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引用于诗仙李白的《短歌行》,关于李白不用多说,赞就完事了。
……………………………………………………………………………………………………
周明跟在汝官窑的几位大师后面学习制瓷技术整整十年,才被几位大师认可,得以出师允许独立烧制汝瓷。
汝瓷的制作工序一共有十一道,包括淘泥、摞泥、拉坯、印坯、修坯、捺水、画坯、上釉、烧窑、成瓷、成瓷缺陷的修补。当然这是普通的汝民窑制瓷的工序,在汝官窑内只有十道工序即到成瓷为止。
每一次烧窑后,就会有内务官去检查成瓷的品相,若是有瑕疵就会直接将瓷器销毁,所以不存在最后一步修补的工序。
根据汝官窑内的几位大师的说法,其实这汝官窑才刚刚开窑没多久,虽然是特供皇宫内使用,但是并不是太受重视,根据管事的说法,朝廷准备召集各类瓷器的顶尖大师,另辟一处窑场设为大宋官窑。
周明知道恐怕那就是传说中的官窑了,但是很不幸的是周明并没有打听到窑场的位置,好像是严哥保密的。
周明觉得要是想完成自己拥有五大名窑瓷器的梦想,恐怕只能寄托于系统了。不然凭他自己的本事,恐怕也找不到官窑,哥窑的位置。
汝瓷素以开片称绝,开片是器物于高温焙烧下产生的一种釉表缺陷,用制瓷届的行话叫“崩釉”。但是汝窑的这些大师们将这种难以控制的、千变万化的“崩釉”,通过人为地操作,让它变成一种自然美妙的装饰,而且控制的恰到好处,可谓巧夺天工。
一般汝瓷的釉面开片较细密,多呈斜裂开片,深浅相互交织叠错,象是银光闪闪的片片鱼鳞,或呈蝉翼纹状,给人以排列有序的层次感。
瓷器釉面出现开裂纹片本来属于瑕疵,但是在文人的眼里却成了美妙的艺术效果,也因此备受皇宫贵族们推崇。
虽然说汝瓷的开片是一绝,但是并不是说没有纹片的汝瓷就不是好汝瓷了,有文献记载形容汝瓷:“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所以没有纹片的汝瓷更是珍贵,周明在这汝官窑十年的时间里,也只见过数次。
有一次那件汝瓷还是有瑕疵的,但是却没有被销毁,还是进贡到了宫中。每一次进贡无纹汝瓷到宫里,汝官窑的人都会受到皇室的嘉奖。
但是可惜的是到现在也没有一件无纹汝瓷在周明手里诞生,每一次无纹汝瓷诞生的时候,周明都是跟着另一位大师在学习。
其实烧制汝瓷的工序并不是很多,但是为何周明会学了十年才被允许出师呢?只要就是因为两点,一是因为周明因为其他几种烧瓷的技术,每次进行手拉胚这一工序的时候,总是习惯性的使用其他烧瓷工艺中的技术,因此总是无法达到标准。
没办法,特别是系统直接赋予他的技能,这些技能已经变成他的肉体本能了,很难克服。或许这就是系统升级之后,不再直接赋予他技能的原因。
一开始周明觉得这手拉胚无关紧要,但是各位大师告诉他这手拉胚就是汝瓷开片的关键之处。所以周明只能努力的做好这一步,希望得到各位大师的认可。
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周明一年又一年的努力,他终于克服了自己的肉体本能。手拉胚这一工序终于得到了各位大师的认可。
除了手拉胚这一工序之外,烧窑的工序也花费了周明不少的时间。跟其他瓷器不一样的是汝瓷烧窑的时候使用的方法是支烧,为了避免窑炉内杂质的污染,一般瓷器都用匣钵装好,并将瓷器用垫圈和支钉垫起,防止与匣钵粘连。
周明他们汝官窑一般采用的是裹足支烧的方法,一般使用的支钉很小。使产出的汝瓷的瓷器表面以及瓷器底部全是满釉,有些不适合这一方法的瓷器也会采用店饼垫烧法,瓷器表面以及瓷器底部均施釉,但是圈足底则是底胎无釉。
一般支钉的多少会根据烧制的瓷器的器型决定,多者五个,少的三个。一些特定的瓷器会采用六支钉,比如椭圆笔洗,海棠洗以及水仙盆。至于四支钉的周明到现在都没有见过。
周明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烧制出来的汝瓷支钉都太大,犹如绿豆瓣,完全达不到“芝麻支钉”的标准。根据大师们的说法,这是由于周明习惯性的选择稳定性,为了保证瓷器的稳定性,会下意识的将支钉放大。
周明根据大师们的说法,觉得自己可能是收到了烧制兵马俑和唐三彩的技能影响。
即使到现在周明还是没有办法做到芝麻支钉的程度,但是相比于以前已经进步很多了,对于瓷器整体来说已将无伤大雅了,所以在周明的恳求下,大师们终于同意周明可以独立烧制汝瓷了。
其实周明也是没有办法了,这些年周明一直能听到元兵侵犯边境的消息,知道历史进程的周明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所以他必须要抓紧时间赶快完成自己的目标,然后去完成系统任务。
而且由于自己的样貌十年间几乎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已经引起有心人的注意了。
就比如总是在他面前吟唱李白《短歌行》的钱焯。
“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苍穹浩茫茫,万劫太极长。姑垂两鬓,一半已成霜。……”
周明虽然知道钱焯在暗示着什么,但是也只能装作不知道。所以周明必须要抓紧时间了。
终于,他独立制瓷的这一天来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