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温,于清是一对孪生兄妹,虽然一点也不像。
于家村是个东南边境的小村庄,气候温和湿润,适合茶树的生长,村里人世代以采茶卖茶为生。
于家是老实本分的小户人家,于父种茶树采茶叶,于母炒茶叶烘茶叶,家里养着两个孩子,虽然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也算衣食无忧,逢年过节最开心的就是可以吃顿肉。
于温、于清两个小孩子也给家里省事不闹腾,尤其是于温经常被左邻右舍夸懂事,疼妹妹,有什么好吃的都留给于清,一家人其乐融融。
但是,在于温于清六岁的时候,于父上山采茶路上跌了一跤,当时下着大雨也没人知道,在山上躺了一夜,第二天才被人救起来。这摔了一跤加上淋了一夜的雨,伤了根本,在床上养了半月请了几个大夫,身子也不见好,反而还越来越重。今年的茶还没卖,家里的收入又渐渐见底,于母没办法,在村里人的劝说下,要卖掉一个孩子。
在于母一夜的抉择后,于清被卖入当地镇上收茶的沈家。只是,那十两银子也没能救回病重的于父,熬了两个月还是去了。
于温在父亲过世后守了三个月孝,就入了私塾。
沈宅是大户人家,于清以前在家有人疼,性子野,不懂礼数,不服管教,刚去沈宅那两年什么也做不好,经常不是打碎了碗,就是洒了茶,一天到晚被管事嬷嬷拿鸡毛掸子追着打,清亮亮的嗓子哭得撕心裂肺的。
于清念着家里,每次得了月银都先往家里送,有时被赏了一把鸡腿几个糕点能跑半个时辰回家只为给哥哥和母亲尝尝。私自跑出去被抓的下场又是被嬷嬷打一顿,于清也乐得高兴,还是经常偷偷往家里跑。
于温有天赋也争气,念书念得勤快,得到私塾老师的喜爱,小小年纪就考过了院试。于母也跟着高兴,希望于温以后能入仕,光耀门楣。
于清年纪大了一点,脸长开了,犯错也少了,就没怎么挨打了,俨然是个大丫头了。
十二岁时,于清被大夫人安排去做沈家小少爷沈文的贴身丫鬟。沈文大于清三岁,从小身体不好,但是博学多识文质彬彬没有架子,又对下人是极好的,很受下人们喜欢。照顾沈小少爷是人人都喜欢的差事。
沈文身子骨差不用在意家里的生意,每天清清闲闲,也愿意教于清读书写字,两人关系也越来越好。于温一边也在加紧准备着明年的乡试。
一家人眼看也算是熬出头了。
第二年,沈文的身体越来越来不好了,沈家准备给沈文娶一房小妾冲冲喜,刚好沈文和于清情投意合。于清眉清目秀,知书达理,长辈也没什么不同意的,就立刻跟于家下聘了,决定半个月后办个小家宴,让于清的家里人可以一起来。
于清得了半天假,兴冲冲的往家里跑。于清原先已经知乎过了母亲,于母听闻沈小少爷身子不好,本来是不同意的,但于清想嫁给沈文,也就同意了。
于清这会看到于温在院子里看书,就羞赧地跟于温说:“哥哥,过几日,我就要嫁给沈少爷了,沈少爷可好了。”
于温也替于清高兴,他知道妹妹与沈文是两情相悦,但是这个家宴却是去不了了。于温要去参加乡试。
一家人含泪道别之后,于温也和于母离开于家村去参加乡试,这是一家人第一次分开。
变故是一夜之间发生的,当天中午,一批官兵包围了沈宅,全家人被带上镣铐。圣旨来了,沈家今年的贡茶被查出掺有鹤顶红,意图毒害皇室,沈家男的不论老少一律抄斩,女眷全部被贬为官妓。没有任何预兆,甚至连申辩的机会都没有,沈家就被抄了。
于清是沈家买来的丫鬟本来不用跟着贬,但是沈家一个嫉妒于清的丫鬟向来的钦差大人告状,说于清是沈文即将要娶的小妾,也算沈家人。钦差也不想节外生枝,就将于清一并贬为官妓了。
于温当时在赶路,不知道这个消息,等他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沈家女眷已经被发配到全国各地的妓院。于温只能一边四处打探于清下落的,一边复习科考。不负众望,拿了状元,算是个举人。
于清连沈文最后一眼都没看到,听说沈文根本没熬到台上,就去了。于清和几个太太被发配到京城的浣青楼。在青楼酒馆的生活过了两年,什么都要做,受尽屈辱毒打,于清也一声不吭。
于温才十六岁,过了会试,是半个官老爷了。于清也凭着样貌才艺也算浣青楼的红人,花名清荷。
一个官老爷正妻因为难产去世了,时常浣青楼来和于清谈天说地,渐渐被于清的才华吸引,打算替她赎身娶她做后妻。杜恒年纪虽大,脾气却好,也不嫌弃她。于清也就答应了。
于温也借着人脉,一路打听到了于清的下落,告诉了母亲,准备明天接她回来,一家人团聚。
于温在浣青楼里高高兴兴准备明天出嫁要用的东西。当晚,匈奴就打进来了,一时间,改朝换代。说好要替她赎身的官老爷也不见了踪影,只剩下匈奴人在城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兵荒马乱,于温只能带着于母先出城,于母这些年身体越来越不好,也在逃亡的马车上吐血去世了,死前拉着于温的手声泪俱下,说这辈子是她对不起于清,让于温一定要找到于清,不能再让于清受苦了。于温在收殓了母亲的尸骨后,就去找于清。
浣青楼也没逃脱噩运。楼里的女子全都被抓进了军营里了,匈奴兵打了胜仗,没人管他们,欺侮人的下作的手段更闻所未闻,每天都有死去的女子。
一天夜里,于清用发簪刺死了正在辱她的匈奴兵连鞋也没穿逃了出去。
两个人一个人往南,一个人往北,越行越远,没能碰到。后来,于温跟着一个游历的大师习武,于清也不见了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