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的夏伯阳
马本斋,1901年10月出生于河北省献县东辛庄,回族。家境贫寒,种有几亩薄地,从小随母到子牙河盐碱地去扫碱土熬盐,听母亲讲《岳母刺字》、《苏武牧羊》等故事。上过4年学堂,聪明伶俐,好打抱不平;17岁时背井离乡,步入军界。谁知他投奔的东北军是军阀部队,不能实现他救国救民的理想。尽管他吃苦耐劳,作战勇敢,并且三十出头就当上了团长,且还会有晋升的机会。但是,当马本斋看清自己的地位和所追求的爱国主义理想是背道而驰时,便毅然弃官归田,另找救国救民的出路。
“七·七事变”之后,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正苦于寻求为民效力机会的马本斋踌躇满志,他在家乡组织了“回民抗日教导队”,约两个连的兵力,杀向了抗日战场。从此,冀中平原杀出一支威镇八方的回民支队。当时有的败类想引诱他去给日本人干事,说像他这样的人物到了日本人那里官小不了。马本斋痛斥道:“我是中国人,绝不走这条路!我组织队伍,就是为了抗日救国。”也有的人想拉他到国民党军队去,当时有个六路军请他当参谋长。马本斋果断地说:“这些军队腐败无能,怎么能抗日救国?给再大的官也不去!”马本斋认为,只有共产党、八路军才是真正爱国的,才能领导人民抗日救国。因此,当共产党员肖秉钧派回族共产党员刘文正找马本斋商谈联合抗日时,他欣然同意,毫不犹豫地带着队伍到了河间,与“回民干部教导队”合编为“回民教导总队”,1939年,改称回民支队。从此,中国大地上有了一支中国的夏伯阳式的旋风部队,他们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1938年,马本斋率部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表示:“我决心为回族解放奋斗到底,而回族的解放只有在中国共产党帮助和领导下,才能实现。”1939年,他任冀中回民支队司令员,1942年6月,任八路军冀鲁豫军区三分区司令兼回民支队司令。马本斋运用毛泽东的战略战术,作战机动灵活,在他的率领下,冀中回民支队打遍了冀中平原,并转战于冀鲁豫边区,创造了辉煌的战绩。1941年,冀中军区通报要各部队“向回支看齐”,并奖给他们“无攻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的锦旗,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也颁令嘉奖了马本斋。
马本斋既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又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由于他在旧军队里的一段经历,使他深深体验到旧军队的腐败没落,他曾形象地把旧军队比做“黑洞”。当他投身革命队伍以后,他认准的道儿,可谓风吹浪打不动摇。马本斋从入党到生命的终结,只有5年多的时间。这五年,是他由一个爱国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转变的时期,在他生命旅程中写下了最光辉灿烂的一页。他始终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坚定不移。
2.“党就是我的母亲”
在与日军的斗争中,马本斋表现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1941年夏青纱帐期间,回民支队给了日军山本联队以沉重打击。山本妄图以“高官厚禄”动摇马本斋抗日救国的决心。马本斋则针锋相对地放话出去:“八路军的政策是不杀俘虏,山本只要放下武器,缴械投降,保证留他一条命。”叛徒哈少符向山本献计:马本斋是有名的孝子,只要把马母抓起来,马本斋会不战自降。马母被捕后,山本亲自诱劝马母:“你要写信叫马本斋来河间谈判,要什么条件都可以答复。”马母痛斥山本说:“讲条件,就是让本斋不要管我,好好带着回民支队打你们这群强盗。”马母坚贞不屈,至死不写劝降信。马本斋虽是有名的孝子,但更是立志为中华的解放战斗到底的共产党员。马母在进行绝食斗争之后,英勇殉国了。
马本斋愤怒挥笔:“伟大母亲虽死犹生,儿承母志,继续斗争!”“祖国就是我的家,党就是我的母亲,为了他们,我决心献出我的一切!”
1937年底,日本人在北平成立了回教总会,在回民聚居村镇成立回教分会或支会。他们利用回民的宗教信仰进行挑拨离间。支队里有的同志,说出汉族欺压回族的糊涂话来。对此,马本斋说出一段朴素而深刻的话语,“‘七·七’事变后,是谁烧毁我清真寺,杀我阿訇?是汉奸、回奸、特务,而不是汉族。是谁在领导我们抗日救国?是毛主席、朱总司令。毛主席、朱总司令是汉族而不是回族。绝大多数汉族人民和绝大多数回族人民是阶级兄弟。我们是革命战士,不要当敌人的义务宣传员。”
在马本斋的主张下,回民支队聘请了阿訇(我国伊斯兰教称主持清真寺教务和讲授经典的人),负责屠宰牛羊和安葬阵亡战士的事,允许回族战士到清真寺做礼拜,过回族的节日。许多回族青年还自动投奔到回民支队来。
3.设计杀敌
1939年底,衡水一带日军依托衡水、深县等大据点,强征民夫抢修石(家庄)德(州)路,企图打开津浦、平汉两大铁路干线之间的通道,还经常出来扫荡石德路沿线村庄,气焰十分嚣张。1940年2月初,冀中军区命令回民支队赴深南地区活动,摸清敌人活动规律后,马本斋决定在康庄来一个“引蛇出洞,围点打援”。
5月29日深夜,马本斋等人率主力部队悄悄进入康庄及附近的邢家村设伏,七中队及衡水县游击大队则隐蔽于安家村据点附近的麦田里,次日拂晓佯装攻打该据点。
30日凌晨,佯攻部队按时打响。待安家村之敌向衡水紧急求援后,马本斋即命令割断敌人的电话线。上午8时左右,一贯骄横的衡水日军在大队伪军配合下携带加农炮、九二式重机枪杀气腾腾地向安家村赶来。当敌人全部进入伏击圈后,指挥员一声令下,霎时伏兵四起,杀声震天。仅40分钟,敌军全部被歼,回民支队缴获加农炮1门,轻、重机枪3挺,掷弹筒两个,步枪150余支,子弹万余发,军衣、军毯等军用物资一部。俘伪军50余人,其余100余日伪军全部被击毙。
有趣的是,马本斋命部下把敌人的衣服和鞋子取下。原来他们得到我侦察和敌工人员可靠情报说,6月初深县城内有70多名日军要去榆科。因为深县榆科村是敌人一个重要据点,对我抗日军民活动有很大威胁。马本斋觉得这是一个巧取的良机。6月7日由他的三弟和骑兵连指导员任振宇带领70名队员化装成日军大摇大摆地抢先赶到了榆科据点。伪军们见“皇军”驾到,立即毕恭毕敬地列队迎接。回民支队的战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进据点,当场击毙企图顽抗的20多名伪军,其余的见大势已去便乖乖地当了俘虏,此次,回民支队又缴枪30余支,并造成了很大的政治影响,敌伪军终日惶恐不安,全区军民拍手称快。
4.高纪庄血战突围
1942年5月下旬,日军突然集中5万兵力,800辆汽车,企图一举消灭在冀中坚持战斗的回民支队。冀中军区急电支队离开这一地区。由于马本斋不忍放弃艰苦创建的冀中根据地,想观察一下敌情变化再决定转移部署。哪知6月1日,河间、献县、交河、阜城、东光的敌人蜂拥而至,部队陷入敌人重兵包围之中。当时马本斋判断,敌人虽然已完成了战役包围,但具体情况还没搞清楚,随即他派出几只精干侦查分队了解敌情,并计划让部队向阜东千顷洼丛林隐蔽。
哪知到达目的地后,才发现大片丛林已被敌人强制砍伐,部队难以隐蔽。马本斋命令部队立即进入附近的高庄、纪庄两个小村子。司令部设在高庄村北的小场屋内,战士们整装待命。马本斋根据侦察员报告临危不惧,严令部队隐蔽,只要不被发现,即使敌人擦肩而过也不可开枪。
拂晓,敌人估计回民支队早已东撤,遂不加搜索,急急东进。天亮前,敌主力已离开高、纪庄二十余里。马本斋当机立断,率部向西突围。为不惊动远处的敌人,一大队三中队首先与日军后卫搜索分队展开肉搏战,将14个敌人刺死13个。由于逃敌开枪,惊动了运动的大队日军。日、伪军迅速在距纪庄50米、100米、150米处设下三道防线,用密集火力封锁向西突围路线。一时间杀声震天,血光四溅。
随后,敌人抢占了村西北的沙岗和高家坟等制高点,用机枪疯狂扫射,司令部机关和剧社文职人员多,战斗力差,伤亡甚为惨重。马本斋遂命令二大队掩护机关突围。回民支队主力在五中队掩护下突破了敌人的几道封锁线,但五中队参加阻击战的60余名战士只有12人生还。鲜血染红了高家坟和周围的沙岗。在这次战斗中,日伪军投入兵力15000人,被歼300余人(死尸装了8汽车),而回民支队兵力也损失惨重,三个大队减员成了两个。
5.“马本斋同志不死”
1944年,国民党反动派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蒋介石命胡宗南纠集了十几万军队进攻延安。1944年1月,中央军委命令杨得志司令员率领包括回民支队在内的冀鲁豫军区主力开赴陕北,当时马本斋接到命令后,心潮激荡,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到延安。就在这时他突然感到颈后钻心剧痛,原来早在八公桥战役前,马本斋颈后就生了毒疮,由于战斗频繁,缺医少药,根本顾不上治疗,这次病情恶化,加之肺炎感染引发了高烧不退,很快处于昏迷之中,虽经军区后方医院抢救,最终未能挽回他的生命。
马本斋的去世,使抗日军民沉浸在万分沉痛之中,2月17日马本斋的追悼大会在清真寺举行。多位中央领导题挽致哀。毛泽东主席献以“马本斋同志不死”挽词,朱德总司令则以“壮志难移汉回各族模范,大节不死母子两代英雄”加以称赞。同年冬,冀中八分区行政公署将马本斋的诞生地东辛庄更名为本斋村,其后献县人民政府又设立了本斋回族乡。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量去衡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