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鲜活的
足迹,既不是足,也不是能够留下足迹的鞋子。
我们读的书,课程讲义,最多是痕迹,是脚印。而痕迹——脚印是鞋子走出来的,鞋子会走是因为脚在移动,而脚的移动是大活人的意识、欲望、思想或生理状况决定的。
我们研究脚印,也不能忘记脚丫子,不能忘记大活人必然会有的生活、生命、冲动、欲望、意志、决心、性格、理念、信仰、争斗,种种伟大与渺小、英明与愚蠢、热烈与冷漠。
“夫迹,履之所出,而迹岂履哉!”
足迹,是鞋子踏出来的,可是足迹哪里就是鞋子呢?
《天运》
不要患得患失
精神超越大山而无障碍,进入深渊湿地而不沾湿,遭遇贫贱而不萎靡,与天地同在同格,一心奉献别人而自己越发富有。
看看那些蝇营狗苟的丑态,其高低、美丑、贤愚立见。
“吾以其来不可却也,其去不可止也……而无忧色而已矣。”
官职来了,难以推辞,官运去了,无法留住,也就用不着发愁了。
《田子方》
人生要有目标
人很难完全脱离社会、人群、他人,作为绝对孤独的个人活下去很难,进行文化的积累与历史的进步很难。
人活一世,丢弃了最重要的根本,背离了最至上的目标,而去做一些自以为需要做的事,以为那样可以获得长寿、开心、安乐之道,这不是离谱吗?
“惨怛之疾,恬愉之安,不监于体;怵惕之恐,欣欢之喜,不监于心。”
痛苦疾病,安适快乐,不是从身体中自然产生的;恐慌紧张,欢欣鼓舞,不是从心里自然流露的。
《盗跖》
人生之道就是快乐哲学
人愿意的是耳聪目明,器官与心智都畅通无阻,活得明白透彻、通达顺当,同时又保持个性,保护自我。
人们常常会堵塞住自身的孔道。
这是一种深刻的快乐哲学。
“凡道不欲壅,壅则哽。”
大凡道路总不可有所拥堵,拥堵就会出现梗阻。
《外物》
处于黑暗,得见光明
日月星辰似乎都是从黑暗中升起来的,而不是自来悬挂在光天之上的。
人的精神体验也是如此,只有冥冥中才能产生智慧之光的照耀,无奈中才能产生光辉的选择。
无门无房无崖无方,正是这一切空间结构与特征皆无,成就了它的无为而无不为,无能而无不能,无形而无不形。
“夫昭昭生于冥冥,有伦生于无形。”
清清楚楚的东西是从幽幽冥冥中产生出来的,有次序有规律的东西则产生于混沌无形。
《知北游》
一切为了目标
捕鱼者得了鱼,应该扔掉鱼篓子。
得了鱼再留鱼篓子便属多余,废鱼篓子只能促使鱼更快地腐烂。得了目标,最好忘记手段、工具或猎物的某个部分。
目标、手段、组成的部分,也有可能异化与闹腾起来。
“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
捕鱼者的目的在鱼,得到了鱼就忘了鱼篓。
《外物》
人生不要太烦琐
同样是踩一个脚,也分三六九等,这又有什么好的呢?不管是对外还是对内,都得遵循道德规范。
人生不要搞得太烦琐,价值不要定得太细密,礼法不要搞得太严格,关系不要推敲得太清晰。
“蹍市人之足,则辞以放骜,兄则以妪,大亲则已矣。”
踩了路人的脚,要赶紧道歉赔小心;兄弟间踩了脚,只要心疼并安慰关心一下就罢了;父母踩了子女的脚或子女踩了父母的脚,也就算了。
《庚桑楚》
端正自己的目的
为了得到好处而做事,结交友朋拉关系,为了向他人炫耀而学习,为了显摆自己而教授,而不是为了长自己的见识而学习,为了开导教化他人而教授,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无财谓之贫,学而不能行谓之病。”
没有钱只能叫贫穷,学到了东西却不去实行,学用两分家这才叫毛病。
《让王》
守住自己的根
不要对自身估计过高,要寻找师法源头——大道。
人们常常做的是逆其道、悖其理、毁其源、堵其终、损其益、益其损、截其长、续其短、用其求其所不能、废其灭其所能。
万物都有根本,人要懂得呵护、依靠根本。
“故水之守土也审,影之守人也审,物之守物也审。”
水会小心翼翼地保存泥土,影子会小心翼翼地跟随人体,一件事物会小心翼翼地保护着另一件事物。
《徐无鬼》
守住真气
拒绝各种表面的、包含许多误差的感觉的干扰,甩开浅层思维与廉价成见,抛掉内心的喜怒哀乐、欲望恐惧。
忘记你的思虑见解,即成心成见,包括周围的集体无意识,就只剩下一股若有若无、虚无缥缈、集合纯正的气,就凭借这股气,守住这股气,应对诸事,走遍天下,战胜自己,不惧任何危难纷繁。
“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
做到一心一念,聚精会神,绝无杂念,破除一己,超越感官,不是用耳朵听取外界的信息,而是用心去谛听,然后不再用心谛听,而是用气接受感应。
《人间世》
找到自己的动力源
河水靠源头小溪的不断汇聚才抵消了河水损失。
风与太阳都消耗着水流,但是水流无减,因为它有源头的不断补充。
万物各有其道,各有其理,各有其源,各有其终,各有其益,各有其损。
物壮则老,月盈则亏,水满自溢,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而人们自取灭亡的蠢劲儿照旧。损害你的力量从未停止,你怎么能忘记汲汲于那源头的活水呢?
“而河以为未始其撄也,恃源而往者也。”
河水未受到风吹日晒的影响,那是靠河水源头小溪的不断汇聚才抵消了河水损失的缘故。
《徐无鬼》
别成为自己的敌人
把个人看得过重,心存担忧惧怕,所谓私心杂念,所谓负担包袱,所谓缩手缩脚放不开。
人不可成为自己的敌人,人切不可想东想西,自我干扰,自生魔障,自我惊吓。
必须有举重若轻的气度,有如履平地的自然,有不在话下的轻松愉快。
“凡外重者内拙。”
外物看得过重,思想包袱一重,内里就变得拙笨失常。
《达生》
超越常情,不受伤害
能够超越人之常情,超越一般俗人的欲望心、争夺心、计谋心、利益心,而与天道,与大自然合而为一。道给了面貌,天给了形体,不必因主观好恶、喜怒哀乐而使内心受伤。
无情是不因一己的主观好恶而使自己内心受伤害,不因个人的好恶喜怒而伤身,一切自然而然,不必人为地增加麻烦。
无情,就是不要因个人的好恶来内伤其身,有了或者过于注意自身的好恶,对自己、对本性会造成伤害。
“有人之形,无人之情。有人之形,故群于人;无人之情,故是非不得于身。”
有人的外形,却没有人的感情。有人的外形,所以可以与人合群;没有人的感情,所以可以不招惹是非上身。
《德充符》
忘掉自作多情
人是有形的,道是无形的,无形意味着高度的概括与抽象,而人们常常缺少这样的概括力、想象力、领悟力,能将具体的东西看成抽象,能从抽象的东西中看出具体、看出生活、觉察出现实的人,就算得道了。
忘掉自身的核心,是将人事、人心、人情、人欲减少到最低限度。一个人连自身的动静、生死、兴灭都搞不清,他也不能做成什么事。
忘掉了自己,就能入于天,就能与天地相通了。
“忘乎物,忘乎天,其名为忘己。忘己之人,是之谓入于天。”
忘掉外物,忘掉天地,这从根本上说叫忘己。忘掉自己的人,也就可以说是与天地融为一体了。
《天地》
忘我,无敌于天下
巨大的满足带来巨大的向往、崇敬、依恋、献身趋向与对一切的忘却、忽略。
在虚空、无为、无心、无意、绝对自然的状态下的忘却,是对于巅峰与献身的拒绝,是槁木死灰式的丧我,是冷如冰雪的坐忘,甚至是冷如冰雪中的自得其乐。
这是一个内心功夫,是一个处变不惊、不受任何干扰伤害的无敌于天下的内功,是个人修养的极致。
“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
今天我把自己丢失了,你知道吗?
《齐物论》
用平常心对待胜负
通达了就不必太过用心,大而化之,以平常、平庸之心对待也就行了。能存在就是有用,这有点黑格尔说的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意味,也是合理的就会存在的意思。
能平平常常地对待胜负、成败、分合、用废,也就能正确地处理回应各种变化了,也就能通达无碍,不自寻烦恼,不自找麻烦了。而能做到如此,也就有所得了。自然而然地做到了通达,无心无意中做到了通达才是大道的体现。
“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
平平常常的事物得以存在,能存在也就是有了用;有了用也就是能通晓了、讲得通了;能通晓、能讲通也就有所获得。
《齐物论》
把要求降到没有
降低自身的要求以至于无。
以小巧的鸟儿与地里的老鼠的姿态,摆脱俗世名利权位、是非功过的羁绊。
求得一己的逍遥与自由。
以退为进,以屈求伸,以侏儒的姿态求大道。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鹪鹩在深深的林子里筑巢,林子再大,也不过是占了其中的一根枝条;偃鼠到黄河里饮水,黄河再大,也只不过是灌满自己的肚子。
《逍遥游》
一切成就都是无为的结果
好处是说也没得可说,让万物自然而然,高高兴兴。无为而治,无言而教,不求被人了解,不写功劳簿,悠闲自在,轻松愉快。
自古国人喜欢大言、伟言、高论。真正的成就、真正的本领是无法命名无法言说的。
教化、养育、培植、恩泽万物而不自以为是,不居功自傲。功盖天下而不以为意,不以为荣,不以为本钱,根本没有往心里去。
要认为一切成就都不是有为的结果而恰恰是无为——任其自然的结果,是大道不受阻碍地运转的成绩。
“有莫举名,使物自喜。”
好处是说也没得可说,让万物自然而然,高高兴兴。
《应帝王》
立于不败之地
看明白什么样安全,什么样危险,在祸福侵扰中稳住阵脚,准确地决定去留,也就没有什么力量能够损害他了。
“知道者必达于理,达于理者必明于权,明于权者不以物害己。”
知道了道,就明白了规律;明白了规律,也就明白了如何权衡;明白了如何权衡,也就不会让自己受到外物的侵害。
《秋水》
不依赖,就不畏惧
这叫作唯道唯一,不需要狐假虎威,不需要虚名头衔,不需要势利背景,不需要借光造势,不需要包装炒作。
无须假借的结果是无惧物议,无惧天下人皆非之,也无求天下人皆誉之。这不就是超然物外,翩然无迹了吗?
应对外物的攻伐即外界的不怀好意的恶劣运作,没有比自己的超越与通畅更有力的了。
“审乎无假而不与利迁。”
不需要借助依靠什么为自己谋利,自己就是自己。
《天道》
忘记杂念,集中精力
人如果有了固定的志向,就不会分散自己的专注,他的精神也就凝聚在一起了。
精神要集中,注意力要集中,行事要集中。
但是过分地集中精力,不免有些刻意为之的味道,似乎与坐忘的诀窍不相一致。
由于坐忘了一切杂念,才达到了精力的空前集中。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注意力不分散,就聚精会神了。
《达生》
有些事,不必做
细琢磨起来,任何一种“为”,对于不同的追求来说正好是一种“无为”。不论是谁,此生有限,总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无为。
为乎无为,无为乎为,为此乎无为彼,为彼乎无为此,全无为乎则为其全无为,全部献身投入有为乎则全无逍遥齐物养生之为,或称之为无为。即使作为概念与逻辑游戏也令人击节称道,妙哉有为与无为!
“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这些都是天地的准则,道德的极致。
《天道》
有些无用,也有大用
不可自以为有用,不可抱怀才不遇之恶俗心态。
如果以等待伯乐的千里马自居,弄不好等来的只是屠马人。
有用之用,皆是祸事,皆是自戕,无用之用才得平安。
揣着明白装糊涂,佯狂佯愚,邦无道则愚,大智若愚,愚人自有愚人福。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无用之用”非无用,它有它自己的用处,只是人们一般没认识到而已。
《人间世》
站得高一点,想得透一点
站得高一点,想得透一点,有利于去掉许多无谓之争、抽象之争、烦琐之争。
朝三暮四与朝四暮三之争,着实可笑与可悲。
“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
数量、名分、实惠,都没有任何区别,但喜悦愤怒的心情不一样。
《齐物论》
放弃成心、成见
人们其实是各有自己的意见、成见、偏见。
谁都拿着自己的成心——成见当依据,当标准作判断,谁能没有任何成心、成见呢?
未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与思考而已经判断了是非,是颠倒了过程。
“夫随其成心而师之,谁独且无师乎?”
人皆有其自己的成见,并且以各自成见为标准,去观察、认识、判断周围事物,有一个不是用自己成见作为衡量标准的吗?
《齐物论》
务实才能办事
不管多么好的东西,符合实际情况才可能是有效的,而如果不符合实际,则必定是无效的,即不能通过实践的检验。
办事必须符合客观规律,否则就会导致失败;也可借以说明用人必须扬长避短,不能强人所难。
“以舟之可行于水也,而求推之于陆,则没世不行寻常。”
舟船在水面上走得成功,推广到陆地上应用,一辈子也走不出去几尺。
《天运》
做事要从客观实际出发
理念法度随着外物流传变异,无尽无休,并无准谱、准稿子。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因地制宜,因时而异。做事情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做任何事情都一样,不能生搬硬套别人的经验。
同样的一套设备、观念、礼义、法度,过了期就不能用了,无效了,就不能引入、指导实践了。
“彼未知夫无方之传,应物而不穷者也。”
没有固定的既成格式来规范流传,一切应随世界而变化无穷。
《天运》
从实际出发
各人的需要与认识程度是不同的,帽子再好,对于不识货、不懂得帽子的好处的人来说,完全无用。
宋人知道个人要戴帽子,就以为普天下到处等着他的帽子。
“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
宋国人做好了礼帽到越国贩卖,而越国人不留头发,喜欢文身,没有戴帽子的习惯,宋国的帽子在越国派不上用场。
《逍遥游》
既要静,也要动
人的生活与精神世界一样,要做到清纯精粹而不会杂乱,要做到静安专一而不会东变西变——老是踏实不下来,要恬淡。
既要静,又要流动,不可郁闭,最大限度地追求稳定与平安,减少欲望与焦虑。
听其自然,导其自然自动,不必硬性较劲。
“水之性,不杂则清,莫动则平。”
水的特性是,只要没有杂质就自然是清纯的,只要不去搅动它就必然是平匀的。
《刻意》
理性地静,创新地动
中国的哲学强调恬静,直观地从水的反射作用上看到静的优越性。
以静追求理性化,追求长远眼光,追求心理的最大健康与稳定,“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但同时也不能忽略与时俱进、与时俱化、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一面。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有不停地运动才能合乎大道,避免堕落、腐烂、危亡。
“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
圣人之心是宁静的,它们能映鉴天地,照应万物。
《天道》
顺势而动,要有目的
一些看起来不可思议的事,做到了熟悉、习惯、成性与顺其自然的人却可以完全胜任。
很多情况下,一件事的完成与否,关键在于心理,在于认识,在于胆量,在于反应度。
顺势而动,顺其自然,对的,但是你的动是有方向的,你的顺是有目的的。
“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
起初不过是故常熟悉,后来是习惯成性,能完成在于听其自然。
《达生》
抓住问题的关键
要分得清根本、根柢与末节、终端,根本的地位与重要性在上,末梢的地位与重要性在下。
这是中国式的本质主义、整体主义、轻视细节、轻视具体的思维方式,重虚轻实,重大轻小,重头轻尾。主要矛盾解决了,次要矛盾便迎刃而解。
但也不能忽视细节决定成败,要辩证地看待古人的本末之辨。
“本在于上,末在于下。”
根本为主,枝节为次。
《天道》
善于分化困难
从表面来看,牛是没有间隙可以下刀的,是庞然大物,是无懈可击的对手、对象。
超越了对于解牛的形而下、感官反射的阶段,进入了以神遇而不以目视的阶段,举重若轻,游刃有余,迎刃而解。
要将敌手视为可以分割,而本身是完整的,是全神贯注的。
天下本无难事,看你会不会。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最开始我解牛的时候,见的都是一整头牛。三年后,就没见过一整头牛了。
《养生主》
突破局限
由于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认知偏差。
偏见太深就容易固执己见,排斥更高的更深的大道理。
要懂得取长补短,善于聆听他人的智慧,不要囿于自己周遭的环境。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井底之蛙,不可能与它谈论大海,它是受到了空间的限制;夏天的昆虫,不可以与它们谈论冻冰,它们受到时间的局限。
《秋水》
过最简单的生活
大道是最简单的,人的生活与思虑也应该是最简单的。
要警惕知识智能的繁复化、延伸化与巧伪化,回归到朴素纯正的原始状态、山清水秀的状态。
旧国旧都就是一种情感的寄托,率真而无掩饰。
“旧国旧都,望之畅然。虽使丘陵草木之缗,入之者十九,犹之畅然。”
故国故乡,人们一眼看过去就十分舒畅;即使丘陵土地被草木掩盖了十之八九,显得面目不清,看着它心里还是十分畅快。
《则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