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三阙一”?
艹!
这也太牛逼了吧?
老子倒底面对的是一群野兽,还是一群决胜千里的军事家?
我直接认怂行不行?
郑坤真的不会打仗,也没有什么军事素养!
无非是偏好历史,多记了几个故事而矣。
比如这个“围三阙一”郑坤也很熟。
凿齿从东西北三个方向进攻蓝田。
人族无法承受打击的时候,一定会士气低落的向南败逃。
凿齿在秦岭以南设下的这支伏军,一定能将溃不成军的人族一网打尽。
真的是好算计。
这一策略,自孙子兵法系统的论述之后,成为后世战争屡试不爽的法宝。
哪怕明知前面有陷阱,溃败之军也必须往里边跳。
这也太超前了吧?
现在是新石器中晚期。
人族的智慧,才刚刚开始萌芽。
兽族怎么已经有了如此高明的军事家?
就算凿齿是娲皇亲捏的灵物,郑坤觉得自己面对的异族也太诡异了!
拥有如此先进战略思想的异族,难道也是因为有穿越者?
烦!
超级烦!
来到洪荒世界。
本以为自己就是先知。
凭借领先将近一万年的普世知识,觉得自己至少会成为神一般的存在。
但是,这个世界还有不为自己所知的一堆大神。
比如兽皇凿齿。
甚至还有龙皇九婴,禽皇大风,昆皇封豨(xhi)。
艹!
管不了那么多了。
无论凿齿是不是穿越者,又或者它已经突破《天道八阶》。
当下的首要任务是破局,绝对不能被敌军牵着鼻子打。
既然兽皇凿齿亲临。还定下了“围三阙一”的战略,郑坤必须想出有针对性的破解之法。
敌军势大。
不算那支伏军,兽族大军已达五十六万。
我军一共才十九万多一点。
若是等敌军全面做好进攻准备,哪怕自己弄出了“禁卫军”,“铁军”和“智勇军”,还弄出了一大堆关隘和防御利器,也打不赢。
人族的军训一共就搞了十来天。
当前的战斗力肯定比以前强了很多。
若是打几场小规模的局部战争,郑坤倒是有必胜的信心。
但是,凿齿如果严令兽族大军不计死伤的强攻蓝田。
郑坤不敢狂妄的认为,自己以十九万兵力还能轻松的挡住五十六万兽族大军的正面攻击。
怎么办?
一时之间,郑坤真的不知道应该怎么办。
郑坤小时候倒是看过不少战争片,《地道战》,《地雷战》,《平原游击队》等等。
这些案例只适用于小规模的战斗,并不适合当下大军团的正面作战。
史上倒是有几个特别牛逼的以少胜多的案例。
比如巨鹿之战。
《史记.项羽本纪》中忽悠道,西楚霸王项羽,当年以五万兵卒,破釜沉舟,正面硬怼秦国四十万大军。
居然九战九捷。
不但打赢了,还逼得秦国名将章邯带领二十万大军主动投降。
正是因为这一战,树立了项羽在反秦战争中的霸主地位。
也因为这一战,彻底动摇了秦国的根基。
但是,巨鹿之战并不能给郑坤提供任何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因为《史记.陈余张耳列传》中委婉的说道,此战,六国共调集了十多支部队参战。
战前,所有部队全部都不愿打头阵。担心实力受损。
只有项羽这个傻大粗,不管不顾,破釜沉舟的率领着自己的部队冲杀了过去。
没有想到的是,项羽并非正面冲杀,而是绝其粮道。并且连连得手。
其它十多支部队这才下定决心一涌而上,配合项羽打赢了巨鹿之战。
所以项羽并非用五万人打赢了四十万人。
只不过司马迁太偏爱项羽了。
刻意突出项羽作为首发阵容出场时的震撼效果,故意不提各国盟军参战之事。
所以这个案例不可靠。
郑坤绝不会让族人“破釜沉舟”,去搞什么自杀式袭击。
郑坤又想起了昆阳之战。
这个战例不太有名。大家可能不太熟悉。
昆阳之战发生在巨鹿之战两百年后。
打架的双方都是熟人。
一方是王莽建立的新朝军队。
另一方是东汉开创者刘秀的军队。
刘秀在昆阳造王莽的反。
手下仅两万余兵卒。
面对的是四十万新朝军队。
神奇的是,这一战天灾频现。
狂风,暴雨,都是小儿科。
正史记载,一场陨石雨,神乎其神的改变了这次战争的胜负。
刘秀仅凭两万兵卒,干翻了新朝四十万大军。
牛不牛逼?
的确牛逼。
但是这一伟大的战例为什么没有得到广泛宣传呢?
这涉及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不错,王莽是穿越者。
但是,刘秀却是位面之子。他不但先知先觉,甚至还拥有了呼风唤雨的超能力。
两相对比。
王莽虽然上位在先,拥有无尚主角光环。
刘秀作为后来者,却凭借位面之子的光环,直接逆袭王莽。
哪怕是两万对四十万的剿杀,刘秀也能顺天承运,无往不胜。
现在的郑坤,倒是拥有一部神奇的《天道八阶》。
似乎跟刘秀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但是郑坤跟本就看不懂《天道八阶》!
也没有任何超能力。
所以“昆阳之战”,也不能给郑坤提供任何有价值的参考。
怎么办?
没有其它办法,只能继续冥想苦想!
想一想那些真正以少胜多的案例。
比如官渡之战。
曹操一把火烧掉了袁绍的乌巢粮仓。
比如赤壁之战。
吴蜀联军一把火烧退了曹操的八十万大军。
可是,火攻的方法郑坤已经用过。
这两个案例似乎对郑坤也没有任何帮助。
蓝田近郊已被烧成一片旷野,再也无火可烧。
那该怎么办?
还有什么可参考的历史吗?
艹!
哪里会有那么多随手拿来就能用的案例?
这可是五十六万兽族的大举进攻。
以实力论,还要乘以三到四倍。
也就是说以个体战斗力来论的话,五十六万兽族相当于两百万以上的人族。
这可怎么办?
打不赢,真的打不赢呀!
前些天的忙碌,付出的一切努力,好像全部都是浪费。
有什么用?
在绝对实力面前,自己仍然是个渣渣。
还想傲视群雄,一统中州?
还想逆袭打脸,拉风装逼?
不可能,真的不可能!
敌人太强大了!
……
就在郑坤急得都快跳河的时候,突然灵光一闪。
他想起了一个成语。
这个成语叫做“草木皆兵”。
不错,不错。
冲着这个成语,郑坤大概想出了一些眉目。
草木皆兵。
这个成语出自淝水之战。
当年前秦王符坚,刚刚上位,并很快统一了华夏北方。
作为一位急性子的少数民族领袖,立即统领一百万大军攻打东晋。
想要一统华夏版图。
前秦王符坚,豪言壮语道,老子百万大军,只要把马鞭扔出去,就可以截断长江流水。
小小的东晋,不过是土鸡瓦狗,不堪一击。
说实话,东晋当时真的不堪一击。
如果不是出了一个告密者。
再如果,不是出了谢氏三雄。
符坚也许真的能一统南北。
告密者,叫做朱序。
身为汉人,却被符坚任命为前秦尚书。
符坚对他极其信任,甚至在大战之前派他前往东晋劝降谢石等东晋将领。
没想到的是,朱序不但没有劝降,反而私下提示谢石应该先发制人,主动出兵击溃前秦的先锋部队。他给谢石献计道:前秦军虽有百万之众,但还在进军中,如果兵力集中起来,晋军将难以抵御。现在情况不同,应趁秦军没能全部抵达的时机,迅速发动进攻,只要能击败其前锋部队,挫其锐气,就能击破前秦百万大军。
谢石起初认为前秦军强大,打算坚守不战。待敌疲惫,再伺机反攻。听了朱序的话后,认为很有道理,便改变了作战方针,决定转守为攻,主动出击。
谢石是谁?
大体相当于东晋长江沿线的前敌总司令。
他是谢安的亲弟弟。
谢安是谁?
谢安是东晋的史部尚书,中军护。
相当于肥水之战的总指挥。
当谢安接到弟弟谢石传来的情报后,当机立断,立即任命自己的亲侄儿谢玄为先锋,让他主动出击。
青史留名的谢玄因此一战功成。
一次八千人干翻百万人的大戏就此拉开了帷幕。
想到此处,郑坤经不住拍案而起。
不错。
就按谢玄的方法来。