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别说是皇室之家,就是官宦和富贵人家的等级分化都是相当严谨的,一家的当家主母才是后宅的掌权者。
不要小看唐时当家主母的权力,特别是和家主感情深厚的当家主母,不夸张的说,后宅中所有人利益,甚至说生死都攥在当家主母的手里。就是有身份尊贵或受家主宠爱的平妻、妾氏,要是对当家主母不敬,当家主母会按情节的轻重处以不同程度的惩罚,就算出了人命也是常事。家主也不会因此大动干戈,为受罚的妻妾出头,顶多帮忙说上几句好话,减轻一些处罚也就是了。还会告诫受罚的妻妾不能再犯,维护当家主母的权威。
这可不是说唐朝的男人都是‘妻管严’,而是唐律对正妻的地位赋予的权力,而且唐律中有一条继承了自汉朝便流传了下来‘乱妻妾位’的罪名,简单的说就是宠妾灭妻,真有是犯了,正妻告到官府,家主也要跟着倒霉。
民间尚是如此,更别提皇家。李渊诸子的正妻都是由他亲自指定的,当然会维护她们的权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皇子的正室在府中的地位高低,也是对他尊重程度的高低。但这也并不是说当家主母在府中真的就是一手遮天,还要顾忌家主的意愿的。真让夫妻二人伤了和气,要知道自唐起非只有休妻一途,还有和离。
唐律:若夫妻不相安谐而和离者不坐(问罪)。和离需由丈夫签‘放妻书’自此两愿离婚,不只是比休妻说的好听一点,还不伤妻子名节,可也把离婚的条件放宽了许多,不相安谐就如同现在说两个人没有共同语言,性格不合,习惯相左等等,理由并不难找,只是需给妻子一部分财产。要真是当家主母嚣张跋扈,那家主按‘七出’之律便可休妻。‘七出’一说也出自于汉代,是指:‘不顺公婆;无子;淫;妒;有恶疾;多言;窃盗。’休妻可是大事,可不比和离,被休的女子不但夫家不会补偿财产,而且名节有亏,多半会寻死或远走它乡,这样一来,夫妻两家就会结下大仇。
以上这些是指家主和当家主妇感情不是那么好的,才会发生的。这种事情在秦王府是万万不会发生的,谁都知道秦王夫妻二人感情深厚,就是长孙无垢把李世民的侍妾都打杀了,李世民也只会帮着给这些死去的侍妾安插罪名,而不会去责怪长孙无垢。当然,长孙无垢已不可能如此暴孽,要真如此李世民也不可能宠爱她。长孙无垢不暴孽,可也不代表人善可欺,她的心机可是不少,手段更是十分了得,‘千古贤后’名头可不是只凭一本《女诫》就能得到的,不光是秦王府上下,就是在秦王军中,秦王妃也是很有影响力的。
没被人忽视过的李承乾,见今日一个陌生老头只顾李恪,忘记了自己,心里可就急了,李恪也只是喊了‘爷爷’两个字,他也要喊!前面说过,李承乾也是十分聪慧,他不学着叫人,并不是愚笨,只是往日别人教导他的时候,他没有用心学而已,今天可不一样,这是攀比之心一起,自愿学的,主动和被动的区别可就大了,模仿着李恪喊道“耶耶”。
听见喊声的李渊一愣,立即一脸笑容转过头冲着李承乾应声,李渊回头逗弄李承乾,心里却想李忠这掌握的消息可是不准,来之前还说李承乾不会说话呢,这就马上打脸了。心里想着眼睛不由就瞄了李忠一眼。李忠伺候李渊这么多年,怎么可能不知道李渊所想,联想到在宫里忘了秦王妃有孕日久,又向李渊汇报李承乾尚且不会说话,在这被打脸,可都算是失职,不由老脸一红,转身就出了书房。至于去干什么,又有哪些人变成了出气筒要倒霉,那就不得而知了。
李渊可没空留意他,此时他的眼中只有他的两个孙子。为什么,只因为这两个孙子和他亲近!李恪就不说了,和自己在一起时日久了,亲近一些也很正常,可李承乾他就没见过几次,祖孙二人相处的时间就更短了,可李承乾今天的表现可是太让自己惊讶了,似乎对自己一点也不陌生,喊‘耶耶’自己笑着应了一声,这小家伙喊的更起劲了,发声也从‘耶耶’慢慢向‘爷爷’转变。
哪有爷爷厌烦亲近自己的孙儿太多的道理,平常百姓家还讲儿孙绕膝,天伦之乐,与之相比皇家更需嫡系血脉开枝散叶,多出栋梁,好让江山稳固。
例如此番大战,李渊本就感到自己视为心腹的宗族将领太少,不够征战所需。哪成想打了几场败仗不算,又折损了几名宗室之人,这可令他痛彻心扉。
要知道在他想来,皇室中人才是最可靠的,要不然怎会让嫡出的子女尽皆领兵,宗室里也有许多领兵之人,包括尚且年幼的李道宗。就连出色的将领他也赐姓‘李’,以示恩宠。
随着将来自己的子孙增多,李渊就会把他们分封藩王,各自统兵督政镇守一方,让大唐的权力彻底掌握在皇族手中。可话说是如此,封地的多寡,是富庶还是贫瘠,是治下安宁还是动乱不止,这差距可就大了,如何分封还不是全在自己一念之间。到那时,和自己越是亲近,受自己恩宠的子孙,封地也就会越大,越富庶,远离偏远动乱之地。不出意外,李恪和李承乾的封地都会不错,不为别的,就凭这两个孙子自小和自己亲近。
到不是说其他的孙子和李渊的感情不好,可凡事总是怕比较,太子身下所出的李承道和李承宗,要比秦王身下所出的李承乾和李恪大上几岁,如今也知道讨自己欢心。可小时候的李承宗和李承道与李渊并不亲近,现在之所以亲近了是有人教导。这本来没什么错处,可与李承乾和李恪一比就要差那么一点意思了。
在李渊看来,李恪和李承乾幼小,还接受不了旁人的教导,亲近自己完全是因为血脉相吸。加上又是心灵最为纯净之际,完全没有一点功利之心,难能可贵,这才对两个孙子另眼相看。
李渊虽逗了一会孙子,很是开心,可也不能只逗孙子,把李世民的一干妻妾晾在一旁,也是对李忠情报会出错抱有疑虑,便开口问道:“无垢,承乾何时能开口叫人了?吐字可是不怎么清晰。”刚刚才从李承乾开口说话的惊喜中回过神来的长孙无垢,听见李渊询问,想要施礼,被李渊阻止了,心里组织了一下语言到:“回禀父皇,承乾在今日见父皇之前并不会说话,实是今日有幸沾了父皇的福泽,开了灵智,这也是和了父皇的法源。”长孙无垢的这番话很是得体,既回答了李渊的询问,又顺便拍了李渊的马,不,是龙屁。
听长孙无垢前面的话李渊还没什么反应,可最后一句却让李渊心头一震。来秦王府之前,李渊曾向李忠问过李承乾的近况,李忠对李渊禀报说李承乾还不会说话,李渊听过后有些不喜,可后来在心里拿‘个人有各自的法源’这句话来安慰自己。这是他自己心里想的,从不曾说出口,哪怕是李忠也不知道,长孙无垢自然也不会得知。难道说李承乾真是在等自己来才开口说话?自己就是李承乾的法源?李渊心里暗自琢磨,脸上却不动声色。
李渊回想起长孙无垢回答自己说李承乾刚刚才会说话,那岂不是说李承乾学会的第一句话就是喊‘爷爷’?这就让李渊太高兴了,李恪开口喊‘爷爷’虽早,可之前已经开口喊过‘父王必胜’了,学会喊的第一个亲人是他老子李世民,而不是自己,他的爷爷,这让李渊难免有些遗憾。可今天同样是次子秦王李世民的儿子,还是秦王世子,开口第一句居然是喊‘爷爷’,这正好弥补了自己的遗憾。
中国人的老传统,对第一次有意义的事,有着偏执的近似变.态般的喜爱。越看怀里的李承乾越是顺眼,特别是孩童是额头比例稍大,在李渊眼里却怎么看怎么都是一付福泽深厚的样子。对李承乾更加喜爱,如果说来秦王府前只是想看李承乾能不能有资格当自己陪伴的陪伴,也就是陪李恪,在地位要差上李恪一等,那此时李承乾已经完全有资格是自己的闲伴了,和李恪已经差不上什么了,要不是李恪陪他日久,说不定以后在李渊的心里还比不上李承乾。
眼见时辰不早,李渊也不便久留,对长孙无垢道:“无垢孩儿,你临盆在即,想来也无暇分心照顾承乾,不若让承乾如李恪一般,白日里也由朕接到宫中照看如何?”长孙无垢闻听李渊此言大喜,马上回答道:“无垢多谢父皇,承乾还小很是调皮,还仗父皇多多教导!”李渊听了哈哈大笑,再不逗留,也不让女眷们送,龙行虎步出了秦王府,在李忠和禁卫的陪同下,回宫去了。
李渊走了,长孙无垢还如同在梦中。要知道她和杨玲关系虽好,自己也是李恪名义上的母亲,对李恪也很不错,可说到底李恪毕竟不是自己的亲儿子。李恪得李渊独宠,给了她很大的压力,要知道李承乾才是秦王世子!如今李承乾也能入了李渊之眼,入宫常伴左右,这对李承乾可是天大的恩宠。而且李渊宠爱的孙子都是秦王李世民所出,这对秦王府来说也是恩宠。
这下长孙无垢在秦王出征后就提着的心,放下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