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了设计功底和一些焊接知识的王逸在经过这些日子的飞船的改造和制造其他装置的心得,所以不小半天,王逸已经完成了他计划中的彗星提水装置。
王逸穿戴上出舱服的头盔,泄压。然后把装置的组件全部拿到外面来,他要开始组装这些配件了。
首先,沿着这个活动的伸缩杆,在彗星的那头,王逸把加热装置安装好。加热装置王逸是使用加热管来加热的,并不是太阳光。原因是用太阳光不大容易掌握加热装置的温度。如果一不小心,加热到了一百多,水沸腾了,这样得到的可是水蒸气家气体气体的混合了。失去了计划的初衷。而之前加热装置用电的话会使自己的能源进入短缺状态,现在有了新的电池板,能源不足的顾虑不会再有了,所以王逸考虑这两点才使用电来作为加热装置的加热源。
这个加热装置和之前飞船姿态调整器的加热原理是一样的。都需要王逸把彗星碎片放入加热装置内,这也导致了王逸每天都要有将近四分一直的时间都在舱外,凿彗星核然后把彗星核放入加热装置里。
加热装置底下是用有开关的导管连接好的装着压缩电机的蓄水箱,这样通过压缩电机可以把加热装置加热好的热液体,也可以说是热水储存在蓄水箱里。
这里之后是王逸出舱把蓄水箱的热水拿到飞船里,加热电解。
以上就是王逸的设想。而计划也正朝着王逸设想的方向前进。
组装好一切装置,王逸开始验证。掏出一个铁棍,王逸在彗星上凿了一大块洁白的冰块,然后抱着这块大冰块塞入加热装置。
封闭,打开加热开关,等上10分钟,加热装置的温度计温度开始上升,再过10分钟,打开加热装置和蓄水箱之间的开关,可是等了许久还是不见有液体下来。
看到这里王逸突然愣住了,按道理温度也对,压力也有,即使大部分都是气体,也应该有一些液态的水生成的啊,现在怎么没有呢?
想不通的王逸把蓄水箱连带着加热装置飞回到了飞船里。
加压飞船舱。王逸把半抱半拖着两个装置来到工作台。先开加热装置吧。王逸在心里想到。
转动气阀,打开气密性极佳的加热装置,王逸觉得一个难以言语的气味扑面而来,就好像是臭鸡蛋加尿味的二锅头。
干呕了一下,王逸打开飞船的换气系统,让飞船来过滤这有毒的气体,不然不一会儿,躲过多灾多难的王逸可能被这气体熏死。
等气味散尽,王逸小心翼翼的凑过去,往加热装置里瞧,只见这个加热装置底下有一小撮液体,不多,但是还是留在底部。
拿出滴管吸取一点,然后放上试验台上。
拿火试,没点燃,不是酒精和甲烷。略浑浊,但是没有其他气味。那应该是水了没错了。
那为什么还会有没流到蓄水箱呢?王逸用手摸了一下下巴,然后深思起来。
也许是没有重力的缘故吧。王逸想了一会儿后得出答案。
在太空里,如果没有人造的重力,所有的液体都会成为一个非常标准的球体。但如果给一个加速度,就想旋转起来的飞船,水会附着与在向心力相反的方向上。
看来要制作一个离心机了。搞定了问题的所在,王逸就着手制造一台简易的离心机和改造这个加热装置。
再到太空中实验,完美解决,当王逸看到蓄水箱里有浑浊带颗粒状的水液态时,眼睛都湿润了。太不容易了,原本以为不到一俩小时就可以搞定,没想到居然花费了差不多一天的时间。
解决了这个取水这个问题后接下来的所有仪器都在王逸的预想中。时间也在静静的流淌。
两个月后,太空漂流第231天,王逸正在忙着打彗星碎片然后加热获取水。突然联动这飞船和彗星碎片之间的活动杆突然紧绷一下,然后恢复到了正常的水平。
站在旁边的王逸刚好目睹到这个情况,见到没有其他的后续情况,王逸加快手上的工作。如果太空有声音,甚至可以听到王逸此刻裂开嘴,嘴里念念叨叨着,“这么快就到”,“快要到家了”。“第三阶段要开始了”之类的话。
其实刚才紧绷的那一下是王逸所在的区域正处于地球和火星引力的中心地带,在前一秒,飞船组合体达到了地球引力的边界,如果没有加速度,那地球引力将把飞船吸引到地球来,但现在飞船在经过撞击和“方舟”飞船的加速,所以在这一刻,这片残骸区包括王逸所在的飞船的速度快过了地球引力的速度,所以下一秒,飞船进入了火星引力的范围。可以说,如果之前王逸离开地球是做过山车的爬坡,在度过了地火引力平衡点后的山峰最高点,接下来将是一个加速度的过程。用超过230天的时间度过地火轨道70%的路程,剩下不到30%的路程却用不到两个多月也就是80天的时间走完。可以说接下来的路更加刺激,更加危险。
深知物理学的王逸自然也知道这一点,做完今日的工作后王逸开始打算一下自己的火星登录计划。这个计划必须万无一失,如果稍有差池,之前一切努力和奋斗都将前功尽弃。
回到飞船长,王逸从冰箱里拿出晚饭来到工作台,然后在抽屉里拿出之前规划过登录火星计划第三步的细则,再次仔细认真的审视和计算起来,确保计划没有纰漏。时间就这样在王逸的一口饭一深思中度过了。
第二天,也就是太空漂流第232天,王逸在眯了一会儿眼睛休息后醒来。拿着那个画了好多红圈标识重点的薄薄的纸张,望了一下开始肉眼可见的红色星球,然后起身干活了。
王逸第三步计划,登录火星。在火星北纬40-60°的阿迪卡亚平原着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