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青松回答完问题,很自然的把小哨子放到嘴里自顾自的吹了起来,心想幺耶怎么老是问东问西的?懒得理会这个喜欢烦人的叔叔。
那怕,刚刚给了自己一个哨子。
但,你问那么多问题,也让人非常讨厌,决定不再搭理他。
张秀拿着做针线活从家里走了出来,看到栾胜友正逗笑自家儿子,笑着问道:“小友,你们学校放假啦?”
“嗯,今天刚刚放假,我看到小松一个人坐这儿,逗他玩一会儿!”
“吃饭没有?饿不饿?要不我先做点东西给你吃?”
“三嫂你不用管,我现在还不饿!”
“你三哥刚刚来家吃过,菜和饭都是现成的,饿的话将就着吃一点!”张秀作为嫂子显得很合格,因为她从小出身良好,没有吃过什么苦,对家里人很大方。
“不饿,在学校吃过饭才回的家!”栾胜友在三哥家吃饭他从不客气,不过现在确实不想吃。
“那随你!”
张秀也是很干脆的人,既然小叔子不饿就不再多说,看着小松坐在小推车里继续玩新具,准备做针线活,这已经成了本地媳妇的持家标准,农闲时也要找事做。
“三嫂,小松什么时候会看书的?”栾胜友对这个问题显然非常有兴趣。
“好像是前段时间吧?龙真教小松学加减法口决,说是教一遍就会了,阿耶知道后觉得是件大事,现在每天上午和下午都让小真带上去学习一个钟头时间。”
“是吗?我还真不知道。”
“你一直在学校,不知道很正常呀!”
“那阿耶和龙真都教了些什么呀?”
“我也不知道,等一下龙真要下来玩,你问她,她清楚。”
张秀脸上带着自豪感,任谁都希望自家孩子成才。虽然她从小不喜欢读书,但作为母亲,她希望儿子长大后成为厉害的读书人。每次栾龙真抱着小侄子回来,总是在她面前说栾德芳非常侄子的满意。小姑子的话让她非常高兴,谁都希望自家孩子聪明不是?
原因很简单,栾胜友的父亲,也是栾青松的爷爷栾德芳,他身为顶尖的数学家,想让他夸奖另外一个人,非常难,除非那个人真的非常聪明。
否则,等着呵呵吧!
栾胜友听了张秀的话,感觉一阵怪怪的。
以前在栾德芳教导他时,基本挨骂时候多,表扬的时候非常少。
那个时候,他听得最多的话是:“唉,你二哥早年意外去逝,你大哥、三哥因为我的原因跟着你母亲在家务农,没有机会好好的读书,你到是有机会,可惜资质实在一般呀!”
栾胜友知道栾德芳把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每当得不到父亲的认同时,作为儿子他只能努力,再努力,知道是什么原因让父亲对他们如此严格要求。
不希望家族到了他这一辈,没有一个读书人。
现在侄子如此聪明,估计父亲真的很开心了吧?
..............
时光总是在不经意间流失;
栾青松越来越喜欢问家里人各种各样异想天开的问题。这天栾胜利正好在家休息,脑子里充满幻想的栾青松又开始了他问题之旅。
“阿耶,月亮离我们家有多远?你能去月亮上吗?”
“月亮在天上,离我们家很远,上面住着嫦娥仙子,我们凡人上不去。”
“阿耶,你骗人,月亮上没有仙子,只有光凸凸的山和峡谷。”
“谁告诉你月亮上没有仙子的?”被揭穿的栾胜利老脸一红,他想不明白为什么妻子张秀说月亮上有嫦峨仙子和玉兔就可以,自己讲来儿子就不信呢?
“小孃告诉我的,我又问了爷爷,他也是这么说的。”
“行,既然爷爷和小孃这样讲,按他们说的好吧?”
“阿耶,为什么说错的答案呢?”
“这个问题咱们先不说,阿耶问问你,爷爷和小孃教了你什么知识?”
栾胜利知道,这个时候不继续跟着儿子思维走,这方面他有经验,小孩子问长辈的问题那是一个接着一个,你得转移他们的相法,否则,麻烦得很。
“爷爷和孃孃教我乘法口诀,加减法,还有我已经认识1000个汉字了,我现在还会背唐诗。”
“真的?”
“嗯,”栾青松理所当然说道。
栾胜利心中清楚,父亲栾德芳因为他和大哥没有读书的事情心中一直遗憾不已。
既然现老人家认为孙子聪明,也愿意教导,随老人家高兴就好,心情高兴下对栾青松说道:“背一首给阿耶听听,好不好?”
“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还有呢?”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那你知道黄鹤楼在哪儿吗?诗又是谁写的?”
“黄鹤楼建在武昌西边的黄鹤矶上,下面就是长江,唐朝大诗人李白所作,诗名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当时李白出蜀,也就是现在的西川,游玩期间的作品。”
停顿一下,继续奶声奶气说道:“李白又叫诗仙,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友的诗人,一生好入名山游,由于不得志,差不多都在漫游和飘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迹遍布华夏的中原和长城内外,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
“这是爷爷告诉你的?”
“爷爷教我一些,还有我看书自学的。”
“那你还会什么?快说我听听。”
“三字经,弟子规!”
..........
因为,栾青松的学习天赋非常之高!
因为,他非常喜欢之看书;
所以,不断长在的他越来越聪明,自然的越得全家人的喜爱。
目前,栾德芳教授除了承担一些国家的科研的课题和偶尔给数学系本科生上课之外,几乎把所有休闲的时间都用在栾青松的身上,在他看来能够亲手教育一个天才,传承自己的学识,绝对是上天对自己的厚爱。
如果这个天才还是自已的亲孙子,真的人生赢家。
栾家连续五代都出读书人,这可是非常难得了。
临近退休的他心里清楚,他的小儿子栾胜友的学习天斌算不上顶尖,但勤能补拙,以后考个一般大学没有问题,毕业分配后肯定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不会在田地里找吃食。
再加上这个聪明无比的小孩子,至少栾家的希望可以期许。
以栾青松的聪明程度只要教育得当,绝对能够有一番大作为,1934年,他们那一批公费出国留学的同学中,很多都成了大学者,在各自领域都是领头人。
他希望孙子能够成为某一个领域的大人物,不管是从政,还是做研究。
当然,栾青松没有让栾德芳失望。
长大后成为引领时代前进的科技领袖。
栾德芳不知道以后的事儿,而是心情愉快的教导孙子。
他知道孙子的记忆力堪称恐怖,他还想试一样他的开创性的思维能力是不是与记忆力一样出众?
凡是天才的科学家,每一个都是拥有异于常人的思维能力。
当年留学回国,他因为抗战的原因选择了从政,在那个时候这样选择的学子并不少,其中的一部分战死沙场,他还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幸运。
当然,同样因为选择加入蒋校长的阵营,后来成为失败者。
但,这个世间,谁也没有后眼能够清楚知道时局变化。
心中偶尔会想起,如果他选择另一方会怎么样?
时间,不可能重来了......
那怕是经历这些变迁,栾德芳对知识渴望并没有减少半分。
放下心中杂念,爷孙俩学习。
忽然,栾德芳想起他留学时,曾经看过一则事故,也想考考自己三周岁的孙子,看看是不是与那些传说中天才一样聪明。
“小松,告诉爷爷,1+2+3+4+5......一直加100是多少?”
“1+2=3,3+3=6,6+4=10........”
栾德芳的话说完,栾青松开始快速算起来,开始的时候声音很大,随着时间加长,数字加多,声音越来越小,嘴里不停嘟咕着什么。
慢慢的栾德芳也听不清了。
这个时候,他并没有打扰小松,他知道最简便的方法是什么?但他并不打算告诉孙子,包括以前他教导儿子的时候同样如此。
答不出来,说明读书的资质一般。
一个没有资质的人,告诉答案又能怎样呢?
死记硬背固然是一种方法,也可以说成努力。
但这不是栾德芳希望看到的结果。
他知道凡是想要成为非常优秀的读书人,除了努力之外,思维方式都绝对与众不同,一个有开拓性思维的人和一个没有开拓性思维的人,他们之间的差距,实在大得让人绝望。
社会的发展,会产生相当多不同的行业,但是不管那一个行业,拥有创造性思维的人天生总比普通人领先一步,进而成为行业领导者。
否则,即使再努力也只能成为一个很好执行者。
这就是区别。
这个时候,栾德芳心里充满担心,怕孙子只有超强的记忆力,而没有强大的创造性思维,那样的话以后成就不会太高。正当他忐忑不安,胡思乱想的时候。
栾青松开心的仰着小脑袋,说出了答案。
“5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