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很早就记载植物可以入药,根据记载,在植物的王国里约有5000~6000多种植物具有药用功效,现在人类使用的药物中约有40%来自大自然。另外,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发现:大约80%的人仍然依靠草药来治病。因此,植物的药用是人类健康的保障之一。
中国有着悠久的配制草药的历史,从神农氏尝百草起,药用植物在中国得到了极大的开发和利用。我国古代有300多部本草医用著作,记载了大量药用植物。孙思邈、华佗被人们尊称为“药王”、“药圣”,他们利用这些药用植物为人们解除了疾病之苦。
1.人参
在我国,5000年前人参就被视为药中珍品。人参具有调息养气的功能,是一种“万能”滋补品,可使病人早日康复。人参可入药的是它的根。肉质的主根比较肥大,形状有时似人形,它的名字也因此而来。人参的叶子是由3~6枚小叶构成的掌状复叶,开淡黄绿色的小花,果实扁球形。丹参的根中含有丹参酮等多种药用成分,对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有明显的功效。传统上用其根入药,有活血、化瘀的功效。
2.阔叶十大功劳
阔叶十大功劳属于小薜科,是中国特有的物种。它别名土黄柏、八角刺、刺黄柏、黄天竹。常绿灌木,高达4米,根、茎断面黄色、味苦。羽状复叶互生,长30~40厘米,叶柄基部扁宽抱茎;小叶7~15厘米,厚革质,卵形至卵状椭圆形,长3~14厘米,宽2~8厘米,先端渐尖成刺齿,边缘反卷,每侧有2~7枚大刺齿。生于山谷、林下阴湿处。分布于甘肃、河南、浙江、安徽等。
功能主治:补肺气,退潮热,益肝肾。用于肺结核潮热、咳嗽、咯血、腰膝无力、头晕、耳鸣、肠炎腹泻、黄疸型肝炎、目赤肿痛。
3.土黄连
土黄连别名鸡足黄连、三颗针、石妹刺、蚝猪刺。常绿灌木,高至2米。小枝微有棱,幼时带黄色,次年黄灰色或黄褐色。小枝具刺,刺坚硬,3分叉,长1~3厘米。叶簇生,硬革质,窄椭圆形至披针形或倒披针形。
黄连产于中国南方的山林中,只有30厘米高,开白色小花,别看它貌不惊人,却和牡丹同属毛茛科,而且具有清热、解毒、消炎的作用,对肠炎及细菌性痢疾等有特效。具有清热解毒功能的植物还有:野菊花、雪莲、牛蒡、蒲公英。功能主治: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之功效。
4.益母草
益母草为唇形科植物,一年或二年生草本,夏季开花。生于山野荒地、田埂、草地等。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在夏季生长茂盛,花未全开时采摘。
主要功效:味辛苦、凉,活血、祛淤、调经、消水,治疗妇女月经不调,胎漏难产,胞衣不下,产后血晕,瘀血腹痛,崩中漏下,尿血、泻血,痈肿疮疡等。
5.野菊花
野菊花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野菊、北野菊或岩香菊,头状花序,棕黄色。生于路旁、山坡、原野。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全草含多种挥发油,包括樟烯樟脑、葛缕酮、柠檬烯等,也含有蒙花苷、木犀草素苷、矢车菊苷、菊黄质、多糖、香豆精类、野菊花内酯等。性微寒,味苦、辛;功能:清热解毒,消肿等。
6.蛇床子
蛇米、蛇珠、蛇粟,为伞形科植物蛇床的果实,一年生草本。生于山坡草丛中,或田间、路旁,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果实成熟,呈黄色时采收,割取全株,打落果实,晒干。干燥果实椭圆形,种子细小,灰棕色,有油性。气香,味辛凉而有麻舌感。以颗粒饱满、灰黄色、气味浓厚者为佳。主产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等地,此外,广西、四川、陕西、山西也有种植。果实含挥发油1.3%,主要成分为蒎烯、莰烯、异戊酸龙脑酯、异龙脑。主要功能:温肾助阳,祛风,燥湿,杀虫等。
7.苦杏仁
苦杏仁别名杏仁,是蔷薇科植物的一种。落叶乔木,高达6米。叶互生,广卵形或卵圆形,先端短尖或渐尖,基部圆形,边缘具细锯齿或不明显的重锯齿;叶柄多带红色,有2厘米腺体。花单生,先叶开放,无花梗。
核果近圆形,直径约3厘米,橙黄色;核坚硬,扁心形,沿腹缝有沟。花期3~4月,果期5~6月。夏季采收成熟果实,除去果肉及核壳,取种子晒干。性温,味苦;有小毒。功效: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用于咳嗽气喘、胸满痰多、血虚津枯、肠燥便秘。多栽培于低山地或丘陵山地。主产于内蒙古、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