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
6月3日,张学良出生在逃难途中的大马车上。
1907年
从师名儒,读四书五经。胞弟学铭出生。
1911年
4月,生母赵氏(名春桂)病故,年仅38岁。
1915年
参加反对袁世凯勾结日本帝国主义签订的卖国“二十一条”游行示威活动。
1916年
奉父命和长他三岁的于凤至结婚,育有一女三男。
春,经周大文介绍参加奉天基督教青年会,常由阎宝航陪同参加活动。拜奉天交涉署英文科长徐启东为师学习英文。结识普莱德等一批外国朋友。
1919年
3月,张学良入东北新办陆军讲武堂学习炮科,结识进步教官郭松龄;次年4月以优异成绩毕业,当年授陆军炮兵上校军衔。
1920年
6月2日,任奉天暂编陆军第三混成旅旅长(东三省巡阅使署卫队旅旅长)。
11月,晋升陆军少将军衔。
1921年
是年秋,由本庄繁陪同,与张作相赴日本参观秋操。归国后,建议其父改革军制、整顿纪律、严格训练,张作霖采纳了他的建议。
1922年
7月,张作霖宣布东三省独立,设立“东三省陆军整理处”,7月24日,任东三省陆军整理处参谋长。9月兼任东三省航空处督办。
1923年
9月,奉军成立了航空处及航空学校,张学良出任总办和校长。
1924年
9月15日,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张学良任镇威军第三军军长,与第一军组成“一、三联军”,担任山海关一线的主攻任务,打败直军主力,一举扬名。
1925年
4月,授陆军中将军衔。
10月,任镇威军第三集团军军团长,赴秦皇岛收编渤海舰队,扩大了奉军的海军力量。
11月22日,郭松龄在滦州发表反奉通电。张学良三次要求见郭松龄,遭拒绝。
11月30日,张作霖发布讨郭令,张学良被委任为前线总指挥,在巨流河与郭松龄展开激战。
12月24日,郭松龄反奉失败。翌日,郭氏夫妇被杀。
1926年
6月,张学良任安国军陆军第三方面军军团长。
8月,任东北陆军讲武堂监督。
1927年
5月,在河南和北伐军作战失败,率军北撤。
6月18日,张作霖在北京成立“安国军政府”,张学良晋升陆军上将军衔。
1928年
6月4日,张作霖在沈阳附近的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谋害。
6月18日,张学良微服返奉,19日任奉天军务督办;21日,公布张作霖死讯。
7月2日,东三省议会一致推举张学良为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兼奉天省保安司令。
7月底,东北海军总司令部成立,张学良任总司令。
8月16日,兼任东北大学校长、哈尔滨工业大学理事会主席。
11月30日,就任东北航空司令。
12月29日,宣布东三省易帜,与南京政府实行统一合作,被国民政府任命为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东北军诞生。
1929年
1月10日,“以妨碍统一,阻挠新政”的罪名处决了杨宇霆和常荫槐。
2月,任国民政府财政委员会委员。
7月,受蒋介石唆使,挑起“中东路事件”。
11月,苏军向东北军发起进攻,东北军战败,双方派代表和谈。
12月22日,《伯力协定》签订,“中东路事件”得到解决。
1930年
4月,爆发了蒋、冯、阎新军阀中原大战。
9月18日,发表巧电,拥护中央,倡导和平。
10月19日,命令东北军将领于学忠、王树常率20万大军入关。武装调停中原大战。反蒋联军失败。
10月9日,在沈阳就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
11月7日,赴南京列席国民党三届四中全会,受到隆重欢迎。同月24日,任国民政府委员和中央政治会议委员。
1931年
5月2日,赴南京参加国民会议,任主席团成员,26日,因患重伤寒住进北平协和医院调养。
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制造“柳条湖事件”,以此为借口,炮击东北军北大营。东北军奉命不抵抗,一夜之间沈阳失守,此为九一八事变。
11月16日,国民政府改任张学良为北平绥靖公署主任。
12月27日,张学良电告南京国民政府,日军长驱直入,锦州危急。
1932年
2月29日,章太炎抵北平劝说张学良武装抗日,张学良有口难言,告知蒋介石不抵抗密令。
8月20日,国民政府任命张学良为军事委员会北平军分会代理委员长。
1933年
2月,任华北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一方面军总指挥,率军进行长城抗战。
2月21日,热河抗战爆发。
3月4日,承德失守。
3月9日,与蒋介石在保定车站会晤,蒋暗示其下野。
3月11日,发表辞职通电。
4月11日,由上海携眷属乘意大利邮轮起程出国。8个月时间里,相继考察了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芬兰、瑞典等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
1934年
1月8日,由海外返回上海。
3月1日,在武昌就任“豫鄂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代行总司令职责。
1935年
4月2日,由国民政府授陆军一级上将军衔。
10月2日,就任“西北剿总”副总司令,代行总司令职务。设总司令部于西安。
11月22日,任中国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执行委员、监察委员。
12月,赴南京参加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会后赴上海会见杜重远、李杜。
1936年
1月初,在洛川前线指挥所会见了在榆林桥战役中被红军俘虏的原东北军一〇七师六一九团团长高福源。高介绍了共产党的主张。是月6日,会见中共人士潘汉年。
3月4日,飞赴洛川与中共代表李克农会谈。
4月9日,到肤施(今延安)与周恩来进行会谈,双方达成“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协议。
6月15日,任长安王曲军官训练团副团长、代团长。
6月18日,出资创办《西京民报》,宣传东北军复土还乡、团结抗日思想。
6月22日,发表《中国的出路唯有抗日》演讲,表明抗日决心。
9月,任“抗日同志会中央委员会主席”(这是由他直接领导的宣传、鼓动抗日的政治性秘密组织)。
10月5日,毛泽东、周恩来致函张学良,再次申明“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并请他转告蒋介石。
10月29日,借赴洛阳为蒋介石祝寿之机会,继续劝蒋抗日,遭蒋怒斥。
11月27日,上书蒋介石,请缨抗战,遭蒋严词拒绝。
12月2日,去洛阳见蒋介石,告之西安情势。要求释放抗日救国会“七君子”。
12月4日,蒋介石抵西安,调几十万大军“进剿”红军。张学良与杨虎城向蒋介石诤谏,遭训斥。
12月8日,与杨虎城秘密商议,劝谏不通,只能“兵谏”。
12月9日,西安数千名学生为纪念“一二·九”运动一周年举行游行示威,前往临潼向蒋介石请愿抗日。蒋下令“格杀勿论”。张学良亲自追到东郊十里铺劝阻。表示:“保证一星期内用事实来答复你们。”
12月10日,蒋介石召集军事会议,决定12日发布第六次“围剿”红军命令。张、杨决心不再与红军作战,要抢先打乱蒋的计划;11日晚,张学良到华清池向蒋介石苦谏,毫无结果。蒋介石决定把东北军调到福建,张、杨决定“兵谏”,并进行具体部署。
12月12日,张学良与杨虎城发动兵谏,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12月14日,在西安电台向全国发表广播讲话。取消“西北剿总”,组织“抗日联军临时西北军事委员会”,张学良任主任委员。
12月17日,与红军代表周恩来会谈。
12月20日,与端纳会谈。与杨虎城共同发表《告东北军十七路军将士书》,号召两军将士不惜一切,争取中华民族解放。
12月22日,宋美龄到西安。晚上和杨虎城、周恩来一起与宋子文、宋美龄举行会谈。
12月23日,会谈达成六项协议。蒋介石口头答应,但不签字,以领袖“人格”作保证。张学良决定释放蒋介石,并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
12月24日,周恩来在张学良陪同下会见蒋介石。
12月25日,会见杨虎城和东北、西北军高级将领,向他们表示,要释放蒋介石。下午3时,亲自送蒋返京,当日,抵洛阳。
12月26日,蒋介石与张学良各乘飞机先后飞抵南京。张学良暂住南京宋子文公馆。
12月30日,南京政府任命李烈钧为审判长,决定对张学良进行军法会审。
12月31日,军法会审结果,张学良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剥夺公民权五年。张学良从宋子文公馆移住南京中山门外孔祥熙公馆。
1937年
元旦,张学良发表《告东北军将士书》,勉励东北军精诚团结,加紧训练,待命杀敌,收复东北。
1月4日,国民政府发布“特赦令”,赦免张学良,但仍将张学良交军事委员会严加管束,从此开始幽居生涯。
1月13日,迁移至浙江奉化溪口镇雪窦山中国旅行社。
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全面抗战开始。
中秋节(9月4日),张学良向蒋介石提出参加抗战,蒋要他“好好读书”。
是年冬,迁移安徽黄山“听涛居”。10天后迁移江西萍乡“绛园”。
1938年
1月,迁移湖南郴州苏仙岭。
2月,迁移湘西沅陵凤凰山。
9月,湖南省主席张治中到凤凰上看望张学良。张学良写信给蒋介石,请张治中代转,再次提出参加抗战,结果石沉大海。
1939年
11月下旬,日军进犯湖南,张学良又迁移至贵州修文县阳明洞。
1940年
2月,于凤至赴美就医,赵一荻由香港到阳明洞陪伴张学良。
1941年
5月,因阑尾炎到贵州中央医院做手术,出院后移住贵阳黔灵山麒麟洞。
1942年
2月,迁移贵州开阳县刘育乡。
1944年
春,移居距息烽15华里的阳郎坝。
初冬,日军进犯湘南,贵阳告急,迁移黔北桐梓县天门洞。
1945年
春,东北籍国民党中央委员莫德惠到桐梓天门洞拜访张学良。
1946年
11月2日,迁移至重庆戴笠公馆,不久被转移到台湾新竹井上温泉(又称“清泉”)。
1947年
3月7日,张学良托前往看他的莫德惠给其大姐张冠英带信,求其买大字版《明史》一部。
10月,保密局设计委员会主任张严佛奉命陪张学良居住数月。是月,张治中夫妇到井上温泉看望张学良。他托张治中向蒋介石提两点要求:(一)恢复自由;(二)希望刘乙光搬出本该由他居住的房子。张治中的此次探访,引起蒋介石的不快。蒋介石手谕:“以后非经他批准,任何人不得见张学良。”
1948年
1月1日,张学良写新诗,抒发无奈与悲伤。诗曰:“大众那块,冰天雪地,我这里,风暖花开;大众那块,饥寒交迫,我这里丰衣足食;大众那块,炮火连天,我这里悠然高卧;两相对照,心情交织,我也不知,是悲是喜。”他称,来一首臭倒墙的诗,权当我的新近试笔。
1月10日,刘乙光从台北回来,给张学良带回了宋美龄、莫德惠的信件及女儿张闾瑛的来信,还带回了宋美龄送的圣诞蛋糕一块。因为刘乙光讲述了见宋美龄的经过,晚上张学良怎么也睡不着,躺在床上,想了一副对联“爱护相殷,关切至深;主见之分,国事之争。”
1949年
1月24日,李宗仁以“代电”和亲笔信指饬参谋总长顾祝同负责释放张学良、杨虎城两人。顾把释放张、杨事推给陈诚、张群,因此李宗仁再电陈、张,请他们负责办理。
2月2日,陈诚致电李宗仁,邀程思远到台湾一谈。
2月4日,程思远抵台北。
2月5日,陈诚对程思远说:“……蒋先生的事你是了解的,像囚禁张学良这类事件,他从来不要别人过问;但是,如果你要到新竹去看张学良,我就派人派车护送你去。”程思远明知释张无望,认为不必有此一行,当即婉辞,李宗仁释放张、杨之举,成为泡影。蒋介石为了不让李宗仁晓得张学良住在何处,2月2日夜3点,张学良被迫由井上温泉出发,因天气原因,11点由新竹机场起飞,12点10分抵冈山,乘车至高雄寿山要塞。
1950年
1月28日,张学良与赵一荻从高雄搬回井上温泉。从此,外界再无张学良的音讯,直到1960年。
4月16日,张学良致函宋美龄,担心路途困顿,请她不要探视他。
4月24日,刘乙光从台北归来,交给张学良宋美龄函及食品多件。
4月30日上午11点,到大溪蒋家别墅与宋美龄会面,张学良求宋美龄两件事:“1.在私情上想望一望蒋先生;2.请代家中索几个钱用。”宋美龄答应了。说写给家中的信,由她转。
是年中秋节,宋美龄送给张学良月饼、茶叶、水果、杂志等。
8月23日,张学良在日记中写道:“老刘(即刘乙光)交来伊雅格由美来函附美金支票3000元,我给毛局长一函托其代取,言美金最好,市上卖价好一些,并将伊雅格原信附去,以便查对提款。”
是年夏天,蒋经国到阳明山首次正式会晤张学良。
1951年
11月,伊雅格再次赴台,带来一台英文打字机,请宋美龄转交。
12月29日,张学良致函宋美龄:“……承蒙优厚,感激莫名,……前贺寿之柬,得蒙总座垂青,良闻之何胜欣幸,此种温情亦夫人所赐也。凤至等函件附照片四十张,又需上扰俯乞赐寄为叩。……”
1952年
3月30日,宋美龄致函张学良。
4月21日,张学良记:蒋夫人来信,言前函因欠安,所以现在才复,又言欲观石田、石涛作品。
5月1日,张记:蒋夫人信并附有手画一幅,杂志一束,罐头两打半。即复函谢。
1953年
2月12日,张记:台北送来年礼四包,云系蒋夫人所送。
5月6日,张记:复家信照片12张,伊雅格信,孔庸之(孔祥熙)信,致蒋夫人一函,将上函附去请转。
1954年
5月下旬,已移居阳明山,有一天警卫通知他下山会客,他被送到士林官邸,这是他和蒋介石贵阳会晤后八年的再次会晤。他们的谈话内容外人不得而知。
1955年
蒋介石要写《苏俄在中国》,因对“西安事变”不了解,请张学良写出来。张写信给蒋,说此事本至死不写的,今你鞠躬下问,我就鞠躬以告,乃至详述经过。此信长达20万字。
蒋介石将此信交给蒋经国,蒋经国又批交军中当教材,因而发表在《希望》杂志上。张学良得知后,写信给蒋介石,提出不同意见。蒋介石接信后,责怪下来,《希望》杂志就此停刊。
1956年
张学良在蒋介石的英文老师董显光、东海大学校长曾约农的引领下,皈依基督教,从此不再治史,也不再写文章。
1957年
蒋介石70寿辰前夕,张学良托人送给蒋介石一块金表,以示祝贺。蒋介石回赠一根拐杖,表示谢意。
9月27日,张学良致函蒋经国:“经国秘书长仁兄惠鉴:贱眼疾承关怀选聘医诸多分神令人感愧,尚无缘致谢,适又承节赐……张学良再拜。”
1958年
2月,张学良在台南游孔庙,并拜谒郑成功祠,有感而发,赋词两首:(一)孽子孤臣一稚儒,填膺大义抗强胡。丰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二)上告素王去儒巾,国难家仇萃一身。若是苍天多假寿,管教历史另翻新。
10月17日,蒋经国在北头幽雅招待所召见张学良。张学良向蒋经国表示:“富贵于我如浮云,唯一想再践故土耳!”
11月23日,蒋介石在大溪召见张学良。对于这次会见,张学良记载:“老先生亲自出来,相见之下,不觉得泪从眼出。敬礼之后,老先生让我进入他的书斋,我说总统你老了!总统也说:你头秃了!老先生的眼圈也湿润了。相对小为沉默。”
1959年
蒋介石下令解除对张学良的管束。张学良提出在台北市郊自己建房。蒋经国表示赞成,并亲自在台北市郊北投复兴岗给张学良选择地皮。
1960年
4月8日,张学良从高雄动身,下午抵北投,仍住幽雅招待所。在张学良即将60岁之际,终于搬到了台北。
6月28日,与蒋经国共餐,就关于张学良盖房之事进行商量。
12月31日,张学良与赵一荻、董显光夫妇、刘乙光一家一同到建房地山上野餐。
1961年
8月30日,张学良在寓所与长女张闾瑛重逢。这是他们阔别25年后首次见面。
1962年
是年,住进自己的北投新居,之后,居住美国的幼子张闾琳每年都会带着他的孩子到台湾探望张学良。
1963年
10月,于凤至致函赵一荻:内称:“……你早已成了汉卿最真挚的知己和伴侣了,我对你的忠贞表示敬佩……现在我正式提出:为了尊重你和汉卿多年的患难真情,我同意与张学良解除婚姻关系,并且真诚的祝你们知己缔盟,偕老百年!”
1964年
7月4日,64岁的张学良与53岁的赵一荻结婚。他们经过20多年与世隔绝、相依为命的生活后,在台北杭州南路美国人吉米·爱尔窦家中举行婚礼。爱尔窦是张学良的老朋友,证婚人是年已百岁的陈维屏牧师。女方证婚人是黄仁霖。13人来宾中有宋美龄、张群、王新衡、莫德惠、何世礼、冯庸等。
1966年
7月,周鲸文又一次到台访问张学良。这时张学良正在参加美国一家神学院的圣经函授学习,并着手翻译一本有关基督教的书。
1970年
9月,挥毫书录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诗作,赠给台湾《自立晚报》副社长罗祖光,以寄情怀:“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1971年
周鲸文再次访张学良,被警察人员挡驾,说张学良先生旅游去了。
1972年
是年,蒋经国当上了台湾的“行政院长”。为此,张学良专程到蒋经国官邸当面表示祝贺后,明确表示:鉴于蒋经国现在的身份,和工作的繁忙希望日后减少彼此间的往来,若蒋经国不接受这个意见,他将考虑拒绝蒋经国的拜访与邀请。蒋经国苦笑着说:“那好,我每个季节去看看你总可以了吧?”最后达成“君子协定”每半年会面一次。
1973年
5月19日,张学良老友伊雅格在美国病逝。为使赵一荻日内去美而致函蒋经国。蒋经国接到信后立即批示,使赵一荻顺利离台赴美。
1974年
10月7日,张学良致函蒋经国夫妇:“承赐鲜美硕大酥梨,肃此申谢,屡蒙赏赐,无任愧感,……当前世俗簿瘠,而院长温暖厚情,被及各方,使良等感佩鼓舞者,非仅限于自身也……”
1975年
4月5日,蒋介石在台北士林官邸去世。次日,张群电话告诉张学良。
4月8日,张学良和赵一荻前去吊唁,并送去自己题写的挽联:“关怀之殷,情同骨肉,政见之争,宛若仇雠。”
1976年
张大千从巴西回台定居,在台北市郊外双溪自建摩耶精舍。张学良与这位老朋友经常相晤。后来在张大千的提议下,张学良、张群、王新衡(监视张学良的特务,后来成为朋友)每月在摩耶精舍欢聚一次,人称“三张一王团团会”。
1978年
蒋经国被选为台湾的“总统”,第一个打电话祝贺蒋经国的就是张学良。
1979年
10月5日下午,张学良应邀到蒋经国官邸参加蒋经国夫妇举行的中秋节茶话会。这是张学良在台北第一次露面。
1980年
10月20日,张学良偕夫人由“总统府”副秘书长张祖诒和副参谋长马安澜陪同,访问金门,眺望大陆。
1981年
9月18日,到台北荣民总医院看望齐世英。
1983年
4月2日,任张大千治丧委员会委员。
1984年
6月,张学良五弟张学森之女张闾蘅受伯父之托特地从香港到北京看望吕正操。
1985年
12月25日,在观看西安事变影片时,因心情激动未看完就离去。
1986年
3月13日,张学良与赵一荻夫妇陪同张群游览桃园龙潭小人国。
1987年
张学良托张闾蘅带给吕正操诗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辩已无言。”
1988年
1月14日,张学良到台北荣军总医院怀远堂吊唁蒋经国。并向他这位老朋友深鞠躬。
3月4日,东北大学在美校友会邀张学良赴美参加4月16日在美举行的东北学大学建校65周年和张学良兼任校长60周年纪念会,由于台湾当局未予允准,未能成行。会后50多位学者和热心人士联署签名,成立了“争取张学良将军全面自由”执行委员会,并致函继任“总统”李登辉。要求李明确答复。
1989年
11月26日,张学良给居住上海的杜重远夫人侯御之复信,称自己“目力衰退,书写费力,恕不多写。”
1990年
1月30日,于凤至在美逝世,享年92岁。
5月末,张学良书寄吕正操《谒延平祠》。吕正操和诗一首作答。
5月30日,邓颖超特电祝贺张学良九十华诞。
6月1日,台湾各界人士庆祝张学良90华诞。
6月6日,东北大学校友会等在沈阳庆祝张学良将军90华诞。
6月17日和8月3日,日本NHK电视台采访组三次访问张学良。
1991年
1月5日,为纽约东北同乡会年刊题词:“读物思乡。”
2月7日,张学良给东北军史研究会会长、秘书长、辽宁大学历史系教授张德良和周毅复信:“德良、毅二乡弟:来信寄来的《东北军史》和《张学良将军诗词注释》已收到,谢谢。余老矣,恕目不佳,不能多写,写字相当困难,请原宥。愿上帝祝福!”
2月16日,张学良复函沈阳张学良陈列馆:“敬启者:兹收到《张学良将军》共五册,十分感谢,专此,万事如意。”
3月10日,张学良与夫人赵一荻赴美探亲。
3月14日,张学良夫妇去了儿子张闾琳居住的洛杉矶。
3月2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新闻发言人姚广宣布:张学良将军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杰出人物,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现在他和他的夫人到了美国,从有关报道上得知,他身体健朗,我们对此感到高兴。如果他本人愿意回大陆看一看,我们当然非常欢迎。我们尊重他本人的意愿。
5月25日,吕正操一行在旧金山参加为赵一荻举办的80寿辰家庭宴会。
29日,吕正操在美国纽约贝祖诒太太家中与张学良会面。
5月30日,张学良与吕正操在曼哈顿一家新开业的瑞士银行总经理办公室会面。
6月4日,吕正操在我驻联合国大使李道豫的别墅会见张学良。张表示他愿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尽点力。他说:“我不是为国民党,也不是为共产党。我是一个在野人,作为一个中国人愿为中国出力。”
6月5日,张学良为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九一八事变丛书》题:“历史伤痕,痛苦回忆”。
6月25日,张学良结束了在美国105天的探亲访友和旅游,从旧金山返回台北。
1992年
7月12日,邓颖超在北京逝世。张学良得知后,委托张闾蘅向设在中南海西花厅的邓颖超灵堂敬献花篮。
9月11日,张学良在台北北投寓所首次接受大陆记者采访他说:“只要时机成熟,国家一定能统一,希望国共两党第三次谈判早日实现。”
1993年
3月8日,国家教委正式批准东北大学复校。新的东北大学校名,由张学良题写。
4月13日,张捷迁教授受东北大学委托到台北拜会老校长张学良,代表蒋仲乐校长聘任张学良老校长出任东北大学名誉校长和校董会名誉主席。张欣然接受,并为东北大学复名典礼题词“教育英才”,为东北大学建校七十周年题写“东北大学七十周年纪念。”
7月,耿其昌、李维康夫妇等赴台演出,与张学良将军欢聚达八次之多。
1995年
张学良、赵一荻夫妇定居美国夏威夷。
3月26日,张学良暨东北军史研究会的领导周毅、连军、常景兴、赵双城到夏威夷拜访张学良。
6月,日本大阪外国语大学教授西村成雄到夏威夷拜访了张学良。
6月1日,东北大学党委书记蒋仲乐和校长赫冀成到夏威夷拜访张学良。
1996年
6月,于魁智夫妇等到夏威夷为张学良将军祝贺96岁华诞。给张带去了一份特殊寿礼——京剧。使张将军过了有生以来最痛快的生日。
1997年
5月31日晚,张学良在夏威夷希尔顿酒店再次接见东北大学校长赫冀成以及副校长王启义。这是张学良第四次接见东北大学校长。
1998年
1月,张学良研究会副会长张友坤教授赴美拜会张将军,赠送其编著的《张学良年谱》,转交了亲属、故旧托带的信件和新年贺卡。
是年6月,《开国领袖毛泽东》作者王朝柱、张学良的侄子张鹏举和外孙女王秦等到夏威夷给张学良庆贺98岁华诞。
1999年
5月15日,东北大学校友会在北京政协礼堂庆贺张学良将军百岁(虚岁)华诞。
5月28日,张学良暨东北军史研究会等单位在沈阳同泽中学礼堂庆贺张学良将军99华诞。
6月,沈阳电视台采访组赵杰等赴美采访张学良。
12月25日,张学良暨东北军史研究会副会长赵双城赴美拜访张学良,并赠送“中华世纪宝鼎”。
2000年
3月12日,张学良暨东北军史研究会会长张德良、副会长王维凡、秘书长周毅到夏威夷拜谒张学良。
5月,为庆贺张学良将军百岁华诞,华文出版社出版由张友坤教授编著的大型影集《张学良世纪风采》。
6月1日,中国驻洛杉矶副总领事许士国和夏威夷中华总商会执行副会长林文中夫妇,专程到张将军寓所,代呈国家主席江泽民祝贺张将军百岁华诞的贺电,并敬献花篮。
6月2日,张将军故乡——海城人民为张将军举办由数万人参加的祝寿大会。抗日名将吕正操专程前往祝贺,当地党、政、军有关领导均出席了大会。
6月3日,张友坤和徐海东大将的女儿徐文惠,在夏威夷张学良将军住处,向张学良夫妇转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主席李瑞环和吕正操将军写给张将军的庆贺百岁华诞的亲笔信,并代李主席向张将军敬献祝寿花篮。
6月22日,与张学良将军患难与共的赵一荻病故于夏威夷。安葬在坐落于夏威夷神殿谷陵园中的墓地。
9月26日,正在美国访问的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邓朴方,专程到夏威夷拜访千古功臣张学良。
2001年
10月15日,张学良将军仙逝于美国夏威夷,“魂归九天悲月夜,芳流神州动伤情。”海峡两岸及当地华人华侨,以不同形式悼念、追思这位伟大的爱国者。
10月22日晚18时30分,阎明复、阎明光姐弟和专程到夏威夷参加张学良葬礼仪式的东北大学代表赫冀成、王宛山,在夏威夷ALAMOANA酒店举办“张学良老校长追思会”。出席者有:张闾瑛、张闾琳与夫人陈素贞及其两个儿子儿媳、张学良的六妹张怀敏、张学思夫人谢雪萍、张学良五弟夫人王美茜及女儿张闾蘅与张闾芝等。
10月23日,张将军的公祭活动在夏威夷的博思威克殡仪馆举行。当地群众自发前往吊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