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白愤怒已极,不停挥剑击杀血骷髅。血骷髅皆被李月白吸引,如赤色蜂群,将其团团围住。
血骷髅不时被霓虹剑击中,尸身噼噼啪啪砸落花盘。怎奈血骷髅太多,有几只已爬至神盾光球之上,拼命不停拖拽,欲将李月白拖入深池。
形势万分危急!忽然上方光芒闪动,山体岩壁被神荷光柱熔穿,一幕阳光兀地照射进来,血骷髅凡被阳光照射到的,即刻灼烧,当场毙命。其余幸存的血骷髅惊恐万状,望魔窟下方四散奔逃,瞬间没了踪影。
玄干神盾倏然一闪,回归剑柄之内。神荷矗立峰顶洞口,亭亭如盖,煜煜生辉,绝美非常。
李月白长剑入鞘,转身探视石三娘,却见一道清芒闪动,悬停石三娘头顶,正是那枚烛龙神珠。它通灵识主,被李月白扔出后并未坠入深池,却返身护主。
石三娘面若死灰,众亡灵与李月白围在石三娘身边。李月白见石三娘命悬一线,念她一生凄苦悲凉,临终却是这般结局,心如刀绞,不禁泪落。
李月白将石三娘拥于胸前,不停轻呼她的名字。良久,石三娘双目微睁,望着头顶上方悬停的烛龙神珠,以仅存的气息说道:“月白……大哥,‘烛龙’……神……珠……你……收下吧,恐怕……我……不……能陪……你……一同……离开此地了。小女……有……今日……也是……是罪……有……应得!”。
石三娘指着李月白身后众亡灵说道。这些亡灵大多为她所害,她甚觉愧疚。
石三娘接着说道:“月白……哥,小女……早……已……心……如……寒冰,在……你……身……边,感……到……很是……温暖,以后……你……要……多……保重,千万……不要……轻信……他人,记得……为我……报仇……雪恨,那厮……定……会……不停……害人”
石三娘气息衰竭,哽咽无语,好像还有话要说,众亡灵见此情景,无人再责怪石三娘,无不落泪。李月白更是泪如雨下。
石三娘气若游丝,只隐约听到她口中说出:“相……见……恨……”三个字,便身子一颤,香魂一缕如烟散,魂魄消逝入太虚了。
石三娘身影化作一团清辉,升腾而起,消逝于青天白云之间,就此与李月白永别!
李月白心如刀割,欷歔慨叹,悲伤不已!正是:“一滴泪,两滴泪,生死相别谁相陪?长夜孤泪垂。雁南来,燕北归,人生如梦白云飞,往事也难追!”
山体与深潭四周群峰又一阵猛烈晃动。亡灵中有位老者上前施礼道:“公子节哀,魔窟马上崩塌,我等还是先逃离此地吧!”
李月白收起灵珠,将石三娘遗留的蛇戟拾起。极目向山下望去,山体纷纷崩塌,山石不停滚落干涸的深潭,所处山顶除西面皆为悬崖峭壁,西面山坡长有青藤,蜿蜒延伸至山下,山下有条小路,正是李月白来时的那条山路。小路旁侧为一低矮山丘。
李月白与众亡灵决定借着青藤向下攀爬逃生。山体此刻摇动得愈发厉害,大石如斗,不时从身旁呼啸砸落。神荷光柱逐渐黯淡下去,旋即枯萎,忽听隆隆数声,神荷坠落天井,坠入魔窟深池。
李月白与亡灵们沿青藤攀爬而下后,于山路对面的山丘背后一土坡之上会合,暂且躲避崩落的山石。
四周山体皆已崩陷,深潭为泥石掩埋,此前的楼阁亭台荡然无存。李白月只觉这两日七星洞府的遭遇,恍如一梦。虽勇往直前,拼尽全力搭救石三娘,却功败垂成,仿佛冥冥之中一切皆有定数,不禁念起云灵尊者的那句谶语道:“欲行不能行,刀剑自分离!”言罢便凝望远处残山断崖,默然无语。
那位老者上前安慰他道:“公子莫要过度悲伤,我等感激公子恩德似海,怕是此生难报,唯有来世酬答了!如今逃离这魔窟牢笼,便要返回冥界,只得于此与公子别过!”
李月白回道:“路见不义,妖魔横行,理当出手,也是本公子分内的事!若是贪生怕死,袖手旁观,便是枉读诗书,辜负了丘孟尊者的谆谆教诲!”
老者道:“公子入京赴试,老朽自幼长于京师,像公子你这般行侠仗义的,实不多见!老朽久濡尘世,贪财恋色,不然怎会落得如此下场?!惭愧!不过有句话还恕老朽直言,公子涉世不深,书生气重,不善圆通,性情刚毅,公子若是进了京城,不可过于率直!世事凶险,望公子珍重,就此别过!”
李月白忙扶起老者,众亡灵纷纷与李月白长揖作别,化作道道青光逝去。山丘下方,深潭一侧,烟尘障目,忽闻健马嘶鸣,隐隐自山坳处传来。李月白向那嘶鸣处走去,绕过山脚后,见枣红马昂首奋蹄,不停蹬踏,嘶吼不已,两头青驴皆被滚落巨石砸死。
李月白于树丛中寻得一块空地,将蛇戟以石土掩埋,简略垒砌一衣冠冢,含泪祭拜后,牵着枣红马,沿来时山路,继续望京师赶路。他踽踽独行,兼程赶路。行进月余,渡过伊洛大河,进入华夏国驿道,村落人烟渐多,所行道路西临延居山脉,群山嵯峨,众峰岧嶢,东向为遮天蔽日的茂密丛林。
临近京都,原野苍茫,青天似海,白云旖旎,清溪瀑布遍布林野,帝都风景如画,美不胜收。又行进十余日,抵达京畿之地。放眼望去,但见:“千门万户尽繁华,长河旋回绕帝家。凤观龙楼连霄汉,雄城虎踞对高峡。人世自古多翻覆,转眼荣华成落花。道是侯门深似海,丽人愁倚抱铜琶。”
且说自六界混战以来,天下分为五国,华夏立国三千六百载,位处大陆正中,曾数次更换朝代,历经庚华、封周、启、辛商、新、卫、夏八个朝代。庚华朝由虞华帝君所创,后庚华因内乱灭亡,传至封周,封周王众建诸侯,赐姓万邦。华夏分为数十个诸侯国,诸侯国首领定期朝觐封周王。自虞华帝君起约定,无论哪位君主成为华夏统治者,须获得虞华帝君遗留的羲和主神玺,方被视作公认的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