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913100000004

第4章 上海滩头

1

一位年轻人站立在黄浦江岸边。他头发蓬松,脸色苍白,默默地注视着波涛滚滚的江水。

天空,阴霾沉沉;江面,雾气蒙蒙。

“哗!哗!哗!”浑浊的江水,在不停地拍打着江堤,灰白色的泡沫在不间断地溅向这位年轻人。

突然,天空划过一道闪电,轰隆隆滚过一串瘆人的闷雷声。

闷雷声仿佛要撕碎这位十分瘦弱的年轻人。他把牙齿咬得咯咯作响,嘴唇咬出了鲜血。就在他要扑向黄浦江的那一瞬间,眼前突然闪现出老父亲严肃的面孔,耳边响起老人的临终遗言:“孩子,看来我活不了几天了,你一定要记住我的话:徐家人穷志不穷。你一定要做个有志气的人,好好做人,好好画画,不管遇到什么天灾人祸,都要挺直腰板,勇敢地活下去!孩子,一家人全靠你了。”

这时,一艘悬挂着太阳旗的日本轮船,汽笛肆无忌惮地尖叫着,从他眼前驶过……

“咦!为什么好人要走绝路?为什么洋鬼子能在中国的领土上任意横行霸道?难道我们中国政府就这样腐败,就这样无能?……”这位年轻人对着渐渐远去的日本轮船,摇晃着拳头,从内心发出愤怒的喊叫声:“不!不!!不!!!”

这时,江面上隐隐约约出现一叶轻舟。只见那小船忽而爬到峰顶,忽而又跌入浪谷,仿佛一下子被浪涛吞噬掉了。然而,这位绝不向大浪屈服的船夫,仍在奋力搏斗着,跌下去,又冲上来,一个回合,又一个回合……

小船如同一盏航标灯,在青年人眼前闪动,使他一下子从思索中醒悟:“是的,世界上,哪有不经过风吹雨打的苍松?哪有不经过风击浪颠的航船?”他激动地握紧拳头,举起双臂,对着浊浪浑涛大声呼喊:“不,我不能死!我要活!我要勇敢地活下去!”

这呼喊声,冲破云层,回荡在天地之间,震撼着波涛翻滚的江水……

此刻,勇敢的船夫终于战胜了恶浪,胜利地划到岸边。这时,一个人沿着江堤,万分焦急地向这位年轻人奔跑过去……只见他突然伸出有力的双手,从背后一下抱住了年轻人,同时大声喊叫着:“悲鸿,你这是要干什么呀?!”

徐悲鸿吃了一惊,回头一看:原来是他的同乡好友,商务印书馆发行所的黄警顽。黄警顽虽然还在上气不接下气地喘着粗气,但他找到了徐悲鸿,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

徐悲鸿看到好朋友黄警顽那么热切地出现在眼前,不由得两行眼泪像是断了线的珍珠,一下子滚落下来。他哭了;黄警顽也为悲鸿的悲惨境遇伤心,鼻子一酸,也情不自禁地流出了一串热泪。

一对年轻人的抱头痛哭,引起了过路人的关切。当人们知道缘由后,有的摇头,有的搓手,有的叹气,无不同情地说:“唉,这是什么世道呀!好人被生活逼得走投无路,投江自杀!”

“年纪轻轻的,来日方长,要想得开,要看到光明,千万不能走绝路啊!”

“自杀不是办法,要挺直腰板往前闯,世上没有闯不过去的火焰山!”

人们在非常感慨地劝说着……

黄警顽拉着徐悲鸿,果断地离开江岸。徐悲鸿这位年仅20岁的青年人,为什么要投江自杀呢?

晚上,饥寒交迫的徐悲鸿,早早地躺下睡了,可他翻来覆去睡不着。月光如水,映照床前,他头枕双手,睁得大大的眼睛看着房顶,往事历历在目,像放电影一样,一幕一幕地展现在眼前——

2

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生于太湖之西30里的宜兴县屺亭桥村。年长他26岁的父亲徐达章,为他取名寿康。徐达章是位自学成才、雅俗共赏的农民画家。用徐悲鸿的话来说,父亲“生有异禀,穆然而敬,温然而和,观察精微,会心造物。虽居穷乡僻壤,又生寒苦之家,独喜描写所见,如鸡、犬、牛、羊、村、猫、树、花,尤为好写人物”。徐达章的肖像画在宜兴小有名气。徐悲鸿还说:“先君无所师承,一宗造物。故其所作鲜而特多真气。”显而易见,徐悲鸿的画风颇受父亲的影响,其特点就是表现现实,很接地气。

寿康从小喜欢画画。在学习绘画的道路上,第一位老师就是他的父亲徐达章。父亲作画时,他总喜欢站在旁边睁大眼睛,聚精会神地看。当父亲不在家的时候,他常偷偷抓起画笔,胡乱找一张破旧的纸,一个人学着父亲的样子,在上面横涂竖抹,什么马、牛、狗、猫、猪、羊,想到什么就画什么,想怎么画就怎么画。有时还学着父亲的腔调,摇头晃脑地念上几句“子曰诗云”,逗得老爷子捧腹大笑。

有一回,他把父亲最喜欢用的一支毛笔给弄坏了,这回父亲真的生气了,抄起家伙就要打他。小寿康很是机灵,一看父亲这架势真的要打他了,拔腿就跑。他在前边紧跑,父亲就在后面紧追。父亲边追边嚷:“伢子,你这不听话的败家子,弄坏我那支最好用的画笔,你不长记性,这回我饶不了你,非打你不可……”小寿康的腿脚比老爷子的腿脚灵快得多,可他的步子没有老爷子的步子大,回头一看,老爷子快要追上来了,就一边跑一边大声嚷着:“爸爸,爸爸,大人打小孩不合理;爸爸,爸爸,大人打小孩不合理……”父亲被儿子的话引逗得扑哧一声笑了,笑得他两手捧腹,连腰也直不起来,再也没力气追打儿子了。寿康回头一看,见父亲捧腹大笑走不了道了,停住脚步,也扑哧一声笑了,笑得他前俯后仰……

1901年,徐寿康六岁,开始跟着父亲读书;七岁开始执笔学书。他爱慕自由作画,时常思念学画。他告诉父亲想作画,父亲摇头说“不成”。父亲不在,寿康学书时兴趣盎然,便悄悄挥毫涂写。有时写字写厌倦了,他从口袋里掏出一本小儿书读。小儿书里提到卞庄子刺虎。一天,他问父亲:“卞庄子何勇?”父亲说:“卞庄子敢于刺老虎呀,孔夫子称赞。”于是,寿康悄悄地向父亲的画友求了一幅小老虎。他照着葫芦画瓢,很快照着描了一张老虎。寿康把画好的老虎,端端正正地挂在墙上,俨然像个大人似的,两手反背身后,踱着方步,来回看着自己画的老虎,嘴里好像还在念叨着什么。寿康从来没有见过老虎是个啥模样,父亲朋友给他画的那幅老虎,又让他一不小心弄脏了,虎头有些模糊不清。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画虎。他加上自己天真的想象,终于画出一张他自认为还蛮不错的老虎。心想,老爸看了他画的虎,准会夸奖他一番!所以,等晚上爸爸出门回来,他就很得意地拉着老爸的手走进屋里,指着墙上自己画的那只老虎,扬扬自得地说:“爸爸,爸爸,你看伢崽画的老虎威风吧?看,老虎正龇牙咧嘴地冲着您张开血盆大嘴……我看卞庄子敢不敢刺杀我画的老虎。”

寿康满以为爸爸会好好夸他呢,谁知爸爸看了他画的老虎,严肃地问曰:“伢子,你画的是何物?”儿子寿康答曰:“大老虎呀!”爸爸不但没夸奖他,恰恰相反,看着儿子摇摇头说:“我看不是老虎,是条疯狗也。是一只惯于张牙舞爪的疯狗也!”

“嘿,你不是说我画的不是老虎,是只惯于张牙舞爪的疯狗嘛,画不成老虎,我不吃饭、不睡觉,我非把它画成老虎不可!”寿康把嘴一噘,很不服气地说:“你不是对我说过,虎虎有生气,画虎得画出虎的生气。这回我不光要画得像只凶猛的大老虎,还要把老虎的那种气势全画出来。不信,就走着看!”

“伢子,成,有出息!看你这股子劲,像我徐达章的儿子。”父亲拍拍儿子的脑袋高兴地说,“就凭伢子这骨气,你将来不光老虎比老子画得好,什么动物、山水、花鸟,什么都会比老子画得好!”

“你说得不对,我本来就是你的儿子,怎么能说我像你徐达章的儿子呢?”

“对对,你本来就是我的儿子。”徐达章说,“爸爸说错了,以后不再那么说了。我绝对不说你像我的儿子了,你就是我徐达章的儿子嘛!”

“知错认错,老爸表现不错。”小寿康活像个大人似的一本正经地看着父亲说,“爸,以后我不论是说错话还是做错了事,只要你向我指出来,我都会马上认错改正,千万别打我,打伤了还不是你得花钱给我看病呀!那多不划算。老爸您看着吧,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伢子我一定能胜于蓝的!”

“好伢子,你绕来绕去,你倒把老子给绕进去了。”

……

寿康学画的条件是很艰难的。家境清贫,母亲又不同意他学画。“画画有啥用!你是能画出米来,还是能画出柴来?不管你画什么,我们种田人还得靠种田吃饭。”这是他母亲经常挂在嘴边的几句话。小寿康想在晚间读书学画,可母亲舍不得花灯油钱,他便含泪乞求道:“妈妈,让我每天少吃一碗饭,省下钱来买灯油给我念书学画吧?”母亲听了儿子的话,心软了,用手抚摸着儿子蓬松的头发,叹息道:“伢子,妈不是不知道你好学好画的心意,可我们家的日子过得太艰难了……”父亲也被儿子好学上进的精神所感动,一磕烟袋锅,下决心道:“伢子,你是个有志气的好孩子,不管我们徐家有多困难,说什么也得买灯油让你画画!”天真的小寿康听了父亲的话立刻乐了。他知道家里是父亲说了算,听了父亲的话,就连蹦带跳地扑到了父亲的怀里:“爸爸,您真好,您真好……”

徐寿康确实是个懂事的好孩子。他为了节省灯油,每当月亮高悬时,总是跑到月下读书、看画。

寿康已经长到七岁多了,他还没吃过一顿像样的饭菜,也没穿过一件像样的衣服。

寿康就是这样,日复一日,月复一月,白天下田干活,晚间在灯下或月光下读书、看画,直到困得他实在睁不开眼睛了,这才去睡觉。

寿康明知自己上不起学,可他心里总是渴望着进学堂念书。特别是当他看到富人家的孩子背着书包走进学堂时,心里更是不平静。有时做梦,也梦到自己背着书包欢天喜地上学去。当他走过学堂门,听到里面传来琅琅的读书声时,禁不住要停住脚步,探头探脑地往学堂里看几眼。这时,往往有些富家子弟跑过来讥笑戏弄他说——

“脚上沾满牛屎的娃,也想进洋学堂念书,别白日做梦了……”

“画虎不成画成疯狗的大笨蛋,也想舞笔弄墨学画画!哈哈……”

接着是一阵哄然大笑。

这些讥刺辱骂,像针一样刺伤着徐寿康幼小的心灵。他怒视着那群狂笑的富家子弟,狠狠地啐了一口。在回家的路上,他不由得气愤地发誓道:“只要我活着,我就要为穷人家的孩子争这口气!”

徐寿康为争这口气,在漫长的人生征途中始终在艰难地往前闯。他念书、写字、学画,按照父亲的要求,每天还得临摹吴友如的一幅人物画。他陪伴的那盏小油灯,常常是屺亭桥河边最后熄灭的一盏灯。勤奋出智慧,两年后,在他九岁的时候,居然不仅能把《论语》《孟子》《礼记》《左传》读完,还能将其中的一些经典章节背得滚瓜烂熟。爸爸规定他午饭后,每天临摹吴友如的界画人物一幅,渐习设色。随着时间的推移,寿康的书画有了很大进步。

1905年,寿康十岁,父亲画画他做助手。父亲经常带他外出画画、卖画。一天,在随父坐船由宜兴去溧阳途中,他承父命即景赋诗题下《舟行小诗》一首:“春水绿迷漫,春山秀色含。一帆风性好,舟过万重峦。”岁末,亲朋好友和街坊邻居都纷纷前来请他写春联。矮小的徐寿康够不着桌子,便站在板凳上,挥着硕大的长毫,书写春联。邻里乡亲称他是“我们屺亭桥的小才子”。

1908年寿康13岁,因家乡遭遇洪灾便随父漂泊异乡,过着鬻字卖画的生活。

徐寿康热爱劳动,他上山岗放牛,到田间割草,帮着大人戽斗……劳动之余,就拿起画笔,描绘所见、所感。夏天,他顶着烈日画农民辛勤劳动时的场景;冬天,他冒着寒风画残冬的树木村舍。他描绘父母、弟妹、邻人和乞丐。他用毛笔在纸上画,用石笔在石板上画,用瓷片或树杈在地上画,长年累月画个不停。寿康从小酷爱画马。为了画奔跑的马,他需要观察马在运动中的雄姿和神态,因此常常跟在马匹或马车后面奔跑。有一回,由于他两眼只顾盯住奔跑中的马,竟忘记了道路上的凹凸不平,结果自己跌了跤子,把腿脚和脸都磕破了,鲜血直往外流。但他没喊一声疼,爬起来还继续追赶那匹已经跑远了的马……

徐悲鸿为什么对奔跑着的马那么向往呢?因为他发现奔跑着的马,那种姿态、神气,特别是那股子冲劲,太美、太可爱、太令人神往了。

1930年4月,徐悲鸿撰写了《悲鸿自述》。他在《自述》中写道:“悲鸿生性拙劣,而爱画入骨髓。”寿康对马情有独钟,画马渐入痴迷。在他睡觉的茅屋里,墙壁上贴满了各式各样的画稿:奔跑的马,饮水的马,吃草的马,嘶鸣的马,单马,双马,群马……他如同生活在马的世界里。在他14岁的时候,徐寿康的动物画,特别是他笔下的马,获得了出色的成绩。在构图和表现手法上,已经超过了父亲徐达章,经常有人求他画马、画牛或画虎。徐寿康画的马,已不是生活中的马的再现,而是着力于马的特点和神态。有一次,父亲拿起寿康画的一幅虎,想起了他小时候就决心画好老虎的情景,感慨道:“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伢子画画用笔用墨已经超过我了,看来灯油钱没白花。”

1912年,就在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武昌起义第二年,名曰“寿康”的徐悲鸿17岁,因父母包办他的婚姻,痛苦不堪。在那个社会,男婚女嫁只能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父母看来,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父母的事,儿女听从便了。在旧中国,包办的事早得不可想象,有的男人自己还没娶老婆,在同朋友喝酒的时候,喝醉后蒙蒙眬眬,酒杯一端就说:“等我们娶了媳妇,有了儿女以后就结为亲家,省得到时候还得给儿子找媳妇,给女儿说婆家,烦人。”朋友举起酒杯十分痛快地说:“好哇!”然后两人一碰杯,杯中酒一饮而尽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就这么说定了。”

“哎,要是都生男孩,或都生女孩咋办?”朋友放下酒杯突然问道。

“这好办,若都是男孩,那就烧香磕头,结为拜把子兄弟;若都是女孩,那就拜干姐妹。”

“嗯,这也成。”朋友又说,“若是我老婆生了一个男孩,你老婆则生了双胞胎全是女孩,这还好办,那就让我儿子娶两个媳妇;要是双胞胎全是男孩,或一男一女,那可怎么办?”

“这……”

现在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其实在那个时代,就是这样。这种天方夜谭的事,不知害了多少青年男女。

生活在那个时代的徐寿康,自然也逃脱不了被父母包办的婚姻。

时间像门前的河水一样,汩汩流逝,而灾难却像影子似的追逐着穷苦的人们。寿康14岁那年,大雨日夜倾泻,河水冲破堤岸,淹没了村庄和土地。田园荒芜,民不聊生。徐达章一家八口人难以生活下去。寿康不得不跟着父亲出外谋生,从1908年到1911年,三年中颠沛流离,跑遍了无锡、常州等江苏南部的许多城镇乡村,靠卖字画维持生活。

1912年,由于到处漂泊、风餐露宿,父亲得了重病,全身浮肿,只好拖着瘦弱的身子返回家乡,卧床不起。年仅17岁的徐寿康,肩上的担子加重了许多。就在这一年,由商务印书馆主办的以传播新思想为宗旨的进步报纸《时事新报》,刊登启事,征集反映新思想新生活的美术作品。总是想着离开家乡的徐寿康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按照征稿的要求,给《时事新报》寄去了自己新创作的一幅白描戏剧人物画《时迁偷鸡》。报社主编张元济先生看到徐悲鸿的这幅作品,眼前一亮,感到这幅画线条流畅,生动活泼,作品寓意也好,很是高兴,很快在《时事新报》上发表,并给予二等奖。对于痴迷画画正在努力奋斗的徐悲鸿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鼓舞,增强了他的信心和勇气,这等于在他前进的道路上足足加了一次油。

寿康姊妹五个,他是长子,也是唯一的男孩,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儿,更是徐家的希望。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天经地义的。就在寿康17岁那一年,父母为他的婚事着急起来。寿康的父母本分善良,人缘好,在临近村庄口碑很好,提起屺亭桥徐家,方圆十多里没有不知道的。给寿康找个心灵手巧的俊闺女做媳妇,实在不是件难事。就在寿康刚刚17岁的时候,一个个媒婆主动找上门来提亲。寿康的父母对未来儿媳妇的选择,无论人品还是相貌,尤其是在做针线活上,要求也高。挑来拣去,终于选中了一位父母都满意的俊闺女。据说,这样的好闺女在方圆一二十里都难找到。于是,不管寿康本人愿意不愿意,老两口一合计,就把儿子的婚姻大事定了下来。寿康是个有文化会画画、从小就主张追求新生活的年轻人。不管父母如何满意,他本人就是不满意。人们都知道,在那个时代,本人反对是一点用没有。事情就是这么怪哉,儿子越反对,父亲就越坚定。父亲越坚定,儿子也就更加不满。不管父母怎么劝说,都一概不接受。“我娶媳妇,干吗非得由你们说了算!”寿康把嘴一噘坚持说,“儿子找媳妇爹妈说了算,就是不合理!”

“伢子哎,你想不通也得这么做,同不同意也得这么做。”父亲徐达章坚定地说,“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是孔圣人为历朝历代立下的规矩,你听得这么做,不听也得这么做。难道你徐寿康还想用你那只小胳膊,来扭孔圣人的大腿不可!别白日做梦了。”

“儿子找媳妇,从来就是父母说了算。”寿康的母亲说,“这是天经地义的。我和你爸结婚,全是你爷爷奶奶包办的。”

“你们结婚谁说了算数,我管不着。我找媳妇你们说了算,我就是想不通!”徐寿康大声争辩道,“我就是不同意!就是不同意!!打死我,我还是不同意!!!”

聪明的寿康很快发现父母还在悄悄给他筹备婚事,心里一怔,若是真的强拉硬扯地拜堂入了洞房,那可就全完了。于是,他打起了小算盘:“到上海去,去学画。这样也把这婚事躲过去了。”于是,徐寿康有一天趁父亲外出不在家,悄悄带上一个小包裹,蹑手蹑脚地溜出家门走了。他哪里知道,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他到了茫茫无边举目无亲的大上海,寸步难行。年轻的徐寿康到底也没有逃脱父亲的手心。

始终没有放松警惕的老爸,毕竟人缘好,朋友多,发现儿子不见了,没过几天,就在朋友的帮助下,把儿子找了回来。姜还是老的辣,让寿康没有想到的是,父亲把他一抓回来,来了个趁热打铁,请来吹鼓手,吹吹打打的,生拉硬扯逼着寿康和那位俊美的女孩拜天地入了洞房,终身大事就这样完成了。

这是徐悲鸿第一次婚姻。

不过,对于父亲来讲,儿子的婚事办了,心里便踏实了。但对于儿子来说,生米虽然煮成熟饭,但强扭的瓜不甜。寿康心里总是跟父亲闹着别扭。他心里很清楚,媳妇也和他一样清楚,都得听父母的安排,不管她喜欢不喜欢他,都得跟他拜天地入洞房,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嘛!他倒是也很理解同他躺在一张床上睡觉的女孩子,因为她也是受害者。“不管是你还是我,我们都想找个自己喜欢的人做伴侣,恩恩爱爱地生活在一起。同自己根本不喜欢的人结婚,那怎么在一起过日子呀!”一天夜里徐寿康对躺在身边的妻子说,“你是个心灵手巧很俊美的好姑娘,什么样的好男人找不到呀!可我不认识你,你也不认识我,我们没有共同的爱好,没有共同的想法,尽管我们天天睡在一起,可没话说,别别扭扭,这样在一起过一辈子多痛苦呀!”

善良又贤惠的媳妇,不管说什么,怎么说,她都会竖起耳朵认真地听着。但是,你说你的,她听她的,一声也不吭,最多,腼腆的脸上偶尔冲他微微笑笑,笑得很美,犹如一朵初开的玫瑰花。她虽然感动不了他,可是她天天伺候公婆丈夫吃饭什么的,爹妈却很满意,总在不断地夸奖她。就这样生活了几个月,一天,寿康突然发现媳妇的肚子一天天大了起来,他顿时感到自己像是犯了大错,情绪怎么也好不起来了。不管寿康情绪好不好,媳妇怀上了孩子,婆婆自然是很高兴的,而病中的老爷子更是乐得合不拢嘴。他想到自己快要抱孙子了,久别的笑脸又回来了。

寿康总在盘算着逃离这个令他窒息的家,可总也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机会。媳妇终于把孩子生下来了,而且是个男孩。寿康有了儿子,应该高兴才是,可他总是哭丧着脸,怎么也高兴不起来。爹妈忙着给孙子办满月,可作为父亲的徐寿康却无动于衷。徐达章对孙子寄托着美好的希望,同儿子商量要为孙子取名“吉生”。为何叫“吉生”?因为老爷子盼望着孙子能给他带来“吉祥”。可孩子的父亲寿康却坚决反对。他非常不满地看了父亲一眼说:“什么‘吉生’不‘吉生’,我看应该叫‘劫生’才是。因为,由于我遭劫才生了他。”儿子的一句话,气得父亲张口结舌,半天没说不出话来。

老两口以为,儿子寿康有了儿子,这回应该拴住他的心了。其实不然,寿康总是心不在焉,他盘算着如何实现自己的美好理想。不久,父亲徐达章、儿子“吉生”相继病故。父亲在临终前把寿康叫到床边嘱咐道:“孩子,看来我活不了几天了,你一定要记住我的话:徐家人穷志不穷。你一定要好好做人,好好画画,做个有志气的男人,为徐家争气。不管遇到什么天灾人祸,你都要挺直腰板,带着一家人好好活下去!”

寿康牢牢记住了父亲的话,他决心活出个样子来。

寿康刚刚19岁那年,父亲徐达章在贫病交加中弃世了。这时,家里负债累累,生活十分艰难,寿康便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寿康凭着他的画技和毅力养家餬口,不光在彭城中学担任图画教员,同时还兼任了宜兴女子师范学校和宜兴女子学校的图画教员。而且每到余暇,总是抓紧时间临习甲骨、金文、毛公鼎等碑帖。

彭城中学在离宜兴镇比较远的和桥镇,另两所学校在宜兴镇内,两地相距三十余里。宜兴是水乡,船舶四通八达,交通十分方便。可是徐寿康为了省点花销,总是步行,轮到去和桥镇上课时,他黎明即起,健步如飞,一口气小跑三十余里,上完课立即快步返回宜兴镇,赶着去其他学校给学生上美术课。由于时间紧迫,即使每次经过家门,他也顾不上回家喝杯水。在这期间,女子学校国文教授张祖芬先生对徐寿康格外器重,两人志同道合,彼此要好。寿康视张先生为良师益友。张先生视寿康为有志之士,是国家的栋梁之材。

酷爱绘画、渴望上进的徐寿康,不安心自己的处境,不愿意被家庭拖住。徐寿康就这样教了近一年的图画课,思前想后,决定到上海去寻找半工半读的机会,继续深造画艺。

临行前,徐悲鸿特地向宜兴女子师范学校任教的张祖芬老师辞别。“徐先生,你年轻聪明,勤奋好学,又能吃苦耐劳,只要你好好干下去,我敢说,前途不可限量。”张老师紧紧握住徐寿康的双手说,“我没有什么好送你的,就送你一直铭记在心的两句话吧:人不可无傲骨,但不可有傲气。愿受鄙言,敬与君别。”

“张老师,你是我最敬仰的老师,也是我入世以来第一次所遇之知己也!”徐寿康深情地说,“你对我的临行赠言我一定牢记在心,永远努力去做。我要努力做个有骨气的中国艺术家。”

徐寿康牢牢记住了他第一次所遇知己的临别赠言,并把“人不可无傲骨,但不可有傲气”这两句话视为座右铭铭记在心。

“人不可无傲骨,但不可有傲气。”徐寿康心里总是会不断念叨着这两句话。他忙起来,常常忘记饥饿,但他从来没有忘记过“人不可无傲骨,但不可有傲气”。

1915年夏日的一天,寿康把名字改为悲鸿。徐悲鸿背井离乡来到了灯红酒绿的大上海……

3

身着蓝竹布长衫、对分的头发披拂在前额、手里拿着个纸卷儿的徐悲鸿,走着走着,渐渐消失在大上海茫茫的人海里……

在这被称之为“东方巴黎”“冒险家的乐园”的大上海,到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徐悲鸿在这里举目无亲,前途茫茫。他身穿竹布长衫,脚踏白布孝鞋,头发分拂在耳廓上方。他徘徊街头,步履艰难,心中凄苦……

一位宜兴同乡徐子明在吴淞中国公学教书,将徐悲鸿推荐给复旦大学校长李登辉,希望他能在复旦大学为徐悲鸿安排个差事,帮助解决生活问题。一日,徐子明先生挟着悲鸿的画登门去见李校长,李很欣赏徐悲鸿的绘画,当即答应道:“可以在复旦给他谋个差事。”徐老师高兴地说:“我先代表徐悲鸿先生感谢您!”徐老师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徐悲鸿。悲鸿听后更是高兴不已,一再感谢徐先生和李校长。

一日,徐老师领着徐悲鸿去拜见李校长,校长一眼看见悲鸿个矮身子瘦小,面色也显得苍白无神,皱起眉头,便把徐老师叫到隔壁屋里,压低声音说:“这个人还是个孩子,怎么能做事呢?”

徐子明大声解释说:“人有才艺,何必问他的岁数呢?他想找个事做,继续学习,你不必担心。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他可是个很有才学、很勤奋、很有远大抱负的青年人。他为了干出一番事业,辞去了三个学校美术教员的工作,忍痛离开了可怜的老母亲,只身投奔到上海来的……”不管徐子明怎么解释,十分固执的李校长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徐悲鸿见状,立刻感到事情很不妙。他像是在数九寒天被迎头浇了一盆冷水,别提有多难受了。他拜别了好心的徐子明先生,痛苦地离开了复旦大学,踯躅在上海茫茫的十字街头。

热心肠的徐子明在暑期后,便离开上海赴北京大学任教。

徐悲鸿流落上海街头,秋风起,继以淫雨连日,苦寒而粮绝。一日,徐悲鸿收到北京大学徐子明教授的来信,打开一看,内容是为介绍他工作的事。徐悲鸿喜出望外,高兴溢于言表。于是,徐悲鸿带着徐教授写的两封信,按照徐教授写的地址,疲惫不堪地走进商务印书馆发行所,找到了宜兴同乡、发行所负责对外联络的黄警顽。

黄警顽交际广、记忆力强,号称“名人大字典”、交际明星或外交博士。上海的三教九流他大都有过来往。说来也巧,徐悲鸿看见一位迎面走过来的先生,便主动上前问道:“先生,黄警顽先生在吗?我是他的老乡,有封信我要亲自交给他。”

徐悲鸿说完,毕恭毕敬地站在那里,焦急地看着这位先生,期待着他的回答。先生睁大眼睛上下打量着徐悲鸿,说:“我就是黄警顽。”

“先生你就是黄警顽,太让我高兴了!”徐悲鸿说着,便毕恭毕敬地递上两封信。黄警顽接过两封信,信封上写着:“请面交黄警顽先生”。黄警顽打开一看,是新应聘到北京大学当教授的徐子明先生写给他的。信的大意是,徐悲鸿在上海人生地不熟,不认识商务印书馆《小说月报》主编恽铁樵,请黄警顽先生帮他通融通融。还简要介绍了徐悲鸿的一些情况。不用说,另一封信就是徐教授写给恽主编的。内容是请主编恽铁樵帮帮忙,给徐悲鸿找个差事混碗饭吃。

商务印书馆的黄警顽,本来就是一个出了名的热心肠。他一看眼前的徐悲鸿穿着朴实,是个厚道的年轻人,又是同乡,也就满口应承了,本来他要外出的,也不外出了。徐悲鸿很是高兴,没有血色的脸上顿时露出一丝微笑。黄警顽心里很明白,这是一件急事。他就来了个急事急办。他把徐悲鸿请到办公室坐下喝茶。徐悲鸿眼看着黄警顽和恽铁樵通了电话。只听恽主编在电话里说:“今天我有事,请徐悲鸿先生明天上班时到编辑部来,我在会客室见他……”

恽主编的话,让徐悲鸿感到了一线希望,他步履轻快地回到了自己居住的梁溪小旅馆。

刚刚21岁的徐悲鸿,躺在吱吱作响的木板床上,翻来覆去不能入睡,焦急地盼着天亮。他刚迷糊了一下,赶忙睁开眼睛,突然发现窗外大亮,以为天明了,急忙穿衣起床。当他推开屋门时,他这才发现是皓月当空!他只得又和衣倒在床上,静静地看着昏黑的房顶……

第二天,徐悲鸿拿着纸卷儿,早早地来到了宝山路的《小说月报》编辑部会客室。上班的时间一到,笑容可掬的主编恽铁樵进来了。

恽铁樵先仔细看了看徐子明写给他的信,接着又打开了徐悲鸿带来的那个纸卷儿,这几幅人物画和动物画,一下子吸引了他的眼球。恽主编边看边赞不绝口,显然他很满意。恽主编当即告诉徐悲鸿:“我看你画的画蛮好,画插图绰绰有余,商务出版教科书,现在正需要插图,我建议你再画几张插图送来,我好再请国文部主持人看看。徐先生,你看如何?”

徐悲鸿舒心地笑了,高兴地说:“行行,再画多少都成,画好我就送来。”

“好,就这么办。”恽先生握着徐悲鸿的手说,“这几天我白天都在编辑部,今天好像是星期二,你星期三或星期四来,这两天你哪天来找我都成,我都在。”

徐悲鸿向恽先生深深鞠了一个躬,说:“谢谢您!”然后,兴冲冲地回到了小旅馆。

徐悲鸿从《小说月报》编辑部回来,笑容满面地告诉黄警顽:“商务出版教科书画插图,恽先生说,我的人物画得比别人画得好,看来十之八九没问题。”

徐悲鸿已失业三个月了,今天终于有了希望。人逢喜事精神爽,徐悲鸿脸上堆满了笑容。为了早日把希望变成现实,他早起晚睡,嘴里不时哼出家乡宜兴小调,夜以继日地忙着画插图。徐悲鸿用了整整两天的时间,就把几幅插图的样稿画好了,仔细看了看,也比较满意,觉得完全可以拿出去。他画的是故事插图,人物栩栩如生,动物盎然有趣。他拿着新画的画先去征求黄警顽的意见。

黄警顽虽然不会画画,也不是太懂画,但他细细看了后,也觉得很好。不过凭他多年交际场上的经验,单凭画好还不行,更重要的是还得有人捧场。因为有些人是纯粹的势利眼,完全看人行事。如果老子有钱有势,儿子即便是白痴,也会有溜须拍马的家伙主动上门帮忙,给这号白痴安排拿钱多又清闲的差事。要是无钱无势,即使你有天大的本事,想在上海找点事做也比登天还难!黄警顽把这些想法对徐悲鸿说了,可是纯朴、天真的徐悲鸿,并不完全相信社会是如此的不公平。徐悲鸿告别黄警顽后,便冒着毛毛细雨,满怀希望地一溜小跑来到了《小说月报》编辑部。恽铁樵和另外一个人走了出来,在接待室热情地接待了他。

恽铁樵接过徐悲鸿带来的插图画样,打开一看,惊喜地说:“妙!妙!你的人物画和动物画,比我见到的同类插图都好!看来事情有望成功,你不久就可以搬到这里来画插图了。我再拿给国文部的几位主持人看看,过几天告诉你结果。”恽主编向徐悲鸿伸出了热情的手,预祝他成功。一股暖流驱散了徐悲鸿身上的寒冷。徐悲鸿踏着湿漉漉的街石,立刻跑到商务印书馆发行所,把这一好消息告诉了黄警顽。黄警顽很为徐悲鸿高兴,还鼓励和安慰徐悲鸿,别着急,有困难不要怕,只要坚持到底,就能成功。“哎,悲鸿,我告诉你一件好消息,就是在我接待的来访的先生中,今天有一位如雷贯耳的大名人,你准知道他是谁,猜猜看。”

“我徐悲鸿还准知道,难道是……”

“是……”黄警顽睁大眼睛说,“快说。”

“难道是鲁迅!”

“对了,正是鲁迅先生。”

“鲁迅是怎么来的?是一个人还是带着朋友一块来的?”徐悲鸿高兴地问。

“别提了,来访的人较多,我没注意,在场的人谁都没注意。鲁迅先生是突然出现在商务印书馆的店堂里。我一眼看出来鲁迅先生,赶紧请他到店堂中央那长条接待桌前,把最好的一把椅子搬给他坐下。我本想同鲁迅先生聊几句的,大家一看是鲁迅来了,就一下子向鲁迅先生拥了过来,我一看大家都想看看鲁迅先生,别的都顾不上了,就只管维持秩序,生怕有什么闪失。就嚷着请大家别拥挤,都静下来,听鲁迅先生说话。鲁迅先生有什么事,我们可不能影响鲁迅先生办事。鲁迅一看是我在这里搞接待,便冲着我说:看来你就是商务印书馆的外交博士黄警顽了。我赶紧回答鲁迅先生,我就是那个小黄。商务印书馆欢迎先生您老的到来。鲁迅先生说,他是路过这里,顺便进来看看。”

“鲁迅先生他身体可好?”徐悲鸿问。

“脸色不太好看,像是一脸病态的样子。”黄警顽说,“不管怎么说,我见到鲁迅先生了,好多人都想看看鲁迅先生究竟长得什么模样。”

“我真为你见到鲁迅先生高兴。”徐悲鸿羡慕地说,“我怎么没这个福分呢!”

“你有名人相,今天没看到鲁迅,今后你一定会看到。”黄警顽说,“没准你还会给鲁迅先生画像呢!”

“我梦里倒是这么想过。”

徐悲鸿又回到住处。他内心里兴奋得很,半夜里还爬起来写信,把他有可能找到好工作的这一好消息,告诉了日夜挂念着他的老母亲。

情况的发展并不像徐悲鸿想的那么顺利。一个星期熬过去了,又一个星期也熬过去了。徐悲鸿带的一点钱眼看着就要用光了,可被录用的消息一点也没有,急得他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他实在等得不耐烦了,一天清晨,又跑到《小说月报》编辑部,找恽铁樵打听消息。这一次,恽铁樵脸上没有了一丝笑意,而是心灰意冷地说:“我已经催过好几次了,可国文部三位主持人——庄百愈、蒋维乔和陆伯鸿还没有碰头,看来还得过些日子,等他们三人商量好了才能确定下来。”

秋风萧萧,阴雨连绵。徐悲鸿流浪街头,举目无亲。由于他欠了四天的旅店钱,有着一脸横肉的老板娘,铁青着脸不仅没收了他的行李和作画用的笔墨纸砚作为抵押品,而且推推搡搡把他撵出了旅馆。他夜间没有栖身的地方,只好在深门楼的台阶上过夜,常常遭到富人的冷眼和巡捕的驱逐。

徐悲鸿身无分文,以什么来充饥呢?他脱掉身上那件唯一还像点样的竹布长衫,拿着它向大门口挂着一个触目的“当”字的当铺走去。他快步走进当铺的时候,不知为什么,羞怯的心一点也没有了,油然而起的是一股愤懑之气,从心房里直冲到脑门上,浑身感到燥热难耐。

这是他到上海以来第三次进当铺。他每次进当铺,总感到一种不可名状的苦恼,最可恨的是掌柜的那副冷漠的面孔。记得第一次进当铺,他一方面感到那个“当”字沉重,另一方面又怕万一见到熟人,脸没有地方放,思前虑后,举步不前,等到周围没人的时候,这才低着头,迅速钻进当铺。伙计在高高的柜台内接过包袱,打开看了一眼,拉腔拉调地喊了一句:“破烂货一包——当价二百文!”徐悲鸿捡起扔在柜台上的二百文钱和一张当票,拔腿就跑,发誓以后永远不再进当铺的大门。今天的他,走投无路,只好硬着头皮再走进当铺,抬头一望,柜台里站着的还是那个身穿长袍马褂肥头大耳、表情冷漠的伙计。他把要当的竹布长衫递上柜台,待了片刻,一阵油腔滑调的嘶哑声音说:

“破烂不堪的竹布长衫一件,当价四百文整!”

这家伙说完,用白眼珠斜视了一眼徐悲鸿。

这明明是一件八九成新的竹布长衫,却故意说成破烂不堪,是在杀价啊!徐悲鸿怒视了那家伙一眼,牙关里迸出了一个字:“当!”便抓起铜子和当票一溜烟地跑了。

徐悲鸿成了东方巴黎的“马路天使”,在上海街头徘徊、流浪……

徐悲鸿为了节省开支,他一个铜子掰成两半花,每天只吃两顿饭,而所谓一顿饭也只是花上几个铜子,买上一个蒸饭团充饥。这四百文,不到五天就花光了。他本来身体就瘦弱,经这样饥寒交迫一再折腾,更瘦弱了。

天空一直下着牛毛细雨,徐悲鸿站在十字街头,他已经一天多没有吃饭了。身无分文,肚子饿得前心贴后背。这可怎么办呢?徐悲鸿鼓足勇气,想最后再找一次恽铁樵先生,打听一下是否有被录用的消息。可是细雨又下个不停,他手中连一把遮身的雨伞也没有呀!“就是下刀子我也得去,不能再这样待下去了,我需要挣钱吃饭!”他想到这里,便毫不犹豫地迎风冒雨,又走到了《小说月报》编辑部。恽铁樵皱着眉头,手拿着一卷插图画样走出会客室。徐悲鸿预感到情况不妙。只见恽铁樵出来,叹了口气,耸耸双肩,两手一摊,带着无可奈何的表情说:“徐先生,实在遗憾得很呀!三位主持人两位通过了,可另一位就是坚持不同意,不管我怎么向他推荐,他硬是说画的插图不合用,一点商量余地也没有。只好……唉,我恽铁樵也只能是爱莫能助呀!”说完,把那一卷画归还给徐悲鸿,又补充道,“我是黔驴技穷,只好请徐先生另谋出路了。”

徐悲鸿的脸色立刻变得刷白。他唯一的希望破灭了!他一声没吭,咬紧牙关,像疯了似的,一下子从屋里跑了出来,冲进雨里。天空黑沉沉的,雨越下越大。徐悲鸿在急雨和雷鸣中奔跑着,饥寒交迫使他深感绝望。“能不能求恽先生再领着我向那位国文部主持人乞求一次呢?”他想到这里,马上又否定了。“不,我们徐家人穷志不穷,宁肯站着饿死,绝不跪着求生。在任何时候,不管碰到了什么样的艰难困苦,都不能向有钱有势的折腰屈膝。”此时此刻,徐悲鸿既感到愤怒,又感到悲哀,突然脑子里闪过一个自杀的念头……这时,从前边开来一辆载货汽车,徐悲鸿想迎头冲过去,死在车轮下。但他刚冲出去两步,就想起了诚恳帮助过他的朋友黄警顽,想起父亲的临终遗言:“孩子……不管遇到什么天灾人祸,你都要挺直腰板,勇敢地活下去!孩子,一家人全靠你了。”

于是,徐悲鸿又赶紧收住了脚步,决定死前先向黄警顽作一诀别。

徐悲鸿回到了他十分熟识的商务印书馆发行所大门口。他走进店堂,见到了正在忙碌着的黄警顽。徐悲鸿神情凄楚,但这并没有引起黄警顽的注意。徐悲鸿强打精神,向黄警顽告别说:“黄先生,我、我无言见江东父老!在上海,我举目无亲,只有你一个朋友了,我、我走了!”他哽咽着把话说完,用衣袖擦了擦泪水,便扭头快步走出店堂。

黄警顽还以为是他想母亲了,想暂时回家乡屺亭桥看看再回来。所以,黄警顽并没有介意,由于他当时正忙着办事,也就没有顾得上问几句。当徐悲鸿的身影消失在店堂外以后,黄警顽眼前又浮现出他说话时的神态,并且联想起他由于找不到事做的处境。黄警顽一想到这里,脑子像是狠狠地挨了一棒子似的,猛然“嗡”的一声巨响。“糟啦!他会不会自寻短见?”黄警顽不由得打了一个寒战。他警觉起来,说了句“不好了!”立刻丢下手中的活计,撒腿就往外跑。店里的人一个个都愣住了。有人忙问出了什么事,他头也顾不上回,话也顾不上答……

黄警顽跑出店堂,从四马路一直追到外滩。追呀,找呀,他终于在一个码头附近的黄浦江边发现了徐悲鸿。富有经验的黄警顽由于怕发生意外,并没有大声呼唤徐悲鸿,只是轻脚快步向徐悲鸿背后迅速跑了过去……

老天有眼,真是万幸,徐悲鸿就这样得救了!

4

徐悲鸿跟着黄警顽回到发行所。善良的黄警顽十分同情朋友的遭遇,他正在绞尽脑汁想办法解脱这位乡亲的困境。唉,实在是把他难为坏了,要知道,他自己也是个每月只有十几块钱薪金的穷员工呀!黄警顽能有啥法子呢?他皱着眉头,但过了一会儿,眉头突然舒展开了,豪爽地说:“悲鸿,你不要发愁,从今天起,你就和我住在一起。”

“不,这已经够为难你的了,我不能再让你作难了。”徐悲鸿特别理解地说。“从今以后我们一起吃,一起睡。”黄警顽装出一种无所谓的样子看着悲鸿微笑道,“我熟人多,朋友也多,有难大家帮,没啥好作难的,你放心就是了……”

黄警顽的仗义,让徐悲鸿很感动,心里也踏实了许多。从此以后,他同黄警顽挤在一张单人床上,两个大人合盖一条薄而窄的被子睡觉。午饭,徐悲鸿到发行所楼上食堂里就餐;早点和晚餐,每天由黄警顽给他一角钱,在街上随便买点东西凑合充饥。平常,徐悲鸿没别的事,就通过黄警顽从商务印书馆借来《大彼得》《哥伦布》《富兰克林》《林肯》《班超》《司马迁》《卢梭》等一些专门介绍世界名人的人物传记。徐悲鸿天天手不离书地读呀看呀,人们从他脸上的表情上,已经看得出来,他从这些书里看到了希望,找到了开启心灵的金钥匙。这些读物既通俗易懂,又生动感人。徐悲鸿对这些图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真是如获至宝。他已经如饥似渴到废寝忘食的程度,几乎每天都要读完一本小册子,像《司马迁》《班超》《卢梭》,他反反复复读了好多遍。黄警顽惊讶地称赞徐悲鸿读书犹如“吃书”一般。尤其是一些外国名人传记,更使他耳目一新。

一天,他读完了《卢梭》这本书以后,兴奋得彻夜不眠。卢梭给了他勇气和希望,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他前进的征程。他躺在床上思考着,走在路上思索着:“卢梭十四岁就被迫外出谋生,过着衣食无着的困苦生活。但他不向贫穷低头,不向邪恶屈服,完全靠自学,靠坚忍不拔的拼命精神,成长为世界有名的大作家。前有车、后有辙,我也不比卢梭少一只眼睛短一只手。我已经是步入二十一岁的大男人了,外国人的脖子上长着一个脑袋,我徐悲鸿的脖子上也长着一个脑袋。再说,我们中国人的脑袋也不比外国人的脑袋笨,外国人能做到的,我们中国人也应该能做到,而且应该做得更好!我徐悲鸿为什么就不能靠奋斗闯出一条路来呢?……”

徐悲鸿从一些名人的奋斗中明白了一条真理:天下无难事,只要肯拼命!

于是他立下了誓言:“我要豁出命来往前闯。即使前边是万丈深渊,即使闯得头破血流腿断胳膊折,只要我一息尚存就绝不罢休,就毫不动摇地继续往前闯,直到成功!”

晚上睡在床上,徐悲鸿低声对黄警顽说:“黄先生,你看看哪里有需要画什么画的没有?如果有的话,不妨让我再试一试?”

徐悲鸿的话提醒了黄警顽。黄警顽高兴地拍了一下脑袋,说:“悲鸿,你这么一说,我倒想起来了,上海正在提倡拳术,许多人都在学‘谭腿’。就凭着你的绘画本领,画这么一套谭腿图说,我看没问题,准有人买!”

“那太好了!”徐悲鸿心中一乐说,“要真的有人买,我明天就动手画,警顽哥,你看行不行?”

“我看行。”黄警顽说,“我认识上海书业工会会长、中华图书馆经理叶九如先生。为了保险一些,明天我可以先找他一下,看他能不能给你出版发行。”

黄警顽是商务印书馆发行所里有名的交际人物,有人还在公开场合称呼他交际明星或外交博士,在上海各行各业几乎都有他的熟人、朋友。第二天,黄警顽在为所里办“外交”的时候,顺便拜访了叶九如先生。他建议叶九如出版一套《谭腿图说》体育挂图,并向他推荐徐悲鸿绘图。叶开始有些犹豫,但凭黄“外交”的三寸不烂之舌,没费多大工夫,就把叶先生说服了。他满口答应,并且十分痛快地表示:“好,君子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黄警顽紧紧握住叶先生的手高兴地说,“我得先替徐悲鸿先生谢谢叶先生!”说着,弯腰施礼,深深鞠了一个躬。

尔后,黄警顽每天下班回到宿舍后,就按照徐悲鸿的要求,当《谭腿图说》的模特儿。做模特儿是很累的,因按照需要,一次只能摆一种姿势,在一定的时间里,不能动。徐悲鸿担心他的警顽哥受不了。黄警顽乐观地笑着说:“没事,我身体棒着呢!要是实在承受不了,我还有个穷朋友冯维常,人好着呢,也是我的帮扶对象,实在不成,我就请他帮帮忙,绝对没问题。”每到晚上吃过晚饭,黄警顽就在蜡烛光下,按照徐悲鸿对图说的理解,摆出各式各样的架势。徐悲鸿照着黄警顽摆出的模样依样勾画草稿。白天,徐悲鸿再进行精心修改,正式画出定稿来。就这样,徐悲鸿和黄警顽两人紧密合作,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忙。忙了半个月,徐悲鸿就画好了全套《谭腿图说》挂图一百多幅。

黄警顽办事认真高效,第二天他就把这一整套上百幅《谭腿图说》挂图,放在叶九如先生的办公桌上了。叶先生看了徐悲鸿画的全套挂图,眼前一亮,极其满意,赞不绝口地称赞道:“徐悲鸿画的虽是解说式的挂图,但不落俗套,颇有新意,画得很好,称得上蛮好的绘画艺术品。即使不学‘谭腿’的人,也值得欣赏欣赏这些精美的人物图画。”

这套挂图很快就由叶九如出版发行了。徐悲鸿得到稿酬大洋三十块,这是他有生以来出售绘画的头一笔收入。这可把徐悲鸿高兴死了,他拿到稿酬,拉着黄警顽的手就走,进了餐馆就底气很足地说:“我的好老乡好朋友警顽先生,今天我请客!”

“我看,请客你就不必了。”黄警顽十分认真地说,“挣这点钱多不容易,你需要花钱的地方多着哩!还是留着你画画用吧,画画才是你最需要花钱的正经事。”

“黄先生,画也得画,客也得请,还犹豫什么呀,快点菜吧!”

“如果你非要请我吃饭的话,我们得先定个标准,这顿饭花钱,总共不得超过六角钱。”黄警顽严肃地说,“要不,我不接受你的请客。悲鸿小弟,你就看着办吧!”他说完就要走。

“好好,我听黄先生的还不成呀!”

“这还差不多。”

黄警顽和徐悲鸿都笑了。

30块大洋对于徐悲鸿来说,可不是个小数。两人走出餐馆,一起去商店,花了几块大洋,除了吃饭还买了些笔墨和宣纸。情绪饱满画意正浓的徐悲鸿,一下子画了好多幅钟馗像,每幅画中的钟馗姿态、表情,都各不相同:有的按剑而立,目光炯炯,显得正气凛然;有的目眦欲裂,浓髯怒张,双手举剑欲砍妖魔;有的面带微笑,探囊捉鬼;有的却在静静地看书学习……

为什么画这么多钟馗?黄警顽问。

徐悲鸿解释说,“唐代的钟馗死后为神,专捉阴曹地府的恶鬼。后来画家们画钟馗,又给他加了一项重要的任务,那就是不光要捉阴曹地府里的鬼,还得他捉人间的鬼,如酒鬼、色鬼、吝啬鬼等等。今天我徐悲鸿画钟馗,又给他增加了一项更为重要的任务,那就是还要他去捉人间的另外两种鬼:一种是侵略我们中国的洋鬼子;另一种是专门欺压穷苦百姓的吸血鬼。”

说得黄警顽不禁哈哈大笑起来:“你呀,亏你想得出!”

“这张一手举剑一手抱着书的钟馗画,倒是蛮有新意的。”黄警顽左看右看地看了半天,突然问悲鸿,“有新意也蛮好看的。不过我弄不明白,画钟馗的画我看过不少,可都是画的钟馗捉鬼的。我可从来没有见到过抱着书本的钟馗。你为什么要把钟馗画成读书人呢?耍刀舞剑才是钟馗的本行呀!”

“黄先生问得好,问得实在好哇!我正要说这个问题呢!对呀!钟馗从来就是捉鬼。”徐悲鸿高兴地说,“我已经说过了,人间的鬼是很多很多的。我们老百姓赋给他捉鬼的任务,实在是太重了。要知道,钟馗肩负着这么重大的任务,要想除尽人间各种各样的鬼,光凭力气,只靠勇敢是很不够的,还得有文化、有知识、有智慧。只有这样,他才能做到文武双全。怎么才能有智慧,有勇又有谋呢?那就得好好读书。书籍能使人变得又智慧又聪明。所以,我要让我笔下的钟馗聪明起来。那就请他认认真真地好好看书学习。只有这样,我们的钟馗才能干掉那些侵略我们中国的洋鬼子和欺压穷苦百姓的喝血鬼。”

“对对对!要想让钟馗尽快捉尽各式各样面孔的鬼,太需要你笔下这些好好看书学习智勇双全的钟馗了。”黄警顽特别兴奋地说,“悲鸿,你成,你真成!你不光有一股子牛劲,还有着超人的聪明能干,将来你准能成为一个了不起的大画家、大人物。”

“哎,我可没那个能耐,要成为一个大画家、大人物,做梦去吧。”徐悲鸿认真地说,“这些可都是我看书的结果,而好哥哥你不光帮我借了那么多宝贝书,还一直鼓励我学习。要是没有黄先生的帮助,我还不是什么也干不成呀!说不定,我早就喂黄浦江里的……”

“不许你说那些不吉利的话!”黄警顽上去一把捂住悲鸿的嘴说,“悲鸿小弟,我说的全是真话,将来你准能成为我们国家了不起的大画家、大人物。我有一种预感,我虽然说不清这种预感,但我却非常相信这种预感。”

“你在胡说什么呀!再说下去我就跟你翻脸了。”徐悲鸿一脸认真地说,“我就知道只有拼命干,才能把事情办好!只有把事做好了,才会有出路、有希望。什么大画家、大人物的,这个都与我徐悲鸿无关,不管到什么时候,我徐悲鸿还是我徐悲鸿。你黄警顽还是我徐悲鸿的好兄长。”

悲鸿说完,看着警顽,警顽看着他,两人面对面地看着,看着看着,两人忽然不约而同地哈哈大笑起来。

徐悲鸿画了两幅仕女图,分别捐赠给了孤儿院和聋哑学校。

徐悲鸿不断地学画,也不断地画画。他听说上海有一位名叫周湘的油画家,不光画画得好,而且不保守、没架子,还乐意帮助积极上进的青年人。据说,周先生对中西绘画都很有见解。

说起周湘,那个年代美术圈子里的人都知道,周先生是位进步画家,他早年因参与“戊戌变法”,被迫流亡日本,后又到英法诸国学习西画技法。1907年创办美术学校,投身美术教育,陈抱一、刘海粟等画家就曾在他创办的学校受过教育。

徐悲鸿打听好地址后,便在一个星期日的晚上,专程登门拜访了这位当时很少抛头露面的油画家。

看上去,周湘也不到五十岁,举止庄重,言谈不俗,说起画画,侃侃而谈,兴趣甚浓。他对中西画皆有褒贬,与徐悲鸿虽是初次相见,却谈得很投机,彼此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两人一直谈到很晚。周先生感慨道:“我见到的青年画家不少,像你这样见识不俗,谦虚向上,求知欲如此强烈的年轻人却少之又少。能认识你这样的年轻人,我很高兴,中华民族多么需要像你这样的青年人啊!”

“周先生过奖了。”徐悲鸿说,“谢谢周先生的指点!”

分手时两人有些恋恋不舍。周湘把徐悲鸿一直送到大门外,诚恳地说:“希望你下次再来时,能带几件油画作品,包括你的水墨画给我欣赏欣赏。我向你提到的那位陈抱一先生是中国第一代油画家,他一身才气,我很欣赏。”

“周老师太客气了。”徐悲鸿谦虚而又愉快地说,“到时请老师您多多指教就是了。”

徐悲鸿为结识到这么一位画家感到高兴。在他第二次登门拜访周湘时,那三十块大洋的稿费,买笔墨又买纸的,差不多快花光了,为了节省,去拜访周先生只能徒步前往。

那天下午,他带着最新画的一幅国画奔马来到周先生家。周先生一看见徐悲鸿画的那匹云里来雾里去、扬鬃奋蹄一往无前的奔马,高兴地连声叫好!大声夸奖道,“画面气势壮阔,昂扬奔放,妙!可以称得上是上乘佳作。看得出来,你在表现技法上业已具备某些成功的条件。年轻人,在绘画艺术上比我更有发展前途,你是位非常有潜质的画家。只要你这样继续不断地努力画下去,一定会成为惊动世界的大画家!”周湘还问徐悲鸿,“你为何画马,对马如此感兴趣呢?”

“因为我觉得马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关系。马,要求人们的很少,而给予人们的却很多。”徐悲鸿感慨地说,“还有,马有一种难得的性格,它无论在何等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一样坚定、勇猛,奋进不息!所以,人们常说‘马到成功’。马有灵性,不管遇到什么情况,它都义无反顾地忠于主人。”

“好,你说得何等好啊!”周先生听后兴奋地说,“听!那奔腾的马蹄,声声扣动着人们的心弦。奔马的这种自强不息的奋进精神,正是我们中华民族需要的人文精神!”

周先生对欧洲美术史、法国和意大利各绘画流派,及其他们的代表人物、代表作都比较熟悉。他向徐悲鸿介绍了很多这方面的情况,引起了徐悲鸿的思考,渐渐产生了要去欧洲看看的念头。徐悲鸿和周湘越谈越投机,不知不觉聊到了深夜。徐悲鸿告辞时,周湘把他送得很远,再三叮嘱徐悲鸿:“朋友,你比陈抱一更有才气。只要你不怕吃苦,敢于下功夫,你能像你笔下的奔马那样勇往直前,我坚信,你肯定会成为当代的赵孟頫,20世纪的达·芬奇!”

“周先生过奖了。”徐悲鸿谦虚地说,“在艺术上,我想成为一名学习学习再学习、永远学习的学生。”

“我可不是有意赞美你,因为我的确从你身上看到了中国的希望。”周湘感慨道,“外国有的人才,我们中国肯定有,也应该有。韩愈说得好,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周湘的话,一直缭绕在徐悲鸿耳边,激励着他。

只要是为了事业,徐悲鸿不惜力,也舍得花钱。如果腰包里有几个铜子,他总是先买纸墨作画,让肚皮饿一两顿再说。现在他又成了身无分文的穷光蛋,下一步怎么办呢?

天无绝人之路。徐悲鸿正在愁苦中踯躅,忽然有人喊了他一声“寿康!”徐悲鸿先是一怔,心想:是幻觉,还是真有人叫我?在上海有谁能知道我在家乡的名字呢?他走近一看,哟,原来是宜兴同乡唐先生!

唐先生是一位开蚕茧行的商人。当初,徐悲鸿就是跟着这位唐先生,偷偷来到上海的。到上海后各走各的路,两人分手了。唐先生开了个经营蚕茧的商行,每到初冬,便到上海接洽一些蚕丝商,商谈来年收茧的事宜。恰好唐先生就住在附近一家小旅店里。今晚他从外面回旅店,一眼看见徐悲鸿,便上前叫了一声。

唐先生虽然对画是外行,但他觉得徐悲鸿的画有模有样,肯定会很有出息,前途不可限量。他把徐悲鸿领到自己的房间住下,建议他到北京谋划前程。因为北京是文化古都,对绘画人才肯定会比上海重视。到了北京可以摆地摊,一边作画一边出售。据说齐白石当年闯荡北京就是如此。徐悲鸿认真想了想,觉得唐先生说得很有道理,这也许是个谋生的办法,反正在上海也没有什么出路,不妨去北京试试看,或许能在北京走出坑坑洼洼,抵达理想。

徐悲鸿接受了建议,开始做前往北京的准备。

5

就在徐悲鸿即将动身去北京的当口,一位名叫黄震之的富商来小旅店找唐先生谈蚕茧生意,恰巧唐先生外出办事未归,室内只有徐悲鸿一人。

“请问,先生贵姓?”黄震之问徐悲鸿。

“免贵姓徐。”徐悲鸿说,“先生贵姓?”

“免贵姓黄,黄山的黄。”黄先生说,“住在这里的唐先生呢?”

“唐先生外出了。”

“唐君何时回来?”黄先生又问徐悲鸿。徐悲鸿回答说:“他说傍晚回来。”

富商黄震之有吸鸦片的癖好,烟瘾一上来,非赶快抽上几口不可。这时,黄先生便往唐先生的床上一躺,边抽大烟边等唐先生。

黄先生嘶嘶地抽得正过瘾的时候,无意中发现对面墙上挂着的那幅奔马图。这奔马扬鬃奋蹄,神采俊逸,仿佛正朝注视着它的人飞驰而来。黄先生猛地扔掉烟枪,喜形于色,迅速下了床,奔到画前驻足观赏。

徐悲鸿的这幅奔马图,瞬间驱走了黄震之的烟瘾。眼前的奔马把他迷住了。他左看右看,越看越想看,不管怎么看,都看不够。黄先生还一字一句地吟读着画面上题写的名句:“直须此世非长夜,漠漠穷荒有尽头。”黄先生情不自禁地竖起大拇指赞美道:“画得好,题句也好!”然后,他又倒退了一步,陶醉般地眯缝着眼睛细看,摇头晃脑,自言自语地说:“妙哉,妙哉,实在妙哉!粗看,好像草草数笔而成;细看,却章法细密,构图巧妙,意新笔奇,寓意深刻,表现了画家对世道的不满和对光明的追求。”

他又跨前一步,细看落款署名“悲鸿”,并盖有“东海贫侠”的印章一方。他问徐悲鸿:“请问老弟,悲鸿先生现在何处?我这专门收藏名家金石字画的人,怎么从未见过这位画家的大作?”

经黄震之这么一说,徐悲鸿腼腆起来了,他脸上发烫,双颊不由得红了起来,不好意思地答道:“此画系小人拙作,先生过奖了,先生实在过奖了。”

黄震之听罢,立刻肃然起敬,用十分敬佩的目光看着眼前的徐悲鸿说:“嗨!我黄某真是有眼不识泰山,有眼不识泰山啊!”

“悲鸿羞愧,悲鸿不敢。”徐悲鸿十分谦恭地说,“黄先生过谦了,黄先生实在是过谦了。”

“徐先生不必这么谦逊。”黄先生十分感慨地说,“先生如此年轻,就有这般画技,实在是前途不可限量。画马名家古有赵子昂,今有先生徐悲鸿也!”黄先生诚恳地问道,“徐先生,我想顺便请教先生一个问题,你为何只作盈尺小幅,而不放开笔墨作大幅奔马呢?”徐悲鸿笑嘻嘻地说,“我初学作画,觉得还是篇幅小一些容易掌握。小幅画即便没画好而将它丢掉,也并不太可惜。”

黄震之感到言之有理,边听边点头称是。

黄震之爱画如命,只要见到他喜欢的画,就会不惜重金非弄到手,否则便老惦记着那幅画,心情烦躁。他一看到徐悲鸿作的这幅奔马图,心里马上就痒痒起来。于是非常直率地问:“徐先生肯否割爱?”

“实在对不起,黄先生!”徐悲鸿非常歉意地说,“不是小人不愿割爱,是因此幅小画乃为一位朋友所作,已送人了,实在抱歉。”

黄先生听后,感到若有所失非常遗憾。不过,他并不罢休。黄震之恳求徐悲鸿:“你画的奔马,我黄某实在是喜欢得紧,可否为我另作一幅?”并再三强调说,“我一定会厚礼酬谢。”

“先生,说来真是不凑巧。”徐悲鸿很抱歉地说,“明天我就要离开这儿去北京谋生,实在没时间作画了。”

黄震之听徐悲鸿要在这么冷的天去北京谋生,便惊讶地睁大眼睛问:“贤弟为何非要在这个时候去北京?难道应人聘请,另有高就?”

“不瞒黄先生,小弟我在上海无亲无故,实在混不下去了,此番想去北京碰碰运气。”悲鸿长叹一声说,“但凡有事做,有饭吃,我也不会这么匆匆忙忙离开上海去北京。”

在黄震之的一再询问下,徐悲鸿便一五一十地把自己在上海的处境告诉了他。黄先生听后,深表同情。“悲鸿贤弟,北方正处在数九寒天,大雪不断,天气严寒,你身上这种装束,御寒的衣服不足,北京又无亲友,怎好冒昧地到那里去呢?”黄先生劝说道,“倘若贤弟乐意可以继续留在上海作画的话,你的衣、食、住、行,我黄某人乐于提供方便。”

在上海,徐悲鸿为谋生路,四处碰壁,频遭冷遇。如果黄震之说的是真话,他自然求之不得。可生活教训了他,不能轻信有钱人。此时徐悲鸿琢磨:“眼前这位黄先生,是不是同我开玩笑,空许愿呢?再说,有钱人这么大方,兴许靠不住。”徐悲鸿思索片刻后,婉言谢绝了黄震之的好意。

看到徐悲鸿坚持去北京,黄先生深感惋惜,但也无可奈何。他向这位年轻人求画受到了婉拒,也感到很没面子。于是,他不再等唐先生,告辞了。

当晚,唐先生归来,徐悲鸿便向他叙说了下午黄震之来访的事。唐先生非常高兴地说:“黄震之虽是富商,但他爱画懂画,不同于其他富商。他主持了一个名叫‘暇余总会’的俱乐部。这个‘暇余总会’,是以黄为首的一伙商人聚赌和抽大烟的地方。黄震之和他的赌友们每天下午三时聚赌,一直赌到翌日清晨。黄先生有个大嗜好,就是把经商赚来的钱用来购买名家字画和金石篆刻收藏。我看过他收藏的许多字画,好多都是名家名作。他交游甚广,还乐于资助友人,特别是贫穷的画家。既然黄先生如此喜欢你的奔马图,依我一孔之见,你完全可以照他的建议办——先暂时放弃去北京的打算。”

徐悲鸿听了唐先生的介绍,对黄震之的疑虑渐渐消除。这也许是茫茫的黑夜中,出现的一线光,是生活道路上的希望之光!于是他立即改变了计划:暂缓北京之行。

第二天,黄震之又早早来旅店找唐先生,对徐悲鸿重提旧事。这回徐悲鸿满口答应了。就在这天下午,他跟着黄震之搬到距上海新世界不远的“暇余总会”。“暇余总会”是黄震之的烟室,更是赌窝。黄震之每到午后,便来这里同朋友一起聚赌,赌后吸大烟,大约在晚十一点,人散。

起初,徐悲鸿在烟室睡觉。从早晨至午后,徐悲鸿在烟室的一角作画,一直画到黄先生的客人到来,徐悲鸿便离去,然后去“一夜馆”读法文,或到“审美书馆”观画。吃饭嘛,徐悲鸿按照在这里聚赌人的习惯,一起吃饭。一日数餐饭菜都很丰富,徐悲鸿很庆幸。

进入腊月,春节将至,黄先生积极筹备过节时“暇余总会”的赌局。黄震之便将徐悲鸿安排在他家的西厢房住。黄先生说:“徐先生,从现在起这间西厢房就归你了,在这里你可以画画、看书,做你想做的事。”徐悲鸿看着这间亮亮堂堂、干干净净的西厢房,高兴极了,他梦中也没有住过如此之好之大的大瓦房,于是,他一口一个“谢谢黄先生”,一连说了三四遍。

“这间西厢房,闲着也是闲着,你需要就住在这里,物尽其用嘛!我们做个伴,多好,有什么值得谢的。”黄先生坦诚地说,“以后有什么事就找我,都住在一起了,今后客气话就别再说了。没有比你徐先生满意再好的了。”

徐悲鸿除了在这里画画、看书,还尽量挤出时间,到寰球中国学生会补习法文,或到审美书馆看画。

徐悲鸿的到来,引起了岭南画派创始人、审美书馆主持人高剑父、高奇峰兄弟的注意。一天下午,徐悲鸿走进审美书馆,就站在郎世宁的《百骏图》的印刷品前,细细揣摩,久久不愿离开。高奇峰便走过去问他的尊姓大名,还有对《百骏图》的看法。徐悲鸿自我介绍后,说:“这幅《百骏图》糅合了中西画法,创造了新的绘画风格,所表现的人物鞍马都具有生动之姿。不过,画家笔下所表现的都是些宫廷豢养的体肥毛顺供人玩赏的马,恕我直言,我不喜欢。”高奇峰连忙说:“徐先生高见,徐先生高见!”徐悲鸿赶忙说:“班门弄斧,让高先生见笑了。”

高先生将徐悲鸿请到客室,好茶招待。高奇峰又同徐悲鸿谈起了关于中国的动物画和人物画的一些问题。徐悲鸿谈古论今,说得头头是道,入情入理,很有见解。高先生想,他大概也创作了不少佳作,否则不会有如此谈吐。高奇峰就主动提出来,请徐悲鸿把自己的作品拿几幅来给他看看,并且说:“倘若可能的话,审美书馆愿为先生展销。”

这样的好事,徐悲鸿做梦也没想到,他美滋滋地答应了,并一再表示感谢。

两天后,徐悲鸿送来了一幅《群马图》,请高剑父、高奇峰指教。高奇峰一见徐悲鸿笔下的马,惊喜得不得了,赞叹道:“虽然古之有画马名家曹不兴、韩干和李公麟,但都无以过之也!”

高剑父、高奇峰兄弟说话算数,不久,徐悲鸿的这幅《群马图》由上海审美书馆印刷出版了,这是徐悲鸿公开发表的第一张绘画作品。从此,徐悲鸿的绘画开始出现在审美书馆的厅堂里。徐悲鸿常应高剑父和高奇峰的约请,为审美书馆作画。

徐悲鸿的绘画才艺,逐渐引起了社会上的一些关注。

徐悲鸿画技大增,创作热情越来越高。他发誓:“我要将全部的心血投入到我们中华民族的绘画事业中去!”他坚信:“世上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人世间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一天,徐悲鸿又收到了高剑父、高奇峰兄弟的信,请他为审美书馆创作四幅《仕女图》。徐悲鸿本来对画仕女没有多大兴趣,但一方面不好拒绝高家兄弟,另一方面生活上也确实需要钱,勉强答应了下来。

徐悲鸿的创作作风十分严肃,要么不画,既然拿起了画笔,那就非得画好不可,绝不敷衍。

时值年关,人们燃放鞭炮,购买年货,忙忙碌碌。徐悲鸿一个人埋头作画。画完这四幅《仕女图》,要花一个星期,画到第五天头上,徐悲鸿身上连一个铜板也没有了,只好勒紧腰带,忍饥作画。他把四幅《仕女图》画完后,立刻冒着纷纷扬扬的大雪,带着仕女图一步一滑地送往审美书馆。谁知高剑父、高奇峰兄弟谁也不在。看门的老头告诉他,明天是休息日,照例也不会有人来。徐悲鸿犹豫了片刻,无可奈何地将画留给看门老人转交,自己步履沉重地原路返回。

6

严寒消退,春天转眼过去,夏天又到来了。

一天,徐悲鸿收到了高剑父、高奇峰兄弟汇来的一笔稿费——这是审美书馆卖掉他的四幅《仕女图》寄来的钱。他很高兴。有了钱,他首先上街买作画用的墨和纸,一出门碰见了卖报的报童,顺便买了一份报纸。打开报纸,一条醒目的招生广告,吸引了徐悲鸿。他边走边看震旦大学的招生广告。广告说:由法国天主教创办的上海震旦大学,是中国近代著名高校,它成立于1903年2月27日,现在已经是一所综合性的大学了……

震旦大学由上海哈同花园的主人哈同创办。在旧上海,哈同花园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是近代上海最大的一座私家花园,被誉为“海上大观园”。

徐悲鸿看了广告,脑子里立刻闪出报考的念头:“我也要报考震旦大学!”

徐悲鸿报考震旦大学的消息传开,一些人很吃惊,一些人议论纷纷:

“徐悲鸿疯了……”

“他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是谁……”

“他这是在白日做梦……”

“嗨,看来徐悲鸿这只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了……”

……

有人讽刺挖苦徐悲鸿:

“徐悲鸿,你以为震旦大学是什么人都能报考的呀?”

“是的。”徐悲鸿用坚定的语气说,“我就是要考法国教会办的震旦大学。”

“徐悲鸿你说啥?你说你就要考震旦大学?我告诉你吧:你这浑身散发着汗腥味的乡巴佬想上震大,别大白天睁着眼睛说梦话了!”

“你知道吗?在震旦念书的不是阔少爷就是富家小姐,像你徐悲鸿这样的穷小子能在上海混碗饭吃就不错了,还想上震旦大学,你真是羊屎蛋子钻天——成能豆了!”

“是,我就是要和那些阔少爷或是富家小姐一样报考震旦大学。我就是要羊屎蛋子钻天——成能豆了!”徐悲鸿理直气壮地说,“既然震旦大学登广告公开招生,别人能报考,我当然也能报考!”

“乡巴佬,你就痴心妄想吧!徐悲鸿你这粒羊屎蛋子,还真的成了能钻天的能豆了,太可笑了!!”

“我的命运掌握在我的手中,什么乡巴佬不乡巴佬的,只要不怕吃苦奋斗下去,梦想就一定会变成现实!”他慷慨激昂地说,“上海人都知道上海有个很有名的爱俪园,也就是1910年建成的哈同花园。这个占地170多亩的花园,分内园与外园,内园有黄海涛声、天演界剧场等景区,外园有渭川百亩、大好河山、水心草庐三大景区。哈同夫妇长期居住在这里。你们知道哈同园为何又叫爱俪园?因为哈同妻子名俪蕤(Liza),号迦陵;哈同名欧司·爱。爱俪园的园名的来历就从哈同名欧司·爱中取后面的‘爱’字,从妻子俪蕤中取前边的‘俪’字。这样,哈同花园又有了另一个名称爱俪园。1864年出生的俪蕤比哈同小十三岁。她父亲是法国侨民,母亲沈氏是福州闽县人。你们知道吗?我从书上查到,她也是个贫穷人家的女孩子,她曾经做过用人,卖过鲜花……她在逆境中自强不息,最终闯出一个自己梦想的新天地……你们知道哈同也是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吗?”

“你说什么?哈同也是个穷孩子!”有人惊奇地睁大眼睛问道,“他怎么会是穷苦的孩子呢?”

“他怎么就不会是穷苦人家的孩子呢?”徐悲鸿反问道,“你们回家问问爷爷奶奶,让爷爷奶奶告诉你,老哈同当年是做什么的?是不是从来就富得流油?”

在场的人被问得目瞪口呆,谁也答不上来。

“我已经查清楚了,这个来自巴格达的犹太人,就是一个穷孩子。”徐悲鸿有证有据地说,“我在这里告诉大家,哈同1851年出生在伊拉克的巴格达。他幼年生活很苦,流离失所,靠拾破烂、拣煤块为生。哈同胸怀大志,人穷志不穷,1872年,哈同只身从印度来到了香港。第二年,不满二十四岁的哈同,怀揣着六块银圆闯荡到了上海。他到上海的第一份工作,是上海沙逊洋行的门卫兼清洁工。哈同不论做什么都不惜力,认真能干。他在上海滩干得如鱼得水,后来居然成了上海的地皮大王,并在1886年娶了俪蕤,夫妻拧成一股绳一起干,终于成功了。”徐悲鸿继续介绍道,“爱俪园不光是哈同夫妇的居住地,还是社会贤达、政界要人经常聚会的地方。大家所熟悉的孙中山、蔡元培等,都曾来过这里。辛亥革命后中山先生从海外返回祖国,曾在爱俪园小住,之后到南京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章太炎与汤国黎女士的婚礼,也是在园中著名的天演界举行。护国运动的功臣蔡锷将军,在东渡日本就医之前曾在爱俪园养病。”

有些人听了徐悲鸿的介绍,不再说什么了。有人则不服气地提问道:“你怎么知道得这么多?是谁告诉你的?”

“我的老师告诉我的。”

“你的老师是谁?”

“书本,我的老师是书本。”徐悲鸿理直气壮地说,“不懂就学,就向书本学,向知道的人学。你们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好了,反正我要报考震旦大学,我就是要报考震旦大学!”

“悲鸿先生,如今你的画也有人买了,在上海能混到这个地步已经很不错了,知足者常乐。我看你就别再住上平房想楼房,这山望着那山高了。”有些好心人也劝说徐悲鸿,“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这个想必你是知道的。人的命天注定,胡思乱想没有用。我的命不好,听天由命就是了。”

“我才不那么想呢!”徐悲鸿说,“我以为事在人为。人穷志不能穷。若是人穷志也穷了,那么穷人就会永远穷下去。我坚信,穷人不会永远穷下去,富人也不会永远富下去。不是常说,富不过三代吗?我以为,人只要思变,只要决心大意志坚,穷人也可以穷不过三代。你们看看那书上是怎么说的,朱元璋当年就是个穷放牛的穷小子,后来呢,后来不是也当上皇帝了吗?”

黄警顽和黄震之支持徐悲鸿的看法。黄震之一再鼓励他说:“好,要干一番事业,就得有这种勇气和胆略。凭着你自学的基础和坚忍不拔的勤奋劲头,我看考取震旦大学不成问题!”

黄震之给徐悲鸿打气道:“你黄大哥和我就喜欢你这种勇往直前的奔马精神。我看,一个年轻人只要有了这种精神,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干不成的事业!你的画之所以画得这么好,进步这么快,就是由于你有了这种许多人都没有的精神。警顽老弟,你说是不?”

“是的,是的,当然是的。”黄警顽回答说,“我们总是一想就想到一起去了。不光想到一起,你和我还经常一个鼻孔出气呢!”

二黄的话鼓舞着徐悲鸿,徐悲鸿太高兴了。黄警顽还和黄震之商量,只要徐悲鸿考取震旦大学,他们都要尽可能地帮助他。黄警顽还拍着胸脯说:“学费我包了。”

黄震之则慷慨地说:“虽然我破产了,饭费我还包得起。饭费我包了!”

二黄的话,让徐悲鸿考取震旦大学的信心更足了,意志更坚定了。他说:“唐僧为了取到真经,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我徐悲鸿为了给中华民族出口气,成长为一名对我们中华民族做出贡献的人,让世人都能看得起,我相信能达到目的。何况还有黄先生、警顽兄的帮助和支持,我更没有理由不成功。”

朋友们都知道,徐悲鸿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中国人,不轻易下决心,一旦下了决心,也就绝不轻易改变自己的决心。他向不同意他报考震旦的朋友们说:“既然有一万,也就有万一!我从书上看到,有的穷苦人家的子弟发愤努力,就是考取了大学,甚至成了大学问家。我徐悲鸿虽然个头矮一点,可我的脑袋却不比别人少一块呀!”

1916年2月,好消息到了:徐悲鸿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震旦大学法文系。他在上海总算是有了立足之地。

这件事简直成了头条新闻。消息传开,不仅他周围的人大吃一惊,一些社会人士也感到惊奇。有人半开玩笑地对徐悲鸿说:“你这个连洋学堂大门都未曾进过的乡巴佬,居然考取了震旦,你到底施展了什么法术?”

“我的法术倒是有一条。”徐悲鸿也风趣地说,“就是一旦认定了目标,就像我画的奔马那样,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往前闯,即使碰得头破血流也绝不回头!”

开学那一天,震旦大学校园里出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学生,那就是徐悲鸿。他像往常搬家一样,不乘汽车,也不要人送,只把心爱的笔墨纸砚一收,背上行李卷儿就走进了震旦大学。

不过,在震旦大学法文系录取的新生名单中,怎么也找不到“徐悲鸿”三个字。一日,震旦大学恩理教士,同新生见面的时候,这才弄清,原来徐悲鸿就是在报名表和试卷上填写“黄扶”的那个人。恩理教士十分好奇地问:“你为何不填‘徐悲鸿’这个真名,偏偏要工工整整地填写‘黄扶’这个莫须有的怪怪的名字呢?”

当着恩理教士的面,徐悲鸿只好如实说了:“我家境很穷,父亲去世也不过一年多,我是在黄震之和黄警顽二位姓黄的朋友资助下,考进震旦大学的。所以,我在报名表和试卷上都填写了‘黄扶’这个名字。有了二位黄先生的扶植帮助,我徐悲鸿才考取了震旦大学,对他们的恩情,我至死不忘……”

恩理教士听了徐悲鸿的这段诉说,他不仅称赞了二黄的助人为乐,还大加称赞了徐悲鸿的勤奋好学和感恩戴德。

徐悲鸿一跨进震旦的校门,立刻招来了各式各样的议论:

“听说他是上海滩头的流浪儿,乡下还有个大字不识一升的老婆呢……”

“就他那副模样,还能上得起大学!”

“哼!怎么看怎么像是狗尾巴上的苍蝇,走着看吧,早晚你会被甩掉的!”

“我看他那副模样蛮好的,怎么不能上震旦?”为徐悲鸿打抱不平的这位年轻人,是震旦学生盛成。他的正义感,引起了徐悲鸿的关注和佩服。

“黄扶同学,你就是好样的,千万不要听这些富家子弟瞎嚷嚷!”盛成说,“你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勇敢地走下去!不管别人怎么说,你走你的路就是了,听蝲蝲蛄叫,还不种庄稼了?悲鸿,一定要做出个样子来给这帮子蝲蝲蛄看看。”

盛成几句鼓励的话,温暖了徐悲鸿。徐悲鸿对那些说三道四和讽刺讥笑,绝不争辩,只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心里咬牙发誓:“我就是睡地板,喝西北风,也要争这口气,和这些势利小人比试比试,看看究竟谁甩掉谁!”

盛成,字成中,出生在江苏仪征的一个文人世家。他是辛亥革命中年龄最小的同盟会会员,还是“南京光复”起义中的“辛亥三童子”;他是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亲历者,还是长辛店铁路工人“救国十人团”的工运领袖;他是北京大学法文教授,还是“淞沪抗战”中十九路军义勇军政治部主任;他是深入敌后、九死一生的“游击教授”,还是参与创建法共的早期领导人之一;他是轰动法国文坛《我的母亲》法文小说的作者,还是法兰西荣誉军团骑士勋章的获得者。他是羁留孤岛、身陷囹圄的台大教授,还是重返故土的海外赤子。总而言之,盛成后来成了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

徐悲鸿最喜欢的是读书、画画。考进震旦大学后,他很快就和那里的图书馆结了缘。除了上课,其余时间都扎进了图书馆,在那里如饥似渴地攻读法文,浏览世界各国名家画册,如同一匹扬鬃奋蹄的骏马,紧紧盯着前方,四蹄驰骋,撒欢地跑……

一个晚上,宿舍里的熄灯铃声刚刚响过,一个外号叫猫头鹰的学生大声宣布:“诸位请注意,我这里掌握着一条重要新闻:那个名字叫黄扶的穷小子还真有点自知之明,他已经乖乖地溜走了。他这只狗尾巴上的苍蝇终于被我们甩掉了!”

“你别瞎说,晚上我还在阅览室里看见他在埋头看书呢!”支持悲鸿的盛成立即反驳道,“黄扶同学刻苦努力,他的学习成绩一直都很好,一再受到老师的表扬。像他这样胸怀大志的青年人,他是不会溜走的,你们也休想甩掉他!”

“你真是块榆木疙瘩。”又是那个猫头鹰在神气活现地补充道,“还不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嘛!乡巴佬加流浪儿,只要他撒泡尿好好照照自己,不溜才怪哩,晚溜不如早溜也!”

接着是一些人的嘲笑声。

笑声被路过的恩理教士听见了,他在窗外停住了脚步。当他听清是学生在背后非议他人时,便咳嗽一声,推门而入。

学生一看是恩理教士进来了,立即静了下来,谁也不吱声。

“请原谅我的坦率,青年人,你们不应该用非议来中伤一个十分勤奋好学的好学生!”恩理教士严肃地说,“刚才我经过图书馆时,隐隐约约看见路灯下站着一个人。我已经走到他的身边了,可他竟没有察觉。我也不忍去惊动他,一看表,已经是十点二十五分了,只好拍了一下他的肩,低声跟他说,‘同学,该休息了!’”

“他惊讶地抬起头来。我一看,他就是黄扶同学,他就是你们的同学徐悲鸿。徐同学没说话,只是有些不好意思地向我点了点头,然后夹着厚厚的书本走了。我站在那儿,看着他,可他并没回去,而是走到另一个路灯下,又打开了那本厚厚的法文书……”恩理教士感动地说,“这一切,我都看在眼里。但是,我也没再过去阻止他……”

恩理说到这里,声音变得有些激昂,他停了片刻,感慨道:“不错,徐悲鸿同学不像你们这些富家子弟,你们一天花的钱,几乎够他花一个月的,甚至够他花上一年的。他家境贫寒,穿着土气,是个地道的乡下人,让这样的人在这里读书,我也曾犹豫过。但我从考卷中看到了他的才华,看到了他不是平庸的中国青年,我们还是决定录取他了。我以为,中国有些穷孩子,往往比那些富家子弟更有出息,更可造就……”

7

徐悲鸿是个人才,一个难得的人才。他在震旦大学学了不过半年,就被哈同花园也就是爱俪园聘请为美术指导。

徐悲鸿和哈同花园的关系,始于他画的仓颉像应征入选。

哈同追求风雅,创办了仓圣明智大学。起因是有人给他出主意说,你光崇拜孔子还不够,还得崇拜仓颉。于是,哈同创办了仓圣明智大学。仓圣明智大学设在哈同花园里,是一所公益学堂,课程主要讲文字和佛学。学校设有图书馆、礼乐室等。仓圣明智大学由哈同妻子罗迦陵创办,哈同花园的总管姬觉弥担任校长,常请康有为、王国维、陈三立、沈美叔、冯恕等前清遗老社会贤达来学堂讲学。

校名中的仓圣,指的就是传说中造字的仓颉。学校奉仓颉为先师,每年春秋都要举行祭祀活动。

哈同花园演出文明戏,需要给仓颉画像。但谁也不知仓颉是什么长相。于是姬觉弥在《时报》刊出《征求仓圣遗像》的启事。启事很快被徐悲鸿看到了,他也很想为仓颉画张像。

徐悲鸿正要把这一想法告诉黄警顽,黄警顽正好拿着刊登启事的报纸找他来了。

黄警顽认识姬觉弥。他对徐悲鸿说:“悲鸿弟,要是你画的这幅像被选上了,那你可就一步登天了,到法国留学的理想也就能实现了。”

徐悲鸿微微笑了笑,淡淡地说了一句:“谢谢黄先生鼓励,我可以试试看。”徐悲鸿考虑了一天一宿,又在图书馆找了许多画册,仔细查阅了大量资料。为了慎重,他先画了几张草稿,拿着画稿征求了黄警顽的意见。然后足不出户,闭门两天,终于画了一张三尺多高二尺多宽的水彩仓颉半身像。仓颉是一位满脸须毛、身披树叶的巨人,两眉峰下各有上下重叠的两只眼睛,头大额宽,两耳垂肩,神采飞扬,显得智慧非凡、器宇轩昂。黄警顽一看到这张仓颉像,立刻惊喜地说:“悲鸿,你真行!我实在是佩服你的想象力,竟然能想出仓颉长着四只眼,还画得如此逼真。我看没问题,准能选中!”

“这不是我的想象力丰富,是有真实的史料记载的,我下了好大的功夫才考证出来。”徐悲鸿不慌不忙地说,“仓颉,姓侯刚,史皇氏,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人。仓颉很聪明,做事认真尽心尽力。《说文解字》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史官,被后人尊为‘造字圣人’。农历三月二十八日诞生。《平阳府志》记载说:‘上古仓颉为黄帝古史,生有四目有德。’王充的《论衡》里写着‘仓颉有四目’。目有重瞳者,中国史书上记载只有虞舜、仓颉、项羽三个人。虞舜是禅让的圣人,讲孝德的圣人,仓颉是文圣人,项羽则是武圣人。”

“啊呀,画张画还有如此考究,有这么大的学问!”黄警顽惊讶地说,“你是绝顶的聪明能干,是个了不起的画家。我敢说,你照此画下去,用不了多少年就能成为了不起的绘画大师了。”

“哎,我的黄先生,我能吃几碗干饭,自己心里清楚。黄先生,你千万别胡吹乱捧哟!有不顺眼的地方,直接给我指出来。”徐悲鸿说,“说句心里话,如果画得还行,也是你和黄震之先生帮助的结果。如果没有你们,我怎会走进震旦大学?进不了震旦,画这幅仓颉像也就无从谈起了。如果这幅仓颉像真能被选中,我首先要把功劳记在二位黄先生的身上。”

“悲鸿,你的画这么好,又这么谦虚好学,前程不可限量。”黄警顽高兴地说,“我们宜兴可要出个大名人了!”

“小点声好不好!”徐悲鸿红着脸说,“八字还没一撇呢,黄先生,你先别瞎说!若被别人听见,会把我羞死的。现在我都被你夸得无地自容了。”

“好好,不说了,我再也不瞎说了。”黄警顽说,“不管说不说,我心里都特别高兴!我敢和你打赌:这画准能选上。”

“打赌?好,黄先生,你说怎么打吧?”

“看,你怎么又来了,一口一个黄先生黄先生的,我听了很不舒服。从现在开始,你能不能不叫我黄先生?我黄警顽就喜欢你叫黄哥,或黄兄,叫我警顽哥也成。我们是兄弟,反正不要再称呼我先生了。”

“我也想叫你黄哥。可你见多识广,又那么能干,叫你黄哥,我总觉得太不尊敬你。”徐悲鸿说,“在我看来,先生是老师的尊称。所以,我只有叫你先生才合适。要不然我就叫你‘黄老师’吧!”

“悲鸿,你越说越离谱了。”黄警顽一本正经地说,“我手不会画画,肚子里又没有学问,就是能跑跑腿什么的。你怎么能叫我老师呢?要不然,从这以后,我就叫你‘徐老师’好了!”

“黄先生,你……”

“哎哎,怎么又叫我先生了呢,你要是再叫我先生,我黄警顽可就不再理你了。”

“黄哥,难道你真的要把我‘黄扶’羞死不可呀?”

“慢点慢点……”黄警顽听到“黄扶”这个名字很惊奇地问,“怎么又冒出个这么怪的名字,你把徐悲鸿换成了这么个怪名字!看来你是特别喜欢改名字。你不喜欢老爸给你取的名字‘寿康’,改了个‘悲鸿’。是不是又不喜欢悲鸿了,改成了这个难听又古怪的名字?你这个丈二的和尚,弄得我摸不着头脑了,到底是怎么回事?”

“黄扶,黄扶,他是……”徐悲鸿又吞吞吐吐地咽了下去。

“哎,哎,话到嘴边,你怎么吞吞吐吐,不往下说了呢?”黄警顽问,“徐悲鸿这名字蛮好的,非要改成这个难听的名字,要多难听有多难听。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黄扶’这个名字合我心意,我很喜欢这个名字。我觉得,一是非常适合我,二是非常有意义。”

“黄熟黄熟,黄了就熟了,你把姓黄的当成庄稼了!这名字要多难听有多难听,还说什么符合你的心意。不知你怎么想的,中国汉字有那么多,怎么只有‘黄熟’这两个字才合你的心意呢?我越听越觉得有些神神秘秘,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你要是不说出来,非把我急死不可……”

“我尊敬的黄兄,不是成熟的熟,是扶植的扶。”徐悲鸿解释说,“黄兄,你别再问了,小弟我如实告诉你就是。”

于是,徐悲鸿把“黄扶”的来龙去脉告诉了黄警顽。黄警顽听罢,长叹一声微笑道:“悲鸿悲鸿,我和黄震之先生帮助你,是因为这个社会太不公平,像你这样一个很有天资又特别勤奋、社会很需要的人才,却被逼得走投无路。我们为你抱打不平,打心眼里想帮你尽快成才,为社会做些好事,希望你今后能为穷苦人家争口气。你这么知书达理,懂得感恩。我给你帮助很少,你却念念不忘,太感人了。”

“黄兄,我打心眼里感谢你,感谢黄震之先生,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徐悲鸿说,“我徐悲鸿没齿难忘。”

“鸿弟,悲鸿老弟。”黄警顽真诚地说,“你叫我黄兄黄哥都成,我叫你鸿弟,听起来再痛快不过了。”

两人高兴得抱在一起跳了起来。

“黄兄黄大哥,画仓颉像我是这样想的……”悲鸿说,“不管是选中还是没有选中,对我都有好处。即使没选中,通过画这幅画,我也学到了不少东西。比如,我在翻阅资料时,看到仓颉造字有这么一个故事对我很有启发。故事说,一天,仓颉跟着两个猎人外出打猎,走到一个岔路口,两个猎人为走哪条路争辩起来。一个猎人坚持要往东走,说那边有群羚羊;一个猎人要往西走,说那边有两只老虎,不及时打死,会错过机会的。仓颉一问,原来他们都是看着地上有野兽的脚印认定的。仓颉悟性好,他想:既然一个脚印代表一种野兽,我为什么不能用一种符号来表示一种事物呢?于是,他开始创造各种符号来表示事物。他创造的符号也越来越多。这些符号和用法,也就越来越流传开去。就这样一天天,一年年,逐渐形成了文字体系。汉字的应用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做出了不朽的贡献。所以,仓颉被后人尊为‘造字圣人’。仓颉首创文字的事后来被黄帝知道了,大为感动,乃赐仓姓。其意是君上一人,人上一君。再后来,上天知道了这件事,下了一场谷雨奖励仓颉,这便是人间谷雨节的由来。”

“嘿,这故事还真有点意思。”黄警顽说,“仔细琢磨琢磨,意味深长。”

“黄兄说得对,的确意味深长。”徐悲鸿说,“仓颉的字都是依照万物的形状造出来的。譬如:‘日’字是照着太阳红圆红圆的模样勾画出来的;‘月’字是仿照着月牙儿的形状描绘出来的;人字是端详着人的侧影画的……我以为,汉字的诞生非一人一手之功,是先民长期累积发展的结果。近代考古发现了三千六百多年前商朝的甲骨文、约四千年前至七千年前的陶文、约七千年前至一万年前具有文字性质的龟骨契刻符号。传说是仓颉造字,说明仓颉在汉字发展过程中,贡献巨大,他可能是整理汉字的集大成者。”

徐悲鸿绘制的古代造字圣人仓颉像“四目灵光”,考证有据。徐悲鸿笔下的仓颉像,在众多应征稿件中顺利被哈同花园的主人以及仓圣明智大学的教授们通过,脱颖而出。这些满腹经纶的社会贤达,异口同声地称赞徐悲鸿笔下的仓颉像:“有根有据,甚佳!甚佳!”

徐悲鸿的名字一夜之间传遍了整个哈同花园。哈同花园总管姬觉弥通知黄警顽:“希望你能陪同徐悲鸿先生来哈同花园一趟,哈同的太太罗迦陵要见一见仓颉像的绘制者徐君悲鸿先生。”

一个星期日的下午,徐悲鸿跟他的黄哥准时赴约,罗迦陵由姬觉弥陪同,在戬寿堂见到了徐悲鸿。在宫廷一样豪华的厅堂里,年轻的徐悲鸿落落大方。罗迦陵一见到徐悲鸿,高兴得用上海话连声称赞道:“你画的仓颉像蛮好,蛮好!中国像你这样有才华的青年人不多见,应该得到鼓励和重用。”

徐悲鸿不仅得到了一笔高额奖金,哈同夫人和姬觉弥还邀请徐悲鸿住进哈同花园作画,同时聘请徐悲鸿为哈同花园的美术指导和仓圣明智大学的美术教授。

见面后,罗迦陵设晚宴招待了徐悲鸿和他的黄兄。

走进哈同花园,是徐悲鸿人生中的一次重要机会,他从此得到了上层社会的青睐。

徐悲鸿和黄警顽离开哈同花园后,边走边议论起来:

“哎!你为什么就是不抽烟呢?”黄警顽十分纳闷地问,“桌子上摆着那么多名贵的好烟,在外边可是有钱也买不到的呀!不抽它几支多亏!”徐悲鸿说:“我不抽烟,再好的烟也不抽,永远也不抽,我早就发过誓了。”

“不抽烟,还发过誓!为什么?”

徐悲鸿向黄兄讲述了发誓不抽烟的一段旧事:

徐悲鸿在15岁的时候,因为要去参加一个亲戚家的婚礼,母亲省吃俭用,亲手为他缝制了一件绸衫。徐悲鸿平生头一次穿得这么奢华,浑身都感到不自在,连走路都觉得别别扭扭。婚礼那天,母亲再三叮嘱他,千万要小心,可别弄脏了这件新衣服。家里做这么件衣服不易啊!悲鸿自己也是特别小心,偏偏就在吃饭的时候,邻座客人的烟头,把徐悲鸿的新绸衫,烧了个大窟窿。本来就十分懊恼的悲鸿,回到家又遭到母亲一通训斥,心里更加不舒服。于是,倔强的徐悲鸿一气之下脱掉绸衫,发誓一辈子不再穿绸衫了,而且一辈子不抽烟。为了一辈子都要记住这件事,他还特意刻了一方印——“江南布衣”。这一印章后来经常出现在他的字画上。

黄警顽听后,一下子挽住徐悲鸿的手臂,兴奋地说:“悲鸿,你真是了不起,你这昔日的‘江南布衣’,今日真的要一步登天,成为江南名人了。”

“不,黄兄,你太天真了。”徐悲鸿严肃地说,“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这是我的座右铭。不管到什么地方,我徐悲鸿永远都是‘江南布衣’;不管混到什么地步,我都不会拜倒在洋人脚下。”

徐悲鸿回到震旦大学不几天,接到姬觉弥的一封信,请他搬到哈同花园居住。信中写道:“我常听中国人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样,您再为仓圣明智大学讲授美术时,就用不着把你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来回的路上了。”

徐悲鸿并没有马上接受姬觉弥的这一邀请,搬家,对他是常事,可是搬到哈同花园,他还需要三思而后行。徐悲鸿在回信中首先表示感谢,然后说明自己学习很紧张,待学期结束时再考虑搬不搬到哈同花园。

放暑假后,徐悲鸿在姬觉弥的再三邀请下,这才把行李搬进了哈同花园“天演界”剧场旁边的客房里。

8

徐悲鸿一搬进哈同花园,便见到了昔日好友曹铁生,这让他感到格外兴奋。“曹君!”徐悲鸿喜出望外地叫道,“你在这儿干什么呀?”曹铁生一回头,见是徐悲鸿,惊喜得捶了他一拳说:“好小子,想不到我们又在这里见面了……”

两人有吐不尽的知心话,便促膝长谈起来。

曹铁生健谈,好打抱不平。他同徐悲鸿就是如此认识的。有一天徐悲鸿来到溧阳县城,受到两个纨绔子弟的戏弄,说来也巧,被曹铁生看见了。他走上前去,指着鼻子,把这两个家伙臭骂一顿。这两个家伙恼羞成怒,挥拳要打曹铁生,结果被曹铁生三拳两脚给撂倒了。两个家伙见势不妙,爬起来跌跌撞撞地跑了。

徐悲鸿上前表示谢意,两人聊了起来,曹铁生比徐悲鸿年长20岁,十分同情徐悲鸿的境遇并钦佩他的奋斗精神,便把自己收藏的许多欧洲画片送给了徐悲鸿。徐悲鸿一直对这些画片特别喜欢,如获至宝。今天,徐悲鸿在哈同花园见到了这位忘年之交,怎能不兴奋呢?

曹铁生号无棒。徐悲鸿问道:“曹先生,你的大号为什么叫无棒呢?”曹铁生叹了口气,接着又风趣地说:“我出身贫寒,父亲说无棒被狗欺也。”徐悲鸿接过话茬说:“穷人无棒被狗欺,应拿起棍棒打狗才是。我看你这大号‘无棒’应改为‘有棒’或‘铁棒’为好!”曹铁生赶忙说:“对!所以我才名叫铁生。有了铁,做棒、做刀都成!”

于是两人大笑起来。

姬觉弥是位“中国通”,他很有一套物色人才的办法。他透过徐悲鸿土里土气的外表,察觉出徐悲鸿有着中国青年少有的那种“内秀”。所以哈同花园对徐悲鸿十分优待,不仅给他优厚的报酬,而且提供了比较好的居住条件和工作环境。姬觉弥还经常登门拜访徐悲鸿,问寒问暖,关怀备至。

一天夜晚,姬觉弥来到徐悲鸿的住室,他同徐悲鸿谈起了关于哈同花园演文明戏绘制布景的事宜。正在这时,突然闯进一个人来。徐悲鸿抬头一看,是喝得酩酊大醉的曹铁生。只见曹君满嘴酒气,站立不稳。徐悲鸿赶忙过去搀扶他,曹走到姬觉弥面前,怒目而视,指着姬的鼻子,大骂外国人欺负中国人,洋人心狠手黑,指责仓圣明智大学欺压师生,误人子弟……徐悲鸿费了大力才把他拉到床边,苦苦劝他躺下睡觉。姬觉弥微笑着站起身,说了句“曹君喝醉了,曹君喝醉了!”便匆匆走开了。

徐悲鸿守着熟睡的朋友,彻夜未眠。他知道姬觉弥是哈同王国里叱咤风云的人物,地位仅次于哈同夫妇,但城府却比哈同夫妇深。这个人,城府很深,得罪不得。虽然姬觉弥当面没说什么,但是他决不会轻易放过曹先生。

果然不出所料,报复来得很快,第二天曹铁生就被赶出哈同花园。

“这里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曹铁生“哼!”了一声,向好友徐悲鸿告别,而后扬长而去。

徐悲鸿为他送行时,把自己积存的一笔钱全部塞给了曹君,挥泪说:“我们后会有期。我也不会久驻此地,等你到了武汉,我会按时寄钱给你的。”

就这样,徐悲鸿依依不舍地送走了他的良师益友、忘年之交曹铁生。

哈同花园在上流社会影响较大,徐悲鸿因此结识了一些社会名士。其中就有宜兴同乡、复旦大学教授蒋梅笙先生。

在哈同花园,经姬觉弥介绍,徐悲鸿首先结识了对他产生重要影响的康有为。

康有为是广东省南海县人,人称康南海,中国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文学艺术家,曾与弟子梁启超合作戊戌变法,后事败,出逃。辛亥革命后,康有为于1913年回国,定居上海辛家花园。

徐悲鸿第一次见到康有为时,康先生已经年近六旬,不再收弟子了。但他见到徐悲鸿后,喜不自禁地说:“真是人才难得啊!我器重人才,尤其器重你这样的人才,只要你乐意,我愿意收你为弟子。”

这是很多年轻人求之不得的大好事,徐悲鸿也不例外。他马上叩谢了康有为。数天之后,拜师礼就在辛家花园康有为居住的宅院举行。陪同拜师的是黄警顽。他看到徐悲鸿跪在红地毯上,冲着康有为郑重地磕了三个头。从此,徐悲鸿便成了康有为的弟子。

能被国学宗师一眼相中,可见康氏是多么看重徐悲鸿。

而后,康有为把徐悲鸿介绍给王国维等社会名士。

拜师之后,康有为邀请徐悲鸿住到自己家里,让他为家人及朋友画像,同时在国文、金石、书法、绘画等多方面给予徐悲鸿全面指导。

康有为是民国初期最早提出“美术革命”的先驱人物,在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流亡国外,游历欧洲。康先生告诉徐悲鸿,当他看到欧洲各国的美术状况后,感触颇深,他认为“罗马绘画为全欧第一”,而“我们的国画疏浅,远不如之,此事亦当变法”。康有为很明确地提出了中国画变法的思想,还提出改进中国画不仅关系到中国文明的进步,而且与振兴工商业有内在联系,应当派留学生到欧洲去学习……

康有为所言的这些改革中国画的思想,对徐悲鸿的触动非常之大。

徐悲鸿喜欢阅读康有为的《大同书》。他对康有为有关大同的主张,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很是赞赏。康有为则把徐悲鸿视为绘画天才。他不仅称赞徐悲鸿的炭笔写生、炭笔素描,更为徐悲鸿笔下的奔马叫好称绝!他尤为赞赏徐悲鸿勤奋好学、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拼搏精神。因此,康有为把徐悲鸿请到家里,将自己收藏的字画拿出来给他看,并一再鼓励他树立变革的思想。康有为告诫徐悲鸿说:“作画和写文章一样,一个是通过笔墨,一个是通过文字,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表达作者的兴趣秉性。所以,好的绘画和好的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各自有各自的艺术风格。要不,怎能成为这‘家’那‘家’呢!只要有机会,我希望你无论如何都要去日本看看。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开阔视野,通晓古今,这会对你大有好处。”有一回,徐悲鸿又去拜访老师,康有为捋了捋胡子眉开眼笑地说,“我到过日本,周游过欧洲列国。日本维新仿效西洋,制度初备,我们跟日本是邻近,应该就近取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徐悲鸿成了康有为的得意门生。徐悲鸿受业于康有为,尤其是他的书法,深受康有为碑学思想的影响。在康家,徐悲鸿认真地浏览了老师收藏的大量历代书画、碑帖作品,并将“石门铭”“爨龙颜”等名碑临摹多遍。这让徐悲鸿大开眼界,尤其对造像石刻情有独钟,对造像石刻造型朴实、没有陈规陋习、浑然天成的气息特别钟爱。

在老师的悉心指点下,徐悲鸿得“宗碑派”真髓,艺术造诣突飞猛进。

徐悲鸿在上海,还有一个常去的地方,那就是蒋梅笙教授的住宅。徐悲鸿特别珍惜和蒋先生的相处,一有时间就登门拜访。

9

蒋梅笙教授出生在宜兴一个书香门第的望族。他对国学很有研究,造诣颇深。当女儿蒋棠珍长到18岁的时候,蒋梅笙被上海复旦大学聘为教授。

起初,徐悲鸿不知道蒋先生的住址,更不知道他是复旦大学教授,还是他的宜兴同乡。后来经宜兴同乡朱了洲的介绍,徐悲鸿认识了这位年长的同乡蒋梅笙。朱了洲先生是务本女子学校的体育教师。他不仅是徐悲鸿的朋友,还是蒋家的远房亲戚。蒋梅笙先生到上海复旦大学任教授后,1916年带着夫人和大女儿榴珍二女儿棠珍从宜兴来到上海,住在哈同花园附近的哈同路民厚南里50号。蒋教授的宜兴老家,在宜兴镇南门大人巷。据说蒋宅高墙巍峨,连绵数进,是当时宜兴城里最大的宅子。棠珍1898年4月9日出生,年方18岁的棠珍容貌俊俏,聪明伶俐,美如仙女,楚楚动人。她虽未出嫁,但已名花有主,早在13岁时就由其堂姐做媒、父母做主,同苏州的查公子定了亲。这个查家是姑苏的名门大户。

蒋教授知道这个原名叫徐寿康的徐悲鸿,耳闻他精明好学擅长绘事,对他印象蛮好。一个星期日的下午,在朱了洲的引见下,徐悲鸿初次登门拜见了蒋梅笙教授。

蒋梅笙特别喜欢小女儿棠珍,家一搬到上海,蒋教授便安排小女读诗学书。

棠珍因父亲饱读诗书,自小便喜欢读书。棠珍的母亲端庄贤惠,从小就教育女儿喜欢音乐,教她吹箫,棠珍把箫吹得婉转悠扬,动人心魄。

徐悲鸿的到访,引起棠珍的格外注意。

同类推荐
  • 人生边上,心城内外:钱钟书的围城人生

    人生边上,心城内外:钱钟书的围城人生

    钱钟书是中国二十世纪的大文学家,他从小接受传统文化教育,中学时擅长中文、英文。大学时期,他刻苦学习,广泛接触世界各国的文化学术成果。成年后,他遇见爱情,经历艰难,修成正果,继而留学深造走向世界。回国后与妻子相濡以沫,患难而来,坚持文学创作。他深入研读中国的史学、哲学、文学经典,同时不曾间断过对西方新旧文学、哲学、心理学等的阅览和研究,著有多部享有声誉的学术著作。有千古名篇《管锥编》,他的散文和小说也很出色,特别是长篇小说《围城》,其文才横溢,妙喻连篇。推崇者甚至冠以“钱学”。《人生边上,心城内外:钱钟书的围城人生》将带你走进一代文学巨匠钱钟书的人生沉浮。
  • 翻译家周作人论

    翻译家周作人论

    周作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在他60余年的文学翻译生涯中,曾与其兄鲁迅一起提出并倡导过先进的翻译理论和思想,且躬行译业,成就卓然。本书运用文本分析与点线结合等多视角研究方法,对周作人的译事和译绩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与探讨。
  • 经历

    经历

    英国“文坛教父”马丁·艾米斯用小说手法“创作”的先锋回忆录,书写童年、亲情、友情、爱情、死亡,关于艾米斯文学世家和英国文坛的真实之“构”,书中含多幅照片,真实记录马丁·艾米斯的成长经历。《经历》是马丁·艾米斯的一部回忆录,书中涉及了童年、友情、爱情、亲情、死亡、病痛等主题,在这些回忆中,自我被消融、肢解、阐释、组装。不断增补的脚注,更为过去的经历添加新的层面,像是洋葱,层层叠叠地往外延展。该作品出版当年在《时代》周刊评出的非虚构类小说中位列第四,受到评论界的好评。
  • 石屏传

    石屏传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系列丛书:石屏传》以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为背景,记录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屏追求不止,奋斗不息的一生,重点介绍了石屏寄情祖国航空事业,立足本职工作,设计了K—8和教8飞机,创造了中国航空工业外贸出口的神话,改写了中国空军飞行员训练体制等内容,反映了石屏一生浓浓的航空情缘。
  • 告诉你一个爱因斯坦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爱因斯坦的故事

    精选了爱因斯坦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爱因斯坦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热门推荐
  • 啊!登仙路

    啊!登仙路

    既不是穿越,又不是重生,也没有金手指。这是一个很普通的修仙故事,看平平凡凡的袖袖如何登上仙路巅峰。
  • 富贵财妻

    富贵财妻

    初来便是三堂会审,接着就被逼嫁蓬门,捕快相公不冷峻,反而嬉皮笑脸游手好闲,千金娘子好软糯,每天拨拨算盘飞飞媚眼。夫君,来看账本,欠我这么多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冯小姐说眼泪是甜的

    冯小姐说眼泪是甜的

    三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晚夏是初见,初夏是告别。风在吹,掀起了衣摆,树下的我们已经成为虚影,苍芒大树,圈圈年轮。一路上我们的哭笑铺满了从家到学校的路。在这稚幼的时光中,心动过,意冷过。到了毕业季都各自拿出笔记本签下一个又一个名字。到底有多少是让你印象深刻的呢?她说:"遇见他前并不知道什么叫顾盼生辉。六年我们又有多长的六年……
  • 清清陌上诚

    清清陌上诚

    他们两第一次见面在图书馆,她不知道第一次见面就已经被他给计算在他以后的人生中,第二次见面还在图书馆,可是他们彼此都没有说话,第一次聊天是在网络上,可那时候她还是把他当做朋友,帮她辅导化学的朋友,可他却不这样想,有了第一次聊天,就有以后。当他们真正的见面说话时,他已经布下了陷阱,等着她来跳。而她完全不知道自己已经入了虎口,还单纯的和他称兄道弟。他们会以怎样的故事结局呢,敬请期待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可爱的鬼

    我可爱的鬼

    “哐——”破碎的水晶灯不偏不倚地砸在我的脸上,疼痛之下,鲜血四迸。 我知道我快要与世界道别。下一刻,全身虚幻了起来。“嘿嘿嘿嘿......”后面的女孩天真地笑了起来。看不清她的脸。我绝望起来:“你是......”“我是一只鬼。” “鬼?” “是啊!”她认真地回答“欢迎来到天堂,请多指教。” 她是...鬼?! ......我永远也没有想到,我和鬼的故事就此开始! “欢迎来到我的幻想世界!” ...我仿佛听见了如造物主一般的声音在无尽的云海中回荡……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穿越之九尾天狐

    穿越之九尾天狐

    一个20世纪的屌丝穿越到类似小说《盘龙》的世界穿越成为一个超级神兽看主角在不同位面,留下不同的传奇成神后,不多多走走位面怎么行种族战争,个人战斗,荣誉决斗,众多的麻烦事等着高峰去完成而且所谓的至高位面居然不是最后的一层就让高峰去慢慢地探索吧,跟你聊聊每一个神奇的位面,世界看猪脚如何慢慢走向巅峰,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事,同样的创造出一个不一样的创传奇。。新建QQ群:296479339欢迎来给建议或者聊聊天,但是不允许有粗口,脏话出现,素质群,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