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有三十多个儿子,除幼年夭亡的之外,成年的有二十多个,立谁为储,是烦扰他的一大难题。这天,他独自一人在乾清宫里想着立储的事,心里烦乱不已。
这时十四子胤祯来到乾清宫,将内务府的一份奏折交给康熙,然后就出了宫。看着胤祯离开的身影,康熙若有所思。
十四子胤祯从小聪明伶俐,喜欢读书,三岁时就能读《四书》、《五经》,十岁就能看《孙子兵法》,十五岁时《资治通鉴》他能倒背如流。
而且他还很精明能干,对国家的治理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很有王者的气质。许多大臣们也很欣赏这个皇子。
康熙就下定了决心,决定立胤祯为太子,可这立储的事如果早早公布的话,其他皇子难免争权夺利,伤及兄弟感情。
这下康熙又犯了难,接着他就在乾清宫里转悠了起来,转了几圈,他猛一抬头,忽然看见正堂上悬挂的“正大光明”金匾。康熙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想到了立储传位的好办法。
康熙命贴身太监备好文房四宝,然后独自一人在乾清宫里写起了遗诏,正式立十四子为皇位继承人。写完遗诏后,又命亲信的太监用蜡精心密封起来。
第二天早朝时,康熙皇帝对众大臣说道,自己已经秘密立储,并写在遗诏当中,遗诏就存放在宫中“正中光明”金匾的后面。
自从康熙皇帝秘密建储并将遗诏藏进“正大光明”金匾之后,他的儿子们就开始猜测父皇究竟是立谁为储了,可谁也不敢私自偷看,其中康熙的四儿子胤禛最在意遗诏上的内容。
他总惦记着,哪天父皇归了西,如果遗诏上写的是别的皇子,那自己不是什么都没有吗?于是他横下心来,想悄悄地把遗诏拿出来看看。
胤禛先设法买通看守乾清宫的王太监,而且还特意找来父王的墨迹临摹练习,如果遗诏上不是立自己为储,就模仿康熙的笔迹改造一份。
为了接近王太监,胤禛没少花银子,一来二去,两人竟成了莫逆之交。而胤禛经过训练模仿康熙的笔迹,竟也达到了可乱真的程度。
这年的八月十五,康熙皇帝带着王公大臣到西郊的行宫里观灯赏月去了,胤禛认为这是天赐良机,就带着酒菜来到乾清宫,和王太监交杯换盏地喝了起来。胤禛一个劲儿劝王太监喝酒,不一会儿王太监就喝多了。胤禛赶紧找来梯子,从“正大光明”金匾后面取出了遗诏。遗诏上面清清楚楚写着“传位十四子”。胤禛灵机一动,索性给“十”字添了两笔,遗诏就被改成了“传位于四子”。然后胤禛又用蜡按原样密封好了,重新放回原处。这下胤禛才放下心来。
几年以后,康熙皇帝因病去世。按照他的遗旨,当日从“正大光明”金匾后面取出几年前就写好的建储遗诏,当着满朝文武大臣的面宣旨。内务大臣打开遗诏,宣读起来,当读到“传位于四子”时,满朝文武都惊讶万分。尤其是皇十四子,但御旨已经在满朝文武大臣面前宣读了,就不能更改。于是,文武百官都跪到胤禛面前,高呼“万岁”了,就这样,胤禛通过篡改遗诏当上了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