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源县政府办公室干部萧如峰正在整理材料的时候,宁小涛过来给他道贺:“如峰,祝贺你!今天中午请客吧,这天气真冷,要不你请我们几个吃火锅?”
“你说什么啊?有什么事值得我请客的?”萧如峰虽然知道可能是自己提拔的事情,但不好明着问,只好装出什么也不知道的样子。
“你马上要被提拔了。就是前几天推荐的人选,你得的票数最多。”宁小涛神秘地说,“刚才,我在组织部干部科听说的,后天就开始考察了。”
对于萧如峰的提拔,既在人们的意料之中,也在人们的意料之外。因为在县政府办公室,提拔一个副科级秘书是件很容易的事。这些年来,从政府办走出去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县直部门的局长、副局长也有不少。
很多年轻人都在这里工作一两年后就能提升为副科级或者正科。任一个法制办主任、外事侨务办副主任、体改委副主任什么的,没有职位时,就任一个副科级秘书。然后,找准一个机会出去,担任镇长、局长职务。
从工作上来说,政府办是一个很锻炼人的地方。从农业到工业,从交通到建设,再到教育和卫生,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工作都要涉及。甚至连平时人们心里并没有多少认识的气象行业在这里也要涉及。一个秘书,首先要做的就是对主管领导所分管的行业有一定了解,尽可能多掌握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哪怕是一个外行,也要在短时间内成为一个“内行”。所以,凡是在政府办工作过一段时间的人,只要是自己肯钻研,大多对各行各业的工作有着相当的了解。
经济工作是重中之重,一个乡镇的领导如果不懂经济工作,可能他开展工作就有相当的困难。想要把工作做好,困难就更大了。因此,领导都喜欢派懂经济懂业务的人去乡镇任职。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经常跟着县里的领导,工作生活中比一般的人接触领导要多得多,领导对身边的人了解得也越多,提拔的机会也就越多。当然,领导越了解,对那些作风懒散、不求上进、作风飘浮的人来说并不一定是好事,领导知根知底,是不会把这样的人放下去担任领导职务的。
当然,在办公室内部。萧如峰这次提拔,也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其中也是经过了一点点曲折。
县里每一次提拔干部,在单位内部职位允许的情况下,有时得考虑到平衡关系。也就是照顾到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均衡,保持一个较大范围的相对的公平。比如说,县委办提拔了三个人,政府办也得提拔三个人;人大提两个,政协也得提两个;纪委提一个,组织部也要提一个。怕的是挫伤单位的积极性,再说,人家单位提了两个,你单位只提一个,领导会觉得自己丢了面子,说话不管用。如果人家单位提了干部,你这个单位没提,下属无形中会感到自己单位没有威信,工作积极性受到损伤。
每次提拔干部,一些领导就很注重各个单位的情况,生怕自己单位吃了亏。可是这样,又有点像比赛打乒乓球那样,打淘汰赛。得看分组的实力而定,如果两个最强的对手碰到一起,可能实际第二名的第一轮就被淘汰了。甲单位最优秀的,可能在乙单位只能算一般,可是他在甲单位却提拔了,比他更优秀的人在乙单位可能还得不到提拔。所以,平衡了单位,往往就没有平衡个人;平衡了个人,就不可能平衡单位,始终无法做到绝对公平。
按照惯例,政府办主要是根据进来的年限。先来的先提,后来的后提,论资排辈。能选到政府办来的,大都比较优秀,能力上差别也不是太大。为了让大家都有一个平衡的心态,干脆按着顺序来。
有一部分人因此在工作上也养成了一种习惯,不出错不争先,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他们知道,争先也没用。没有轮到你面前,你工作干得再好也没用。到了你的份上,你干得再差也不会对你怎么的,机会照样给你。
几任办公室主任都想打破这种局面,改革一些做法,但最后怕出意见,都没有付诸行动。如果按照进入政府办的时间顺序,萧如峰就最少还得等两年,因为排在他前面的还有四个人。
这次政府办只有一个提拔的名额,办公室李厚明主任突然决定实行改革。
他向县长朱哲作了请示:“朱县长,这次政府办公室提拔干部的方式我想来个改革,打破那种论资排辈的局面。提高大家的工作积极性。”
“厚明,早就该改改了。现在有的同志工作上缺乏激情,没有动力,没有压力,坐在那里等靠要。这样下去,会影响整个办公室的工作。你打算怎么改?”
“我想把这个提拔名额拿出来,全体办公室工作人员一起民主推荐。推到哪个是哪个,谁也没有话说。”
“行,就照你说的方法去办。你跟几位副县长也通下气吧。”
“好的。”
李厚明召开了一个政府办全体工作人员会议,“这次,我们要改革一下以往提拔干部的方法,实行民主推荐。一会儿我们就开始实行投票。”
整个政府办26号人一起投票,每人发一张纸条。认为谁最优秀谁在这次可以提拔就写谁的名字,每张纸条限定只能写一个。
投票结果当场公布,萧如峰得票最多。于是,政府办在上报预备人选时把萧如峰的名字报了上去,机会意外地落在了萧如峰的头上。
几天后,县委考察组就来对萧如峰进行考察了。
看到果真是这样做了,前面进来的几个人不高兴了。比萧如峰早两年进来的刘泽文首先找到主任李厚明,“李主任,是不是我做错了什么?为什么不按照过去的规矩来,是不是为了提拔萧如峰有意这么搞的?”
“不是,是论资排辈的做法太陈旧,已经不能提高大家的工作积极性了。这样做的目的是充分发扬民主,听听大家的意见,把决定权交给大家。提拔萧如峰是大多数人的意见,这是当场就唱票了的。你应该认这个账,虽然你也做了很多工作,但是和萧如峰相比,还是有差距的。”
刘泽文气愤地说,“这么多年来,一直都是按资历提拔,按说这次怎么也轮到我了。为什么到了我面前就不按资历了?你这不是有意整我吗?你们领导,想要整谁总会拿出一个理由来。”
李厚明听了这话,有点生气,“泽文,你怎么可以这样说话?我也只有一票,这是最民主的决定了。现在,你不仅不好好反省自己,反而来指责我。我再问你,即使不搞民主推荐,四个人当中又一定会是你么?跟你一起来的还有两个人吧?我觉得你真的该好好想想大家不推荐你的原因了。”
“反省不反省是我自己的事。”刘泽文重重的把门关上,走了。
刘泽文又找到县长朱哲,“朱县长,李厚明借提拔干部搞个人意志,想尽办法有意整我们。”
朱哲早就知道刘泽文在工作上并不很好,惰性比较重。老是到基层要这要那,在干部中反映不是很好。
“泽文,李主任在事前请示了我,这个方案也是经过了我同意的。在当前这种情况下,这种民主提拔干部的方式势在必行。我相信你今后会更出色,得到大家的推荐。”
刘泽文并不答应。“朱县长,我就不理解,为什么李主任非要在我提拔的时候就来个改革?”
朱哲本想安慰一下刘泽文,听了他的话,只好说,“泽文,请你自己认真想一想,凭良心说话,你跟萧如峰两个人,在工作上哪个更优秀?”
刘泽文说,“萧如峰。”
“既然这样,你就不必说什么了,他比你优秀,那就提他。干部工作又不是请客吃饭,还讲什么人情?你以为按进来的年限提拔就公平?那也不公平,能力上没有分别嘛,大家都按顺序来,那工作还有什么干头?大家都靠在那里等就是了。不错,办公室这次是搞了变革,今后,我们县政府办公室在提拔干部上都得用这种方式,再不许搞论资排辈了。”
刘泽文怏怏地回到了办公室。
裴志海与刘泽文同一年进入政府办公室,如果论资排辈,这次他也是候选人之一,但是搞民主推荐,他就一点希望都没有了。
“泽文,怎么样?”
“还能怎么样,朱县长说,这是经过他同意的。志海,你说还有什么办法没有?”
“那就没办法了。算了,泽文,我们争取下一次吧。”
“也只好这样了,只是我把李主任也得罪了。”
“那不要紧,李主任是个不记仇的人,他不会往心里去的。你放心好了。”
社会上有一些传闻,说现在的干部提拔如何如何,又是说那个人工作能力很差被提到哪个重要岗位上,又是说谁谁一个二百五式的人物当了个局长。其实,这种“阿斗式”人物任职的现象在一些并不重要的部门和岗位也许存在,但在一些重要岗位上却很少。
道理非常简单,一个乡镇的书记、镇长和一个部门的一把手。在县里是举足轻重的,人员没选好,就等于在找领导自己的麻烦。税收任务完成不了,农民收入上不去,干部教师的工资不能及时到位。今天这里上访,明天那里告状,这边为了祖坟的事宗族之间打架,那边为了山林问题村与村之间又起纠纷,把县里的领导弄得像救火队员一样,心烦意乱。从小处说,这样会连当官的好心情也没有了。从大处说,这是在拿自己的政治前途开玩笑,只要有理想有抱负想干出点成绩的人,又有哪个领导会开这样的玩笑呢。这就好像是学校选班主任一样,校长是慎重的,一定要选负责任有能力有经验的人去担任。班主任没选好,班级乱了。学校领导就要多操心多费心,学校的整体工作就上不去,成绩就得不到提高。一个班级尚且如此,一个乡镇、一个部门就更不用说了。
当然,照顾性的提拔也有,比如说有的同志在领导身边工作时间长了,因为能力原因,一直没有得到提拔。领导换了一茬又一茬,他却依旧原地踏步。最后,领导考虑这个人也快退了,往往会给个副科或者正科的待遇享受。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在一些大的部门工作,平衡来平衡去,单位的人都提拔了,只剩下极少数能力差一点的。最后也会提拔到一个岗位,不过,肯定不是要害部门的岗位去。
萧如峰成了这些年来县政府办提拔起来的最年轻的副科级秘书。在山南农业大学的时候,萧如峰就拿到了硕士学位。勤快、谦虚、好学,接受能力强,是他最大的特点。在县政府办,谁都喜欢这个年轻人。
年后分工时,分管农业的文经传副县长点名要萧如峰跟他这条线。
“厚明,今年让如峰跟我吧。”
“这个……”李厚明犹豫了一下,“文县长,说真的,好几位领导都打过招呼了呢。”李厚明觉得有点为难。
“厚明,这个我不管,我年纪也大了。老头子一个,马上就要退到二线。老头子摆摆资格,如果是朱县长要他,那我没说的;别的副县长,我可就不让了。”
“文县长,我尽量吧。”
结果李厚明找到另外两位副县长一个个解释了之后,萧如峰才跟了文副县长。
不到一个月,文副县就对萧如峰大加赞赏。在各个场合夸赞萧如峰,“如峰这年轻人真是不错,将来一定会很有前途的。”
有一次还在组织部长马克文面前夸他。
“老马,这个年轻人真是优秀,勤快、谦虚、好学,接受能力强。安排一项工作,马上就能落实到位,并且落实得比一般人好,有办法,点子多。不错,真的不错。”
“文县长,你这叫做强将手下无弱兵。如峰的名字,我多次听人提起过。是不错,年轻,有能力。”
“呵呵,老马,那以后可得重点培养培养。”
俗话说,“年龄是个宝,文凭少不了。”这两个条件萧如峰都具备了,加上工作十分出色。提拔不到半年,县委组织部就把他当做优秀的后备干部重点培养。
转眼,就到九月份,一年的工作又过去了大半。
一天下乡,文副县长在车上对萧如峰说,“如峰,有机会去乡镇锻炼锻炼。你还年轻,现在也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了。原来又跟过分管工业的任副县长,现在跟着我对农业上的工作也多少有了清楚的了解。工业和农业是我们乡镇的两大主要工作,你在工作上也可以算是个行家。不过,在县政府办毕竟只是纸上谈兵,到了乡镇可就是真刀真枪地干了。”
“谢谢您的关心!我听从组织的安排,如果能去乡镇工作,我一定努力干好。”
“那就看机会吧,你这样的人才不到乡镇去锻炼,实在是可惜了。有机会我会尽力推荐你下去,我先找时间与马克文部长沟通沟通。”
说起来好像随随便便,但萧如峰知道,文副县长其实是在征求自己的意见,也许再过不久就要动干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