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元帝萧绎】
萧绎字世诚,小字七符,是梁武帝萧衍的第七个儿子。生于天监七年(公元508年)八月,6岁时封湘东郡王。曾一度离京做宁远将军、会稽太守,后入都为侍中、宣威将军。普通七年(公元526年),年仅18岁的萧绎持节都督荆、湘、郢、益、宁、南梁六州诸军事兼荆州刺史。太清元年(公元547年)又任九州军事都督、镇西将军兼江州刺史。其长兄萧统逝世,梁武帝立其三兄萧纲为太子时,萧绎心怀不满,遂有异心。
太清三年(公元549年)六月,萧绎自称奉有密诏,召集诸王兴兵讨侯景。河东王萧誉闻信大怒,说:“大家都是刺史,我为什么要隶属于他?”萧绎接连3次遣使催促,萧誉坚决不听召唤。萧绎便遣世子方等率兵2万讨伐萧誉。结果方等战死。
大宝元年(公元550年)二月,杨忠乘胜至石城,打算进逼江陵。萧绎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舍人庾恪主动请求劝杨忠退兵,萧绎忙令他赴敌营联络。庾恪见了杨忠,说道:“萧詧伐叔,于义不符,贵国却出兵帮助。这怎么能使天下归心?”杨忠答道:“我军是来征讨不服,并非帮助萧詧。如果湘东王愿意表示归顺,我便可立即还兵。”萧绎乃送儿子方略为人质,卑辞求和,请作西魏附庸。杨忠与萧绎结盟而还。
大宝元年(公元550年)十一月,武陵王萧纪率诸军发于成都,萧绎派人送信给萧纪,表示各安境界,书信恒通;萧纪接信,不再考虑东进。过了几天,南平王萧恪率文臣武将拜表推绎为相国,总百揆,萧绎不许。大宝二年(公元551年)三月,齐授萧绎为梁相国,建梁台,总百揆,承制。这时,萧纶已在汝南战死,萧绎对手去了二人,萧氏内讧至此告一段落。
太宝二年(公元551年)四月,湘东王萧绎以王僧辩为大都督,率巴州刺史淳于星、定州刺史杜龛、宜州刺史王琳、彬州刺史裴之模共击侯景。僧辩大军至巴陵,却闻郢州失陷,乃飞报萧绎。萧绎闻郢州失守,写信给王僧辩说:“贼既然攻下郢州,必将沿长江西下,你不必远行进击,但守住巴陵,以逸待劳,定可获胜。”为确保巴陵无虞,萧绎又命罗州刺史徐嗣微、武州刺史杜山则,自武陵引兵援助僧辩。
天正二年(公元552年)春天,萧绎令王僧辩率军东讨侯景。此时陈霸先已经率甲士3万,舟船2000艘,由南江而出。王僧辩与他会师于白茅湾,两统帅筑坛歃血,共读盟文,流涕慷慨,全军为之士气大振。
承圣三年(公元554年)十月,西魏遣柱国常山公于谨、中山公宇文护、大将军杨忠等率众五万由长安出发,入寇江陵。十一月,萧绎亲自乘马出城,督军插木为栅,周围60余里。又命领军将军胡僧祐都督城东诸军事,尚书右仆射张绾为副;令左仆射王褒都督城西诸军事,四厢领直元亮为副。其他王公以下,各派职守。不久又命太子元良巡阅城楼,令居民助运木石。防备初有头绪,西魏大军已经到来。武昌太守朱买臣、衡阳太守谢答仁等出城交战,各有杀伤。不分胜负。
十二月,于谨派人逼萧绎作书召王僧辩,萧绎辞以不可。萧绎又向长孙俭求宫人王氏、荀氏并幼子犀首,长孙俭答应了他的要求。这时于谨正筹划如何处置萧绎,萧詧知道后,坚决请求杀掉萧绎,并遣尚书傅准监刑,用土袋将萧绎压死。时年47岁。萧詧令用布缠尸,外用薄席为殓,草葬于津阳门外。次年四月,追谥为“孝元皇帝”,庙号“世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