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过之后,李悦又和李世民商量了一下细节,重点就在此次袭扰王世充的将领及所带兵马上。
也是由于此时大唐正处于困境之中,难免人心不稳。大唐自己本身就在各个敌对势力中安插了不少探子,负责探听消息。若有机会也不会策反一些敌方文武官员。能在乱世之中占领一块地盘儿的,有谁能是傻子?李唐的治下,当然也少不了其他势力的探子,负责之事和李唐的探子并无两样。要是此时派出的将领,忧心大唐前途未卜,意志不坚定之下,在被敌方的探子策反,那可就大事不妙了。要是如同罗士信一般,别说震慑王世充了,自己家的谷州和陕州不丢就不错了,要是真把谷州和陕州让王世充占了,李渊的大唐和王世充的大郑攻守之势就要调换,没有了地理优势的李唐没了先手,尽落下风,乐子可就大了。
要说李渊最放心的自然就是自己宗族的将领,可现在总是之中能打的几个人都在前方,就连太子不日也将去河西统领军政,防备突厥袭扰。谷州现任行军总管李道宗到是宗室之人,守城勉强尚可,但毕竟年幼,过几年历练一番也许能独当一面,要是此时独领一军,尚欠火侯,沙场之上再有个闪失,可就得不偿失了。
而且不仅选择派哪位将领出战是问题。出战的将领带领多少人马,也需仔细斟酌。派的少了没有必胜的把握。想要多派些军队,可大唐此时真的没有多少兵马可以调动了。李世民此次讨伐刘武周,已经把长安十二军都拨给他了,长安附近的防御可以说是十分空虚,兵力前所未有的薄弱。
这让李渊很是头疼。不过当老子自有当老子的办法,计策是儿子想出来的,老子有事犯了难,自然还是要儿子背锅。一事也不烦二主了,还是让儿子去操心吧!李世民既然能想出策略,心里一定也有了带兵出战的人选,至于调遣哪些人马,想必也做好了盘算。
当老子的和儿子说话,自然不会客气。李渊行把自己的顾虑和儿子说了,然后直接问道:“世民,出征王世充的将领人选,统率哪部兵马,你做何打算。”李世民也是苦笑不已,这真是全指着自己了,幸好自己和手下谋士商议过,早做了打算,要不然李渊这样大撒手把事情一股脑全扔自己,没有准备之下万一答不上来,那可就丢了大脸了。李世民不直接说,还只是提醒自己老子:“父皇你可还记得罗士信此人。”李渊当然记得罗士信。前一次大胜王道玄,罗士信居功至伟,加上罗士信号称瓦岗寨第一猛将,留给李渊的印象,实在是太深了。要不然,李渊也不会同意李世民的提议,做了个顺水人情,封罗士信为陕州道行军大总管。虽说此举有拉拢之心,可也真是爱惜其才。当下李渊点头道:“罗士信此人颇有才能,为父自然记得。”李世民试探着问道:“父皇觉得此人统兵前去洛阳袭扰王世充如何?”李元略一思索,便明白了儿子的意思。
要知道罗士信不久前刚刚背叛了王世充,投了李唐。仅是如此也就罢了,还做内应配合李世民击败了王道询,让王世充损失了三万多人马。王世充可谓是里子面子都丢了,对罗士信真是,恨不能食其肉寝其皮。罗士信也明白自己把事情做绝了,在王世充那里是绝没有回头路可走。要是真回头再投降王世充,等着他的可不是高官厚禄,而是雪亮的断头钢刀!如此想来,这罗士信还真是个好人选。
想到此处,李渊道:“罗士信素来有忠义勇武之名,可惜之前未遇明主,如今既以在我大唐,自是不能埋没了一身本事,眼下正是用人之际,可以一试。将领有了,那人马呢?”李世民答道:“此番洛阳用兵,胜在敌军却少防备,贵在快速奔袭上,每击破一处,不做停留,不待敌人反应过来,便去攻击下一处。罗士信已将手下两千将士补齐,皆是悍卒,大多在洛阳待过,而且都能在马上作战,十分精锐,是为最佳之选。此去对付王世充,也不用再为其多加部属,只要将战马凑齐便可,长安军马也是短缺,自不能调拨,可谷州尚有一千骑兵,暂时没有战事也用不上,可把这些战马先调给罗士信使用,等罗士信袭杀洛阳附近驻军,烧毁辎重,撤回谷州之时再还给守军即可,谷州一千战马加上罗士信所部原有战马,足够了。”李渊本觉得两千人马太少,想多加一点,可话到嘴边又收了回去,实在是抽调不出兵力了,特别是骑兵的短缺,是短时间内无法补足的。而长子李建成要去防御突厥,骑兵是少不了的,次子和四子要去出征的刘武周,常年和突厥交好,麾下骑兵众多,如果李唐派骑兵少了,等于送死,。如此一来洛阳这方面还真还不如按儿子说的办,虽然战果会小一点,也顾不得许多了。
父子二人商议的差不多了,李渊正打算回宫,李世民的亲卫突然来报,说是外面有两位故人要见秦王。李世民的眉头立即皱了起来,心想这亲卫怎么如此没有眼色,不知本王正与父皇商议要事,怎么还敢在此时通传些许小事?本欲发怒,却见来禀报的亲卫是跟随自己多年的老人,熟知府上规矩,也不是莽撞之人,而且此时面色古怪,似有什么事不好说。李世民就把怒火压了下来,想等李渊走后再看个究竟,来到书房外对亲卫说到:“本王知道了,让他们先候着。”
哪知那亲卫听后还是不走,跪在那里朝李世民使眼色。李世民心中诧异,知道是有事发生了,可李渊还在身边,自己也抽不出身,总不能把老子晾一边自己去见什么故人吧,礼贤下士也要分场合呀!还没想好怎么办呢,李渊也看出蹊跷了,也走到书房外,不管是在李世民府上,直接问那亲卫:“何人要见秦王?”谁知那亲卫吱吱呜呜并不回答,只拿眼睛看李世民。
这下李世民真是被他惹怒了,心想你这是几个意思,我皇帝老子问你你都不答,还他么一个劲看本王,要是让老子误会自己私下结交了什么人,瞒着老子谋划什么不臣之事那还了得?上前一脚踹倒那亲卫,骂道:“混账东西,陛下问你,你如实道来就是,看本王作甚?”正骂着,不远处传来一阵噪杂之声,李渊和李世民尽皆色变,要知道这是秦王府,平日就戒备严禁,今日李渊也在府中防务更是森严,若非大事怎么会有人闯过守卫直来到近前。
这时李世民也不再理倒在地上的亲卫,拉着老子退入书房,关上房门。听声音越来越近,也来不及着甲,抽出平日挂在书房中的仪刀,护在李渊身前,大喝道:“何人闯我秦王府,莫非想要刺王杀驾不成!”李渊见次子抽刀,眼睛顿时一眯,心也跟着提了起来,要知无旨在御前量兵刃,形同谋反,那可是大罪,难道自己的次子这是要弑父篡位?幸好李世民接下来的举动让他把心又放了下来。看着护在身前的儿子,心下不感动是不可能的,也暗怪刚刚自己多想。
李世民的话一喊出,外面顿时安静了,还没等父子二人松一口气,只听‘咣’的一声,书房门被人从外面踹了开来,接着一个人闪身而入。李世民二话不说迎上前去举刀便要砍杀,刀到半途看清来人,生生止住,被来人一脚踹回到李渊身前。李渊被儿子护在身前,遮了视线,看不到来人是谁,只见儿子被人踹倒在身前,武将出身的李渊立时大怒,血气上涌举步迎上前去,便要拼命。可看清了来人,便止住了脚步,哪还见一丝怒气,不仅怒气全消,脸上除了惊讶,甚至还带有喜色。
来人本欲接着上前再打李世民,可见了李渊,也是马上止住身形,愣在当场,等李世民从地上爬起来,才让她回神,捂着脸就要往外走,可哪来的及。李渊只是‘嗯啃’一声,来人便止住向外走的脚步,转身又回到李渊身前,跪倒拜道:“孩儿秀宁拜见父皇,孩儿征战在外,不能在父皇膝下尽孝还请父皇恕罪。”
一脸笑意的李渊听了这话觉得有些耳熟,再看刚爬起身来的李世民才想起这话几个月前次子也说过,仔细一想,就明白了三女李秀宁对自己也是不满了,要不然也不会回京之后不去宫里见自己,而是昨日先去齐王府痛打了齐王李元吉一顿,便不知所踪。今日又来秦王府,闯进了书房就把秦王李世民踹了个跟头,要不是自己在,看样子秦王也免不了挨一顿好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