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徐金斗在刘云处开始学习,刘老师这就他刘老师一个人,也是个单身,自己吃饱全家不饿的那种类型。
因为他就是来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城市知识青年,而知青基本上来的时候都是单身。
有些熬不住时间也有结婚的,有一少半人结婚,有知青和知青结婚的,也有知青和当地村民结婚的。
最早的一批知青,他们已经来这都七八年了,年轻的人,谁人不思春。都是在风华正茂的年龄,但刘老师有自己的坚持。
金斗也问过自己的老师,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结婚。毕竟他是最早一批来的,现在怎么也是二十五往上了。
估计啊,应该有三十了吧!不过这个金斗也不敢问啊,你说是不。
刘老师给的答案是,结婚了是一种拖累,他自己还是要回城的,只有大城市才能实现他的愿意。
其实很正常,如果在农村安家了,以现在的户籍制度,他基本上回不到魔都了,只能老老实实在鲁东省呆着。
那他学习的那些知识,也叫屠龙术,那就真的没有施展的地方了。
所以作为一个有志青年,还是不要结婚了,最后也拖累女方和对象。
这份坚持,徐金斗是特别佩服的。
毕竟,人非圣贤,谁能不死春。
刘老师是个有真才实学的人,他的房间的书多的都放不下,每一本都有他自己的心得。
书在这个年代还是很值钱的,这些个书如果买的话,那钱可就海了去了。
你想想买十来本书,新的话那就是十几块钱,就是旧书也得两三块钱。这千八本的书,那得多少钱,起码得上千块钱。
这时候的上千块钱,那得攒多长时间啊。
最后,刘老师说,他没事就到废品收购站去收这些个书籍,每次都有收获。
他的那些钱,还有家里支援的钱全在这里了。
他才是一名真正的读书人,很多的书金斗是看不明白的。更多的是有关科技方面的非常深奥的书。金斗本以为可以找些打发时间的小说,但是很可惜,就是小说也都是文言文和英文的书籍。
不得已,金斗也必须好好学习这些知识,要不他连看懂都不可能。
这些书都是刘老师这些年四处收集来的,本来他能收更多的书,但他的经济实力有限,再有就是弄了那些个闲书,平时总有人来借,扰了他的清净。所以他就把那些闲书送人了,留下的都是晦涩难懂的,再也没有人过来借书了。
刘老师现在是在学校的教室里住,金斗也当仁不让的过来陪着,因为他觉得还是和老师近一点比较好,这样怎么也能沾沾文化气。
这教室就多了个打杂的,平时金斗就是捞鱼,卖鱼,读书,打理教室,这就是他的任务。
生产队的活他是彻底不干了,金斗爹和三大爷说了金斗在刘老师那学知识,到时候看看能不能弄个会计什么的当当。
这必须打好招呼,起码让三大爷知道,不用再安排个罪名。
当会计那当然是后话,这会计在任何时候可都是吃香的行当。尤其是农村,记工分、发粮食、采买等都是会计一手操持,这就是大队支书的心腹要职,轻易是不会许人的。
金斗爹也不是要现在想要金斗当这个职位,只是在他三哥那有个数,排个位置,这不是到时候也有个机会不是。
最后,如果没有出路,在大队当会计也是非常好的出路。
这样金斗就有了自由支配的时间,手里也有了点活钱,起码能改善家庭和刘老师这的生活了。
帮着刘老师收拾屋子做饭,刘老师最起码能吃上油星吧,时不时也得孝敬老师些鱼,这都是没问题的。
刘老师是南方人,也到粮油店弄到些大米。
好不容易从南方的煤矿工人那弄到了十斤大米的粮票,花了一块六毛四。
蒸了满满一锅大米饭,这当然是刘老师蒸的,徐金斗哪会蒸大米饭啊!
他天天不是吃地瓜就是吃红薯的,哪里见过这大米怎么蒸。
这个东西如果蒸不好就串烟了,那就不好吃了。
为了不浪费粮食,还是刘老师亲自动手。
真是喷喷香,盛了半盆子,刘老师让给金斗家里送过去。
这个事,金斗肯定愿意啊!刚才还想着,家里爸妈弟弟妹妹们都没吃过,自己在这吃这么好吃的东西。
心里真的是过不去,总想着给家里人都尝尝。
还是刘老师善解人意,了解金斗为什么还不吃的原因。
徐金斗端起这半盆的米饭,盖上盖,撒腿就往家里跑。
这可是传说中,只有大队书记三大爷吃过的好东西。
这么远的路,徐金斗根本不嫌累,一口气跑到家。
每个人都盛点,看着大家吃的这个香,金斗心里也暖烘烘的。
自己也让加来人吃到了大米和白面,等着自己过上好日子,怎么也让他们尝尝那满汉全席。
金斗爹这时候就把金斗轰走了,在老师家学文化,跑出来总不是个事情,赶快回去吧。
时间就在这一点一点努力,一点一点学习中度过。
刘老师教了金斗一个学习方法,那就是预习法和复习法、
预习法就是在学习新知识前自己一定要先读一遍,理解一遍,这样听课的效果会非常好。
复习则要复杂很多,人的记忆都是有限的,有瞬时记忆,有中段记忆,有永久记忆,书本的知识都是要永久记忆的,所以首先要学懂弄通。
其次,就是复习了,在每天的晚上睡觉的时候一定要在脑海回忆学习的内容,早上也必须重新温习。每个星期再复习一遍,一个月再浏览一遍,这样知识就扎根在自己的脑海里了。
金斗是个下苦功的孩子,很多时候都是去打鱼的路上和卖鱼的路上,他渐渐学会了一心三用,首先是看路推车。他现在已经学会怎么推独自推独轮车了,只不过脚、手、肩膀不知磨破了多少次皮,挑破了多少个泡,都长了厚厚的茧子,这就是劳动。
第二个就是查看情况,现在买卖可都是犯法的,抓到就是蹲笆篱子,就是蹲监狱,必须眼明,一发现不对就躲。
第三就是背文章和做算术题,这是他的拿手好戏,他总是可以在脑海里呈现文字和公式,慢慢琢磨,这让他的学习省了不少力气。
打鱼也不是长久的法子,它总有个季节性,不是什么时候都能打鱼的。
这鱼是越来越少,家里也是需要活钱的,二已经跟他的师傅学手艺了,一些孝敬总是要有的,还有就是也的为过年准备些钱吧。
现在是少了两个劳力,过年时候分的口粮那就会少很多,这些天金斗就有点分神,课文背到也没有以前好了。
刘老师也看出有时金斗的心不在焉,也知道金斗为什么事情发愁。
他给金斗出了个主意。
咱们这蒙山其实就是个宝库,这山上有二苞黄精、卷丹、直立百部、半夏、枯梗、山东白参、白花丹参、黄岑、紫草、白手乌、徐长卿、连翘、远志、黄芪、柏子仁等多种的草药。
大家现在根本就不认识这些个东西。而且采草药是不违法的,卖个供销社人家还欢迎呢!
这确实也是个生财之路,也算有个收入来源了。
但是,刘老师能帮的也不多,他也不认识山上的那些个药材,只是民国的书中提到过而已,所以这个还需要金斗他自己去问那供销社的人。
金斗就去公社的供销社问这药材的事情,经过多次的请教。
他明白了大概,还专门买了一本中草药的书,花了他两块四毛八分钱,这个年头的书和工业品都是贵的离谱,但还是要买,必须有对照,你才能去采药。
就这样金斗从一个渔夫转换成一名小药童了,他也开启了采药生涯,蒙山有的是奇峰险地,也也孕育这无数的灵丹宝药。
只要舍得力气和这一条命去那沟沟坎坎里,总有好的收获,所以收获还是不错的。
金斗在收购站工作人员的交谈中得知琅琊市的药店收的价比这高,他就萌生去琅琊一探究竟的想法。他向往城市不是一天两天了,他就是想看看这城里人到底是什么个活法,咋就比农民强那么多呢。
不过他得悄悄的去,他现在还弄不来介绍信,根本没办法在城里呆着。要不被抓起来,又是个麻烦事!
他这次也把各种药各带了一小份,也就是去询个价,如果价高,以后就卖给药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