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雍熙三年(986年)六月
地点:狼牙村
狼牙村内,月朗星稀,夜深风起,浓云汹涌,遮蔽明月。
苍穹下营地里灯火通明,军中已经整装待发。主帅营内,杨令公端坐主位,杨家诸子和众将正襟危坐,正要再出发前开最后一次会议。
“报!”只见一身黑衣的斥候走入账幕,半跪在杨令公面前,迅速地说道:”十万契丹军正从朔州而来,距离我军一百里。契丹军今日行军三十里,酉时已是安营扎寨。”
杨令公与杨延昭点了点头,向再斥候详细询问契丹军情,进一步了解契丹军将领、兵马、布防、阵势,士气、驻守地形、天气等等资料,掌握了相关信息之后,挥了挥手让斥候离去。
杨令公与杨延昭商讨过军情之后,立即点将下令,安排诸将各有岗位和布阵。众人应诺领命后,却坐在主帅营里不离开。
杨令公见众将领面面相觑,欲言又止,于是对众将领道:”战友们,坐在这里的都是兄弟,是自己人,有话就不妨直说。”
众将领不敢发言,就在这时,一个团队的头目突然举手道:”杨大将军,末将有事想问。”众将领循声望去,却见发问者是一个被安排到陈家谷,负责用强弩伏击敌军的将领,众将领一时之间也想不起他的名字,其上司王贵见了道:”强弩营虎威队领队张寿,你有何话要说?”
张寿道:”禀王大人与杨大将军,我强弩营点算过人马军器,发现与王侁王监军上报实在是…是太过乐观。王监军这番安排,我军上下都有目共睹,不过是纸上谈兵罢了,甚至…甚至可以说是不顾我军兄弟生死…”张寿在军中地位低微,却说出如此一针见血的话,众将领赫然。
王贵接着道:”张将军言之有理,王监军这一番安排简直不顾我军性命!相反杨大将军的计策却是更加可行,末将认为,我军应该依照杨公的计策行事!”王贵身为岳州刺史,地位尊贵,竟然当着众将领面前直指王侁的不是,众人听得面面相觑,心里都暗暗赞同王贵。
张寿道:”对,杨公的计策可行很多,潘美身为沙场老将,明知王监军的做法不切实际,都不加以阻止,只是和稀泥就了事,明显是自私自利,只顾着明哲保身!杨公大仁大义,智勇双全,我们西路军当以杨公马首是瞻!”
王贵接着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更何况是监军?杨大将军身先士卒,带领我军与契丹兵作战,是大将之勇;对我军的恩德,是大将之仁;当日的计策,是大将之智。其实杨大人一声令下,我等就采取您最初拟定方案,拦截契丹军!马首是瞻,听令杨公!”王贵话刚甫落,就向杨家将一鞠躬,张寿见了,就随着王贵向杨家将鞠躬敬礼,然后高呼道:”马首是瞻,听令杨公!”
众将领早已对王侁极为不满,此刻听到王贵出面反对,众将领就像受到感召一样,纷纷向杨家将鞠躬敬礼,连胜高呼:”马首是瞻,听令杨公!”
“兵变在即!”杨延昭顿时警惕起来,知道众将既不满王侁以众将性命孤注一掷,也不屑潘美的怯懦自私,于是想以杨令公为首,推翻两人的军令!只是他走出了这么一步,往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杨延昭本来想阻止众将,但见杨令公闭目不语,就知杨令公另有所思,于是就等待杨令公发言。
众将领欢呼持续了一刻钟,杨令公仍然默然不语,众将见杨令公毫无反应,竟然越叫越响亮,引得营外听得一二的士兵也感到热血沸腾。
众将领一轮高呼,杨令公突然张开眼睛,双目炯炯有神,扫向在场每一个将领。众将领不禁心头一颤,不敢再发一言。一时之间,营地变得极为沈静,可闻呼吸。
杨令公问众将领道:”你们为什么要参军?”
张寿鼓起勇气,第一个回应道:”说来…说来也是惭愧,末将之所以参军,也是因为要养活乡下的妻儿…”众将领听了,默然不语,但其实每个人心底里也有一个自己参军的故事,只是不敢再人前说出来罢了。
众将领沉默了一轮,然后王贵道:”下官虽然身为刺史,但其实也是为了家中老幼…”然后众将领袖就开始你一言,我一语的发言,也是离不开为了乡下家中的老幼,为了生活等等…
众将领都说出了心底话之后,杨令公虚按一掌,示意众将领停止发言,众将领立即肃立起来,只待杨令公说话。
杨令公道:”其实,我跟你们的想法都一样。”
众将震惊了!但没想到,杨令公身为天下第一高手,参军也是为了家人!但杨家不是全部上阵了吗?如果只是为了家人,为何让全家犯险?
杨令公道:”六年前,老夫还是北汉的节度使。只是北汉君主庸碌,非治世之才!相反,大宋朝政日渐安定,人民生活越见富足,老夫知道大宋才能平治天下,于是老夫打败了北汉的阿修罗,举家转投大宋。”
杨令公接着道:”当老夫转投大宋之后,皇上曾经想恩赐老夫为侍奉官,这样,老夫就可以与家中大小,熙熙融融的在开封府共度余生。”
众将领听到这里也不禁心头一震!所谓侍奉官,就是朝廷给定期发粮的降将,侍奉官就不理朝政,受朝廷供养终老。众将领想到杨令公的才能,朝廷竟然只想奉为侍奉官,实在难以想象。
杨令公道:”数十年前,契丹军进驻中原,实行打草谷的暴行,中原百姓惨被杀戮抢夺。每当老夫想起这个惨况,心里就万分不安。六年前高粱河一战,皇上一时失利,身陷险境,当时老夫就想起如果契丹军大胜,中原百姓就要被契丹再一次蹂躏,于是老夫就决定出手,打败了契丹畜牲道第一高手,然后带皇上离开险境。”
王贵听杨令公提到高粱河一战,不禁心里一震,当年王贵就有部下参与这战,部下都说当年的高粱河一战凶险无比,杨令公拯救皇上,立下盖世奇功,想不到他此刻竟然不以此居功,王贵想到这里,不禁对杨令公更加敬佩!
杨令公慷慨道:”当年老夫如果应承阿修罗,与辽国共同抵抗大宋,如今我大概还是北汉重臣;当年高粱河一战,老夫如果不出手协助皇上,如今还能可以富足一生!我做这一切是为了什么?”
众将全神贯注,听着杨令公说话,只听他高呼一声,让全场都为之惊动:
“是平凡!”
杨令公说道:”是平凡!老夫希望一个平治天下的国家,善待百姓,让人们可以平平凡凡的生活下去!宋室和朝堂诸公纵有诸般不是,他们也是一心消弭兵乱,让百姓不用担惊受怕,可以平凡的生活下去!”
众将领都震惊了,想不到天下无敌的杨令公,牺牲了功名利禄和安逸,就是要让百姓可以平平凡凡的生活下去罢了。
杨延昭凝视着父亲慷慨陈词,不禁思潮起伏。杨延昭闭上了眼睛,想象自己可以与何相思平凡地度过一生,幸福安乐,岁月静好,登时明白了杨令公这番苦心。
然后杨延昭突然发现,父亲已经反过来紧握着自己的手,回望着自己,说道:”昭儿,不平凡的人就是要让千万平凡人安然踏上平凡之路。你明白了吗?”
杨延昭终于明白,父亲突然紧握着自己的手就是告诉自己,要守护无数凡人平凡的生活。他随即反握着杨令公的手,接受了这份责任。电光火石之间,他明白了父亲一直以来肩负的责任,收复幽燕、守住雁门关、保护皇上......这一切,说到底,都是为了这份责任。
与此同时,众将领到默然了,想到自己从军的初心。张寿想到,原来自己出生入死,为的就是自己乡下的儿子;王贵想到,自己成为刺史,最初也只是希望家中老幼安好罢了。
杨令公接着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我军已经针对契丹军的部署作出调动,这一战我军胜券在握。如果人人都只实行自己认为最佳的政策,岂非军不成军?任何违反军令者,只会沦落为叛军,最终为大宋添乱,同时害苦了百姓,并且为契丹制造机会,这就是军令如山的意义,因此老夫会绝对服从潘主帅和王监军的决定。”
众将领这才想到自以为是的违反军令,只会害人害己,全都羞愧不已。
王贵一脸尴尬的看着张寿,张寿不发一言,立即跪在杨令公面前,连番叩头道:”末将无知,得杨大人提点,始知此乃误国之言,请杨大人恕罪。”
杨令公道:”王刺史与张将军悬崖勒马,刚才一番说话只是计策讨论,无罪。”违抗军令是死罪一条,如今杨令公判为无罪,众将领都松了一口气。
张寿得到杨令公的宽恕,心情激动难言,就突然昂起头来,然后仰天发誓道:”末将张寿今日当天发誓,此战誓死追随杨公,保卫苍生。如有违誓,天诛地灭!”
众将领听了,都跟随张寿高呼:”追随杨公,保卫苍生!”众将领高呼不止,比刚才想引杨令公违反军令的时候更嘹亮,更持久。
杨延昭见众将领士气高昂,就走上前来对众将领道:”六年之前,我军在雁门关以三千将士击退契丹十万大军,今日我军上下一心,定可共退辽军,保护大宋百姓!”
众将只觉得热血沸腾,恨不得立即跟随杨家将,共同上阵迎战契丹军。
子夜,杨令公带军日夜兼程,火速奔往朔州马邑。沿途之中,杨延昭想起杨令公平息了一场哗变,心里喜忧参半,欢喜的是杨令公化险为夷,众将领士气高昂;忧虑的是王贵自持手握重兵,但却刚愎自用,只怕在重要时刻不受控制。
杨令公一马当先,杨延昭看见老父的背影,几条白发在月光掩映之下飘起,想起刚才老夫握着自己的手,将保护天下百姓的责任放在自己的手里,杨延昭心里暗道:”此战之后,我就要向爹提出,暂代爹的大将军之职,让爹好好休息一会。”
远处的另一端,潘美挑灯夜读,同样心绪不宁,形同帐内灯火明灭不定。他走出帐幕一看,见到巡逻军士一如既往地严谨,心神稍定。然后回到帐幕里再看书,却赫然看见一句,手上不禁颤抖了一下:
“居之无倦,行之以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