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金斗是大年二十八回家里过年的,给刘老师送了一份年货,无非是些花生、瓜子、水果糖、糕点什么的。糕点其实就是硬的咬不动的江米条,这让徐可清的印象里江米条就应该是硬的咬不动,以后吃到软软的江米条还认为这做得不如以前好吃。
这就是儿时的记忆对人生的影响,徐金斗也不例外,他认为小时候的东西就是固有的,发生了改变反而有些不适应了。
还有就是两斤的白面,肉票居然一张都没有搞到,说明国家的经济还是不太好,物资也非常的紧缺,也只有从家里弄了二两肉给刘老师送去,虽然少的可怜,但总也能包个肉饺子过个年。
家里当然是热热闹闹的,爸让二给木匠那送了份年礼,已经拜师了,现在开始了木匠的学徒生涯。
三呢也找到邻村的泥瓦匠那,说好了过了年就过去拜师,先做小工,慢慢的再干吧!
虽然三的年龄比较小,不过农民出身的人,多小都是个壮劳力,不过三的情绪不是很高,因为他不想干泥瓦匠。.
但他肯定是拗不过老爹的,就是不情愿也必须去学。
老爹现在很高兴,家里三个小子都有着落了,老大跟着刘老师学习,现在更是跟着城里的教授学习,识文断字肯定没问题了。
不说以后多好吧,肯定能弄个吃饭的家什,实在不行回来当个会计的肯定没有问题,总有用到的地方。
二呢,跟着木匠学手艺,这也是在这穷乡僻壤地方比较吃香的行当了,谁结婚不打个家具,只要好好学绝对能娶了媳妇。三呢已经打过招呼去学泥瓦匠,这个虽然这活又苦又累的,但是他们有工程队的,每年都可以给国家干活,能挣两个零花钱了。
现在就是大妮的婚事了,二妮还小。
大呢就比徐金斗小个两岁,现在也十五岁了,也可以找个婆家了。
这三个小子都有个着落,那就不能委屈了大妮,让她好好的挑一挑。
少要点彩礼,再给点陪嫁,以后过日子就不会吃亏了,找个憨厚,心眼好的。
整个年节金斗爹乐的嘴都合不上,就是二妮皮的都快反了天,也就是照着屁股蛋子打上两巴掌。
今年金斗在城里面打零工挣了些钱,家里人也采些药材,让徐金斗取了买到药店,也是一个额外的收入,这也是能托人办事的一个原因,手头宽裕了嘛!那生活上也就宽裕上很多,不过金斗妈是个非常非常节俭的人,所以过年几个孩子还是要偷馒头吃,这也是过年了乐趣之一吧。
今年置办的年夜饭好了很多,起码饺子能吃饱,还都是白面的,没有混其他的。
菜里起码舍得放上两片肉,平时哪里见过放肉啊,都是放点猪油就不错了。
金斗在黑市弄了一盒军队的那种铁皮的红烧肉罐头,这可是他在黑市抢购的,这可是好东西,可惜老爹让他给朱老留着过年吃,毕竟他回了老家,朱老一个人跟于伯伯他们一起过年也要有些肉是不。
后来金斗了解到一些军用物资的情况。
军用罐头有一个是红烧肉,一个是午餐肉,还有一个是花生米。徐金斗买到的是红烧肉的,也是大家最爱吃的。
这时候的军用罐头长得都一样,这样的罐头全是白铁皮罐头,而且主要流向就是海防舰艇部队,陆军只有高原部队才能享受这种待遇。
实际上这种白铁皮是很金贵的,叫“洋铁皮”,意思就是进口的,国家是生产不了的。其实就是一种表面镀锡,可以防腐蚀的薄铁板。据说是进口于“澳门”。由于“澳门”英文是“macao”,取其译音,也称“马口铁”。
而正是因为这种材料要靠外汇购买,也特别的珍贵,国家基本上就生产一公斤装的军用罐头,这样是越大越省材料,还方便食用,所以市面上见到的大多就是这种一公斤装的。
也不知那个人是从哪个渠道弄到了,不过鲁东这地方靠海的地方多,军港也多,出现一批这个东西也不奇怪。
这种罐头盒子也值钱,废品公司的收购价也很高,大概两毛一个。
至于如何分辨的问题,也是别人告诉金斗的,当时买的时候,人家就说这是红烧肉罐头,当场打开了一个,其他的谁也无法分辨。
但,这年头哪有骗人的,尤其是这种高级的罐头,你就是想骗人也弄不到这么好的东西啊。
这罐头根本就没有外涂包装,上面没有字。乍一看都是罐头,当时大家就以为军用罐头都是红烧肉呢。
但其实是有区别的,这是有冲压的字母的。字母一般是“g”,就是汉语拼音“罐”的字头,然后再用阿拉伯数码区分红烧肉、午餐肉、凉拌菜、花生米等不同的品种。
最常见的就是“红烧肉”罐头,它的编号就是“8”。
这也是徐金斗第一次见到军用罐头,以后也就能在商场买到民用的罐头,这种罐头再也没看到过了。
正月初三的时候,金斗去了刘老师家。
刘老师正在热徐金斗家送的馒头,这是金斗妈送的,金斗妈虽然比较节俭,但是更是佩服和羡慕有学问的人,所以再节俭,在尊师重道这方面从来都没有小气过,特别的慷慨。
现在已经过了饭点,估计是看书看的入迷了,刘老师就是个书呆子,只要有书他是连家都可以不回的人。
还有就是刘老师没有回上海的原因,就是家里来信说上海的情况还不太明朗,让缓一缓再回。
这时候金斗就过去帮着溜干粮填火,填火就是往灶坑了填柴火。
刘老师这时候确说他要回魔都了,问金斗有没有想要他捎带的东西。
原来是刘老师觉得既然那些人都被抓了,小喽啰也抓了不少,现在也过去都一两个月了,那边怎么也该安定了,所以计划这几天就走。
徐金斗也觉得没事么要买的,让刘老师看着买点就行。
最后,要去到徐州买火车票,现在只有徐州到魔都的火车,首先要先到琅琊,坐汽车到徐州。金斗把刘老师送上了汽车,就回到了于伯伯家里。
于伯伯、王大妈看到金斗过来了,也特别的高兴,因为离得远,于伯伯的两个孩子都没有回来,只有家书两封。
所以这个年过得也不是很热闹,他们总是想念在边疆的儿女们。
金斗则宽慰说,一切都会过去的,没事的,牛奶会有的,面包也会有的,相聚的日子也会有的。这是那个年代看的最多的电影,有关列宁的一句台词,就是这句话让无数的人,又有了那么一丝希望。
朱老则是开朗了很多,可以拄着杖走动了,就是要特别的小心,起码不用上厕所用人扶着了。
王大妈问吃了没,也不由分说的,把冻得饺子给煮上了,三个人陪着金斗一个人吃,弄得他特别的不得劲,不过没办法,这就是关心的滋味,问了家里好不好,听到家里的安排,也感到高兴,有个出路,总比当一个农民强太多了。
随着金斗收的物品的增多,大部分都是一些普通的小玩意,偶尔会有一些好的,好的东西都放到了屋里,一般的物品就只能放到院子里,地上垫上东西,上面盖上塑料布。
为什么徐金斗要收东西,那是受朱老的影响,朱老可不是个简单的人,他教徐金斗古代文学和历史,顺便也把古玩的知识也交给了徐金斗。
鲁东自来就是文化昌盛的地方,虽然破四旧了,但是老一辈的农村,谁又把四旧当回事,尤其是能用的东西,全当地主的浮财给分了。
朱老告诉徐金斗,这些东西都是宝贝,让他能收就收一些回来。
还别说,徐金斗这小子走街串巷的冬天卖蜂窝煤、夏天卖冰棍的,都是往胡同里走,他也学精了,就是破烂换啊!
还别说真能弄来好东西,都是人家嫌弃老气,或者处理不要的,毕竟这年头卖个寄卖商店也没几个钱。
这不刚来,他就碰到一个搬家的,要把家里的瓶瓶罐罐还有所有的家具都处理了,他们这是恢复工作了,那边都安排好了房子和家具,都是大干部住的房子。所以这些东西他们就便宜卖了,正好徐金斗路过,他们觉得一个买煤球的小伙子,还是很顺眼的,就卖个了他。
这些金斗只花了十元钱,这是对方看徐金斗可怜,这世上还是有这种高风亮节的人,也是成全他人的好人。
对方给了钥匙可以随时过来搬,金斗也问了这个房子他能不能买下来。
一般情况下肯定是不可以的,因为房屋都是统一分配的,买卖的情况是不存在的。
但是要不说金斗这个人好运呢,这个房屋是个人的产权房,是可以买卖的,只要到房管部门办交房款就可以。
但是必须是本地的城市户口,且名下没有房屋的。于伯伯就非常的符合这个规定,他们的房子被收回去了,现在住的就是个搭的临时的棚子,怎么能算是房子呢,这不刚刚好符合条件,多好的事。
金斗问了一些只要交个142元6角5分就可以过户到他们的名下,这可是有一个非常大的院子,完全可以当菜地的,得有五分地啊.
房屋虽然也是土坯房,但是这可是三间瓦房,房顶是瓦片的,比茅草的强出去多少,最重要的是这还是独门独院。
徐金斗飞奔回房子进屋里,拿出藏的钱所有的钱,和朱老打声招呼,风一样的又出了门。
出了门,又回来把于伯伯家里放证件的盒子给抱出来。
朱老都给弄蒙了,这是咋了。
金斗又飞奔到于伯伯工作的地方,直接拽着于伯伯骑上他的自行车就开始往房管局赶。
这么好的事情,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
果然还没有人买这栋房子,于伯伯就稀里糊涂的签了字,这时候他还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呢。
等房契出来的时候,还是一头雾水。
金斗就嘿嘿直乐,把事情告诉了于伯伯,于伯伯也是个豁达的人,也就同意了,因为现在房屋都是有主的,像这种能买卖的房屋真是可遇不可求,这也就是徐金斗反应快,早早就拿下了,要是再等等早就让人给定走了,哪还有普通老百姓什么事啊。
之后,于伯伯回到他的单位继续上班,他也是没有特别紧要的事情不敢请假的,毕竟现在还是个黑五类呢。金斗则是将于伯伯家的那个箱子拿回去,也把这事跟朱老说了。
朱老听了那里有好多的死沉死沉的家具,就知道都是些好木料,要金斗带他去。当然是坐金斗平时拉煤球的板车,其实就是套牛拉的那种板车,不过下面垫了牛皮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