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傍晚,皇家送亲的队伍来到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的张掖,这座美丽的城市东邻武威,西连酒泉,公元前121年由汉武帝派霍去病西征,经过数十天的战斗,打败匈奴之兵,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汉武帝从霍去病的奏章中“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腋),通西域之路”之词语中,取“张掖”而得名,在此地开始设立了张掖郡。张掖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加上有黑河之水灌溉,经过十几年的建设,这里环境优美,物阜民丰,草原辽阔,素有“金张掖”之称。当时有诗赞其美:“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认江南。”
汉武帝为了培养强大的骑兵消灭草原上的匈奴劲敌,听从霍去病的建议,在张掖地区的黑河与山丹河流域,巴丹吉林沙漠南沿,龙首山脚下的山丹草原建立了“皇家养马场”,繁育优良的军马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军队,以提高骑兵的战斗力。所以,山丹马场从西汉时“皇家马场”起,至今已经两千多年了,目前,其规模和马的品质仍然是亚洲马场之最。
细君公主到达张掖以后,有人献上来一小筐当地临泽的小枣,她看着柳条筐中的小枣,你挨着我,我挤着你,个个全身紫红或大红透着光泽,小而椭圆,有些小枣圆地可爱。在来人一句“一日吃三枣,一生不显老,”语言的诱惑下,她拿起一枚放在嘴里轻轻一咬,“喀嚓——”一声,酥脆的枣肉碎在嘴中,细嚼几下,一股甜汁充盈满口,带着微微酸味和青香味流入脏腑。因为脆甜她又贪婪地拿起了第二枚小枣……。阿婵、阿菱和其他宫女们看到一向挑食的公主竟然如此,纷纷过来取枣放在口中,边干活边吃枣了,为了一嘴不可二用,连一些简单的交流都用手势代替了。
在张掖细君公主饮食以面食为主。比较富的地方特色的搓鱼面、糍耳子、羊肉粉皮面筋、香饭、煎血肠、鱼儿粉、灰豆汤、鸡肉卷子全都端上来了。过了一会儿,端上来了山丹油果子、糊饽和豆腐脑儿等膳食。最后又上了手抓羊肉、清汤羊肉和腊羊肉。根据当地“无酒不成礼”之风俗,不管客人喝与不喝,又敬上了黄酒、南酒、烧酒。
可是,细君公主对于餐桌上的一盆炮仗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炮仗子,顾名思议就是爆竹,是当地回族的一种汤面,就是把面条揉的很硬很滑,比一般面条的面要多揉几道,揉好面之后,醒上十多分种,然后把面条揉成像小手指那么粗的圆条,再掐成像小手指那么长的段,个个如小炮仗一般。炮仗子汤饭,一般用生氽法制作,在锅里添好凉水后,再放上新鲜羊肉,适当的辣椒、熟清油、调料、青菜、西红柿等,将炮仗子面棍在锅内滚上几滚煮熟,再放入葱蒜姜、花椒面、胡椒面、酱油、醋、盐,其味美不胜收,吃到嘴里有放炮仗的味道,满嘴火辣辣的,越吃越想吃,使人胃口大开,欲罢不能。
饭后,细君公主坐在客厅里慢慢地消食喝茶,她在想今天张掖的地方食品真好吃,尤其是回族的炮仗子味道真是好。扬州的饭菜虽然细腻好吃,多以甜软为主,既没有西安与宝鸡面食的花样,也没有武威和张掖食品麻辣豪放,譬如炮仗子麻辣刺激的食欲,就使人抵挡不住诱惑。如果把这种食品带到乌孙……对,把沿途的特色食品和厨艺都带到乌孙国,自然就是一件趣事了。于是她说道:
“阿婵,过来!”
“公主,有事?”正在忙活的阿婵走过来问道。
“你识字,把沿途各地我们吃过的食品做法都记下来。”细君公主思量着说道。
“公主,记这些干什么?我们还在乌孙国开馆子卖饭?”阿婵不解地问道。“让你记你就记呗!”阿菱在一旁撺掇道。
“来,给你去记。”阿婵明知阿菱没有她识字多,还是笑着抢白了她一次。
“不要啰嗦了,你们两人一同回忆记录吧!”公主说道。
“是!”阿婵与阿菱听到公主的话,回答后相互吐了一下舌头。
“从今以后,凡是在扬州没有吃过的饭菜,都要记录下来品名与做法。”细
君公主又说道。
“是!”两人随即又答道。
就在他们几人说话的时候,张疆域特使派人隔着门口的竹帘禀报:有内地商贾张奎元求见公主,请公主定夺!
快嘴的阿婵刚想说什么?被细君公主用手制止了。她坐在那里慢慢地想……商贾张奎元,公主努力思索着,我不认识他啊!他怎么有如此胆量要面见他不认识的公主?
细君公主想,在“重农抑商”的当代,朝廷的法律明文规定,禁止商人乘车骑马,致使商人地位极其低下。在汉朝人的眼里,这些商人属于“七科谪”,就是七种低下不同身份的人,分别指:犯了罪的官吏、杀人犯、入赘的女婿、在籍商人、曾做过商人的人、父母做过商人的人、祖父母做过商人的人。在这七种人之中,与商人有关的就占了四种。百姓们认为这些商人不耕不织,唯利是图,算不上百姓中的良民,因此身份非常鄙夷。当时的官吏也认为,这七种人重视利益,轻视生命,有冒险精神,故此战斗力很强。因此,就经常征发他们去前线打仗。
在当时的汉朝,自从张骞开辟了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而获得尊贵的地位以后,一些吏士争着给朝廷上书,阐述外国物产的稀奇古怪以及通使的利害关系,请求出使。汉武帝刘彻因为西域偏僻遥远,并非人人都乐意去,便接受他们的言论,给予出使的符节,招募官吏和百姓而不问应募者的身份资历,为这些人准备好随行人员打发他们出使,以此扩大出使西域人员的来源。
这些人员在出使期间,沿途利用职位难免有经商和劫掠财物的现象,以及执行使命时违背汉武帝的旨意,汉武帝因为他们熟悉西域的情况,就每每审查他们并致以重罪,但是不至于要了他们的性命,进一步激发他们发奋去立功赎罪,再次请求出使西域。出使西域的缘由五花八门,层出不穷。那些使卒也每每一再地推崇外国的物产,夸张程度大的,被给予符节,为正使;夸张程度小的为副使。这种现象使一些无稽之谈者及无良好品行之徒都争相仿效。使者们大都将天子送给西域各国的礼物据为己有,以较低的价格卖出以从中牟利。西域人也厌恶汉使人人言语轻重不实,估计路远汉军不能到达,便断绝汉使的食物供应,使他们陷于困苦的境地。汉使生活穷困,谴责抱怨,以至于相互攻击。
西域路上楼兰、姑师等小国,地处交通要道,攻击、劫掠汉使等尤为厉害,且匈奴奇兵更是时时截击汉使。使者们争相谈论征服这些国家对汉朝有利,不讨伐它则对汉朝有害,这些国家都有城邑,军队战斗力弱,易于攻击。于是汉武帝派浞票侯赵破奴,率领西域各属国骑兵及各郡兵力数万人反击匈奴,匈奴兵全部逃窜。第二年,赵破奴击败姑师,俘虏了楼兰王。汉朝从酒泉郡起沿途部署修建了边防哨所,直至玉门关。这一段丝绸之路的治安相对平稳了一些。
实践证明,虽然商人地位低下,但是他们获得的利益比农民多。在当时的汉朝,已形成无商物不流通,无商家不富裕的局面,特别是经过丝绸之路的现实证明,商人的地位在逐步提高。
细君公主思索到此,向阿婵使了个眼色。阿婵大声说道:
“传商人张奎元晋见!”
“小民张奎元晋见公主,祝公主千岁千千岁!”随着声音进来一位身体健壮高大的人,跪在了公主的面前。
“下面赐坐!”公主说道。
“小民诚谢公主!”张奎元起身站了起来,只见他头戴毡帽,脸色黝黑,西域的生活和风尘,使他在长途跋涉中留下了健壮和胆量。
“你求见于我,不知有何见教?”细君公主问道。
“公主为国家西行之举,光照日月。小民在此处相遇公主,理应拜见!”张奎元说完看了公主一眼,眼神中透出商人的狡黠,大概这就是西域商道历练的结晶。
“哦!”细君公主应了一声。
“还有……公主西行要在乌孙国生活,小民从罗马帝国带回一些我们汉朝没有的稀罕之物,请公主带一些使用。”张奎元目的很明确,公主所去的乌孙国是西域大国强国,只要有公主在,今后西域路上的生意有了半个保证。
“我堂堂的大汉朝地大物博,物品繁多,还有什么东西我们没有的?”细君公主反问道。
“有些东西我们汉朝就没有……因为……。”张奎元想说什么没有说出来,还是故弄玄虚地说道。
“哦?”细君公主对此话有一点惊奇。
“来人,把东西抬进来……”张奎元话音刚落,只见两个人抬着一个小木箱进来后放在室内的地毯上。张奎元轻轻地打开木箱,似乎一股光芒从箱中透出,张奎元从里面取出一件东西放在桌上,轻声地说道:
“公主,您请看!”
此时,细君公主和众宫女眼前一亮,慢慢地走到了桌前,看到原来是一匹闪光的骏马。这匹骏马不同一般,就连模样都不像当地马的样子,头、蹄宏大,体肤处均隐约透明,头、蹄、鬃、尾部毛色是深浅不同的黑色,颈部、胸腹部、肢体显示出暗红色,眼睛圆亮透明,口中牙齿舌头依稀可见。一匹两尺多高的骏马在桌面上头颅高扬,奋蹄欲越,似乎就要跃升行空了。更奇怪的是这匹马身上摸上去,手感异常光滑,比汉朝的玉石雕刻物件细腻多了。爱不释手的公主惊喜地摸着骏马问道:
“这是何种材料所雕琢?”
“此物不是雕琢而是浇铸。”张奎元恭敬地回答道。
“浇铸?”细君公主反问道。
“浇铸。就像我们造铜钱一样,把铜化成汁水浇铸在模具内,一次成型。”张奎元似乎很内行,肯定地答道。
“这叫什么材料?”细君公主又问道。
“罗马人有的叫水晶,有的叫琉璃……当地的多数人称它为‘水晶宝马’。”张奎元笑嘻嘻地答道。
对于水晶和琉璃两个名称,细君公主根本不知道。在当今时期,她只知道能化汁浇铸的原料是金、银、铜、铁、锡。于是她又摸了摸……只见张奎元又从箱内取出一样物品放在桌面上。
细君公主看到在一截小碗口粗、白色柱子插在底座上,近看上面雕刻着许多人物、山水、森林和沙漠,一些人穿着宽大的衣服,有的人甚至于袒胸露怀,或坐或卧,形姿不一。所以,细君公主问道:
“这又是一件什么宝物?”
“这一件物品是象牙雕,就是在大象的牙齿上刻成的雕塑。”张奎元解释道。
“啧啧……大象有这么粗大的牙齿?!”细君公主不可思议地说道。
“公主,你仔细看……这上面栩栩如生的人物蕴藏着许多故事。”张奎元以商人走南闯北的经历解读着西方文化的内涵。
“哦!”细君公主仔细的看着牙雕上的人物,心中想道,西方人一点也不比汉朝人差。
“公主,这一组人物就是西方基督教中的内容。”张奎元慢慢地转了一下牙雕的位置对细君公主说道。
“基督教?”细君公主不解的轻声问道。
“对,基督教。是西方人的一种教派,他们信奉人是上帝制造的。传说由于天主上智的措施,童贞圣母玛利亚在人间作了救主的母亲。”张奎元说道。
“哦!”细君公主听着。
“你看,这是圣母玛利亚结婚的盛大场面,在圆形豪华的宫殿里,国王站在中间,旁边这一位就玛利亚。周围这些男男女女在婚礼上个个喜颜笑开,雕刻师用精湛的技艺,把人物位置分布的错落有致,各种心理表现全都显露在脸部和姿态上,一幅和谐幸福,喜悦平静整体美润刻画得淋漓尽致。使人联想到圣母的高尚与伟大。”张奎元不停地转动着牙雕的方向,极力解释着。
“哦!是的。”细君公主耐心地听着。
“这一组雕塑是圣母抚育幼儿的表现,你看圣母玛利亚一脸端庄慈祥,温和含蓄,她用心灵的大爱怀抱裸体的耶稣。你看他那一双小脚蹬着玛利亚腿部,一只胳臂挥舞着,欲想挣脱母亲圈拢的臂弯,志向远方……。”
“哦!西方人的美,美在外表。”细君公主赞美道。
“西方人的美,既美在外表,也美在心灵……。”张奎元看了公主一眼后补充了一句话。随即他又从箱中取出许多东西,一样一样介绍着:这一件是波斯的地毯;这一件嘴里含珠飞翔的鹞鹰是一件玉雕……。
“好了,很感谢你使我开了眼界。”细君公主高兴地说道。
“这些东西你带在身边慢慢地看吧!权当给公主解闷……。”张奎元满脸堆笑地说道。
“你去了那么多的国家,肯定知道不少西方人的风俗人情,真想和你长时间地交谈。可是……”细君公主无奈地欲言又止,转身坐回到软椅上。
“公主不用怕,我这一次回到西安,少则三个月,多则半年的时间,我还要西行,到时我去乌孙国看望公主,我们再详谈。”张奎元面朝公主乘机说道。
“好,我们乌孙国见!”细君公主说话间摆了一下手。站在一旁的阿婵高声说道:“送张先生!”
“感谢公主接见,小民告退了。”张奎元叩头完毕退了出去。
在汉朝经济社会交往中,最活跃的就是像张奎元这样的商人,他们就像天空中的侯鸟,不停地追逐着利益的“食粮”,从一方飞到另一方,源源不断地把汉朝的信息带到外地,又把外地的东西带回汉朝。在这样的交流中,贫穷与富裕的,先进与落后的都各得其所。像这样不断的,甚至于远距离的交流,还包括文明进步,文化艺术,宗教信仰以及生活用品和先进技术等。
“丝绸之路”畅通以后,经过像张奎元这样的商人和使节在政治、文化、物品等方面的交流,汉朝和西域的一些国家彼此都得到了发展。譬如说西域楼兰诸国常派使者来到汉朝,他们看到汉朝地域广大,物产丰富,纷纷依托汉朝结为友好之邦。他们臣服于汉朝脚下,向汉朝献上本国的稀罕贡物,使得汉武帝大喜。
有些汉使利用出使的机会,还把生意做到到了黄河的源头,那里的山上产玉石,他们便采来运回汉朝,喜欢玉石的汉武帝甚是欢喜,他仔细查考了古地图书籍,将黄河源头所产玉的山就命名为昆仑山。以至于 “昆仑山” 这个名字一直被人沿用到今天。
这个时期,由于汉朝诸事成功率极高,加上好大喜功的汉武帝想万年长寿,永远不死,为祈求到长生不老的药物,经常以皇帝视察名义跑到东海边求仙拜神,一心想得到神药。跟在他的身边除了汉朝的文武百官外,还有很多外国使者与客人跟随着。在队伍路过大都市或百姓稠密的地方,汉武帝命人大量散发财物布帛进行赏赐,备办丰厚的礼物送给他们,以此来展示汉朝财力的雄厚。凡是皇上住宿之处,表演大角抵、奇戏等新奇的东西,引来众多的百姓围观,其中也大行赏赐。有时,汉武帝还让外国客人观看汉朝各仓库的储积,以此显示汉朝的物资广大,国力雄厚,使他们对汉朝的强大既佩服又诧异。引诱外国使者不断地交替往来,络绎不绝。
但是,大宛国以西的国家都自恃离汉朝遥远,还是有些骄傲放纵,汉朝没能使他们屈服,就用礼尚往来的方式与他们保持联系,派出使者出使这些国家。
在皇家护送细君公主前往西域之前,发生了这样的事情……。
由于汉朝出使到西域的人越来越多,一些青年使者回来后,知道了汉武帝喜欢马的嗜好,多用虚美的言辞怂恿汉武帝,回报说大宛有好马在贰师城,藏起来不肯让汉使看到。
汉武帝刘彻听说后一心想得到它,他便派壮士车令等人带着千金和浇铸的金马去请求大宛王挑一些好马送给汉朝。大宛国统治者看到带来的许多汉朝财物,突然心生歹念,他们互相商量后认为,汉朝离大宛很远,人员从盐湖一带通过每年都死亡许多。假如汉朝人从北道通过到大宛,有匈奴的骚扰;从南面沙漠的边沿通过则缺乏水草,加上沿途没有城邑,若是汉使一批百人的队伍前来,常常因为缺乏食物和水,人员在途中就会死亡过半。这样的情况怎么能派大军来呢?他们决定收下礼物,不给汉朝大宛的好马。汉使车令等人没有得到好马大怒,痛骂大宛人一通,椎破金马,带着剩余的财物而去。
大宛国的贵臣们看到车令如此嚣张,认为汉朝太轻视他们了,不但不给汉朝使团补充给养和马匹,还把车令等汉使们驱逐出了大宛国。车令等人只好东行回国,大宛王毋寡又给东边的郁成王送去密信,让他们在中途拦击车令使团,秘密地杀害了汉使车令等人,还夺取了他们的财物。
汉武帝听说此事后大怒,决定出兵征讨大宛国。一时间汉朝与大宛国的关系风云突变,战事一触即发。
曾出使过大宛的姚定汉等人向汉武帝谨言道:“大宛兵弱,若用近三千的汉军,强弓劲弩向他们射击,便可打败他们。”
汉武帝以往曾经派浞野侯赵破奴攻打楼兰,以七百骑兵先到楼兰,俘虏了楼兰王,故认为姚定汉等人说的话有理有据。由于宫中李夫人受宠于汉武帝,又为刘彻生了一个儿子,他想封李夫人的兄弟为侯。
过了几天,汉武帝便封李广利为西征将军(因为征讨贰师城,习惯称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带领属国的六千骑兵和郡国那些品行恶劣的“七科谪”人,集中的六万骑兵,七万步兵,十三万大军去攻伐大宛。
实际上征西将军李广利是一位庸才,他的部队所经之处,沿途的一些小国家很是恐慌,都各自紧紧地守住自己的城堡,不供给汉军粮草和水,汉军攻打城池又打不下来。能攻下来的就有饭吃,不能攻下来的,只好围几天就离开。当李广利的部队到达杀害汉使郁成城的时候,兵士只有几千人了,而且都饥饿疲乏。勉强攻打了几次郁成城,汉军大败,死伤的人很多。
在行军大帐里,征西将军李广利看到,部队的粮草供应越来越困难。几天来,小小的郁成城都不能攻下,何况大宛王的都城呢?随后,他悄悄地带着部队撤退了。此次征讨往返时间花了两年,等到李广利回到敦煌以后,士兵剩下的不过十分之一了。
无功而返的李广利怕皇上治罪,一到敦煌城,就急忙派遣两位使者分别给皇帝和姐姐递上奏章,他给汉武帝说:“因为路程遥远,环境困难,粮食十分缺乏,饿死不怕打仗的将军和士兵们无数,目前因兵少将寡,不能攻取宛国。请皇上下旨暂且撤兵,等到增派兵马到后再去攻打宛国,一定会取得胜利。”
汉武帝看到所奏,大发雷霆,虽然在李夫人斡旋下没有割下李广利项上的人头,却派大臣拦守玉门关,下旨晓谕三军:军人敢有入关者,立斩不饶!
西征将军李广利也害怕了,因而只得留驻敦煌。
夏天,汉朝又一次对匈奴作战,一仗过后,浞野侯赵破奴的士兵损失二万多人。一部分朝廷高级官员们商议后上奏,调回攻打大宛的军队,专力对付匈奴。一部分官员们认为,根据此时的国力,发动战争尤其是攻打大宛尤为不当,劳民伤财。
汉武帝却认为既已出兵讨伐大宛,如大宛这样的小国都打不下来,西域的一些国家逐渐会瞧不起汉朝,不但大宛国的良马不会送来汉朝,而且乌孙、轮台等国家也将随便难为汉朝的使者,同时也会见笑于外国。
于是,汉武帝惩治了议论“攻打大宛尤为不当”意见的邓光等人。赦免了一些囚徒步卒,选派了一些品行恶劣的青年和边境的骑兵。这支队伍集中牛十万头,马三万匹,驴、骆驼等万头,带的粮食,兵器、弓箭等极为齐备。动员全国郡县,相继供应征伐大宛,军队中共有五十余校尉军官参加西征。更有甚者,朝廷还增派甲卒十八万人到酒泉和张掖以北驻守,并新置了居延和休屠两个县以卫护酒泉。又广征天下“七科谪”,载运粮草供给西征部队,驱车载运的人沿途络绎不绝,相连到敦煌。还授任两名会相马的人为执驱马校尉,准备在攻破大宛国以后选取良马。就这样又一次从敦煌出兵六万多人,对大宛城进行第二次征讨。
这一次是征西将军李广利第二次出征,可谓声势浩大,所至沿途各个小国家,王爷和贵人亲自出城迎接,拿出粮食供养军队。到了轮台国,轮台国不降,连续攻战几天,血洗了轮台城。从此往西,所有小国家全部投降。先头部队的三万汉军一路所向披靡、无一抵抗。本来李广利将军的部队进军先攻郁成城,恐怕军队滞留而使大宛人更生诈谋,于是就急速率军直扑大宛城。
围住了大宛都城以后,汉军发现城内没有水井,都要从城外河流引进流水,于是汉军就派治水的工匠改道河水,不让水流进城内,以求断其水源达到破城的目的。
大宛军无奈仓促出城迎战汉军,刚一交战,汉军一阵乱箭射败了他们,宛军逃到城堡内凭借城墙守卫。因为城内缺少水源,即使大宛坚守也甚感忧愁困窘。大宛的城池被包围四十多天,大宛的外城被汉军摧毁,俘获了大宛贵人、勇将煎靡。大宛人大为震惊,从外城逃入中城防守。
此时,大宛国内部的高级官员相互商量道:“汉朝之所以来攻打大宛,是我们国王毋寡隐藏了好马而杀害了汉朝使者。如果杀掉国王毋寡并拿出好马,汉军之围当可解脱;即使不解,再奋战而死,也为时不晚。”大宛的高级官员们都认为这样对,共同杀死大宛王毋寡。
于是大宛人派出使者到汉营说:“汉朝来攻打大宛,是因为国王毋寡杀了汉使。现在我们已经已经杀了国王毋寡,又把好马全部拿出来,任凭你们选取,并且供给你们粮食。如若不听从,我们杀尽好马,而康居的救兵将要到达。我宛兵在城内,康居的救兵在城外,共同和汉军作战。”
其实,康居的军队正在远处侦探窥视着汉兵,看到汉兵势头还很强大,不敢贸然进兵。李广利听说大宛使者的话,又了解到城内最近找到了汉人,会穿井汲水,而且城内粮食储备还很多。考虑到第二次征伐大宛,就是为诛灭罪魁祸首宛王毋寡,毋寡的人头已经到了,也好向当今皇上交差了。假如此时还不退兵解围,那么大宛人就会坚守,而康居等到汉军疲乏时而来援救大宛,那打败汉军是必然的了。军官们都认为对,就接受了大宛的许约。
大宛人就放出他们的好马,让汉兵自行挑选,还拿出许多粮食供养汉军。汉军挑选了好马几十匹送给皇上,中等公马母马三干多匹赶到山丹马场进行饲养繁育。并且立大宛高级官员中过去对汉人友好的昧蔡为大宛国王,与他订立盟约后撤兵。终于不得进入大宛内城,就结束这场战争撤兵回西安了。
征西将军李广利第二次出兵征讨大宛城期间,汉武帝刘彻派遣使者通告了乌孙国,要它出兵与李广利合力攻打大宛城。乌孙王正在与汉朝建立良好的关系,汉朝公主已经从西安出发,在前往乌孙国的路上。随即派遣两千名骑兵前往,帮助征西将军李广利消灭大宛国。可是,由于带兵的将领看到汉朝与大宛国战斗处于胶着状态,谁胜谁负很难料定,他们悄悄的在远处驻扎,徘徊观望,不敢上前。等到征西将军李广利的队伍凯旋东归,所经过的那些小国听说大宛已被攻破,都打发自己的子弟跟随汉军去纳献贡物,派人前去西安谒见天子,乌孙骑兵的首领才去拜见李广利。
李广利军队凯旋返回西安,当跨马进入玉门关的时候,乌孙及各国的使者和商人随军队前往西安的人员就有两千多人,另外,还带有好马三千多匹,健壮的骆驼一千多头,虎皮、狼皮、花毡、地毯及珍贵物品不计其数。
这一场两年的战争,以汉朝显赫的功绩和在西域产生的强大威望而告终。同时也给细君公主下嫁乌孙王铺垫了平坦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