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始皇嬴政】
简介:公元前221年,秦吞并山东六国,秦王嬴政在(公元前259年~前210年)成为一统天下的至高君王。例:秦始皇嬴政曾祖父秦昭王,祖父秦孝文王,父亲秦庄襄王。
第一节【始皇嬴政】
第一回〔肃清两翼灭六国〕
秦始皇(前259年农历十二月初三—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又名赵正(政)、秦政,或称祖龙,秦庄襄王之子。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秦始皇是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今邯郸),并在此度过了少年时期。前247年,13岁时即王位。前238年,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除掉吕不韦、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缭,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并奠定中国本土的疆域。
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所以自称“始皇帝”。同时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
但是到了后期,求仙梦想长生,苛政虐民,扼杀民智,动摇了秦朝统治的根基,前210年,秦始皇东巡途中驾崩于邢台沙丘。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叱咤风云富有传奇色彩的划时代人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他拥有的成绩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有很多的头衔,他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建立了首个中央集权的国家,取“三皇五帝”中的“皇”和“帝”组成了自己的称号,也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自己为皇帝的人。
秦始皇,嬴姓,名政。因出生于赵国,又称赵政,也有人说其是吕不韦的儿子,故而称为吕政,秦庄襄王之子(有人说为吕不韦之子)。出生于公元前259年,十几年之后也就是在公元前246年,年仅13岁的嬴政继承秦王之位。但是由于年龄尚小无法把持朝政,只好由丞相吕不韦和宣太后的男宠嫪毐专权。
秦始皇继承秦国王位以后,吕不韦的权势进一步扩大。他继续官居相国,并取得作为国君长者的“仲父”尊号,不但十分大邑10万户,而且家僮万人,财力雄厚,成为秦国首屈一指的大富翁和证政治暴发户。同时他还招养门客三千,让他们著述见闻,然后为自己集论成书,这样秦国吕氏的书就可包罗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压倒东方诸子百家之说。
赵太后在秦庄襄王死后,孤身无偶,与吕不韦旧情萌发,二人时常私通。眼看着嬴政是日渐长大,吕不韦恐怕隐情暴露,怕丢了姓名,就为自己找了替身嫪毐假充宦官,送入太后宫中,侍奉太后。
嫪毐深得太后宠爱所掌政务悉由其决断,更有宾客千余人,家僮数千人,朝中官员争相交结,不少重要官员如卫尉竭、内史肆等都充当其党羽,成为秦国仅次于吕不韦的又一股政治势力。这样在秦始皇亲政以前,秦国已经形成两个与君权对立的政治集团,一个是吕不韦的吕氏集团。一个是嫪毐的后党集团,两个集团都将不利于他行政以后行使君主权力。
秦王八年(公元前239年)秦始皇已经21岁按秦国制度,明年就要加冠亲政。就在这时吕不韦公布《吕氏春秋》,嫪毐分土封侯,两个集团分别向秦始皇弄权示威。严峻的考验第一次摆在了年轻的秦始皇面前。面对吕党和后党两个集团的嚣张气焰,秦始皇未动声色。
秦王九年(公元前238年)四月,他照预定到秦故都雍城的蕲年宫举行冠礼,嫪毐乘秦始皇至雍城加冠之机矫秦王御玺和太后玺发动暴乱,企图进攻蕲年宫,杀死秦始皇,秦始皇早有戒备,立刻命令相国昌平君等人率军镇压,活捉嫪毐。
九月,判决嫪毐车裂,诛灭三族;党羽骨干卫尉竭、内史肆、佐戈竭、中大夫令齐等二十余人皆枭首示众;其余人都被判处服刑,受案件牵连的四千余家全部夺爵流放蜀地。秦始皇还杀死了赵太后与嫪毐所生的两个私生子,同时把母亲隔离于雍城宫中监视起来。后经群臣屡谏,秦始皇才亲自把赵太后迎回咸阳。
母亲牵连到相国吕不韦。秦始皇早已深感吕氏集团对秦国的威胁,就打算乘嫪毐案件诛杀吕不韦,一并清除吕氏集团。但是吕不韦辅佐先王继位的卓著功勋众所周知,在秦国也有深厚的根基,操之过急,难免败事,因而他暂时没有触动吕不韦。
秦王十年,秦始皇已经牢握国政,站稳脚跟,于是免去吕不韦的相国职位,将他轰出秦都咸阳,迁居封邑洛阳。吕不韦在洛阳居住期间,山东六国君主频繁地派人到洛阳向他请安。为防止吕不韦与山东六国勾结变乱,秦王十三年(公元前235年),他果断地决定置吕不韦于死地,根除祸患。于是派人给吕不韦送去一封书信,信中说:“君对秦国有何功劳?却封土洛阳,食邑十万;君与秦国有何血亲?却号称仲父,妄自尊大。快带家属滚到西蜀去住!”吕不韦受到这番凌辱,自度不免一死,于是服毒自尽。吕不韦死后,秦始皇还严惩了他的家人宾客。
秦始皇亲政不久,就先后消灭嫪毐和吕不韦两大敌对势力,彻底肃清了自己行施君权的障碍。接着,他开始了统一山东六国的事业。在战国七雄中,秦国最具备完成统一的有利条件。秦国到秦始皇继承王位时,无论在经济力量上、军事力量上还是地理形势上,都具备了完成统一山东六国的条件。为了加快统一步伐,他在清除国内敌对势力的同时,发扬先王秦昭王遗风,礼贤下士,搜罗人才,重新组织文武骨干,并制定出新的战略方针。
当时,秦始皇的文武骨干约有二十余人。其中王翦、王贲、蒙武、蒙恬出自将门世家,都是善于用兵、能征惯战的将才;顿弱、姚贾擅长辞令,随机应变,精于组织和从事间谍活动;尉缭和李斯则是秦始皇的得力谋士。在战略上,他继续奉行先王远交近攻的战略方针,同时又采用了新的策略,即发动针对六国的间谍活动。秦始皇首先向韩国起兵。秦王十四年(公元前233年),韩王献地称臣。秦王是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秦军攻韩俘韩王安,尽取韩地,置为颍川都,韩国灭亡。秦王十八年秦分兵两路,大举攻赵,俘获赵王,赵公子嘉带数百人逃奔代郡自立为代王。秦王二十五年,秦将王贲进攻代郡,俘代王嘉,赵国灭亡。秦王二十年,秦始皇派王翦、辛盛大举攻燕燕、代联军抵抗,被秦军破于易水之西。次年,秦又征发大军支援王翦,大败燕军,攻陷燕都蕲城,燕王逃向辽东。秦将李信穷追不舍,在衍水大破太子丹军,燕王被迫杀曾派荆轲刺秦王的太子丹,将头颅奉献秦军求和。秦王二十五年,秦将王贲进攻燕的辽东,俘燕王喜,燕国灭亡。秦王二十二年,秦将王贲率军攻魏,倔引黄河、鸿沟,水灌魏都大梁,三个月后,大梁城破魏王假被俘,魏国灭亡。
秦王二十三年,秦始皇派李信、蒙武率兵20万南下灭楚,大败而归。后采纳王翦意见,令其率兵60万伐楚,王翦用兵三年,楚国彻底灭亡。
齐国长期屈服于秦,苟且偷安;当秦国吞并山东各国的时候,既不援助别国抗秦,也不休整本国战备。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山东其他五国已经无一存在,齐王与相国后胜才派兵防守西界,与秦断绝来往,王奔大军田燕南下,一举战胜齐军,俘齐王建,齐国灭亡。
秦始皇从秦王17年(公元前230年),灭韩开始,到始皇二十六年,历经十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
第二回〔全面革新创帝国〕
武力统一完成之后,长期割据所形成的各地差异依然存在。秦始皇以巩固统一为核心,以秦国制度为蓝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实行全面改革,创立空前庞大和统一的封建帝国,始皇二十六年战争刚一结束,秦始皇就首先宣布了吞并山东六国的正义性和合理性,理由就是韩、赵、魏除了背叛盟约,燕、齐敌视秦国,所以要全部消灭。
同时,他还左手确立秦王朝的正统地位。战国时流行五行,金木水火土学说,认为五德相克,导致朝代更迭,虞舜为土德,夏朝为木德,商朝为金德,周朝是火德,虞夏、商、周各占一德,都是历史上的正统朝代。秦始皇从正德始终说推论,以为周得火德,水克火,秦代周,所以秦朝应得水德。于是颁布新的“正朔”,以十月初一为一年的开始,表是新朝代的诞生,并把黄河开改为“德水”。按五行学说,水德具有黑暗阴冷、严酷无情的特性,于是秦朝以黑色为上衣服,旗帜皆为黑色,百姓也改称为“黔首”。
明确秦朝得占水德,也就是明确了秦朝的合理性,秦始皇又到泰山举行封禅典礼,先祭天神地坻,把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的正统地位进一步确立起来。王朝地位确定后,接着就是君王权位的问题经群臣郑重讨论,确定尊号曰“皇帝。”皇帝自称为“朕”,“命”改为“制”“令”称为“诏”,行施权利的凭证是御玺。
皇帝名号和权位确立以后,皇帝的至亲也随之各建尊号,父亲曰“太上皇”母亲曰“皇太后”,正妻曰“皇后”。
丞相王绾主张分封,在各封国设国王,秦始皇把丞相的建议交给群臣讨论,群臣都表示赞同,惟新任廷尉的李斯力排众议,独执已见,他说:“周文王和周武王曾分封许多同姓子弟然后代关系疏远,相互攻之,如同仇人,诸侯之间也互相杀伐,周天子不能禁止。现在陛下神威,海内一统,全部设置郡县,对诸子和功臣则用国家的赋税给予重大赏赐,很容易进行控制,使天下设有二心,就是安定的方针,分封侯王是不成的。
秦始皇认为李斯的意见正确。于是废分封置郡县,把天下分为三十六郡,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一套有利于中央集权和皇帝传制的行政机构。朝廷以皇帝为首,下设三公九卿。三公是左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丞相是中央行政机构的最高长官,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国家大事一般由丞相总领百官进行集议和上秦。太尉是中央行政的军事长官,协助皇帝掌管军事,但平时设有兵权,只有接到皇帝的命令和符节时才能调动或指挥军队。御史大夫是副丞相,相当于皇帝的秘书长,皇帝诏命常由御史大夫转交丞相,并有监察文五百官的职权。三公之下设有九卿,即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和少尉,负责掌管各地方面的具体政务奉常是礼教官,掌管宗庙礼仪。郎中令是传达警卫官,掌管皇帝的传达和安全警卫。卫尉是皇宫卫队长,掌管皇帝守卫。太仆是皇帝的仆从长官,掌管皇帝的车马。廷尉是最高司法官,掌管刑法和审理重大案件。典客是外交官,掌管外交和国内少数民族事务。宗正是维护皇室利益的官职,掌管皇室宗族事务。治粟内史是最高财政官,掌管全国租税收入和财政开支。少府是皇帝的私人财务官,掌管山海湖泊税账、宫廷手工业和皇室私财。
地方以郡、县为基本行政单位,下分乡、亭、里、什伍。郡设郡守,作为一郡最高行政长官,直接受朝廷管辖。郡守之下有郡尉辅佐郡守,并兼管郡中军务;又有监御史,负责监察。郡内分为若干县,万户以上设县令,不满万户设县长,主管全县政务,受郡守管辖。县令、县长下有县尉管县中军务,有县丞助理令长并兼管司法。县内分为若干乡,乡有啬夫主管乡务,三老主管教化,游徼主管治安。交通要道往往设亭,负责邮传和追捕盗贼。里是民间居住区,有里正。居民的基层组织是什和伍。十家为什,有什长;五家为伍,有伍长。什伍互相监督,有罪连坐。
秦始皇还下令一律拆毁六国首都城郭和边城、关塞。破坏了分裂帝国的割据凭藉;第四是修筑驰道,以咸阳为中心,一条东通今河北、山东的海边,一条南通今两湖、江苏等地,一条通今内蒙。
第三回〔横征暴敛焚书坑儒〕
成为“皇帝”的秦始皇踌躇满志,不可一世,严刑峻法,横征暴敛,无所不用其极。
在秦始皇兴修的宫殿中,规模最大的宫殿是阿房宫。阿房宫究竟有多大是难以确估的。据载,阿房宫的前殿东西宽500步(约合今700米),南北长50丈(约合今115米),上面可坐万人,下面可竖5丈大旗。殿门以磁石做成,用防刺客暗携兵器入殿。殿门前排列没收民间武器铸成的十二尊金人,各重24万斤。这项宏大的工程,常年用工70万人,还没有等到建成,秦始皇就去世了。后来项羽入关放火焚烧,一连三月还没全部烧毁。
骊山墓是秦始皇的另一项宏大工程。秦始皇刚即位,就开始在骊山为自己修造坟墓,统一后扩大规模修造,常年使用刑徒72万人,一直修到他死。
士人的指责,引起了秦朝廷的不满。焚书并未能封起士人的口来。加上秦始皇妄信神仙家之说,民情怨愤,士人的议论如浪如潮。秦始皇大怒,派御史进行调查。结果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秦始皇把他们全部坑埋在骊山深谷。因为其中多为儒生,所以史称“坑儒”。
不仅士人,黔首百姓也在怨恨秦始皇。楚地流行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歌谣,诅咒秦王朝灭亡。始皇三十六年(公元前211年),东郡(今河南濮阳一带)落下一块陨石,有人在石上刻了一行字:“如皇帝死而地分。”秦始皇知道后,派遣御史追查刻字人,由于无人承认,便把陨石附近的居民全部杀死,然后销毁陨石。尽管如此,朝野的怨恨不能稍减。
始皇自忖功盖三皇五帝,而且也确实有些政绩,所以一方面是为了解下情,炫耀威风,一方面是寻访仙山、希求长生,他总是接连不断地出巡。
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进行他的最后一次巡游。他从咸阳出发,首先来到南方的云梦(今洪湖、洞庭湖一带),在九疑山祭祀了虞舜。然后顺江东下,由丹阳(今安徽当涂东)登陆,来到钱塘(今浙江杭州),绕道向西120里渡江登上会稽山,在山上祭祀了大禹。祭罢大禹,秦始皇在会稽山刻石留念,然后下山,经吴中(今江苏吴县)北上。秦始皇一行从江乘(今江苏镇江)渡江,一直沿着海边向北,又来到琅邪。他总想能在海边有所收获,遇见仙人或得到仙药,所以一直靠着海岸走,然而仍一无所获。看看求仙无望,便决定返回咸阳。连日的旅途劳累,加上心情沮丧,到平原津(今山东平原附近)就病倒了。
当时,跟随秦始皇出游的有左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等人,还有秦始皇的少子胡亥。虽然秦始皇已经病危,但由于他最厌恶死亡,忌讳“死”字,所以李斯等无人敢向他问及后事。不过,随着病情加重,秦始皇自己也明白死到临头了,于是给在北边监军的长子扶苏留下玺书,让他急赴咸阳主办丧事,明确地安排由扶苏来继承帝位。玺书封好后,放在中车府令赵高处。玺书还没有来得及交予使者,行舆至沙丘平台(今河北广宗西北),秦始皇就病逝了。时为始皇三十一年七月。秦始皇在位37年,称王25年,称帝12年,终年5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