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名利场上,各“家”泛滥,人们互相恭维,脸不红心不跳。而在教育界,“教育家”的帽子往往让人戴得坐立不安。为什么今日教育家寥寥无几,曾经却灿若星河?
如果寻找原因,免不了要检讨一番中国教育,无非与教育制度、管理体制、应试背景、教师素质等有关。
谁料最近两三年,社会上悄然升起一股“教育家”冠名之风。一些媒体与机构发起所谓“教育家大会”,只要交钱即可参加年度评选,获得“教育家”称号,坐上主席台发言。这种情况让人齿冷,也让人更加质疑当下“教育家”存在的必要性。在中小学应试教育弥漫,大学多见大楼难见大师的现实下,人们愿意给最优秀的老师的称号仅到“名师”为止。然而,我们也应看到,名师之中,更有一批用生命思考教育、用视野开阔教育、用行动改变教育的教育名家。他们的努力给当下教育以力量。
本书精心选择了20位当代杰出的教育界名家,希望通过对他们的介绍,能够让人们看到中国教育的一丝希望。
这20位名家中,有许多备受教师关注的中小学语文名师,他们分别是斯霞、霍懋征、于漪、钱梦龙、李吉林、魏书生、吴非、李镇西。无一例外,他们都是特级教师出身,而且在全国中小学教师中产生的影响几乎不分学科。但这也引起了很多人的思考,为什么语文教师更容易成为有全国影响的教师?一个普遍的说法是语文教师的阅读视野和思想积淀更为突出。但北京的数学教师孙维刚也以其突出的敬业精神及教育成绩广受赞誉。
这20位名家中,还有一些知名校长。如杨福家,他是执掌过外国名校的中国学者;如杨瑞清,他是中国少有的陶行知式的乡村校长;更特殊的一位校长是被称为中国“留学教父”的俞敏洪,他是民办学校新东方外语培训学校的掌门人,擅长演讲的他,被许多大学生粉丝当成了人生导师。
这20位名家中,还有一些勇于进行教育改革和实验的教育名家。如刘道玉,被称为“武汉大学的蔡元培”;如吕型伟,被誉为中国基础教育的“活化石”;如李希贵,“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而在当校长和教育局长时不断探索教育改革;如叶澜,为了让教育能够直面生命而跑到中小学开展“新基础教育”实验;如朱永新,作为教育研究者和官员,为了让学生和老师“过上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而竖起“新教育实验”的大旗,影响深远。
当然,还有一些极有影响的知名专家,深入教育前沿,为中国教育奔走呐喊。如自称“好为人师”而被青年学生当做精神导师的钱理群教授,退休后深入中小学教育第一线;如只问是非不计利害的教育学者杨东平教授,为了捍卫公共利益而呼喊教育改革……
也许,若干年后人们蓦然回首,发现就是这些人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教育。
编者
2012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