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迪生出生在美国密执安州的米兰。他的父亲是农民,也给别人做木工;母亲曾做过教师。
由于家境贫寒,爱迪生在小学里读了3个月的书就失学了。从此,他跟随母亲,顽强地自学着。12岁时,他父亲把家迁到休伦埠,他在火车上当了报童。对他干这样的营生,父亲和母亲都反对,但爱迪生却讲出了他的理由:“我一面卖报,一面可以免费看报。赚下的钱又能贴补家用,又能买化学药品搞我的实验。到了底特律,还可以上图书馆去看书……”这个正当的理由,一下子把双亲说服了。
从此,他成了出入在休伦埠到底特律客货混合列车上的报童、《底特律自由报》的最认真的读者、底特律青年会图书馆的阅读常客。他每天从东方发白,到深更半夜,放下这样,拿起那样,从不让自己有半刻空闲。他从小就建立起这样的信念:人活着应该工作;工作就是享受,就是无上的乐趣。
为了有空就搞点化学实验,爱迪生还把实验用的瓶瓶罐罐搬到了火车的行李车里。谁知有一次火车震动得很厉害,把一个装着黄磷的玻璃瓶从桌子上震下来,摔得粉碎。黄磷易燃,行李车里立时冒起了滚滚浓烟,蹿起了老高的火苗。爱迪生脱下外衣一面扑打,一面呼救。等大家赶来把火扑灭,行李车里的东西已经烧得差不多了。乘警赶来,得知事故是由爱迪生引起的,不容分说,抡起胳臂就给了爱迪生几记耳光。爱迪生只觉得耳朵里“嗡”的一声响,接着就是揪心裂肺似的一阵疼痛,从此耳朵再也听不见了。
好多医生鉴定说“一句话,这耳朵算是聋定了。”
为此,父亲急得眼里直冒火,母亲的泪水流个不停。爱迪生懂得双亲的心情,他打起笑脸,装作满不在乎的样子说:“甭犯愁,耳朵聋了,我照样能卖报,照样能看书、搞实验。”
苦心人,天不负。终于,爱迪生获得了一个幸运的机会。
一次,爱迪生正在克勒门斯山车站卖报,突然“当”的一声,一节货车从一列混合列车上脱卸下来,轰隆隆地沿着岔道往下滑。这时刚好有个三四岁的小男孩在车轨上玩,因正玩在兴头上,根本不知道有节货车向他驶来。爱迪生发现了这一险情,身子猛地一震,喊了声“啊呀”,一连几个箭步蹿上前去。当他来到孩子身边,那节货车也像壁倒山倾一般扑过来,眼看就要把他们吞没。站台上的旅客吓得齐声叫喊,爱迪生却一点也不慌张。他一把抱起孩子,抬腿跳出车轨。刚跑出几步远,只觉脑后呼呼风生,扭头一看,那节货车正打身边滑了过去。
满车站人目睹此情此景,都齐声赞颂爱迪生的过人胆量和见义勇为的精神。说话间,人堆里挤进一个人来,他急步向前,接过孩子抱在怀里,激动地伸出一只大手,抓住爱迪生的一只小手,哆嗦着紧握好半晌,连连说:“你救了我的孩子!你救了我的孩子!谢谢你!谢谢你!”原来他是车站站长,名叫麦肯基。麦肯基还是位出色的电报报务员,为了报答救子之恩,他向爱迪生表示,愿尽平生所学,义务地将电报术传授给他。爱迪生一听,高兴极了。两人当下约定:白天,爱迪生还是去卖报;夜里,火车回头路过克勒门斯山时,就到麦肯基那儿去学习;晚饭在他家吃,学罢就在他家睡,学习时间暂定3个月。
在此之前,爱迪生早就摆弄过收发报机了,这次又有机会跟麦肯基学习,所以进步很快。几个月功夫,麦肯基就正式宣布说:“恭喜,恭喜,爱迪生,你毕业啦。常说师傅带徒弟,总得留一手,可我连半手也没留,肚里的货色全叫你批发光啦!”
爱迪生听罢,还不敢相信自己的成绩,眯缝着眼睛问:“真的学好啦?能单独工作了吗?”
麦肯基笑了笑,拍着爱迪生肩膀鼓励地说:“羽毛齐了,翅膀硬了,尽管大胆去飞吧!”
1864年,爱迪生通过友人的推荐,到当地瓦克尔电报局担任了报务员。电,和爱迪生终生有缘的电,终于和他连在一起了。
他迈出了向科学发明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