诸佛,即心即佛

为什么要造佛的形像?难道是佛要大家到处打造他的形像、膜拜他的形像?其实,造佛形像并不是树立偶像崇拜,而是提醒我们“即心即佛”,人人都有佛性;是为了提醒我们经常忆念佛陀的德行,进而显发内在的佛性。

说到“造佛形像”,最早的佛像是怎么流传下来的?经典上说,有一年结夏安居,佛陀忽然不见了,大家都不知道他上哪里去了。有人就请问阿那律尊者,阿那律以天眼通观察,发现原来佛陀为了报母恩,上忉利天为母亲说法去了。

四众弟子中,最想念佛陀的莫过于俱昙弥国的优填王,因为过度想念佛陀,而生了一场病。所有大臣为了治疗国王的病情,纷纷商量医病之道,最后大家一致通过聘请有名的工匠来雕刻佛陀的圣像。

优填王听了大喜,立刻请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以神通力接工匠上达天宫三次,最后终于完成了史上第一尊以旃檀雕刻的佛陀圣像,优填王也因此病愈了。

我们修行,瞻仰佛陀圣像,可以启发我们的信心,帮助我们的修持;礼拜佛陀慈悲庄严的圣容,可以止息我们心中的贪嗔妄念,而使行为端正不放逸。

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当我们对圣像心生恭敬,自然就会有所感应,但是有些人却误以为佛教崇拜偶像,其实,最没有偶像观念的正是佛教徒,禅宗著名的“丹霞烧佛”公案,就是最好的证明。

话说丹霞天然禅师在一间寺院里挂单,当时正值严冬,大雪纷飞,丹霞禅师拿下佛殿上的佛像要来烤火取暖,纠察师见状,大声斥责:“你胆大妄为,竟敢将佛像拿来烧火?”

丹霞禅师从容不迫地回应:“我是在烧取舍利,不是烤火。”

纠察听后更加生气,大声怒斥:“木头怎么可能烧出舍利?”

丹霞禅师淡淡回应:“既然是木头,何不再多拿一些来烧?”

由于纠察师没有认识佛性,而认为丹霞禅师烧佛不应该。其实丹霞禅师觉悟“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道理,才是真正认识佛陀的人。

不过,对于一般人来说,“偶像观念”还是必要的,一个人如果没有偶像,又如何“见贤思齐”呢?所以,外在的偶像是我们与佛接心的过程与方便,可以启发我们心中的佛心佛性。经常看佛、拜佛,心中没有杂念,无形当中,气质改变了,身相也会随之变得端正。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嗔坏善根勿增长,慈心乐法造佛形,

当获具相庄严身,一切众生常乐见。”

佛陀悟道后,为了让众生了达宇宙实相,而将深奥的真理以十二种体裁深入浅出地宣说。即:长行、重颂、记别、讽颂、自说、因缘、譬喻、本事、本生、方广、未曾有、论议等“十二部经”。

所谓“重颂”,是将教义用诗歌方式写出的偈语。我们常说“唱的比说的好听”,一方面韵文体的歌咏比较悦耳好记,另一方面,则是为免听者不解,而用诗歌体裁重复述说一次。

此处佛陀以偈言再次叮嘱:“嗔心会毁坏我们的善根,千万不要让它增长。将身心安住在大慈悲中,深爱正法、护持正法、造佛圣像,使之流传于世,供人瞻仰,如此必能获得庄严身相,所有众生都将欢喜乐见。”

同类推荐
  • 星云日记22:打开心门

    星云日记22:打开心门

    本书为“星云日记”系列的第二十二册。收录星云大师1993年3月1日至4月30日期间的日记,分为“平等的慈悲”、”打开心门”、“苦的根源”、“一花一世界”四部分。日记详细记载了星云大师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计划,熔佛法、哲学、文学、慈心悲愿于一炉,实为一代高僧之心灵剖白与济世旅程,为现代佛教历史的进展保存或提供了至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亦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养精神之津梁,从中可获得许多做人做事的启示与新知。
  • 星云日记28:自在人生

    星云日记28:自在人生

    本书为“星云日记”系列的第二十八册。收录星云大师1994年3月1日至4月30日期间的日记。日记详细记载了星云大师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计划,熔佛法、哲学、文学、慈心悲愿于一炉,实为一代高僧之心灵剖白与济世旅程,为现代佛教历史的进展保存或提供了至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亦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养精神之津梁,从中可获得许多做人做事的启示与新知。
  • 宽容:大气的人生不计较

    宽容:大气的人生不计较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宽容》讲述的就是“宽容”,以佛学与国学中涉及的饶恕、包容、谦让、忍耐为基础,告诉读者一个获得淡定、幸福人生最简单的诀窍:因为宽容,我们才能知交遍天下,朋友之间不必事事计较;因为宽容,我们才能步步登高,胸怀的宽广决定了人生舞台的大小;因为宽容,我们才能家和万事兴,血浓于水的亲情不可被私欲沾染;因为宽容,我们才能优雅行事,息事宁人总好过无事生非;因为宽容,我们才能笑口常开,放下执念,收获的是一整片蓝天!
  • 中国回族暨伊斯兰教研究

    中国回族暨伊斯兰教研究

    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十个民族,都与伊斯兰教有着比较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回回民族与其关系更为密切。
  • 道法自然老子对人生的8种帮助

    道法自然老子对人生的8种帮助

    老子是一位不喜言论的思想家,然而他说出来的每句话都字字珠玑——短短八十一章的《道德经》蕴含了老子智慧的精华,也是关于人类生存智慧的哲学之纲,其中具有统领意义可称之谓纲中之纲的是“道法自然”思想。“道”是老子哲学体系的最高范畴。在老子的视野里,“道”是宇宙万物的创生源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道为万物之母,化生了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不仅化生万物,而且又是宇宙万物遵循的共同法则。
热门推荐
  • 世子爷别惹我

    世子爷别惹我

    我靠,富婆竟然穿越了,还穿到个有娘没爹宠的人身上。没钱?看我成为东岳国第一;没人宠?我有弟,还有个被人“抛弃”的世子。姨娘、小妹,滚犊子去
  • 科学的命运红线

    科学的命运红线

    故事发生在2035年,科技高度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和通信技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张智是一个想要混日子,做一个普通大学生的宅男,虽然是这么想的,但是他其实一点也不普通。在机缘巧合之下,前段时间他喂养的流浪猫居然化成少女人形找上门来。是经典的Galgame展开吗?一开始张智是这么想的,然而在和名叫李梦萌的少女的交流过后,发现眼前的少女居然是个天才科学家。李梦萌使用自己研发的意识夺取机做实验时,遇到了无法回到本体的困难,而她变成猫的时候一直被奇怪的人追杀,张智是她那段艰难时候的唯一依靠。在张智还没缓过神来的时候,危机接踵而至,曾经追杀李梦萌的凶手找上门来,为了保护李梦萌,张智开始了命运的抗争。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状况,两人的未来又将何去何从?科学与爱情华丽碰撞发生的故事,将会在这本书里娓娓道来。
  • 她与真相为邻

    她与真相为邻

    沈欣桃是一名法医学的大三学生,拥有一个冷静理智又天真呆萌的大脑,带着她的青梅竹马赵大金连破惊天大案。一边是冷酷而忠犬的大金,一边是阳光善良的警察杨一。接连不断的案件发生,面对感情她又该做何选择?
  • 诸天调查局

    诸天调查局

    林琦辰无意之间成为了诸天世界调查局的调查员。他要去修正扭曲的诸天世界。可他的开局技能是《辟邪剑法》。“是不是搞错了,我还没怎么谈恋爱呢……”林琦辰话没说完,就进入了诸天世界。白泽:这孩子有发展……
  • 微型剧本

    微型剧本

    这是一部微型的剧本,希望广大读者会喜欢。。
  • 象牙塔物语

    象牙塔物语

    叶子长了又落下来了,树上的花儿谢了。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是嫉妒别人我所没有的,是利用自己的优势去为自己谋划,是撅撅不振,悲天悯人,还是……
  • 三高营养调理手册

    三高营养调理手册

    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分别介绍了“三高”的饮食营养知识、饮食宜忌、食疗食谱等方面的内容。科学、系统地讲述了“三高”人群在日常生活中控制病情、缓解症状的饮食疗法,从饮食结构入手,帮您吃掉“三高”,吃出健康。
  • 雕弓天狼:成吉思汗传

    雕弓天狼:成吉思汗传

    本书从身世、磨难、婚姻、情义、征战、方略、用人、志向、亲情、功过十个方面对成吉思汗的一生进行了概括,试图从不同侧面挖掘成吉思汗一些生活中的细节,深刻剖析人物心理,还原历史事实,通过一个一个小故事,向读者展现一个完整的成吉思汗形象。
  • 楼兰秘宫

    楼兰秘宫

    五十年代,罗布泊荒漠下发现一座诡异的地下基地,探险者相继死亡。异类出没妖言四起。六十年代,罗布泊进行了热爆武器实验。是巧合还是另有缘由?七十年代,一群探险者误入基地,他们会遭遇什么?能揭开尘封的骇人真相么?
  • 博弈

    博弈

    作家许开祯全新力作,故事发生在江北省奉水市。海宁和南洋是奉水知名船业特大公司。两个公司几十年的恩怨,从某天晚上的一个晚宴彻底发生改变。围绕奉水河工程,市政府权力更迭,原市长被双规,一轮接一轮的变故打破了原有的平衡,甚至震动整个江北省。不管是南洋总裁周船奉及南洋实际掌门人周船雨还是海宁董事长迟兆天以及副董事长范正乾,还是另一位刚刚升起来的船业新星、海宁新任CEO史睿枫,却成了未来风暴的焦点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