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回到了宾馆大家都好好休息一下,晚上还有好节目呢。
那就是去逛“天光墟”,这次希望能有些好的收获。
到了时间三人是整装待发,最重要的居然让阿祥帮着借了辆卡车啊,这东西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开的。
幸运的是,阿祥居然是汽车兵退役,那自然是没有任何问题。
当然,还要准备好了最关键的用具扁担、麻袋和手电筒。
汽车在那些小巷子里根本是进退不得,只能停的的远远的,然后其他人用担子挑,这样更方便。
这里横街小巷纵横交错,密集而杂乱。即便白天进去,都好像入了迷魂阵,是广州最复杂的横街小巷群落之一。“天光墟”开设在这样的地方,更增加了几分错综曲折。
三人从带河路对面一条小巷摸索进入。也许来早了些,摊头还稀稀落落。有人刚刚挑着两个大箩筐进市,也有人开始在地上铺设摆布。有些摊头摆个小油灯;也有些干脆什么灯也不点,只见摊主蹲在地上,你得自己用手电筒去照看;也有比较大的摊子,会摆上个汽灯,银白色的光照耀得有点刺眼,算是“豪华型”了。
这里还真是做生意的多的,在沪海可见不到这么多的人,因为没多久完全换了一番场景:窄窄的小巷里人头攒动,黑魆魆的人影幢幢。走着的、站着的、蹲着的、俯下身来看着的,不一而足。
夹杂着此起彼伏的讨还价声,“天光墟”已经整个儿热闹了起来。
徐可清可是没有闲着,那两个筐里都是他买的旧书记,用文绉绉的语言就是“古籍善本”,这是在几个摊贩那买的,不过这书真的是沉啊,绝对压秤,没看这扁担都弯了。
徐可清对这些虽然也很感兴趣,但是这也太占地方了,但是架不住萧英喜欢书法,这里面可是有好多古人的手稿笔记,真是让她欲罢不能。
她还真淘到一册吴昌硕的手稿,还真是让她给得着了。
当然了,这里可不单单只有那些古玩字画,更多的是旧钱币、旧衣物、旧唱片、旧家具、旧电器、旧书报杂志、旧连环画、旧碗盘、各种旧日用品……看看摊主的打扮和装备,我们忽然明白,他们一定都是平日穿梭在大街小巷吆喝着收买旧货的“收买佬”。
“收买佬”一般头戴圆锥形的竹帽,挑着两个大箩筐,嘴里唱着:“收买——烂铜——烂铁”,尽管实际上是什么都“收买”。此刻看来,他们定是在平日收买到的东西中,挑出一些自认为稍许“值钱”的,清早到这里来求个“善价”。
有相当一部分买主是背着大布袋来的。他们是所谓的行家,专门到这里来收购自己熟悉和需要的某一类物品,再转手高价卖到别的地方去。
是不是,在他们眼里徐可清这一行也是行家。
徐可清也是时不时的能瞄到好东西,那肯定是停下来,将看好的物品收入囊中。
徐可清朝坐在小板凳上的摊主扔出一句:“大碟!”
(那只大盘子多少钱?)
“个半。”摊主头也没抬,冷冷地。
(个半,粤语:一元五角)
“一文。”
(粤语:一元)
“我屌屙你个肚啦!”
(我×得你拉肚子!意思是:做梦!)
这个对话就像听人家喝酒“猜枚”(猜拳)。
两个回合下来,“询盘——递盘——还盘”的程序就告完成。
这就是徐可清学的粤地的交易方式,还别说会了这些行话,买物品那是顺风又顺水。
也不知道,这里来广州是不是人文气息特别的浓重,这里书画倒是一个接着一个的,绝大部分都是清朝的。
还别说,最后的收获就是徐可清挑担子,萧英则是抱着一捆刀剑,当然都是包好的。
不愧是南方的商业重镇。这里清代的书画作品真是很多,而且那些有名的收藏家都是着重收藏明朝以前的佳作,如董其昌、徐渭、吴门四家(文征明、沈周、唐寅、仇英)、祝允明、徐祯卿这些个名家的作品,其实清朝的除了一些大家的作品,其他的并卖不上价。
所以,萧英真是好好的购买了许多清朝的武丹的山水、陈卓的人物、牛石慧的花鸟、文点的山水、归庄的竹子、金陵八大家的六幅作品、袁江的楼阁、黄鼎的山水、王云的人物、沈铨的花卉、翎毛两幅,颜峄的古木寒鸦、恽寿平的花卉、吴历的山水、四王的六幅、扬州八怪的等八十六幅作品,真是让徐可清汗颜,这里面徐可清真的是一个也不熟悉。
但是徐可清自己淘到了一幅《黄庭》小楷,秀气端方,了不得的佳作,就是徐可清的喜形于色让人把价格加到一百,卖家就是不松口,最后一百成交了。
萧英就看徐可清也买了一幅,打开一看,居然是小楷,还笑话徐可清这是和楷书干上了。
看着确实不错,这里也不是观看的地方,等回到酒店再说吧。
其他的闲话少说,这里着重说一下,萧英抱着的那捆的刀剑是徐可清看中了一柄中国近代战争中的一柄大刀。
近代中国军队实际使用的大刀型制主要有砍刀型和马刀型两类。
其中,砍刀型是以清代的“短柄刀”为基础演变而来的。刀身长短不一,护手和刀柄型式各异。
抗战早期中国军队使用的大刀即是典型的砍刀型,特别是“七?七事变”前后国民党29军所用的大刀,很大一部分都是在北平的工厂中加工的,相对比较统一和规范,质量较好,也最具代表性。
这种刀由刀身、刀柄、护手3大部分组成,全刀长一般在900mm左右,质量约为1.6kg。其中刀身分为刀尖、刀背、刀刃等部分,刀刃长595mm,刀身前面最宽处达57mm,后半部宽度明显减小,最窄处38mm,刀背部分长540mm,最厚处5~6mm,刀身前端比较尖锐,上方斜边长76mm。护手为常见的元宝形,分铜制、铁制两种,护手高为90mm、厚为12mm、宽为25mm。刀柄长为215mm,后面的刀环直径约76mm。
这柄大刀的形制明显就是29军所用大刀,听杜建平的父亲也参加过抗日队伍,这柄大刀赠英雄,想来还是很事宜的。
也就是杜建平家是军人家庭,其他家庭如果送刀,那还不得被打出去。
可是这回有些麻烦,摊主要徐可清“一枪打”,意思是摊子上的物件全包圆了。
徐可清已经注意了他摊子上全是清朝的那些刀剑,其中还有两柄是一样的,只是一柄还是断的,看样式十分相仿,两柄刀上都錾刻鹏起两个字,徐可清完全是没有印象。
这两柄刀保养的还可以,就是刀刃劈砍过,品相不是太好。
还有两柄刀是在柳叶刀的基础上,刀刃弧度加大,刀刃宽度缩小,刀尖带有一个小小的弧度,刀刃中间起一条镐线,刀背也有一条栋线,刀尖保留和刀身基本相同的厚度,刀背采用削栋,减轻刀刃整体重量但不减少刀刃的强度。徐可清知道这是戚家军军刀,克制倭刀的利器。
还有两柄苗刀,一柄修饰华丽,刀鞘上用纂刻铿色巴图鲁左。
另一柄较为平素,到刀锋锐利,不可逼视。
一柄柳叶钢刀,刀鞘虽然有些时间的痕迹,但也非常的有气势。
还有一柄是比较华丽的清朝佩刀,也有篆刻,有“季高”两字。
至于其他的就是普通的清朝那些官府的衙役、兵丁的佩刀,当然少不了的是中正剑。
其中就有特别少见的民国的空军佩剑,剑上刻有“国土未复军人之耻”八字,这明显是民国时期配发给中央航空学校毕业学员的短剑。
空军历来就是一个非常吃香的行当,据朱老回忆那些个空军人员见习期间的薪水为每人每月银洋75元,半年后见习期满,即加到银洋150元,在当时等值于黄金9两。
学员们都订制最好的衣服,享用最佳的伙食,选购照相机、马靴等奢侈品,每人都有一辆自行车,拥有汽车的也不乏其人。记住那时候还是抗战的时期,给予的待遇都想当于将校了,但是基本上没有人会认为不应该。
第一个,是这些人的选拔非常的苛刻;第二,训练严格;第三就是他们打出了气势,对阵RB的战机就没有怂过,即使很多地方都不如RB,但还是牢牢的抵住了RB对西南最后国土的空中袭扰。所以,对于那些飞行员每一次起飞就有可能是别离,飞行员是换了一茬又一茬,能活着等到抗战胜利的都是幸运儿,朱老对徐可清、萧英就说那个时代的人,对于国家都是单纯的,没有那么多的想法,死的其所。
这就是一柄见证那段历史的物件,真的可以好好收藏。
另外居然还有海军校级军官的佩剑,与指挥刀大同小异,带木鞘。木鞘尖端及尾端包铜,鞘口装饰刻有花卉,剑把护手刻有国民党党徽和锚链图案,一眼就知道这是海军军官的佩剑,剑把尾端有虎头装饰。佩剑一般由校级以上军官佩戴。
还有一柄短剑,从装饰花纹看该短剑属于尉级军官。其样式剑柄上下半包铜皮,剑鞘上头部包铜,有国民党徽、海军锚链徽、尾部为包铜嘉禾图案,左右2个铜挂环。
高级将官短剑包铜为铜镏金,剑把顶端镶有国民党党徽状铜帽。显然这个是铜的,肯定是尉官使用的。
其他的六柄中正剑就都是陆军的,问题是这些个刀剑都有着一定的来历,应该是某人的精心收藏。
尤其是这些个中正剑,那可是大炼钢铁、破四旧中的重点熔炼对象,能如此完整的保存到现在,还堂而皇之的在这里买卖,真是牛到家了。
所以,徐可清赶快给包了起来,那个人不是要“一枪打”嘛,也正和了徐可清的意思。
最后,议定的价格为八十元,再少就不卖了,其实这个价就挺低了,要不是这些刀都是些过去的封建残余,还是重点要销毁的物件,拿出去见不得人,怎么可能卖这个价。
价格议定了,那徐可清就问了问这个年轻卖家东西的来历,答案是意料之中的,就是家里老人的精心收藏,老人走了,他就拿来卖。
主要是他觉得搁在家里就是个祸害,还是卖出去清净,省了成天操心,外一被发现了也是一种罪过。
所以,徐可清也认为这东西还是有些烫手的,还是早些离开比较好,毕竟他和萧英购买的物品真是不少,已经引起一些人的注意了。要知道,徐可清已经担着担子来来回回好几次了,你说能不引人注意嘛!
所以,还是早早的走比较好。
与萧英商议好了,二人就这样的走回到停车处,后面跟着的那个人间是辆车,转身就没影子了。
为什么呢,因为在那个时候不论是什么汽车,轿车、汽车、卡车等等这些车都是公家的,而且还不是一般的单位能弄到的,所以这玩意就是身份的象征。
走在灰色地带的人,谁也没有胆子棚这个东西,还是有多远躲多远。
所以说,这次徐可清、萧英身上的华贵的衣服,沪海的介绍信,还有那入住白云宾馆的气魄,才有了如此的待遇。
所有人都认为碰到了是来羊城办事的高干子弟,只要不违反纪律,一律都是绿灯。
就是陪同人员也没有怀疑,因为徐可清与萧英这两人花钱如流水,也只有上面有人的孩子才敢这样大手大脚。
卡车开回了白云宾馆的停车场,都用蒙布包上,停到了专门的停车库,关上门,三人都去各自的房间去补觉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