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你跟车间龚厂长打声招呼,要求对晓莲要严加要求,坚决不能因为她是我的助理就对她特殊照顾。
得嘞,您就放心吧。
另外,晚上安排一下,部门一起聚个餐。
这是一块璞玉,不经历细致的打磨,是很难展现出她的光华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她会体现出应有的价值的。
就这样,在未知的期盼之中,晓莲同学的凄惨入职路被定格了。
说到这里,其实各位看官,我们来回顾一下,正规的入职管理程序:
1、各类文书的签订:《劳动合同》、《保密协议》、《廉洁协议》、《员工手册》签收单,各类制度签收单、《个人信息登记表》等等;
2、提交各类个人资料:文中晓莲因为是大学生,所以提交的资料相对比较少,正常的员工入职,应该提交更多资料,比如,个人学历证明、前雇主的离职证明、个人税单、公积金账号、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各类岗位证书、各类职称证书、照片,有的企业会会要求能证明员工之前从业经验的论文啊、工作奖项、业绩证明等材料,当然针对国企等,还要求提供各类征询函、个人档案调档等等。当然了,这个因企业的性质而定,因岗位性质而定,兴许你的企业,什么都不要,就让你来入职。但是本书引导广大HR,以及职业人,给予你们的是最规范的操作要求。
3、部门认知:这个其实是软实力了。但是一个规范,热情洋溢,充满温馨的入职体验跟一个冷冰冰,无人关心无人问的入职,给员工的稳定性啊、组织氛围的构建啊,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4、岗位认知:包括个人岗位职责,试用期业绩指标或者绩效指标,做的比较好的企业会在这一块设置督导人,从入职第一天开始,督导人便介入你的工作过程中,当然了,成功的试用期转正,并达到企业的业绩指标,督导人是有奖励的,所以,督导人,大多会铁面无私,当然,他们也是大公无私的,会把自己的宝贵经验悉数传授给你。
如果是职场新人,还会制定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针对的你的性格,潜在特质,通过很多测评进行定位,初步的从职业方向、岗位特质、职级、任职资格等方向进行初步的规划,让你清晰的明确的知道,在这家公司的3-5年之内,你要通过做什么,来达到什么层次,获得什么职业回报。
当然了,能对新人做系统的培养的,都是相对比较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因为新人的培养,不仅伴随着机遇,但是也同样是高风险的,因为相比拿来主义的用人策略,新人的培养可会变成别人别人来拿主义的资源,并且并不是每一个新人都的培养都会成功,毕竟职场马谡还是很多的。所以,培养新人需要勇气,培养新人需要强大的支撑,不仅是精力的支撑,更多是资源与资金的支撑。
当然了,伴随着新人的培养,带给企业的是无限的发展动力。所以,想发展的企业,除了努力扩大市场,也要相应的开展人才培养的梯队建设。
5、充分的准备:提前准备好电脑、文具、相应的工作资料等,这些会让新人觉得,这家企业很重视他们,他们的工作激情会得到相应的激励。这个对企业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是用多少精力,都无法从老员工身上所获取的,而企业要完成这些,其实是非常简单的事情,比如一张手写的贺卡,10分钟完成。领取一套文具,准备一套办公用品,一台电脑,这些累计加起来,也花不了半天时间。但是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可能你花1个月,3个月,甚至1年,都未必能有所提升。
OK,一个相对规范的入职操作就到这边。当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那就是新员工入职培训。关于新员工入职培训,等晓莲参加完了,我们在展开来讲。这边就暂且带过。
6月5日,晚上5点钟,准时下班了,办公室从5点10分左右,开始陆续的有人拎着包下班了。而人力资源部的同事,却个个忙于案头的工作,完全没下班的意思。这一点晓莲就纳闷了。大家有这么多事情要做吗?
也许是猜到了晓莲的疑惑,刘经理,在QQ上发了条消息给晓莲,告知晓莲,因为公司在快速发展期,所以,人力资源部作为核心的职能部门,会比较忙,加上冷总铁人的工作作风,所以下班会稍微晚一点,比别的部门,可能会晚1个小时左右。就算准时下班了,回家了,很多人还是要在家里加班。但是,家里乱糟糟的,很难进入工作状态,很多人索性也就直接在办公室了。活干完了再回去。
但是也有很多人,还是因为家庭等各种原因,都是选择下班直接回家,办完私事,在在家里完成自己的工作。
不过今天有个好消息是,5点半准时下班,因为今天晚上部门聚餐,冷总请客。然后跟着一堆笑脸。
说到公司加班的这个事情,其实是与公司的快速发展密不可分的。2000年,冷月正式加入国际集团的时候,公司总部只有30多人,说好听点,冷月是被招聘过来的,说难听点,倒不如说是被郑总给骗过来的。
当年,刚毕业不久的冷月,其实是在一家大型的世界500强企业,亚太总部工作的,一个偶然的机会,碰到了郑总,而冷月惊讶的发现,这个曾经的高中同学,竟然在创业了。
虽然两人相差2级,冷月高一时,郑总高四(没错就是高四,因为当年郑总为了读自己心仪的大学,在第一年被某航录取的情况下,依然选择了复读,并最终考取了自己追求的清华大学,高分子材料专业)但是,冷月万万没想到这个当年的学长在自己白手起家的情况下,创立了一家以研发起家,委托外部代加工为运营,并逐渐转化为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