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当真?”石器氏族数人虎立而起,齐齐看向云飞,道:“竟能去盐之害!”
云飞手里把玩着一撮盐,笑道:“为何不能?这两天吃到的煮肉好吃吗?”
石器氏族的巫盯着云飞手里的盐,还是难以置信,道:“你怎知盐之害已去,莫是诳我?”
这个问题没法回答,盐毒在于杂质,杂质去了盐就不再是有毒。怎么证明盐无毒,却需要时间,重金属中毒属于慢性中毒,一天两天的说不清楚。
三万年前,盐并不是必需品,只是一种类似于违禁药一样的巫术用品。这种劣质盐,人吃了它可以快速恢复体力,吃多了却会早死,从这种角度来说,和违禁药没有任何区别。
不吃盐,一样无法长寿,人类身体对盐的需求,是大自然数百万年对人类驯化的结果。
动物血液算是获取无害盐分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一旦某段时间肉食比重下降,人的身体就会变得虚弱不砍。此外,所谓茹毛饮血,生食血液这种做法亦是弊端重重。这是当时的生产力决定的,也受烹饪方式的制约。
制盐的最早历史,是在谷物出现之后,失去了血液这个盐分来源,只能自己制盐。
旧石器时代的人并非一定要吃盐才能存活,新石器时代的人却离不开盐。所谓进化论适者生存,最残酷的地方就在于,只要考试及格就能得过且过,最终留下历史的痕迹,考试不及格的学生留级的资格都没有,直接抹杀。
旧石器时代的人,生产力低下,自然资源尤其是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又因为天灾压制人口总量的关系,所以总有办法苟下去。新石器时代生产力提高了,人口也变多了,野生动物却灭的灭绝的绝,这种情况下,不种地还能怎么着?
这并不是什么巧合和偶然事件,有几个问题特别有意思:
第一个就是为什么旧石器时代的人要喝生血?那么那些不喝生血的人去哪了?
新石器时代的人为什么要开启新的科技树,仿佛是时间长河的一瞬间,先后学会了种地炼铜制陶?那些没点开科技树的去哪了?
虽然没法正面回答巫提出的这个问题,但是云飞还是嘴角翘了翘,反问了一个问题:“你们可知,为何我们会有一个男巫?”
石器氏族的几个长老一听,其实也好奇,说出了自己的猜测:
“肯定是因为法力高强。”
“出生的时候天生异象。”
“聪慧过人。”
“女人都死绝了。”
……
“闭嘴!”石器氏族的巫一听越说越离谱,重重的驻了两下棍子,呵斥了族人。
作为旧石器时代的大族,石器氏族也是有着相对完整的传承的,尤其是最核心的口口相述那部分,巫自然也是清楚的。
什么法力高强天生异象,根本不可能存在。
正所谓宗教大成者,皆是无神论者。
巫作为神话迷信的传播者,承担着依靠宣扬先祖和众神来安抚人心的职责,但是想要做巫之大成者,首先巫本身不能迷信。不然的话,今天编一个故事,明天再编一个故事,这么编排祖先和神灵,晚上做梦就能把自己吓死。
这和气功是一个道理。
云飞倒是没打算卖关子,等安静下来之后,就接着道:“先祖托梦。”
理直气壮!
完全没有骗人的感觉……说的多了,自己都信了。
说罢,云飞指了指自己,又指了指头上的梳子,指了指洞外的锅,指了指皮鞋,指了指马……
“怎会如此!”
难以置信,和巫嬢嬢一模一样的反应。
巫这种游走在迷信和非迷信之间的职业,往往是很难被别的迷信欺骗到的,但是真的有一天编的故事成为了现实,巫肯定是先被逼疯的那一个。这一瞬间,石器氏族的巫差点被搞得精神错乱。
你问我答,你问怎么证明盐没有毒,我就告诉你先祖托梦。
反正云飞把答案甩这里了,信不信由你。
好端端的,云飞为何要说这个?要知道,云飞在香料氏族,压根就没提盐的事情。
主要还是盐矿的问题,就是那个共生盐矿的石膏矿。
本来原计划是去母族换盐,但是根据情报,母族也是从别的地方拿的盐,按照这时代人类的尿性,大概也是交易不到多少盐。
正好路过石器氏族,发现了这个矿,不捞个够怎么可能?
过了这村没这店,这趟的主要目的就是盐,无论是消毒、饮食结构还是寿命问题,哪怕是改变储存食物的方式,哪怕这里只是个石膏矿,都没有理由会放弃从里面抠出盐!
至于煮井为盐,一时半会上哪打井去,只能日后徐徐图之,等过两年有条件了,引诱石器氏族的人去附近寻去。
反正这一趟,既然是“任取之”,作为一个合格的氏族首领继承人,只要知道方法,那就没道理不搞到足够的盐!
既然决定了要从石膏矿中取盐,总不能背着一堆石膏矿回家,不当吃不当喝,回家再提炼也得不到多少盐。
那么就干脆,就地煮盐,直接带盐回家。
被学去也就学去了,以后的科技树多了,还怕不能贸易压制?
从石膏矿中取盐,第一步是人工挖掘和筛选,哪怕是挖石膏矿,也是这么个步骤。
石膏矿挖出来,从中挑选出透明度高的杂盐晶体块和丑不拉几的杂卤石,哪怕是现代社会,石膏矿也是这样子人工肉眼选矿。
这一步是需要人力环节最多的地方,云飞之所以说这个,就是想让石器氏族的人给自己打几天工,以制盐法换劳动力。
第二步则是需要煮石为盐,利用溶解度不同的原理,将盐融化在水里,分离出盐汤和石膏。
这一步需要大量的柴火,需要石器氏族的人提供。
好在现在条件好多了,不需要用竹筒凑合了,有锅。
砂(陶)锅是大规模(相对于竹筒)制盐的重要工具,算下来也不用跟以前那样累死累活的,只要煮个七八天日夜不停歇,这趟出门就够本了。
云飞也没想着盐上面藏一手,想着直接得到好盐运回家,那么就需要二次过滤和三次煮沸。
第一次煮沸是为了溶解,再过滤可以盐汤和杂质分离。
过滤好说,杂草、粗石、木炭、细沙按顺序堆叠即可,可以直接铺设在石槽里,不需要容器。
因为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所以盐汤冷却后再过滤,便可进一步除去杂质,这叫冷却饱和法。
第二次煮沸需要加入草灰和石灰,这里又需要石器氏族的人去帮忙制备,云飞也不介意多教点东西,反正都是盟友(亲缘)关系。
这一次添加草灰和石灰,可以让盐汤中的部分有害形成沉淀。
到了这一步,才算是除毒。当然肯定跟现代社会没法比,没有氯化钡之类的添加剂,川南地区古法制盐是利用豆浆中的蛋白质解毒作用除去重金属,今年没有豆浆,只能尽力而为。
紧跟着又是冷却饱和法过滤盐汤。
第三次煮沸,则是为了析出晶体,底汤丢弃。这一步需要丢进去一部分盐,引诱结晶。底汤丢弃则是因为杂质除的不够好,所以宁可多扔一点,里面的氢氧化钾之类的溶解度高的物质会被留在汤内。
这样的方法制出来的盐,反正云飞觉得跟现代社会的盐已经差别不大了,吃的也放心。
因为杂卤石中的盐分构成的关系,这样得到的并不都是氯化钠,可能包含了一部分钾盐,不影响,现代社会的低钠盐不就是添加了钾么。
咸味会淡一些,不影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