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地方,每个村子都设有小学。阿惜出生的村子,叫南三村。顾名思义,还有南一村,南二村。此外还有个东乡村,这个村子最大。她此时就读的小学,是南三村里唯一的小学,也是公立小学。
阿惜,已经坚持跟老爸晨起锻炼一个月了。
一开始,老爸听到时,他是极不赞成的,认为小孩子就是要多睡觉,休息好了,才能长身体,才有精力上课。郑太太,一听就不乐意了。她反驳自己老公,觉得阿惜达到科学要求的睡眠时间要求了,而且每顿都营养搭配合理,还订了牛奶。
谁都觉得自己有理,最后把阿惜卷入了局面。当时,阿惜正吃着小熊饼干,美滋滋地看哆啦A梦。
她灵机一动,如下答道:“爸爸,我都把妈妈让给你,晚上陪你睡觉了,不可以凶妈妈。而且,我和妈妈签了条条的,做不到,要刷碗的。爸爸,你就是不想洗碗,让阿惜洗。”被阿惜胡搅蛮缠一番,郑家父母脸上颇显尴尬。郑爸爸连忙摆手为自己辩白,否认凶老婆,还当着女儿的面亲了下自家太太的侧脸。郑妈妈也不揪着了,低下头拿手暗地里拧了下对方的腰,以示警告。最终,三方达成共识,那就晨练吧。
“阿嚏!”天气开始转凉了,阿惜嫌冬装校服外套太厚,还穿着夏装短袖。此时,她坐在沙坑边的石长凳上,啃着蘸着一层砂糖的串串面包。
郑妈妈,平时工作挺忙的。以前她都是直接把阿惜送去幼儿园,就赶着去上班。幼儿园早餐的质量还是有保障的。最近,阿惜要上小学了,她担心女儿吃不饱,没精神上课,专门早起了半小时,做早饭。阿惜知道老妈每天都是边煮虾仔面,边时不时打哈欠,看着怪心疼。但自己还太小,比灶台还矮半个头,更别提做饭了。
于是,她给老妈说,面条吃腻了,想改吃面包。她知道郑太太虽然会做包子,但是时间上来不及。她还一再保证,一定会好好吃早餐,不会像别家小孩省下钱来乱花,还拍着胸口打担保,只去两个路口外拐弯处的刘氏早餐铺。那一家,祖祖辈辈手艺传承,一家子每天凌晨早起亲手和面做面包。做的邻里街坊生意,都是老熟人了,大家都放心。
那个年头,物价还没上涨多少,刘叔家的包子便宜又实惠,白乎乎的馒头五毛钱一大个。
“啧,这么要风度,不要温度啊。”阿铭坐到她旁边,从小木签上扯下一块面包,往嘴里一塞,“嘶,疼!正小西,看牢子不……嘶,环你环你!”含糊不清地说完后,他忙把嘴里的面包吐出来,嘿嘿笑道:“你还吃么?”
“谁要吃你的口水!”阿惜气不过,又拧了他一把,翻了个白眼“吃吃吃,只会吃。怎么?没吃早餐?”
“早吃过了。知道你会买阿叔家的面包,嘿嘿嘿。”吃完后,他还不忘把手指头吮干净。阿惜:……
她继续吃着面包,把目光投到跑道上。这个年代,在这一片区,教育资源比较匮乏,还没兴起塑胶跑道。
每次上体育课,呼啦啦的一群学生跑圈,每个人恨不得有多快跑多快,早跑完早自由活动。烟尘滚滚的操场,三三两两结伴闲聊,不存在的。张嘴,就会吃沙子。
幼儿园做早操的集合广场与小学操场就只隔着一面嵌有铁栅栏的白墙。此时那儿站着一群小萝卜头,有的到处跑,有的一脸迷茫,有的咿呀大哭着找妈妈,有的看着旁边的哭了,也跟着哭。幼师们穿梭其中,逮住爬梯子的这个,又去哄那个,场面好不热闹。
“喂,你说,我们当年是不是也这么……闹腾?”阿惜用胳膊肘戳了戳旁边的人。
“也许……你是吧。走走走,打铃了。”他一把扯住阿惜的胳膊,往教室方向奔去。
“欸,我还没吃完呢。”
“吃吃吃,只会吃。快走啦,迟到要罚扫地的。”小施同学真是一点亏都吃不得。
看着阿惜来不及反驳的憋屈样,他别提心里多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