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古诸子时期末尾,道门对方术最大的贡献便是找到开启“灵觉(灵体感觉)”的方法。
以往炼气士对气的感受都是依赖身体固有的感觉,将内外气对身体的作用引起的反应作为对气的认知。那种方法终究不能真正的对“气”进行认识,于是值得庆贺,专对于“气”的新的感官形式终于被人发现。
发现“灵觉”的那位前辈高人,天生便是感官极其敏锐之人,或许在祖上还是某位祭司。正因为特殊的体质,加上本人的修行以及才智,才能发现人体对于这种神秘物质的微弱感应存在,并且记录下来,又运用道家、医家的手段,将开发这种感官的方法做出相对详细的论述。
方仙道尸解术抛弃肉身成仙的可能性,由死转仙。其多遭世人非议,被斥之为“虚妄”之术。
不过得承认的是,这的确是获得灵觉、感悟自然法则的捷径,只要能在生死交泰的瞬间,撑过世界观崩塌转换的过程,就能以一种新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从而向着真仙行进。不过,或许是因为连生命形态都不同的原因,只有极少数在成为尸解仙后还会出现在人们面前。
发现促成长生的不是丹而是气。
有炼气士发现,人体在幼年时蕴含一股先天之气,对身体有莫大好处。
随后有一部分人试图以幼儿乃至婴儿炼丹,提取先天之气,以失败告终。
更多则以引导之术,试图将之发挥出来。
后世修炼多从小抓起也是这个原因,有那么一口先天之气在,修炼往往能事半功倍。
始帝国末年,伴随医学发展,对应奇经八脉的修炼法门开始出现。
最开始引导气机运行经脉是为了强身健体,但开始有人发现,当气感运行到某些地方时会有异状发生,有的力强,有的轻足,有的却会强身。
为了能更多的摸清这些经络运行的效果,前赴后继者不知多少,其中有不少留下了难以治愈的病根。但同时,内功武学的体系也开始成型。
此时的穴窍意义扩大,不再单指供给内外气交换的通道,还包括了各个经络运行中的变化节点。它的发现和扩展对武学和医理都有着重大意义。
按照后世医学的说法,很多人认为在此之前炼气士所修的乃是“卫气”(更多认为,那时炼气士内气修炼混沌一片,并不区分阴阳)。《灵枢·本藏》:“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卫气充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素问·痹论》:“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慓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膛”。卫气是运行于脉外的气,此“卫”有保卫、卫护之义,与营气相对,属***医理说,卫气有“温养内外”、“护卫肌表”、“抗御外邪”、“滋养腠理”、“开阖汗孔”等作用。所以那时的炼气士能以内气对外攻伤他人、对内守护肌肤脏器,但却不能以此获得长生。
跟卫气不同,营气属阴,是行于脉中而具有营养作用的气。通过在卫气方面的修炼,可以做到辟谷、龟息等与生命活动密不可分的能力。
不过在初试营、卫二气的时候,人们犯了很多错误。例如出名的“血逆功”,估计是实验营卫二气融合还是啥的,结果就造成了全身雪(血)崩试的崩溃,当时那位也是天纵之才,用自己快要化为一对碎肉的身体为载体进行形解,于是变成了一团会动的血肉“太岁”,后来可能又融合了妖修法门,令血肉可以腐蚀、吞吃其他血肉生物……那位或许算得上是“血修”一系的始祖。
阵,约在此时开始形成雏形。
研究布阵方法的学问成为“阵法”,技术叫做“阵术”,是排布物体和气运动的方法。最开始是在祭祀环境中,通过特定排布物品引导外气,以及主持仪式者根据自己习惯摆放物品以便及时取用,进而渐渐形成的规范模式。
此时的阵结构简单,大多是按照规格排放物品位置,充其量是相互配合形成战阵。
随着个人武力上限的膨胀,以及个体差异的越拉越大,加剧了帝国内部的混乱程度,间接推动了崩溃的提前到来。
在维持了数十年大一统的高压统治后,始帝国宣告终结。
之后新的帝国继承了始帝国大一统的格局,施以仁政,对方士炼气士等奇能异士采取安抚委任的政策,重儒生,以儒学、法家治理国家。从此,人道正统、国运龙气正式稳固,飞龙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