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049300000004

第4章 开药铺的

小诚在大队的喇叭上一声大喊,告诉全村的老少爷们,他家要开药铺的时候,邻村的老纪刚刚给胖婶家闺女艳玲打完针,听见小诚兴奋地广告,鼻子里不屑一顾地哼了一声。恰好父亲下地干活回来,于是作为曾经的同行,便有了惺惺相惜的感觉,也不管父亲是否邀请了他,直接跨进我家大门,摆出一副要喝一壶茶才肯回去的慷慨架势。

母亲也是跟着村里的洪先生做过赤脚医生的,所以三个“先生”凑到一起,算是有了共同话题。老纪说:“咦,小诚也能开药铺了,这可真是个大笑话,他在乡镇医院里学了一年半载,就以为自己可以提起药箱子,四处给人当先生了?小心,别把人腿给扎废喽!”

老纪平素忙不过来的时候,父亲便常常义务给村里人打针;当然,他只给男人们打,女人们呢,则交给了母亲。因为两个村子共用一个先生,老纪和他的药铺便很是吃香。虽然有个生下来就缺心眼的傻儿子,但这并不妨碍老纪从村东头走到村西头,始终目不斜视。他小诚是什么人呢,根本就不在老纪的关心范围之内。况且小老纪十岁的小诚还嫩得很呢,胡子还没长出来,就敢跟他老纪抗衡,哼,真是不识抬举!

虽然帮老纪打针分文不取,但在老纪看来,能给他打打下手,那是我父母上辈子修来的福分。这种无形中得来的好声誉,可不是村里谁都有资格获得的。况且,人家拿了老纪给的针药来找父母,总是要赔着笑的,如果麻烦的次数多了,收玉米、割麦子、浇地、扬场的时候,给搭把手的人也就多。一个村子里住着,多一些能耐的人总归是好的。

当然,父母不像小诚那样,总是想着出风头,或者将老纪做先生的气势给打压下去。村委会曾经想开个药铺,让父母来承包经营。母亲倒是跃跃欲试,但是父亲却说:“还是算了,咱不能抢人家老纪的生意。”

老纪当然是知道这件事的,所以便将父亲引为知己,平素我们家谁有点儿头疼脑热,需要拿药,老纪都亲自送上门来,而且只收成本价。因了这样的一点儿恩情,老纪就将我们家当成了他在我们村出诊的根据地。

认真算起来,老纪不算我们村子的人,不过隔着一条河,两个村子同属一个大队,所以便如左右邻居,来往频繁。邻村卖馒头的、打烧饼的、做粉皮的、泡豆芽的,从来没有把我们当成外人,每天都要骑着自行车从村东绕到村西,来回转上两圈半,直到筐里的货蒸发了似的,快卖光了,这才饥肠辘辘地赶回自己的村里去。老纪当然也不例外,他像掌握着全村女人月经周期的妇女主任,掌握着全村人的健康状况。甚至哪家患哮喘的老人站在院子梧桐树下咳嗽了一声,老纪立刻就能感应到,稀里呼噜扒拉完面条,又帮傻儿子擦擦唇边的菜汁,叮嘱女儿看好哥哥,便跨上车子,飞快地赶往村东头正在咳嗽的老人家去。

所以老纪是我们村所有人家的私人医生,随叫随到,包治百病;老纪治不好的,村里人也就接受上天的安排,等着料理后事了。六里外的乡镇医院,除非老纪非得撵着人去,村里人基本很少光顾。反正有老纪在,他自会亲自去医院里进药,何必再多跑一趟呢?生孩子这样的大事,老纪不负责,但是有母亲在呢,母亲的产钳跟老纪药箱里的针管一样,也是随时带上,几分钟就可以赶到人家里去的。

因此,有了老纪,做接生婆的母亲,帮老纪打下手的父亲,我们村里还需要小诚来瞎搅和什么呢?

但小诚是铁了心要在村子里大干一番事业的。他的药铺跟“茄把儿”家的小卖铺一样,当街开着,而且是二十四小时都不打烊的。谁家老人半夜里忽然犯了病,只要去小诚家门口喊一嗓子,他立刻披衣下床,趿拉着鞋,跨上药箱便跟人走。而且小诚坐在药铺里的时候,还手捧着书本,那都是很古老的医书,村里人拿起来瞅一眼,感觉跟天书一样,看着就让人头晕。但小诚却像个旧时代的真先生,穿得干干净净的,坐在柜台后面,专等着给人望闻问切。

老纪就不是这种风格的。老纪的女人在生完一儿一女之后便因病去世了。那病据说是不治之症,就像老纪儿子的傻,也是生来就治愈无望的病症;否则,就老纪的医术,不至于让躺在身边的女人死掉。没有女人照顾的老纪,家里的药铺也是乱七八糟的。除了老纪,没人能从他的药架上找出自己需要的一味药。那些药有时候还会藏在老纪傻儿子的帽子里,或者散发着一股子霉味的枕头底下,再或做饭的锅台上。村里人都说,老纪开的不是药铺,而是药箱,他的家就是一个大号的药箱,满屋子都是药味,中药与西药混杂在桌子上,枸杞与大黄堆放在窗台上,大枣与陈皮胡乱放置在抽屉的一角。如果不是中药柜子上标注着柴胡、莲子、桃仁之类的名字,估计老纪自己也不记得,哪一味草药隐匿在哪一个抽屉格子里。

好在老纪人邋遢,但并不糊涂,知道药是关系人命的,而且还是乡里乡亲们的命,所以总能在混乱中理出一个头绪,将病人所需的药逐一挑选出来,而后装入白色的小纸袋里,再将服药方式一一写清,并一而再再而三地叮嘱吃药的人,千万别吃错了,否则死了人他可承担不起。被老纪护佑着的村子,倒也很少发生意外事故。有大病绝症的村民基本也就安心地守在家里,跟老纪讨一点止疼药,一日日挨到临死的那一天。发丧的时候,老纪一定亲自前去吊唁。站在遗像前的老纪,总是比别人更悲伤一些,好像那人的死跟他有关,是他老纪没有在世华佗般的神奇医术,不能让遗像里的人起死回生,并再次蹙着眉走到他的面前,疼得龇牙咧嘴地,却依然不忘了揶揄他,赶紧娶个媳妇,收拾收拾药铺子吧,否则自己吃下的每一粒止疼药里都有老纪的臭皮鞋味。

一年365天,老纪有300天都是在出诊的。所以哪天不见老纪在村子的大道上骑自行车经过,村里的人都会念叨。谁家请他来看病,自然是备下了饭的。老纪人“赖歪”(方言:邋遢),但吃饭却讲究得很,大约是给人打针落下的病根,总是将筷子带碗在热水里烫上十分钟才肯拿来用。村里人都知道他这毛病,他的傻儿子给人掏猪粪、拉地排车,被留下喝一碗面条时,主人也会将碗筷一起烫烫,好像老纪一家都有洁癖一样。

小诚这年轻的先生上阵以后,人们忽然觉得,给老纪烫碗筷是一件特别麻烦的事。就连留老纪吃饭,也有些多余了。看人家小诚,除了医药费,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而且永远都随叫随到,免费上门。小诚的老婆做事也干净利索麻利快,麦收的时候,如果小诚被人叫去看病,她一个人能任劳任怨地将麦子一麻袋一麻袋地全拉回家,见了生病的那家人,也不忘嘘寒问暖,尽着兼职护士的职责。小诚的药箱也永远都是干干净净的,而且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想要什么药,小诚都能立刻变戏法似的拿出来;哪像老纪,丢三落四的,看个病,得骑着他的破二八车来回奔波好多趟。怪不得老纪永远都在路上奔走,原来他是在为自己粗心大意的坏毛病做无用功,却又欺骗了全村人,让大家觉得他在为病人辛勤奔波。

有了小诚这近水的楼台,大家便疏远了老纪。当然,起初大家都是无意的。谁会半夜三更生了病,舍近求远,跑去邻村找老纪来看病?况且,没有老婆暖被窝的老纪睡眠也有些不好,最恨人打扰他休息,哪怕午休也不行。之前大家都惯着他这毛病,看见他在卧室里睡觉,便小心翼翼地站在院子的树荫里干等着,连呼吸都自动弱了下去,怕一不小心惊醒了老纪,让他大发雷霆不说,还任性到罢工,不去看病。当然,老纪极少这样任性,可是,人们却都记得坐在庭院的梧桐树下,听着声声蝉鸣,陪着老纪小憩的委屈。于是有了总是一副谦卑和善模样的小诚,村人也就以最快的速度将老纪给忘记了。

可是老纪并不同意。老纪发现昔日将他视为家庭医生一般信赖并尊重的村人,纷纷倒戈,去小诚家拿药、打针、开药方,便直接在大街上堵人,眯眼笑问道:“小诚开的气管炎的药,还管用吧?”那人知道老纪的笑脸背后是一肚子快要爆炸的气,也就避开了,轻声问一句:“有日子不见纪先生了,去家里喝杯茶吧?”不想老纪刻薄,跟过来一句:“不需要我老纪了,这茶还喝个什么劲儿?”说完老纪便推车擦着那人的衣服冷冷走过去了。那人只好一脸难堪地追加一句:“你说你……嗐……改天来喝茶啊纪先生!”

老纪在村里这样毫不客气地“嗤拉”(方言:讽刺)过一些人之后,他的恶声名就很快传开了。大家都说,老纪真不会做人,不就是小诚开了一个药铺吗,怎么着,这村子还是他的地盘不成,不允许别人做生意?况且本来他也不是这村的,十多年的钱都让他一个人挣了,也可以了,人啊,不能太贪心,一贪心,就招人烦呐!

不过老年人不这么说,他们对小诚还不太信任,觉得他总归是稚嫩了点儿,没有十年八年的考验,能当好先生?小诚也想得太简单了点儿。他们习惯了老纪给配的中药,冬天的早晨,我们小孩子紧缩着肩膀去上早自习,总能见到老人们出来倒中药渣子,据说药渣子当街倒掉,病便会发散得快,好像风顺着大道将病也一起吹走了。过年的时候,谁家有生病的老人,还会将一分两分的硬币也一起倒掉。那硬币是断断没有人去捡拾的,因为大家都觉得,谁捡了去,病就会传染给谁。但尽管如此,也没见村子的大道上堆满了钱,那些硬币最后都去了哪里呢,我常常好奇,我是不相信硬币会被风刮走的,一定是被谁给偷偷地捡回了家,而后丢到盆子里洗洗,也就重新在村子里流通开了。中药渣子就这样日复一日地倒掉,而后被大风刮走。人们闻到那草药的味道,总会想起老纪,好像老纪的药箱里是广袤无边的草药园子,那里有任何一种珍奇的药物:独活、白术、人参、川乌……老纪气定神闲地掌管着它们,就像掌管着全村人的生死,谁想平安地活在这个世上,必要在行经老纪家时屏气凝神地表达一些敬意。

可是小诚来了,一切便都改变了。好像一个属于老纪的朝代就这样没有一点儿波澜地结束了。不管老纪怎么悲伤,怎么嘲讽,怎么在路上急赤白脸地跟人争吵,他的大半个江山还是被小诚给霸占了。剩下那些咳嗽着常年朝大道上倒药渣子的老人们,身体慢慢瘫了,但心里却不糊涂,儿女们背着他们,究竟去谁家拿的药,他们心里清楚,却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任他们去了。只是在老纪路过门口,冷脸不发一言的时候,他们才讪讪地转过身去,“咕咕咕”地唤着,让满院子飞奔来吃食的鸡们,驱赶他们心底对老纪的愧疚。

但也总有一些拐弯抹角能扯上亲戚的人,碍于面子,还是坚持头疼脑热的时候找老纪拿药,借此维系良好的亲戚关系。和我们家隔一条胡同,住着“鸡冠子”家。鸡冠子的儿子三岁的时候,发了一场高烧,据说发高烧那晚下了暴雨,村里的大道上积满了水,人踩过之后都成了泥汤,穿水靴子一脚下去,常常半天也拔不出来。这样的鬼天气,又是半夜,乡镇医院肯定是去不成的。不管小诚还是老纪,也都不愿意上门跑这一趟。但眼看着儿子已经高烧昏迷了,鸡冠子只能穿着雨衣去找先生。至于找哪个先生,鸡冠子也没多想,就直奔邻村的老纪家。

据说老纪那天相亲失败,女人嫌弃他有两个孩子,其中一个还是傻子。事后老纪借酒浇愁,又用酒瓶子将药铺给砸了,砸完他就昏睡过去。鸡冠子前来叫门的时候,他骂骂咧咧地爬起来,说不去不去,你们村天皇老子来叫也不去!鸡冠子急了,将他一把拉进瓢泼大雨里去,问他酒醒了没有?要不是看得起他老纪,谁会大半夜跑来找他看病?!老纪被冰凉的雨水一激,才看清这来人是跟自己沾亲带故的。就为了这份雨夜绕开小诚的情分,老纪背起药箱,深一脚浅一脚地跟着鸡冠子上了路。据说老纪在路上连跌了好几次,浑身上下都是泥水,好像从泥汤里捞出来的一样落魄,这让他有一种不祥的预感,甚至中途就想返回家去。可是鸡冠子救子心切,那一刻又认定老纪是在世华佗,只要他进了家门,儿子的高烧就会立刻退下。

老纪赶到的时候,鸡冠子的儿子脸色铁青,气息微弱,好像半条腿已经迈进了阎王殿。在老纪的行医历史上,大约没有见过这样的病症,他一时判断不清这是怎么回事,又没有别的同行可以咨询,而让鸡冠子冒雨请小诚过来一同诊治,将是在全村人面前丢颜面且解释不清的事。于是老纪只能凭借自己过去的经验,大胆用针药进行救治。因为时间久远,已经没有人说清请老纪究竟使用了何种针剂,就连鸡冠子的儿子得的是什么病,也是众说纷纭,到底是可以医治的,还是死里逃生、侥幸生还呢,更没有人能够说清。这成了一宗谜案,而谜底却是清楚的,鸡冠子的儿子高烧退去,闯过鬼门关,可是,却永远地成了瘸子,而所有人都一致认为,那一条废了的腿,是被老纪的针剂给扎坏的。

真相究竟是怎样的呢,在这一问题上,鸡冠子与老纪高度一致地保持了沉默。老纪的沉默,当然是做贼心虚,一辈子的污点,狡辩多少句都无济于事,所以干脆不发一言,以示悔悟,听任村人的唾沫星子将他淹死,绝不还口。而鸡冠子呢,自己的亲生儿子,被老纪一针扎下去,成了残疾,他该去哪儿申诉呢?跟老纪反目成仇就能挽回儿子的一条腿吗?让老纪家破人亡、蹲了大狱,就能回到儿子高烧昏迷不醒的那一晚吗?如果不是他强行将老纪从家里拖出来,老纪怎么会成了众矢之的?如果老纪不扎那一针下去,儿子会不会命陨西天?如果那样,岂不是连拖着一条残腿的儿子,也看不见了?因为家境阔绰,鸡冠子向来在村里是一个骄傲的人,好像顶着鲜红冠子的公鸡。可是这件事,却彻底打击了他。他和老纪一样,为着一种无法解释也解释不清的原因,选择了缄默。

只是老纪不只是保持了沉默,他还保持了与我们村子的距离。倒是小诚,自此愈发地活跃起来,忙得像当初的老纪,一年300天都在村子里出诊。小诚的媳妇,带着一种掌管后宫的威仪掌管着药铺,她昔日堆满了谦卑的脸上,渐渐有了骄傲。有回村里走娘家的,提及开药铺的,总是会惊叹一声:“咦,小诚家的药铺怎么开得比乡镇医院还阔气?!”久居村子里的媳妇们听了便慢慢回一句:“还不多亏了老纪。”

于是这桩陈年旧案,就这样在回娘家的女人和村里的媳妇之间,一次又一次地提及,一直到十里八乡的人们都知道了老纪,知道了老纪和小诚间的私人恩怨,知道了我们村新添了一个将来难娶媳妇的可怜的“瘸巴腿”,而那腿,是老纪给一针扎废了的……

同类推荐
  • 命脉:中国水利调查

    命脉:中国水利调查

    本书是以抵达现场、独立调查的方式,对中国七大江河水系做出完整的全方位阐述,从水利与文学的意义看,这是一部填补空白之作。这是作者以报告文学的方式为中国水利做出了一份厚重而又诚实的报告。水是农业的命脉,也是国之命脉,家之命脉,一切生命之命脉。作者并非单纯站在人类立场上看水利,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对自我的认知、对生命的追问。本书获第五届徐迟报告文学奖第一名。
  • 北回归线的忧伤

    北回归线的忧伤

    本书共六辑,记录了作者关于爱与幸福、文学与艺术、生命与灵魂等等小到身边大到宇宙的思考与感悟,是作者精神世界的最直观体现。正如作者所说:“思想,在现实面前,是奥林匹斯山的遥远,在理想面前,是梦断红楼的咫尺。时代看思想者有时很远,思想者看时代总是很近。相看两不厌,何其难也?但无论远与近,也不管难和易,于我都是生命深情的归来。”
  • 做最好的自己:你的形象价值千万

    做最好的自己:你的形象价值千万

    为了帮助现代更好地塑造和提升个人形象,我们编写了这本《做最好的自己:你的形象价值千万》,全书分别从穿着服饰、仪容修饰、气质修养、交往礼仪、行为举止、综合素质等方面,系统地阐述提升个人形象的方法,指导和帮助读者培养积极、诚信和友善的品质,提升个人的精神面貌和工作效率,从而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 华尔街的激情岁月

    华尔街的激情岁月

    众所周知,美国的金融业中犹太人做的最好,金融界的泰斗索罗斯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人物。犹太人有悠久的文化传统,他们非常重视教育,在学习上对孩子要求近乎苛刻,这就使得孩子长大后不仅聪明,而且具有对操盘手来说极为重要的品格特征——良好的纪律性。谭健飞认为中国人和犹太人在这一点上十分相似。如果说犹太人能在世界金融市场中大显身手的话,那么中国人也应该能够挖掘出巨大的潜力。只是从现状来看,更多的中国人需要得到一个入门的机会。
  • 容忍与自由:胡适

    容忍与自由:胡适

    胡适素以理智旷达的议论散文著称,但他不仅是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播种者,其散文也时见敏感困惑的个人情愫。本精选集以胡适亲自编选的《胡适文存》为底本,并参阅季羡林主编《胡适全集》,遴选作者各时期散文代表作40篇,不仅有《容忍与自由》《差不多先生》《归国杂感》《问题与主义》《信心与反省》《哲学与人生》等理智旷达的思想性作品,更有《先母行述》《追悼志摩》《我的儿子》等敏感困惑的私人情愫小品。阅读本书,你可以完全了解作者散文风格、生平思想,乃至时代风貌。
热门推荐
  • 青梅为妻

    青梅为妻

    高考完当天:男孩捂住了女孩的眼睛说“交往”女孩“啊?”男孩“嗯?”女孩脸微红的说“好”女孩成人那天:男孩捂住女孩的眼睛说“订婚”女孩脸微红的说“好”青梅竹马的故事就是只要是你,我都愿意说“好”
  • 大圣皇

    大圣皇

    穿越异界成为一国之君,土地不过百里,城市只有两座,皇后早就落跑,后宫空无一人,忠臣良将不在,外戚太监当权,君权旁落,刁民四起,宗门林立,藐视王法,践踏皇威,我该何去何从?
  • 末世终途

    末世终途

    伴随着流星的降世,全球七八成的人都变成了丧尸,一个普通人于末世中崛起。
  • 我要狠抽皇帝的耳光

    我要狠抽皇帝的耳光

    生于大明朝官宦世家的侯方域,如何最终会成为反明组织的核心,并且掌管着弥漫全国的情报系统?倾国倾城的秦淮名妓李香君,又有着怎样的辛酸背景,为何在见了侯方域仅仅两面的时候便奋不顾身以身相许?吃朝廷军饷,领朝廷俸禄的明朝大将左良玉,为何从来都不听朝廷的节制,俨然将几万人的军队变成了自己的私军?腹有诗书,才华横溢的一代才子阮大铖,如何就成了被世人唾骂的刽子手?原来只是别人家中臣属的曹永昌如何一跃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神秘组织的领袖,而这样身份的转变,是否会让他违背自己曾经许下的诺言?所有的这些主人公身上的谜团,都将在读者阅读本书的一字一句中徐徐展开,让你体会到那样的乱世当中每个个体的期待,抗争,与英雄主义。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破产少女的恶魔彻吻

    破产少女的恶魔彻吻

    一位千金大小姐在一夜之间,被宣布破产,然而她父母为了在创业而出国把她寄宿到她父母好朋友的家里。她父母的朋友家里还有一位男孩,哪位男孩却不满意她住在他家,所以每一天都在故意为难她,而那个她也忍了,比较自己家还欠下了债,所以她必须忍,但是她可没有想到的是,她已经在每一天的日子中不知不觉的爱上了他……
  • 轮回之通天之路

    轮回之通天之路

    世间万物皆有轮回,而传说中的天道轮回盘超脱一切,传说,谁能掌控天道轮回盘就能掌控轮回大陆。
  • 红颜乱天下

    红颜乱天下

    想在皇宫过平静日子?梦还没醒吧!为了宠爱她的皇兄奋力向前冲吧!什么阴谋阳谋,手到擒来!虽然皇兄是伪的,可这情却是真的!助他登上皇位,她为后宫之主,可他!却用百万大军压镜,迫她出嫁,她能否逃离他的囚禁,重返皇兄身边?
  • 绯色之夏:元气少女逆袭季

    绯色之夏:元气少女逆袭季

    “你怎么长得这么丑。”第N+1个人对眼前这个长得极其抽象、分辨率巨低的少女说出这句她已经认为是家常便饭的话!“你这个愚蠢的人类!长得丑想得美好吗!”少女插腰抬头蔑视着眼前这个高傲的少年——咦?长得还挺帅的。。“梵高的星空有别于一般的星空,而他这幅画为什么出名你知道吗!它!抽!像!别具一格的美!就像我!”语毕,她看到眼前少年扶额的样子,以为是在内疚是在忏悔在抽泣——“没事啊喂!道理明白的晚也没事啊喂!男人不要动不动就哭啊喂!”少
  • 女人一生受用的理财书

    女人一生受用的理财书

    本书的主人公钱小小,一个平凡的女孩子却有着普通女孩羡慕的美好生活。从大学开始就精于理财,从最基本的预算记账到兼职赚钱,生活一直有滋有味。初入职场后便是一帆风顺,恋爱婚姻更是幸福美满,同居理财让双方满意,婚礼筹备也是既节省又浪漫。婚后生活和和睦睦,花钱不多,日子却红红火火。钱小小是如何做到的呢?翻开本书,让我们跟随钱小小的脚步寻找一生受用的理财方法。内容涵盖女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年龄段的理财重点,用最简明的笔触,教会都市女人们怎样用最节约,最省钱的办法过上最优雅,最精致的生活,成为时代的理财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