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之潮养尊处优惯了,这次领兵作战,几乎是开战就挂彩,然后被自己的士兵抛弃,做了南山寨的俘虏。他的口,正如张亦轩跟寨中诸人说的,完全不用撬,很容易就开了,而且确实提供了许多有用的情报。
他提供的情报里面,真正有价值的情报有三条。第一条让大家松了一口气,官兵肯定会报复,许之潮也是这样断论,只是他判断,官兵再组织人马来攻南山寨,起码要两个月时间。因为现在各州卫所驻兵,都严重缺员,他治下的靖州府千户所,算是缺员较少的,也只有五六百人,周围其他州府,没有一个千户所兵员超过四百的。在吃了这么大亏的情况下,湖广三司必然会纠合几个州府的千户所兵马来攻山,可这没有两三个月时间做不到。湖广北边的兵,要防张献忠、李自成,压根不敢往南调动。
第二条信息,却又让众人心中一紧,原来湖广三司因为今年最强的两路流贼张献忠和李自成,分别被困在中原和四川,势力不断削弱。三司接到朝庭严令,务必趁着流贼势弱时机,加快清理地方,恢复生产,多征赋税,朝庭财政已经到了崩溃边缘了,原来不向山中番民大规模征税的默契,也不再遵守。只是,张亦轩听到这个消息,却是一声长叹,感慨朝庭上下,是被逼得自掘坟蟇了。
第三条消息,让众人陷入了思考和争论之中,是这一带州府地方的厂卫机构,侦测到有许多苗侗瑶僮村寨,已然蠢蠢欲动,要响应北方李、张起义。只是一来被之前奢安之乱遭镇残酷镇压的惨状,弄得有点后怕,二来缺一个有足够威望的头领,能把大家统合起来。
提审完许之潮,杨旋礼便召集山寨众人会议,而且把张亦轩、罗庆、武依婼等人也叫着一起,显然,杨旋礼便是一个有威望的侗人头领,更关键的是,他收留保护了安邦彦的孙子。安家虽是彝人,可是自奢香夫人起,便是西南一带极具威望的番人头领,奢安之乱,更是席卷西南多省,包括汉人在内,几乎各个民族的贫苦之人都有参与,尊奉奢安两家为主。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把茂祯推出去,打出安家旗号,那这本来就蠢蠢欲动的各山各寨番民,便发动起来了?”在议事厅里,吴远敲着桌子,一边点头一边说,似乎这事情很靠谱。
然而,正主安茂祯却首先站出来表达不同意见了,“岳父,诸位叔父,众兄弟,非是茂祯贪生怕死,不敢做这个头。只是,一来我奢安一族,在十年前率众举义,最后兵败永守,令诸族同胞,死伤百万。每每念及此事,茂祯只觉得自己是诸族罪人,断不敢说什么威望,更不要说再倡义举。二来,茂祯得唐叔救护,隐姓埋名多年,又素不习武,只学得一些文学,却没什么智术,我就算要倡议,也没这个能力。此议,茂祯实不敢应。”
“欸,安贤侄,你这话不对。你倡大义,又不是要你去阵前杀敌。只要你站出来号召,西南各地,肯定会有无数村寨追随。那时候,冲锋陷阵,自然有你陈叔等人,至于后面谋划,咱们请几个有学问有谋略的人,嗯,比如说张贤侄和武姑娘就是啊。我就不信,我们干不出安前辈那番轻轻烈烈的事业来。”陈有明卷起袖子,大声说道。
张亦轩听了,却摆摆手,他虽然对历史的许多细节不熟悉,不过这一年,湖广相对安宁,起义军陷入低潮他有些印象,而且许之潮的话也提到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让安茂祯打出安家旗号,那就意味着给正松一口气的朝庭添堵,以崇祯皇帝和晚明那些更愿动手,不愿动脑的决策者的性情,绝对会整合超强的兵马,把这一带犁庭扫穴一般过一遍。“杨叔父,这位安大哥说的我虽然也不是很认可,但我也觉得现在起事不太合适。刚才审问许千户时,他已经说了,李、张两路最强流寇,现在分别被压制在四川和中原,而湖广北部,恰是朝庭布置了最强大军力的地方。这几十万大军,未必剿得灭李、张两支流寇,可是哪怕只分其中一小部南来,以我们这些寨子、山民的实力,那肯定是吃不了兜着走。杨叔父肯定也清楚,朝庭征剿流寇的大军,战斗力可不是许千户领着的地方卫所兵能比的。”
杨旋礼也是个老成持重的人,虽然他也很想效仿李自成、张献忠,拉一支队伍,打一片地方,解救族人的苦难。可是,张亦轩的话,却说到他的心中的痛处,这西南地方的番人,与朝庭、官府关系很僵,经过多次起义,被杀得人口大减,而且被逼入山中,钱粮兵器什么,都不易积累。寨里的人,平日忙死忙活,才能勉强糊口,又哪有许多时间训练?叹息一声,看着张亦轩问,“亦轩侄儿,依你看来,我们应该怎么办?”
“杨叔,大明朝开国之前,洪武皇帝还不是诸侯中最强一方,在如何经营上有争议时,洪武皇帝采纳了学术朱升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我们在山上,不用筑墙,可是我们缺粮,缺兵器,缺训练,这是我们要积累的。早早推出安公子,打出一个让朝庭很刺眼的旗帜,却没有相应的实力,那是招祸之道。所以,最好的办法,我们继续在山上呆着,但可以悄悄联络诸寨,化整为零,积蓄粮草,打造兵器,训练人马,散布斥侯。对官府那边,不妨先示弱,降低他们的警戒。如果有小股官兵,如这次一般上山袭扰,打得赢就坚决打,打不赢就跑。诸寨之间在各方面互为援应,官府对这样的我们,派大军围剿,又无着力之处,不派大军围剿,那就只能眼睁睁看着我们坐大。待北方李、张二人再度崛起,朝庭无力南顾之时,我们再整合队伍,打出旗号也不迟啊。”
“哦,听张兄弟的意思,这次朝庭十面张网,百万大军层层推进,也灭不了李、张两路流寇?”吴远从来没去过北方,不了解北方流寇的情况,但听出来张亦轩言语中的意思,这两人还会再度崛起,他却有些不信。虽然话问的是张亦轩,却又是看向武依婼,毕竟武依婼大家都知道,是从张献忠那里逃出来的。
武依婼看着张亦轩的眼神,更是不解了,这时见吴远看向自己,明显是希望自己表个态,她只能站起来抱拳说,“诸位,亦轩的判断,我是赞成的。”不知不觉中,她发现自己似乎对张亦轩的许多观点,话语,都是点头赞成了,武依婼内心隐约有些迷茫,不知这是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