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天的时间,王逸时刻注意着全民投票的结果。其实王逸挺支持冷冻休眠这个计划的。这并不是王逸贪生怕死,毫无主见,只会盲目听从他人意见,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王逸才献上自己支持新的火星改造计划的一票。
在将近一年多的太空漂流,让王逸学会了很多。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永远不放弃任何一个有希望的机会,哪怕这个机会多么渺小且不及实际。这是王逸总结太空漂流自己活下来的重要原因之一。
两年多,当初的飞船残骸早已飘出火星轨道,进入环太阳轨道。在他漂流后的一年多,他也未曾再见过有人活着回到火星,随着残骸间距离的变大,太阳风和火星引力的双重影响下,许多的手环日记也逐渐被地面的接受器接收。
在飞船失事之初,真的还有很多人类幸存,他们或多或少都把自己放置在临时的房间里,从小到大的舒适的环境让现在的人更偏向与保守和无冒险的勇气,以为不用多久就可以被安全救援,但是结果很残酷,太空淘汰了这些人。又有些人或许敢于创新,激进的想法和冒险的勇气使他们真的脱离了舒适圈,可是在经历一次又一次残酷的考验之后呢,多少人会为了那缥缈的生存机会继续努力呢?
这也并不说王逸多么勇敢和多么坚强,他也有脆弱的时候,他也有放弃的时候,但是每当有新的方法出现,新的曙光出现,王逸总会朝着这个曙光前进,可以说得难听点是为了生存不折手段。但是最终他成功了,运气的偶然是成功的一部分,但是不气馁不妥协坚持继续的勇气才是成功的人为因素。
回到现在,现在有一丝机会摆在面前,他没有理由不去珍惜和赞成。反正他看开了,全民投票失败了。大不了人类灭绝,也许天命如此,这是最坏的打算,如果成功,大家争取一起活下。他不担心机器人如何抹杀或者奴役人类这个问题,因为他坚信,任何不公平的待遇总有公平的一天,不论是现在人类统治机器人,还是未来机器人统治人类,他相信,只要足够刻苦,如老祖宗那般说的“卧薪尝胆”,即便将来被机器人奴役,也会迎来转机的一天。
可惜,和王逸一样想法的人很少,第一天,将近一万多人的总投票数里,不到百分之三的人投了赞成票,而反对票的已经接近百分之十五了。剩下的人大部分还在观望状态,但是还是能明显的感觉到,反对票的票数比赞成票的票数上升要快一些。
过了22点之后,投票的通道暂时关闭了。赞成的票数达到了百分之五,而反对的票数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二十二了。一些结果似乎已经注定了,距离计划失败也不过还有百分之九而已,也就是九百个人。关闭了投影屏,王逸一翻身,身子盖上被子,闭眼睡觉了,对于一切的,他也只能坦然面对了。
第二天,火星上的天气出气的号,反正王逸是这么觉得的,整个希腊平原由于处于火星南半球,但在南半球里的地形几乎都是山脉和高原,火星的沙尘暴很少到达这里,所以这里可以说是研究39亿年前的那刻陨石撞击形成的地质和这些年来火星地质的最好的科考环境。
在现在的火星上,因为火星的南半球更多的是山脉和高原,所以几乎所有的科研基地放在北半球。北半球的平原几乎占着火星地表平原的70%,从地球上看,可以看到很平整的北半球平原相互连接,而南方更多的是一种峥嵘和起伏不停的岩石。
可以这么形容,北半球是人类生活的区域,这里的人类比南半球的人要更多。而南半球,更多的是起到一种采矿等这类重工业区域。
当初在王逸恢复后,天文科研部也曾像王逸发出邀请,邀请他加入天文科研部,但是都被他婉言谢绝了。他喜欢天体物理,只是当时的家风耳听目染。他更喜欢地质和文学,因为这是他的爱好。在他上学的时候,给他授课的老师除了物理,最担心的就是给他上地理课的老师,因为这两科的老师没有额外的多点知识储备,有可能都能让王逸问倒,让其他的老师贻笑大方。
也是正好,南半球有很多的复杂地形需要勘测,而整个火星的地质学家虽然很多,但是也无法覆盖整个火星表面。所以王逸申请来希腊平原进行科研考察。
今天一早,王逸准备跟随同伴前往西边的赫勒彭特斯山脉进行勘探勘察,他的手环却突然收到一条信息。
信息是联邦快递公司由地球发往火星的。而调度信息显示一个小时后火星基地的补给将到达希腊平原研究基地,由他去领取和放置补给和物资。
没有办法,王逸只好放弃和同伴这次出门考察的计划,并且一个人留在基地。
王逸很好奇,谁的快递能从地球发往火星,而且还知道他一定会在火星。王逸断定应该不是近期送达的,因为最后一趟地火飞船在4年前已经停运了,所以说,这件快递至少是4年以前发出,然后接收人是发出4年后的自己。
一股明显的阴谋的味道。王逸没想出究竟是谁送的,但此刻他只需要安心的等待就好了。
一小时后,一搜小型运输机降落在希腊平原的机场跑道上,智能机器人忙着卸货。王逸就站在控制室里,看着忙碌的机器人。
卸货完毕,王逸拿着便携显示器,一一核对补给物资。在核对好物资后,他见到了寄给他的包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